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889|回复: 0

记者密访古玩市场 惊曝文物交易黑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3 08: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12月08日 10:32京华时报
http://culture.ifeng.com/guoxue/200812/1208_4087_911940.shtml


《谁在收藏中国:中国文物黑皮书》
这些年,中国大量珍稀文物悄悄流失海外,若干年后,如果我们想要看祖先留下的文物,是不是要远涉重洋?正是怀着这样的疑问和感慨,资深记者吴树在多年暗访国内古玩市场、拍卖公司、盗墓现场、文物制假基地的基础上,写下了一部试图全方位揭秘当代中国文物市场黑幕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谁在收藏中国:中国文物黑皮书》。该书日前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吴树昨天接受采访时说,他知道写这本书会得罪一些人,但不写不行,“我怕人们的灵魂被金钱吞噬”。



收藏界黑洞激发创作

吴树说,写作《谁在收藏中国》源于自己浸淫收藏多年的感慨。2004年,他以1800元的低价买到了10件总价值几十万元的西晋青瓷器,“这次偶然成功的‘淘宝’引发了我对收藏的巨大兴趣,我怀着极大的成就感走进潘家园,听着一个个财富神话,一麻袋一麻袋地‘捡漏儿’,一次又一次地‘打眼’,兴奋、沮丧,经历了半年疯狂的烧钱。”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吴树认识了许多藏友、专家、古董贩子、真真假假的盗墓贼,目睹了文物市场的种种黑暗和丑恶现象。“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参观了一个‘国宝庄园’。一个企业家在暴利的诱惑下痴迷于收藏,打算学马未都办私人博物馆。后来经人多次鉴定,他花费数千万元买回的‘国宝’几乎全是赝品。这件事吓了我一身冷汗,让我感到古玩市场存在着一个动摇社会秩序、危及价值观念的黑洞,产生了想要呼喊的冲动。”于是,吴树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文物知识,并关注文物市场的方方面面,渐渐获得了大量创作素材。吴树说,他把写作当作责任,“我知道会开罪方方面面的人,但我不能不写,我怕人们的灵魂被金钱吞噬。”




不怕因为揭黑惹官司


在书中,吴树用大量篇幅披露了中国文物外流的现实。在《国宝大出境》一章,他写到自己到香港中环的荷李活道和上环的摩罗街暗访,摸清了国宝外流的几种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带工”,即随便找个往返香港内地两地的菜农,往菜担子中一放就轻松过关了。


另外,该书还揭露了一桩桩黑幕重重的文物交易、一个个骇人听闻的古玩骗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国宝之战。其中涉及一些公众人物,比如史树青收藏“越王剑”所引起的争议、献宝者宁志超的遭遇、慈善家李春平涉足李海涛文物盗窃案等。


吴树说,这部作品虽然纪实性很强,但由于种种缘故,情节和细节不乏“修整”与加工,纪实文学也离不开虚构。“当然,绝大部分故事本体都是真实的,只是在叙述方法上有的暗度陈仓,有的移花接木。涉及的人物,除公众人物外,基本上用的是化名,特别是一些底层人物,我尽管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鞭挞,但却不想伤害他们。”对于书中披露的某拍卖公司拍假、某文物制假基地等,吴树表示,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查阅各方面的资料,而且都是当事人自己认定了的事实,很客观,他不会也不怕惹上官司。



几十万买古董交学费

写作《谁在收藏中国》花费了吴树近五年时间,为了不出现学术上的信口雌黄,他买了近万元的文物鉴赏、考古发现等专业书籍、音像制品,包括文物鉴定各门各派掌门人的鸿篇巨著,并通读多遍。“我还买了几十万元的真假古董’,交了不少学费。我的老师很多很杂,有国家级、省级鉴定专家,有考古队员,博物馆文物鉴定人员,文物商贩,有河南、江西等地的制假高手,还有金盆洗手了的盗墓者。”


为拿到第一手材料或证据,吴树深入文物贩子内部,与他们周旋。他坦言,在整个“取证”过程中,没遇到什么大的危险。对方大多是卖家,他的身份主要是买家,一般情况下,卖主不会跟买主过不去,多花点冤枉钱,人家就信任他了,什么都跟他讲。“要说危险只有一次,在一个盗墓者的家里,我想用手机偷拍几张照片,被他发现了。我说是拍东西没拍人,目的是把东西拍下来给朋友看,帮他多找几个买主。他也相信了。第二天,我想再去弄点儿证据,可他已经搬家了,不知去向。”



少时毁古董悔恨至今

对于文物,吴树内心怀有歉意。“‘文革’初期,我刚初中毕业,和同学们一起到处破‘四旧’,见到老物件,比方说老瓷器、老画,就砸,就烧。后来长大了,知道那是对历史文化的犯罪。”年轻时的行为让吴树万分懊悔,此后他敬畏文物视若神圣。“这几年目睹走私、盗墓、制假,觉着文物的可藏性和观赏性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有一次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听到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指着那些文物展品不停地跟他爸爸说,‘这个咱家也有、那个咱家也有’,最后还来了一句‘这些古董也是在潘家园买的吗?有假的吗?’我当时想,假若头些年博物馆收藏的那一批‘北魏陶俑’赝品没被识破,如今还不得就摆在展厅里让人顶礼膜拜?许多真的国宝给外国人抢去了、走私去了,假文物让我们自己来‘捡漏儿’,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外国人来华见识作假

在吴树看来,中国文物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极为复杂。“前几天我去采访瑞典哥德堡西方古董公司董事长BjoruGremner先生,他经营中国古董30年了,对中国古陶瓷鉴赏很有一套。他对我说,现在到中国来不是为了买真货,而是为了见识作假做到什么水平了,好提防在外国买到中国输出的赝品。”吴树说,另外,市场的过度炒作,使文物的自身价值受到误导,导致尔虞我诈、骗术为王的拜金主义狂潮泛滥成灾。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努力,期待管理文物的行政者去动脑子。作为写作者,我不企望一本书能对目前混乱的中国文物市场起到什么大作用,只想用我所见、我所思,给管理层进言一句:再不认真治理,中国的文物业将陷入万劫而不复。”



吴树计划明年写完《谁在收藏中国》续集,假如身体允许,他还想写一部瓷玉方面的古董打假谋略——与专家的套路相反,不教别人如何辨真,只用自己的实战体会、受骗记录,与藏友交流如何“打假”。(来源:京华时报 记者:卜昌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7 21:43 , Processed in 0.08182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