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404|回复: 0

中国战略风水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0 22: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战略风水学

    古人的风水学,侧重一家一户的生存环境,偏重地形与命运的关系。诸葛亮借东风,只不过是一次成功的气象预报,用巫术的形式发布。笔者这里讲的是一种大风水学,一种宏观风水学,一种国家战略风水学,精通此道,龙王亦可人造也。重构补注

宏观地形水源学

----兼论西北地区的水来源

        水是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我们的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和人类,主要就是因为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地球上共计有14·6亿立方千米的水,它们覆盖着地球表面大约70%的面积。与此同时,太阳对地球辐射的23%被用于海洋和陆地的水蒸发,大约每年共计蒸发掉577000立方千米的水,占地球总水量的万分之四;其中从海洋上蒸发505000立方千米的水,从陆地上蒸发72000立方千米的水。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性质,导致地球上存在一年四季的交替变换,以及地球大气的某种规律性的流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气环流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自西向东的大气流动,二是在赤道与北极之间的大气流动(两者的温度和气压差异,导致北风南下和南风北上);上述大气环流将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和陆地上蒸发的水汽送到了北半球的各地(南北半球应当也存在着水资源交换),并在不同的地区转化成为降水,这些降水最终又流回到海洋里。

        那么,为什么有的地区降水多,而有的地区降水少?有的地区某些季节降水多,而某些季节降水少?有的地区某些年头降水多,而某些年头降水少?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简言之,一个地区的降水多少,既与该地区的因素有关,也与该地区周边的因素甚至远方的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涉及到温度的差异和空气压力的差异,它们是空气流动的主要动力,并影响着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转化为降水的可能;以及地形、地貌和空气成分(不同的空气成分可以影响空气的比重、空气内部的摩擦系数)、人类活动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它们既是空气流动的主要阻力,也是改变空气温度和气压的重要条件,并影响着水汽转化成为降水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探讨某个地区的水资源来源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研究地形与水资源的关系,笔者将称其为“宏观地形水源学”。所谓“宏观地形”是指一个相当范围地区里的地形,它包括当地的空间尺度较大的地形,以及能够影响该地降水的远方地形;而笔者这里所说的地形,不仅指地质构造和地理结构的空间地形,而且也包括地表的地貌及其构造物的性质,它们涉及河流分布、湖泊分布、岩石分布、沙漠分布、植被分布、扬尘分布,以及地表的物质结构、颜色及其吸热性能、反射性能、涵水性能等等,因为这些因素也或多或少影响着该地区水资源的多少。应当指出的是,在许多气象学的著作中,虽然没有使用“宏观地形水源学”这种说法,但是却用相当的篇幅讨论了相关的内容,例如干热风的形成、蒸发量高于降水量的地区(相当于水汽资源的开放体系)、水汽与降水频繁相互转化的地区(相当于水汽资源的封闭体系)、迎风面与背风面的降水差异现象,等等;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我国学者林之光先生,还出版了《地形降水气候学》专著,首次系统地探讨了在气象学领域的地形与水资源关系。笔者之所以强调使用“宏观地形水源学”一词,主要目的是突出“地形也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新观念或创新的科学思维角度。

        让我们以中国的降水分布为例,大体上说,我国降水存在着自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的趋势,东南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为1400毫米或更多,长江中下游地区为1200毫米左右,淮河地区在800毫米左右,拉萨、西安、太原、北京、齐齐哈尔一线(为西南至东北方向)的广大地区年降水在400至600毫米之间。而在拉萨至齐齐哈尔一线的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平均在300毫米以下(绝大多数植物已不能正常生长);其中内蒙古的西部(阿尔泰山的南部)、新疆天山的南部、昆仑山和祁连山的北部,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那里是大面积的沙漠、戈壁、荒漠,基本上是寸草不生了。导致上述降水梯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正是宏观地形的改变,这种改变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拔高度自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逐渐升高,二是自西北地区至东南地区距离海洋越来越远,这两种变化导致西北地区所能获得的水汽资源大大减少;其中更重要的是,一道道东西走向或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大山脉对南来水汽北上的阻挡效应,它们使水汽在迎风面更多地转化为降水,并留在了东南地区;只有部分水汽能够通过巴颜客拉山、秦陵、太行山的山口、峡谷深入到黄河中上游地区,还有较少的水汽能够越过大山脉抵达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

        但是,在上述水资源分布大格局中,也有例外,例如河西走廊地区。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是必经之地,它位于我国甘肃省境内的祁连山北麓,这里不仅地势相对平缓,而且更重要的是沿途水源丰富。事实上,祁连山北麓有两条重要的河流,一条是石羊河,它向北流到民勤县,并最终消失在沙漠中(腾格里沙漠);另一条是黑河,它的下游又叫弱水,最终向北流入巴丹吉林沙漠中。而且,祁连山的南麓也有许多河流,比较著名的有疏勒河、党河,它们向西流入敦煌附近的沙漠中;此外,还有大通河、湟水,它们向东流入黄河。

        为什么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祁连山能够发育出这么多的水系呢?这些水究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解读这个问题仍然要应用宏观地形水源学。祁连山位于甘肃、青海交界处,海拔在4000米以上(主峰祁连山海拔5547米),东西长1000公里(愈向东愈偏南),南北宽200~300公里。祁连山自古又称雪山,高山处终年雪冷冰封,大大小小的冰川2859条,总面积1973平方公里,储水量954亿立方米,每年冰雪溶化量为10亿立方米,祁连山北麓和南麓的黑河、党河等水系的水资源就是从这里来的。

        那么,祁连山上的冰雪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即从空气中来。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在遇到海拔数千米的高山时,会遇冷凝结成冰雪(空气温度与海拔高度有关,平均每升高100米,则温度下降0·6摄氏度,当空气温度降到零度的这个高度时,则被称为雪线。当然也与该地的纬度和其他因素有关);如果高山积雪的蒸发量和溶化量少于补给量,积雪就会以冰雪或冰川的形式储存起来。那么,祁连山地区的空气中的水汽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也只有一个,即主要是从祁连山地区以外的地方来的,而它们的来源归根结底是海洋(主要是来自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所蒸发的水汽。

        那么,如果我们想增加祁连山的水源功能,有什么办法吗?有的,一种途径是设法增加祁连山俘获水汽并将其转化为冰雪的能力,例如在祁连山上设置人工的转化水汽为冰雪的装置;另一种途径是设法增加祁连山地区空气的水汽含量,例如在巴颜客拉山开通新的水汽通道,以便使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水汽更多地渗透到黄河上游地区和祁连山上空地区。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祁连山储备着900多亿立方米的冰雪状态的水资源,但是不能盲目地人为增加冰川的溶化量,因为这有可能从根本上破坏祁连山的水源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祁连山北面1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北山地区,这个北山几乎没有发育出任何象样的水系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很简单,在大体相同的空气水汽含量的情况下,北山的高度不足以将空气中的水汽转化为降水或冰雪;事实上,北山的西主峰大马庄山海拔仅2740米,东主峰马鬃山海拔仅2583米,它们距离雪线的高度还差一些。不过,如果我们在北山设置一些上百米高的铁塔状的水汽俘获和转化装置(其结构应当有利于空气中的水汽转化为露水或冰雪,并在溶化时能够流入到我们需要的地方或我们能够利用的地方。这项技术具体实施时,应当知会国家测绘部门和航空管理部门),它们有可能使北山也拥有雪线以上的高度,从而为该地区增加一些水资源。

        新疆地区的伊犁河流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要感谢大自然的恩赐。这是因为,伊犁河水发源于天山北麓,而天山北麓的地形正好有一个喇叭口,喇叭口对着的方向正是大西洋;大西洋的水汽在西风的吹送下,一路上绝大多数水汽都转化成为降水或降雪留在了欧洲大陆,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水汽从喇叭口上升到天山北麓,遇冷凝结成为降水或降雪,正是它们为伊犁河提供了充沛的水源。然而,伊犁河水虽然多,却主要都流到国外去了;由于有国际条约,上游国家不能自行筑坝拦水,我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宝贵的肥水流入外人田。不过,世界上对水汽资源的利用尚无国际条约,因此我们可以人为地改变天山北麓的地形结构,让更多的大西洋水汽深入到天山的南麓,并在天山南麓转化为降水或降雪,这些水资源便可以供给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塔里木河的水量就可以得到较大的增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就会出现更多的绿洲。

        事实表明,从宏观地形水源学的角度探讨中国的水资源特别是西北地区水资源的问题,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工作,对于西部大开发国策以及中国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实用价值和战略意义。笔者提出的空中南水北调方案设想,实际上也正是对宏观地形水源学的具体应用,其要点在于指出横断山脉大峡谷是中国水资源的命脉,我国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主要是通过横断山脉大峡谷输送的印度洋所蒸发的水汽;而巴颜客拉山乃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因此人为地增加巴颜客拉山的水汽通道功效,便可以增加印度洋水汽向黄河上游地区的输送量;与此同时,若在黄河上游北面的阿尼玛卿山设置人造的转化水汽为降水或降雪的装置(其效果要比通常的人工降雨技术要好,因为它是持续发挥作用),那么就可以把多输送来的水汽更多地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水资源。

        应当指出的是,我国是一个地形资源非常丰富的大国,因此积极开展宏观地形水源学的研究(包括空中南水北调项目的研究课题立项,以及其他地区的地形水源研究课题的立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事实上,宏观地形水源学属于创新的高科技课题,更需要得到我国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21世纪是水资源争夺与开发的世纪,13亿中国人能否在21世纪生存下去并发展出更光辉灿烂的文明,其前提就看我们能否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了。



北京山海文化企划苑·重构文集001004C23-4300  重构(王红旗)

电话51843850   信箱whqtpw@soh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3 18:31 , Processed in 0.08203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