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582|回复: 2

[人文] 国语辨音 [乐嗣炳编 民国十五年中华书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9 01: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名:国语辨音
作者:乐嗣炳编
版本:民国十五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格式JVU
大小:2.56MB
清晰度:一般
书影:缺   转自国学数典

  

[ 本帖最后由 继续革命 于 2008-6-10 15:3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11 12: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乐(Yuè)嗣炳(1901~1984)

语文学家、国语运动积极参与者。曾用名乐山、乐观等,浙江省镇海县人。曾任国语专修学校教师兼教务主任,中华书局编辑,《国语月刊》主编,私立东方公学教授、艺术大学教授、上海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教授、日本东京华侨学校校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国公学教授,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桂林师范学院教授,广西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语文知识》编委,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上海市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委员,文改会《方言丛刊》编辑,江苏省方言调查委员会委员等。他是国语改革运动的积极参与者。1916年,“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成立,他作为该会的南方干事之一,积极参加和负责组织该会的一些活动。他是国语筹备会的会员,又是上海最早的以推广国语运动为目的的机构——“上海国音推行会”的主持人之一。编写了《注音字母旗语》(合作,商务印书馆,1920年)一书。在国语专修学校期间,编写了《国语概论》《国音》《声韵沿革大纲》《国语会话》《语言学大意》《国语旗语》(均由中华书局于1921年出版)等多部教材。作为30年代大众语运动的重要发动者之一,他多次撰文阐述大众语运动的意义、大众语和国语的区别与联系等。提倡白话文,积极参与收集、提供简化字的工作,并编过长达25万字的汉字改革专号。期间他还组织了“中国语言学会”,并任常务理事。编写了一套语文参考资料:《国语学讲义》《怎样使用标点符号》《实用国语会话》(均由大众书局于1933年出版)等。另有《国语学大纲》(大众书局,1935年)、《白话文运动史——白话报刊史》等著作及《怎样研究国语声调》(《国语月刊》1922年第1卷第8期)、《国语运动的历史》(《国语月刊》1922年第1卷第9、10、12期)、《国语词概论》(《国语月刊》1922年第1卷第11期)、《简化汉字的几个原则问题》(《光明日报》1955年8月3日)、《“豆芽字母”和“通字”》(《文字改革》1962年第9期)等论文多篇。
发表于 2008-4-11 12: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嗣炳(1901~1984)

乐嗣炳,又名山、观,大碶湖塘村人。1919年赴上海,次年与许地山同住一室,经许介绍参加了“中国文学研究会”。自此,常与沈雁冰、顾颉刚、郑振铎等人磋商研究民族语言学。1922年,北京大学创办《歌谣周刊》,乐嗣炳以中华书局编辑员的身份,开始选编歌谣集的工作。是年从搜集的一万多首民谣中选编《儿童歌谣》八册,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语言学是乐嗣炳的本行,他在上海、暨南、复旦大学任教时坚持不懈地将语言学结合歌谣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发表著作有:《民俗学是什么及今后研究方向》、《歌谣与风俗》、《桂江两岸的歌谣风俗》、《柳江上游的歌节》、《怎样研究中国歌谣》、《粤风之地理考察》,深受鲁迅先生赞扬。
    抗日战争期间去广西大学任教,举家迁居少数民族杂居的三江县。从此,他跋山涉水,深入山寨村庄,博采了大量的民俗学第一手资料。1941年,他被广西教育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导师,专门研究少数民族问题。在此期间,他每年写二三次调查报告,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953年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上海语言学会理事。至20世纪80年代,虽届耄耋之年,仍不遗余力研究民俗学,并将1563件珍贵文物献给国家。另著有《国语学大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5 20:41 , Processed in 0.08497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