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149|回复: 0

(原创) 纳兰容若的恋情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9 08: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纳兰容若的恋情词


纳兰容若的《饮水词》中有不少关于男女感情的篇章。分析起来,不外三种情况。一是怀念妻子和悼亡之作。纳兰二十岁时娶妻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兴祖之女。夫妻感情弥笃。婚后三年,卢氏去世,纳兰为她写了不少哀感顽艳的悼亡词。继娶官氏,感情也很好;据传,还有一位侧室沈宛,一部分是有关她二人之作。但是,还有一部分则不属上述两种情况,似乎在纳兰的生活中还有一种不为人知的感情遭遇。词人心灵颇为痛苦,常常隐约曲折的寄托于词,例如: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
冷处偏佳,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
飘泊天涯,寒月悲笳,
万里西风瀚海沙。  


浪淘沙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教她珍重护风流。
端的为谁添病也,
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
珠帘四卷月当楼。
暗忆欢期真似梦,
梦也须留。  


类似上述的作品集中还有不少,不能备录。即从这两首词来看,词中是在怀念一位少女,既不是妻子,也不是侍妾。而是一位与他身世悬殊的美慧密友,与他在珠帘四卷的楼上相处过,不久就飘泊到万里西风的瀚海去了。词人与她互生爱慕,但二人之间,又似乎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密愿难酬,而又密意难休。此人是谁?我查阅过一些有关资料却无从释惑。  
    后读梁羽生《七剑下天山》,其中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清顺治帝强夺冒辟疆爱妾董小宛,百计宠爱,而小宛不从,后为孝庄太后赐毒致死。顺治感到以天子之尊,既不能得一女人之欢心,又怨孝庄太后之绝情,使他负咎,因而潜入五台山出家。小宛之女冒浣莲得傅青主收养,练就一身武功,并教以诗书技艺。以后介身江湖,从事反清事业。一次,被派与桂仲明赴京营救张煌言之公子张华昭,乔装潜入太傅明珠府邸为看园工,因得与纳兰容若相识,多有接触。由于浣莲妙解音律,颇通诗词,几次被延入纳兰书楼,畅谈词艺并同赏荷花。才人侠女,暗生情愫。但终以满汉恩仇及门第悬殊,不得不忍痛分手。浣莲旋即离去,辗转远赴天山,纳兰怀念不置。次年随康熙西征新疆,目睹边塞风光,不禁深念浣莲,写了上述两词,表达了爱恋而无可奈何的心情。不料,就在纳兰难遣难排之际,又与浣莲于战阵间卒然相遇。久别乍逢,实为奇遇。二人秉烛倾谈终夜。浣莲向纳兰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及中心隐曲,表明无法相爱,并填了一首《八声甘州》以见意:  


最伤心烽火绕边城,
家国恨难平。
听征人夜泣,胡笳悲奏,应厌言兵。 一剑天山来去,
风雨惯曾经。
此恨谁能解,
绝塞寄离情。

莫续京华旧梦,
看黄沙白草,碧血凝阴。惊鸿掠水过,
一阵了无声。
更休问绛珠移后,
溷难绕,何处托孤踪。
且待苍生事了,
并辔数寒星。  


    这首词虽然失律,措词重复。但感情真挚,恰恰表明二人在京华有过一段旧情。只是形势所限,难以相托。但仍希望苍生事了之后,能够相聚。纳兰依恋不舍,于送别时写了二首《浣溪沙》赠别:  


  
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戌垒,
半竿斜日照边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万里阴山万里沙,
谁将绿鬓斗霜华,
年来强半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戌,
画图亲展玉丫叉,
生怜瘦减一分花。  


两词表达了对浣莲飘泊生涯的怜惜和对旧情的追忆,情深语挚,凄楚动人。两人从此分手,没有再见。但纳兰在以后仍有多次眷念之作。  
小说家言,因文造情,不足为信。但顺治为董小宛出家,长期被列为清宫四大奇案之一。而《清史稿》载,顺治因出天花而死。又据冒辟疆《影梅庵忆语》、《板桥杂记》都说:董小宛名白,字青莲。生于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落籍秦淮,色艺双艳,性情雅静。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遇冒辟疆(冒系明末四公子之一),仅一夕之叙。后冒识陈园园,董则归钱谦益。1642年,董遭母丧,遂载以归。1649年起,随冒避难江湖,历尽危难。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初二,以二十七岁芳龄辞世。冒之长室怜爱之,以其无出,令长子为之服丧。此外,吴梅村龚鼎孳都有文记载小宛无入宫之事。是则顺治出家,纳兰与浣莲之恋情,均属子虚也,不过是否也可以认为《清史稿》和冒吴龚等的记载,各有所讳,有意隐瞒真实情况呢?特别值得怀疑的是,吴梅村有首七绝:  


双蛾明靓影徘徊,
玉作屏风璧作苔。
薤露凋残千里草,
清凉山下六龙来。  


这首诗,描述一个姓千里草的美人(按千里草,即董字拆成。汉末,董卓专权,民谣有“千里草,何青青”之语,以讽董卓),住在华贵的居室里,结果被凋残而死(薤露原专用于王室贵人的挽歌),致使皇帝跑到清凉山去了。(皇帝车驾用六马驾之,马八尺曰龙,所以称六龙。清凉山,五台山别名。)据野史记载,康熙以为此诗是吴伟业影射顺治为董小宛出家,犯了大忌,派人把他暗暗毒死。毒死事史无根据,但吴伟业既有文辟无小宛入宫之说,而又写此诗以影射,不正是说明其有不得不隐讳而言之的苦衷么?
梁羽生写纳兰与冒浣莲这个故事,有可能纯属虚构。但也不排除多少有点根据。不管虚构也好,有所根据也好,一代才人纳兰容若,一代侠女冒浣莲相爱这个故事哀感顽艳,有助于理解纳兰容若一部分词中感情隐晦的含义。同时也可断定纳兰确有一位密友,虽然不叫冒浣莲,但基本情况是与冒浣莲相似的。  所以,我喜欢纳兰这几首词,也喜欢梁羽生编造的这个故事。虽然事实上还有待于考证,从感情上说,我甚至希望是确有其事的。诗词是文艺,诗词无达诂,诗词也不一定实指,或完全符合史实。要在能否给人以真善美的享受与共鸣。西施、王昭君、飞燕、大乔、小乔、太真、红线、隐娘、祝英台、木兰、穆桂英、嫦娥,历史上这许许多多的美人留下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和对她们的诗词曲艺,但也留下了不少分歧说法。究竟孰真孰假,是很难定论的。所以,对待这类问题和诗词,我们又何必焚琴煮鹤,胶柱鼓瑟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0-9 22:04 , Processed in 0.10657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