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799|回复: 0

比较明朝《坤舆万国全图》与清朝《乾隆内府舆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6 22: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比较明朝《坤舆万国全图》与清朝《乾隆内府舆图》
  
  
《《坤舆万国全图》见证了清朝时期可悲的倒退》一文多次看到有人在网上转贴。文章主旨是要揭露清朝对于明朝“史无前例的大倒退”,重点在地理知识方面。我把该文的相关部分附录在本帖末尾。
  
据我了解,《坤舆万国全图》是明末来华的西洋传教士利马窦根据欧洲人当时的地理知识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中国人并未参与。为仰合当时中国人的观念,利马窦在绘制这幅地图时,特意把中国放在地图的中央。《《坤舆万国全图》见证了清朝时期可悲的倒退》一文为了揭露地理知识方面清朝相对于明朝的大倒退,特意列举比较了明清两朝与此相关的几种著作。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几种著作,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就是该文列举的明朝著作实际都是私人著作性质,而列举的清朝著作都是官方著作,如乾隆官修《清一统志》《皇朝文献通考》《明史》等。那么问题来了:一般而言,反映一个时代总体水平和主流看法的,当然是官方著作而非私人著作。所以要比较明清两朝在某方面的状况,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拿明朝的官方著作与清朝的官方著作比。但你现在拿几部明朝的私人著作与清朝的官方著作比,这种做法恰当不恰当?明眼人相信马上就能看出来。
  
明朝末年的几部私人著作介绍了当时欧洲传教士传入的关于世界地理的新知识,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些知识在当时的中国得到普遍传播并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接受认同?反正在我看到的正规史书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些地理知识被当时的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或者我孤陋寡闻,肚子里墨水实在太少太少。呵呵。
  
近代科学讲究实证。如果明朝末年西洋传教士传入的世界地理知识没有被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通过实践验证,那么这种知识与一般道听途说的野史传闻又有什么区别?如果这样,那有些人又凭什么说在这方面清朝对明朝有“可悲的倒退”?!
  
别的领域暂且不论,单在地图绘制上,清朝绝对比明朝牛。明朝《坤舆万国全图》只是当时一个来华西洋人的私人作品,并无明朝官方的参与。并且其中的中国部分是根据二手材料绘制,当时不可能有条件进行大规模实地测量。而在清朝前期,几次由中央政府出面组织中西测绘人员根据西洋传教士引入的近代科学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实地测量,然后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绘制全国地图。其最终成果就是著名的《乾隆内府舆图》。该地图采用经纬线直线斜交的梯形投影法绘制,以纬度每隔五度为一排,共13排,故又名《乾隆十三排图》。所反映地域辽阔,幅员广大:东到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北到北冰洋,南到海南岛,西到波罗的海、地中海、红海,西南到印度洋,不仅是中国地图,也是18世纪的亚洲大陆地图。《乾隆内府舆图》是关于我国疆域的最明确和最完整的国家地图,是后世绘制中国地图的重要依据,也是清朝奠定现代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版图的重要见证,具有重要的政治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详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康乾盛世历史报告》的第三部分“康乾盛世的疆域与边疆民族”之第四章:清朝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
  
附带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善其器”。要有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成就,必须以近代科学方法为前提。学术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中国知识分子比较成规模地使用近代科学方法或近似于近代科学方法的研究方法,是清朝前期的朴学。明朝,特别是明朝后期知识界的主流学风是“空谈”。

数学在强坛喜欢耍弄小右,我在强坛喜欢耍弄“反清义士”。很好的娱乐。
  
附录:
  
《坤舆万国全图》见证了清朝时期可悲的倒退
  
明朝时期利玛窦在中国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之摹本的发现,足以证明当时明朝已经知道了全世界地图。
      
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人,1581年以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他在世的时候明朝还没有灭亡,他辞世时清朝还没有入关,所以他是在明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而且根据这副图的注解,也能证明中国在明朝甚至以前的时期里就已经了解包括南美洲在内的许多地方。
        
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其中南美洲的一段注文称:“南亚墨利加今分为五邦,一曰孛露,以孛露河为名;二曰金加西蜡,以所产金银之甚多为名;三曰坡巴牙那,以大郡为名;四曰智里,古名;五曰伯西儿,即中国所谓苏木也;……。”另一段注文称:“伯西尔此古苏木,……。”这证明远在明朝甚至以前的时期,中国就曾经有人到达过南美,并给其中一个地方起名为“苏木”。同时也证明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参考了注有“苏木”的中国地图,而且时间还很久远,否则不会以“古苏木”为注解,而仅以“苏木”即可。
          
而同时期明朝地理学家的一系列著作也说明,当时明朝的知识分子已经看到了《坤舆万国全图》,并且知道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意大利、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具体位置。与利玛窦同时期的明末著名理学家章潢(1527-1608)编辑的《图书编》收录有《舆地山海全图》和《舆地图》;明末学者冯应京(1555-1606)编著的《月令广义》收入了一幅《山海舆地全图》;明末学者潘光祖(生平不详)编辑的《汇辑舆图备考》录入两幅《缠度图》等等。
            
《舆地山海全图》、《舆地图》、《山海舆地全图》、《缠度图》这些明代“世界地图”里包括五大洲在内的许多地理名称有采用了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的痕迹,但却在地理图形和观念上又和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有所区别。由此可见,当时中西地理学家有曾过相互参考、相互参照的交流。
          
综上所述,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早在明朝就知道全世界的地图无疑,而且对西洋各国的地理位置是熟悉的。史学家在对《坤舆万国全图》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许多地方比西方同时期地图更为准确,其中阿拉斯加的地图与现代地图最为接近。可见,那时候利玛窦在中国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时是用了许多中国的独立发现。所以,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西方”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而成的,从而证明就“地理发现”的成果——“世界地图的绘制”而言,当时中国并不落后于西方,甚至还有许多独到之处。
          
但自清朝入关以后,就怪事连连,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张廷玉所编的《明史》中虽然录有“意大里亚”、“佛郎机”、“和兰”和“吕宋”等四个与欧洲国家有关的名称,但也只知在“大西洋”中。后来经过礼部官员“查证”,“《会典》止有‘西洋琐里国’无‘大西洋’”的记载,因而这个“大西洋”的信息最后变成 “荒渺莫考”,或“其真伪不可考”了。
            
至于“佛郎机”一名,在清朝的史籍和各类著作中,竟然包含三个国家和一种武器四种含意。由于清朝长期分辨不清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因而一律把它们通称为“佛郎机”。后来又添了葡萄牙人所使用的“大炮”一意。在法国来华后,由于“法兰西”与“佛郎机”读音相近,法国一度也被称为“佛郎机”。以至于来华几百年的葡萄牙人也只好按照地名被称为“澳门夷”了。所有来华的欧洲人因而有时也被笼统地称为“西洋澳夷”。
          
明朝已经具备的知识,在清朝居然成为了“荒渺莫考”的传说,而真正货真价实“荒渺莫考的传说”却变成了清朝时人们信奉的知识——荷兰、佛兰西、英圭黎、干丝腊诸国,尚有国可考,但大西洋、小西洋,又是何国何处?《大清一统志》于乾隆八年(1743年)成书,书中所论西洋,一塌糊涂,认定西洋国可在印度洋附近,也可在西南大海中,佛郎机、荷兰与苏门答腊、爪哇相邻。四十五年后,即乾隆五十四年,和珅等奉旨编修的《钦定大清一统志》完成,外国都被列为朝贡国,西方国家就有荷兰、西洋、俄罗斯、西洋锁里、佛郎机等,地理方位、人文制度,一样的混乱模糊。明朝时期,利玛窦、艾儒略、徐光启、杨廷筠的努力真可谓全白费了。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纪晓岚等校订《清朝文献通考》、《四夷考》中还在批判《职方外记》“所言未免夸张”,五洲之说“语涉诞诳”。更有甚者,时人平步青忿忿不平,认为明人甘受利玛窦之流奸佞小人的侮慢蒙骗而不自觉,认为利玛窦将欧洲译为“欧罗巴”,用字就有夸大之嫌,而将亚洲译为“亚细亚”,用心更为险恶,“亚”者,有“次”、“丑”、“细”、“微”等意,可见《尔雅》、《说文》等,这分明是在侮辱国人……(真不知道电视上成天吹捧纪晓岚是为了什么?)
  
鸦片战争失败了的时候,道光皇帝才想起让人打听清楚英国到底在什么地方。可明朝时期的《坤舆万国全图》其中清楚地标明了英国的所在位置与远来中国的航线。受道光皇帝旨意去询问鸦片战争中被俘的英国士兵有关中国与英国和俄罗斯距离远近的姚莹发现,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已经将海陆诸国何者接壤、孰为东西、相距远近等标示得已经非常清楚。
  
道光时期都已经是如此这般的惨相了,可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却还闹了笑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9 03:29 , Processed in 0.14157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