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187|回复: 0

杨宝森改造名剧《文昭关》(甄光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 13: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宝森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群众公认的京剧四大须生之一,他少年登台唱戏,习谭(鑫培)腔,嗓音高亢洪亮,久唱不涩。进入变声期(倒仓)后,因高音不钻、发声沙哑而一度辍演。他在调整嗓子期间,认真研习余(叔岩)派艺术。他自知音域不宽,高音难达。但中低音宽厚,应走扬长避短之路。遂在鼻音及胸、腹、腔共鸣方面苦心钻研。他依据个人的嗓音条件学余但不囿于余,绝少使用立音、脑后音,代之以擞音、颤音,使唱出的声音深沉浑厚,吐字稳重苍劲。当他再次登台演戏的时候,艺术修养令人耳目一新。渐后形成以韵味取胜的新流派,世称杨派。《文昭关》为其独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
  《文昭关》原是清末著名老生演员汪桂芬的名剧,其唱法以声洪、激越著称。伶界大王谭鑫培虽然曾经演过,但终因嗓音不及汪之所长而放弃不演。汪桂芬死后,这出戏王凤卿擅演,余叔岩则从未动过。自王凤卿之后,几十年间无人再演,《文昭关》在舞台上几成绝响。杨宝森崛起后整理、演出了这出戏,他对前辈艺术家的唱腔和唱法按照个人的条件和理解进行改造,把汪桂芬以高亢、激越表现剧中人伍子胥的满腔怨愤,变为用圆劲、沉厚去表现,二者的艺术手法不同,效果却是殊途同归,都与剧中人的遭遇处境相吻合。伍子胥一出场那两句散板, 伍员马上怒气冲,逃出龙潭虎穴中,是以和缓而沉重的语调唱出,虎穴中三个字拖长,轻重相间,极为合度。这样唱,使上下两句自然活跃起来。以下的大段慢板,是体现杨派艺术精华的重点唱段,唱法上大都采用单音连缀,平铺直叙,不用纤巧小腔。听来似觉平淡无奇,实则字沉音厚,精气内含,锋芒不露。假如吐字、运气没有相当功夫,很难达到好处。其中的四个我好比,唱腔互不雷同,有的是简劲有力,有的是慢声曲折,层次有致,别具韵味。这段慢板,布局结构深存章法之妙,每逢下句的最末一个字,发音坚实,声腔雄浑,与上句互为呼应,首尾相顾。此后的几段二黄原板,速度虽快却干净利落,一气呵成,绝无拖泥带水,从气口、吐字的把握颇见功底之深厚。伍子胥见皇甫讷时所唱西皮二六板,尺寸紧凑,断句分明,起伏跌宕,极不平凡。这段戏,在杨宝森之前普遍采用舒缓的唱法,经杨宝森加工后,更合乎剧中人急于出关的情绪。
  杨派《文昭关》的演唱风格,概括地说,腔调以简洁平正为主,音节安排适度,没有娇柔流弊。唱散板时不受尺寸限制,长短轻重配合得当。尤其在四声方面格外讲究,绝没有因腔害字的现象。这出杨派名剧,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后,至今依然在各地京剧舞台上承传,足可见其艺术魅力的持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8 02:38 , Processed in 0.07692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