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4920|回复: 5

历代陵寝备考【清·朱孔阳.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5 18: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名】历代陵寝备考
【作者】朱孔阳著
【版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
【格式】pdf
【大小】14.81MB
【书影】
【清晰度】
【简介】本书搜集了从盘古到明末300余位皇帝的各朝陵寝的记载。搜集了历代正史,碑铭,考证,礼制,会要等资料,详细记录了历代陵寝制度并附了历代宗庙制度,对于考史者是很不错的参考资料。



[ 本帖最后由 yaosj06 于 2008-7-27 19:4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9-18 14: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书清晰度不高,补充书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8-11-17 22: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一部非常不错的书。
发表于 2009-7-5 12: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孔阳  (1892-1986)
  字云裳(或作云上、云常),晚号庸丈、龙翁、聋翁,曾用名朱既人。松江县人,家住白龙潭。生平爱好金石书画。16岁时,曾从岳旭堂学医。清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松江同盟会支部。
  民国成立后,进杭州之江大学自助部文科学习。不久,在杭州教会办的青年会工作,由干事升至代总干事。先后创办书法、国画、篆刻等班。
  抗战爆发,任浙江省抗战后援会常委及杭州留守,又任万国红十字会杭州分会华方总干事,主办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救护数百名抗战将士并收容、转送难民2000余人。民国27年(1938年)初,随难民撤离杭州,到达上海租界。此后,在上海寓居,担任由宁迁沪的金陵神学院和金陵女子神学院文史教授多年。
  对历代文物,既精鉴别,又富收藏。曾说:“不只因为自己爱好,主要是为国家保存文物。”抗战期间,为使表现民族英雄岳飞精神的精忠柏化石免落日本侵略者之手,多方筹款购得。解放后,将此化石捐献给杭州岳坟文物管理所。所收藏的除书画精品外,还有印章、古砚、陶瓷、竹石雕刻等。
  早年曾与画家陶冷月合作,举行扇展,陶作画,朱作书,合称“双壁”。登广告曰“陶朱公卖扇”,一时传为佳话。
  解放后,发起成立上海美术考古学社。1952年夏,得王国维手拓殷墟甲骨文本和李汉青摹写本,经过校审,辑成《殷墟文字考释校正》。1953年,应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之聘,负责征集、鉴定医史文物和资料。曾撰写历宋、元、明、清20余代的《何氏世系考)。
  1972年,以80高龄退休,但仍应邀赴杭州、合肥、太原、济南、曲阜、绍兴等地,协助有关部门,从事文物鉴定工作,并被聘为杭州市文管会委员。1978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曾先后向中国革命博物馆、南京、上海、浙江等博物馆、杭州市文管会、太原市文化局、杭州市佛教协会、上海玉佛寺等捐献重要文物百余件,古籍数百种,受到各单位的嘉奖和表彰。年近90时,还应邀至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班讲学。
  晚年所作的隶书五言联,曾在1986年“中国当代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选展”中展出。并曾与刘海粟、高络园三人合作《松竹梅图》,人称为沪上“海陆空”三军(“陆”、“空”为谐音)。
  著作还有《名墓志》、《分韵古迹考》、《分韵山川考》等。
发表于 2009-7-7 14: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作者是哪朝人氏?清朝人?现代人?

  1986年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著有《名墓志》、《分韵古迹考》、《分韵山川考》、《殷墟文字》、《历代陵寝备考》50卷、《宗庙附考》8卷等,后人辑有《朱孔阳先生诗词选》、《朱孔阳先生篆刻书画作品选》、《朱孔阳先生部分艺术收藏品选》等。


讲述北京城市历史的名著《燕都丛考》引用《四友斋丛说》记述,明成祖建都北京时,“其宫殿牌额,皆朱孔阳笔”。朱孔阳是松江人,松江县今属上海市,他为明朝皇宫题写的匾额,当然是用汉文。



    朱孔扬,字云台,又字芸台,文字记载不多,一说他担任过迁安县令,其实是以讹传讹,迁安县令朱孔阳,名朱寅,字孔阳,更字廷辉,明·华亭(今松江县)人。永乐初以写制词入翰林,累官至顺天府丞。工诗,精工山水,尝为杨东里写《归田图》,作家士气俱备。是明末降清的地方官员,相差了约有300年。
   
    而上海(沪上)的朱孔阳记载比较多,因为朱孔阳继娶金启静,伉俪甚笃,因取斋堂一名“联铢阁”,铢字合朱、金二姓。而且一直到1986年才去世。正因为上海(沪上)的朱孔阳年代较近,且记载较多,所以很多旧京朱孔扬的作品往往被误认为是上海朱孔阳的作品,更有甚者,在某知名文物机构出版的名家印鉴录上明明是“朱孔扬印”、“云台”,也要记到后者朱孔阳朱云裳的身上。两者容易混淆,不外乎名字几近,因为繁体字中,朱孔扬与朱孔阳相差无几,且字也相近,而前者记载不多,更容易为后者所掩盖,不过两个人都是书法功力深厚则毋庸置疑。
   
    比较权威的还是民国的赵汝珍所撰写的《古玩指南》里,对朱孔扬的记载:“从来书法名家,均有代笔。代笔之佳者,虽本人亦难分辨,况局外人而又逾数百年之后乎?且代笔之作,尚有优于本人者。如乾隆之书,多出自张得天之手;陆润庠之书,多为朱孔扬代笔。张、朱之书,确优于乾、陆,只以一非皇帝,一非状元,而屈为人捉刀。”由这段记载来看,朱孔扬为陆润庠的代笔人,应该是善于书写馆阁体且功力深厚,应该是清末民国时人。又据《旧京掌故》记载“朱孔扬,又名云台。擅长书写赵恭楷屏联,字大小一致,一笔不苟。他写的八条或十六条屏中同是一个字,用油川连纸描样,套到另一行同一个字上,分毫不差。家住琉璃厂原中华书局后身。”,而郑逸梅记载民国时候朱孔阳曾替商务印书馆抄书,临写书法的工夫,能达到和原迹分毫不差,将他写的字覆在原迹上看,就像写仿影一样准确重叠。看来,两位书家异曲同工,前人临池功夫,是如何的一丝不苟。真是时不过百年,而众人早已无从分辨,不过文物有灵,还是有闲人会帮着梳理脉络,还故人一个真相。
       

[ 本帖最后由 bursar 于 2009-7-7 14:53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9 19: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以上各位老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7 05:38 , Processed in 0.08425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