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127|回复: 6

释 “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3 14: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雀东南飞》中有个句子—“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白文注释为:“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恨恨,愤恨到极点。”—注文以今义释字,于义未周。说文、《广韵》:“恨,怨也”,《广韵》、《集韵》:“憾,恨也。”怨谁?怨焦母也;为何而憾—焦仲卿夫妻恩爱,却不得不生人作死别,诚可憾也。正如冯梦龙所言:万种风情,化作流水,诚可惜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2-13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題目不如改作釋“恨恨”為佳。今人翻譯古文多誤,常因疏懶之故。若此恨恨,倘一閱漢語大詞典也就不必令讀者恨恨了。
附:【恨恨】1.抱恨不已。《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論。”《隋书·孝义传·薛濬》:“但念爾伶俜孤宦,遠在邊服,顧此恨恨,如何可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兒少受舅妗撫育,尚無寸報,不圖先葬溝瀆,殊爲恨恨。”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二》:“古来很有几位恨恨而死的人物。”2.愤恨貌。《水浒传》第四五回:“ 楊雄 一頭上牀睡,一頭口裏恨恨的駡道:‘你這賤人!腌臢潑婦,那厮敢大蟲口裏倒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迨二更不返,大忿恨恨,背燭而坐。”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八回:“众人一听,几百只眼把 康顺风 恨恨瞪了一下,便都相随着回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00: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據文意恐當釋爲“違逆”更妥

原帖由 庄亦谐 于 2007-12-13 14:50 发表
題目不如改作釋“恨恨”為佳。今人翻譯古文多誤,常因疏懶之故。若此恨恨,倘一閱漢語大詞典也就不必令讀者恨恨了。
附:【恨恨】1.抱恨不已。《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論。”《隋书·孝义 ...


  此生上述所說鋆引自香港電子版漢語大字典。
關於此詞釋義,香港電子版漢語大字典、商務古代漢語詞典並釋爲“抱恨不已”。事實上此焦仲卿句釋作“抱恨不已”恐未確。古恨有“違逆”義,據文意恐當釋爲“違逆”更妥。此句可理解爲:生人要與死去的人分别,這是多少不情願的事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7 16: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覺得應該從漢末魏晉南北朝時大部分文獻用此詞之義來看

江淹:”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於是僕本恨人﹐心驚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至如秦帝按劍﹐諸侯西馳﹐削乎天下﹐同文共規﹐華山為城﹐紫淵為池。雄圖既溢﹐武力未畢。方架黿鼉以為梁﹐巡海右以送曰。一旦魂斷﹐宮車晚出。
若乃趙王既虜﹐遷于房陵。薄暮心動﹐昧旦神興。別艷姬與美女﹐喪金輿及玉乘。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千秋萬歲﹐為怨難勝。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劍擊柱﹐吊影慚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門。裂帛系書﹐誓還漢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若夫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搖風忽起﹐日白西匿。隴雁少飛﹐代雲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

從江淹〈恨賦〉所描述的內容及其所舉之例,個人認為此時期文學作者用此詞,有”遺憾”的意思,《漢書‧王嘉傳》亦有「抱恨而入地」之句。至於以”怨”釋”恨”之義,見《說文》、《廣韻》,所以也是此詞在漢末六朝時期的意義。(《廣韻》來自《切韻》,《切韻》成之於隋陸法言,故《廣韻》所收字義應可呈現此時期字詞之音義。)個人認為應當是”遺憾”所生之反應或效果。
”恨恨”一詞重疊”恨”字,是加強”恨”之程度,表明心中恨意之強烈。有時是生氣,有時是失望。但因為恨意強烈,則”怨”義被強調,突顯出來,而”遺憾”義就隱沒而不彰。香港電子版《漢語大詞典》第一條釋為”抱恨不已”,如能改為”抱憾不已”或”怨極之詞”,當更切近漢末六朝用此詞之義。《文選‧李陵與蘇武詩》:”徘徊蹊路側,恨恨不能辭。”五臣注:”向曰’相戀之情,不能為別。’”是不忍相別之怨;曹操〈與楊太尉書〉:”論刑楊修,而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懷恨恨。”是對楊修違逆己心所生之怨忿之氣;《晉書‧周浚傳》:”知而不行,不可謂忠。實鄙州上下,所以恨恨也。”是全州人民的怨怒之氣。《廣雅》卷四:”侼、怨、愇、......忦、悔、吝、懟、憾、很,恨也。”足見”恨”同時有遺憾、後悔、生氣之意,而其原皆由於違反自身心意也。班固《幽通賦》:”愇世業之可懷”,曹大家注云:”愇,恨也。”正是取違背心意之義為釋。但是此句”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如果以”違逆心意”來解,不太自然,有點牽強。我覺得此句應該跟”恨恨不能辭”那種不願相別,卻必須作別之怨是相同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3 08: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恨 regret

美国汉学家翻译江淹的《恨赋》时,就将之翻译为“regret”,是遗憾的意思。  抱恨而死,就是抱憾而死。  唐代之前的用法皆如此。  我赞同书生兄的见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4 10: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各位大家“解恨”,受益多多。但尽信字书词书,不如无书。须知,解字释词,一点也离不开语场语境,而字书词书多有离开场境之嫌,即使有举,也未必尽到,且永远不会尽到。以“恨恨”为例,各方家已举之多多,但未举之语场语境定然还有。一个“恨恨”释义,在此可能符合场境,在彼则可能失于原意。愚意:看读得准、释得精与否,全在各人知识的深浅、生活阅历多寡与把握作品的深度了。声明:我不反对借助于字书词书破读解义,只是说不可为其所囿。
发表于 2008-6-6 00: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恨”= regret ?

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中写及《围城》重印后,她曾问钱先生是否还想写小说,钱先生回答说:“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有条件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成东西,那就只有后悔了。遗恨里还有哄骗自己的余地,后悔是你所学的西班牙语里所谓‘面对真理的时刻’,使不得一点儿自我哄骗、开脱、或宽容的,味道不好受。我宁恨毋悔。”(见《杨绛作品集》第153页)
这里的“恨”显然是遗恨的意思,而且不同于后悔,我们老辈的用词到底是讲究。
六楼提到的英译 regret 的意思是 to feel sorry or sad about something that has happened, and wish that it had not happened ,也就是后悔的意思,用来翻译“恨赋”并不确切,到不如翻译成bemoan更好些。 bemoan 及德文所谓klagem, Klagelied 也就是“怨歌”、“恨歌”。

[ 本帖最后由 craigtiger 于 2008-6-6 12:16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22:44 , Processed in 0.08154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