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5148|回复: 7

[国学] 敦煌零拾 [罗振玉 上虞罗氏自印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 02: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  名:敦煌零拾
卷  数:七卷
作  者:[民]罗振玉
版  本:上虞罗氏自印本
格  式:DJVU
大  小:5.69M
清晰度:高清晰

提  要:无
书  影:无


[ 本帖最后由 继续革命 于 2008-6-10 15:3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18 14: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HA好书 谢谢楼主

我论文做敦煌学  好多资料找不到

现在好了
发表于 2008-4-7 10: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名:敦煌零拾
作者:罗振玉编
其他作者:
ISBN号:7-5013-1720-8
价格:CNY420.00(套价)
发行地:北京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
出版时间:2000
页数:15,24叶
开本:26cm
装帧形式:函装
发表于 2008-4-7 10: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振玉(1866~1940)  

语言文字学家的他
    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又号贞松老人。祖籍浙江省上虞县,客籍江苏省淮安县。曾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社,1897年创办《农学报》,次年创办东文学社。1901年在上海创办《教育世界》杂志。1904年创办江苏师范学堂,后任学部二等咨议官,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督监,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法国大学院公举为东方通信员。他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甲骨文的收集研究、铜器铭文的编纂印行、简牍碑刻等古文字资料的搜罗与刊布等方面。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罗振玉占有重要地位,为“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学的奠基者。

    他对甲骨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1.他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原始资料。著有《五十日梦痕录》《殷虚书契前编》(1913年)、《殷虚书契菁华》(1914年)、《铁云藏龟之余》(1915年)、《殷虚书契后编》(1916年)等书。1933年又编著《殷虚书契续编》。同时他还编有《殷虚古器物图录》(1916年)及《附说》各一卷。
    2.他率先正确地判定了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之地望。他指出卜辞属于殷商时代,是王室遗物;断定它作为文字学资料能代表中国文字的来源,作为史料,它比正史更可靠。同时他还指出甲骨出土地小屯即殷虚遗址,也就是殷朝国都。这对后来的甲骨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3. 他考释出大量的单字。他以甲骨文字本身的特点为主要依据,参照《说文解字》,并将甲骨文与金文、古文、籀文、篆文做比较,以阐释文字的渊源与流变情况。他还利用字形或后世文献资料推求字的本义及其通假关系。先后于1910年在《殷商贞卜文字考》中释出单字近三百个,于1915年在《殷虚书契考释》中释出单字近五百个,其中多得到学界认可。1916年,他还将未识别的卜辞中的千余字编成《殷虚书契待问编》,供大家探讨。
    4.他首创了对卜辞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殷虚书契考释》一书将卜辞分为卜祭、卜告、卜出入、卜田渔、卜征伐、卜禾、卜风雨等8类,为后世的甲骨分类研究开创了先例。
    5.与王国维一起,确证了甲骨文中的合书的现象。在金文研究方面,他也搜集与刊布拉大量的资料。著有《殷文存》(二卷,1917年)、《秦金石刻辞》(三卷,1914)、《贞松堂集古遗文》(16卷,《补遗》3卷,《续编》3卷,1931~35年),收录以前诸家著录中未见之器铭2427件。《三代吉金文存》(20卷,1937年),收录当时见到的已著录和未著录的4831件青铜器铭。集一时铜器铭文原始资料之大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还提出通释古金文的设想,提出综合比较研究的方法,指出金文在文字学上的价值。他研究石鼓文,著有《石鼓文考释》(7卷,1916年);他搜集整理汉晋木简,著《流沙坠简》(合作,1914年)、《流沙坠简考证》(1934年)等书。此外,他还著有《干禄字书笺证》《俗说》《集蓼编》等多部著作。他的工作内容丰富,甄别谨严,成绩浩瀚,方法崭新,“为我们提供出了无数的真实的史料”(郭沫若语)

近代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的他
    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式如、叔言,号雪堂、松翁、贞松老人,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原籍浙江上虞县(今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清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八日(1866年8月8日)生于江苏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县),1940年5月14日卒于辽宁旅顺。1937年死于旅顺。
    15岁举秀才。清光绪十六年(1890)在乡间为塾师并著书。二十二年与蒋斧等在上海创立农学社,开办农报馆。二十四年创办东文学社。二十六年应鄂督张之洞之邀,任湖北农务局总监兼农务学堂监督。二十八年任南洋公学虹口分校监督。次年入两广总办岑春煊幕参议学务。三十年受江苏巡抚端方委任,创办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三十二年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宣统元年(1909)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农科监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清朝遗民自居,与王国维等避居日本,从事学术研究,1919年归国,住天津,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敦煌经籍辑存会。1924年奉溥仪之召,入值南书房,被溥仪任为南书房行走。逐渐参预清室的复辟活动。1928年迁居旅顺。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成立后,曾任伪监察院长及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罗振玉以上虞县学第七名出身,应壬午(1882)、戊子(1888)两次乡试不中,自此潜心治学。中日甲午战争后,留意新学,翻译介绍日本和欧美农学著作,并协办武昌农校、江楚编译局、苏州师范学堂等。1906年起,任学部参事官、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等职。罗振玉自幼喜爱收集金石铭刻,终生不辍。因其学术见闻广,掌握资料多,又恰值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域简牍、中原碑志等大量古物陆续被发现,以一家之力广泛收集各类新发现的文物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研究,为近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保存了可贵的资料,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保存和流传敦煌遗书 敦煌莫高窟石室所藏古代文书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后,被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等外国学者大量盗买外流。罗振玉于宣统元年(1909)来到北京的伯希和处,见到伯希和盗买的敦煌写卷,唐人写本等,当即拍照10余种,又就其部分内容编写《鸣沙山石室秘录》、《敦煌石室遗书》等。得知藏经洞仍有数千卷文书,乃力促学部电令甘督查封石室,将所余遗书悉数解送京师。将敦煌石室残存的文书八千卷购下保存。使这批宝藏于宣统二年秋,运抵北京,最后入藏于京师图书馆。对于流散的敦煌文也留心求购,所得文书及海外藏卷伯希和提供的遗书照片影印出版《鸣沙石室佚书》(1913),收书13种:《鸣沙石室遗书续编》(1917),收书4种:、《鸣沙石室古籍丛残》(1930),收书30种、《敦煌石室遗书三种》、《贞松堂西陲秘籍丛残》、《敦煌石室碎金》、《敦煌零拾》、《沙州文录补》、《敦煌石室遗书》、《佚籍丛残初编》、《石室秘宝》等书中。与王国维将斯坦因在敦煌、罗布泊等地发现的汉晋木简照片汇为《流沙坠简》。其详细校订的题跋文字,大都见于《雪堂校刊群书叙录》二卷卷下。《补唐书张义潮传》、《瓜沙曹氏年表》等多种敦煌学论著,几乎已包括了敦煌遗书中四部书籍的最重要部分。搜求和研究安阳殷墟出土甲骨 罗振玉是最早在甲骨学研究方面取得主要进展的学者。他从1906年起收集甲骨,总数近2万片,是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除鼓励刘鹗编集《铁云藏龟》外,还亲自访求,判明甲骨的真实出土地——小屯。1910年著《殷商贞卜文字考》,首先考定安阳小屯为殷墟,并正确地判明甲骨是“殷室王朝的遗物”。以后陆续将所见所藏编为《殷虚书契前编》(1912)、《殷虚书契菁华》(1914)、《殷虚书契后编》(1916)、《殷虚书契续编》(1933)四书,共收甲骨5000余片,是殷墟正式发掘前零星出土甲骨的最重要集录。所著《殷虚书契考释》,释甲骨文字达561个,并提出“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释字原则,主张考释文字应注意卜辞辞句的通读和分类,是初期甲骨学研究中的一大进步。
    保存清内阁大库史料及明文渊阁藏书 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廷内阁准备焚毁库档。罗振玉以库档中重要史料甚多,多方努力,终得保留,装袋存放学部。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又拟将其作废纸出售,罗振玉以原售价3倍的高价买回,保存整理,使大批珍贵的明清史料免遭毁灭。
    整理汇集金石铭刻和古器物资料 罗振玉收集历代石刻及商周秦汉铜器拓片极富。在此基础上,他做了大量的整理出版工作,编著有《秦金石刻辞》(1914)、《殷文存》(1917)、《贞松堂集古遗文》及《补遗》、《续编》等。其中尤以《三代吉金文存》影响最大。该书收录商周铜器铭文拓本4831器,资料丰富,易于查检,为金文研究者所必备。罗振玉整理编集的石刻集录,亦不在少数,出版有《昭陵碑录》、《唐三家碑录》、《西陲石刻录》、《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六朝墓志菁华》、《海外贞珉录》、《三韩冢墓遗文》及芒洛、东都、邺下、中州、襄阳、广陵、吴中、山左等冢墓遗文,收录了大量近代出土的墓志等石刻文字。罗振玉还大量编集影印了各类器物图录,如《殷虚古器物图录》(1916)、《草堂吉金图》(1917)、《贞松堂吉金图》(1935)等。此外,还广泛编集了古器物范、明器、古镜、瓦当、玺印、封泥、符牌、钞币、刑徒砖、买地券等专集。其中不少文物已佚,藉罗氏集录得以保存图像及铭文。
    印行汉晋简牍资料和古代秘籍英国的A。斯坦因曾在甘肃敦煌及新疆罗布淖尔盗掘大批汉晋简牍,由法国学者E。E。沙畹作《考释》。罗振玉根据沙畹的《考释》一书,与王国维重新整理,刊印《流沙坠简》(1914)一书,成为近代研究简牍学的开始。罗振玉还将日本及国内大量新发现的古代钞本及宋、明版本秘籍影印传留,如《云窗丛刻》、《吉石丛书》、唐写本《文选集注》残卷、《古籍丛残》等。
    罗振玉的其他论著和序跋文字多篇,先后汇为《永丰乡人稿》、《辽居杂著》、《贞松老人遗稿》等。
发表于 2009-3-25 10: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激若何。
发表于 2009-9-15 09: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書補書影,好像和海甯王忠慤公遺書是一個出版社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09-9-15 09:2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9-10-18 21: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不能因人废言啊!
发表于 2009-10-24 17: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虽暂时用不到,但罗振玉的介绍很受用。
为发此书者一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6 09:22 , Processed in 0.08822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