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872|回复: 0

古刹知多少之八:雍和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8 09: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雍和宫是一座皇宫式的喇嘛庙,坐落于安定门内,占地约六千多平方米,原是清代雍正皇帝当太子时的府邸,乾隆九年(1744)改为喇嘛庙,成为喇嘛教的上院,是我国内地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

雍和宫规模宏伟,布局严整,融宫殿与寺庙建筑艺术为一体。主要有牌楼、昭泰门、天王殿、正殿、永佑殿、法轮殿、万佛阁等七进院落五进殿宇组成,两侧有钟鼓楼、碑亭、密宗殿、讲经殿、药王殿、东配殿、西配殿、班禅楼、戒台楼、照佛楼、雅木达嘎楼、永康阁、延绥阁、东顺山楼、西顺山楼和亭台。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南侧松柏浓郁,甬道深远;北部殿阁错落,密集幽深。整个宫殿初建时琉璃瓦全为绿色。1735年,雍正死后因停灵雍和宫,故将主要殿堂的琉璃瓦由绿色改为黄色,升格为宫殿的同一等级。

入宫内,首先看见三座气势雄伟、古色古香的琉璃牌坊。这三座高三丈多、柱围石座、飞檐斗栱的牌楼正背两面都书有乾隆御笔匾额。一为“寰海尊亲”、“群生仁寿”;一为“慈隆宝叶”、“四衢净辟”;一为“福衍金沙”、“十地圆通”。北牌坊前蹲伏一对石狮,昂首仰视,形态生动。穿过宫门,迎面有方砖甬道直达昭泰门;甬道两旁种植许多花卉果木,给寺庙增添了几分幽静。昭泰门内东西两侧为钟楼、鼓楼,钟鼓楼边是东西碑亭。碑亭之后是雍和宫第一大殿——天王殿,殿前有一对铜狮,雕刻精美。楹柱上刻着乾隆亲书对联:“法镜交光六根成慧目,牟尼直净十地起祥云。”殿中供奉布袋尊者像一座,其上有“现妙明心”匾额,四大天王塑像分列两旁;殿后供手握金刚杵的韦驮。古印度的佛教寺庙是释迦牟尼的佛院,塔是坟墓,建在山门里的大雄宝殿前面,大雄宝殿作为享堂。我国唐末以前寺庙依此制度建筑,唐末以后将塔与享堂分成两处,却仍沿袭韦驮站立山门后的旧规。天王殿左右各有一座八角形黄瓦碑亭,记载着雍和宫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至二月初一这三天,喇嘛们化装在殿前举行“跳布札”驱鬼。跳布札为蒙语“打鬼”之意。穿过五间两进的天王殿,有一条砖砌的甬道直达正殿,这条道称“仪路”,曾是排列亲王仪仗的道路。在仪路正中设立着一座古铜鼎炉,高4米,全身在古朴的色彩中透射出一种黛青色的宝光。据说这样的铜鼎炉全国只有二只,与北海真谛门和故宫宁寿宫的两座九龙壁及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并称为“北京三绝”。炉中部六个“二龙戏珠”的火焰门上雕有云龙细纹,下部的圆形古铜狮子座上铸有“三狮戏球”图案。铜炉后的大殿正前方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修建的“御碑亭”,内刻有乾隆所作《喇嘛说》碑文,这就是著名的“雍和宫四体碑”。碑体呈四方柱形,碑顶刻有宝盖,似石幢造型,碑文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刻于碑的四周,因此称“四体碑”。在碑文上乾隆不仅简要回顾了藏传佛教的历史,而且着重叙述了元朝以来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与藏传佛教的关系,分析了历史上中国封建政府过分庇护喇嘛教的教训,阐明了清政府对藏传佛教的基本国策和态度。

正殿相当于大雄宝殿,原为亲王府的银安殿,匾额“雍和宫”三字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写成。殿内供奉着竖三世佛像,即现在佛释迦牟尼、过去佛燃灯和未来佛弥勒,两旁立有阿难和迦叶尊者像。左右山墙的长形土坑式高台上陈列着十八罗汉,有趣的是,这十八尊罗汉塑像全着中国和尚装束,姿态文雅,面目清秀;像后对应挂有同名罗汉的天竺装束绣像,这种中国和印度相对照的陈列方法实在是雍和宫的一个独创。殿外丹墀旁有嘛呢杆,悬挂着喇嘛教用来驱邪镇魔嘛呢幡,上绣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据说这是佛教密宗莲花部的根本真言。唵表示佛部心,念诵此字时,要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功;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据说此宝出于龙王脑中,如得此宝珠,入海能聚宝,上山能得珍,故又称聚宝;叭、咪,梵文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象征法性和莲花一样纯洁无瑕;吽表示纲部心,即祈愿依靠佛力,得到正觉,成就一切。喇嘛教把这六字真言看成是经典的根源,认为循环往复地持诵思维,念念不忘,就能功德圆满,得到解脱。正殿东西两侧对称设置了四座殿堂,这就是雍和宫四学殿,四学殿的空间布局采用了藏传佛教寺庙的“扎仓”的基本建筑模式。

“扎仓”的意思是“僧院”。一般地讲,与内地寺院相比,西藏寺庙在总体空间格局上没有严格的形制,但一些较大的寺庙往往采取在主殿四周设立若干个以扎仓命名的经学院。十五世纪格鲁教派产生后,由于宗教组织制度上的需要,这种寺庙格局就基本定型。因此它成了以格鲁派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寺庙主体建筑的基本形式。由于寺庙规模不同,西藏寺庙的扎仓数量有二、四、六个不等,其中以密宗的居巴扎仓、显宗的参尼扎仓、医学曼巴扎仓和天文历算丁科扎仓四大经学院为主。

密宗殿是雍和宫的居巴扎仓,位于正殿东南侧,是专门学习密宗经典的学校。学生学完十五年通过考试可获得“阿林巴”的名号。

药王殿是雍和宫的曼巴扎仓,在正殿东北,是专门学习医疗和药物的学校,学生学完十二年通过考试可获得“麻林巴”名号。

讲经殿是雍和宫的参尼扎仓,在正殿西南侧,是专门学习显宗经典的学校,学生学完应修经典并通过考试可获“格布然”名号。

教学殿是雍和宫的丁科扎仓,在正殿西北侧,是专门学习数学和历法的学校,学生需修业十二年通过考试可获“资林巴”名号。

总之,雍和宫四学殿不只是一种宗教建筑的空间布局,也反映了这座寺庙完整、系统的藏式佛教教学设置,为中国内地的喇嘛名寺。

在密宗殿中有百余座佛像,与显宗和内地佛像不同的是有各种欢喜佛。因为密宗认为,佛教有显、密两大类,显宗是应身佛释迦牟尼公开宣说之教;密宗是法身佛大日如来对自己眷属所说的秘密大法。传说三世纪左右印度大乘佛教祖师龙树创立了密宗,八、九世纪由印度传入中国内地和西藏并广为流传。雍和宫是一座显、密兼奉的寺庙,所以既供有面貌慈祥庄严的显宗教像,如三世佛、十八罗汉、四大金刚等,也供有面貌丑怪、残忍凶恶的寓言像,如以象征性为特色的欢喜佛。根据密宗教义,欢喜佛是护法佛,它通过各种狰狞、恐怖的形象象征用凶猛力量战胜邪魔外道,表示大愤怒、大胜利、大欢喜的宗教精神,同时又以单裸体、双身裸体男女交接象征脱离尘垢界,以男代表方法、女代表智慧,男女裸抱展现方法与智慧双成,从而能进入佛国。喇嘛教供奉的单体和双体佛都是表示降伏妖魔得到大胜利的寓意像。“欢喜”在这里的含义是指用大无畏的气概和力量把异教徒俘虏到手,尽兴蹂躏,内心因得到巨大胜利而欢喜,从而更增加了密宗佛教艺术的魅力。

正殿后的永佑殿面阔五间,重昂五彩斗栱,下有龟背纹绿琉璃坎墙,前有台阶二屋,后一层殿内正中供有无量寿佛,右侧是狮吼佛,左侧是药师佛,殿西北有千手观音像,殿东北有观音化身佛,两壁悬挂“唐卡”20余件。

法轮殿位于正殿之后,是面积最大的殿堂,也是宫中喇嘛集中念经的地方,取法轮常转永世不灭之意。殿前后出抱厦,平面呈十字型,殿堂高大,黄瓦多阶,殿顶上耸立有五座暗楼。各立一座鎏金的铜质喇嘛宝塔,具有以汉族传统加西藏宗教装饰的独特风格,使雍和宫增添了几分异域情调。阳光从暗楼的天窗透进来,照得殿中佛像闪闪发光,好像佛光一般。殿中供奉着一尊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铜像,高6.1米,头戴黄帽,身着黄衣,全身遍贴足金叶片。宗喀巴是格鲁派的祖师,他自幼受戒学经,通晓佛教显、密经论。公元1373年,宗喀巴离开家乡青海来到西藏研究佛典,从事独立的宗教活动。十多年后他在西藏进行了一系列宗教改革活动,并开始创建新型的西藏佛教组织。1409年西藏拉萨甘丹寺的建立,标志着宗喀巴完成了格鲁派的创立工作。由于该寺僧侣穿戴黄色衣帽,所以俗称“黄教”。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给藏传佛教各方面都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从此,西藏地区迅速形成了以拉萨三大寺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为核心的覆盖全西藏的寺庙网。从十五世纪末开始,格鲁派在同各种教派的角逐中取得了在西藏的统治地位。十八世纪,清政府重用格鲁派并在北京城内建雍和宫、东西黄寺三座喇嘛庙,作为格鲁派喇嘛庙之一的雍和宫法轮殿便供起了宗喀巴像。像后的紫檀木雕五百罗汉山是雍和宫三绝之一,山高3.4米,宽3.45米,厚0.3米,山上群峰叠立,恍如仙镜,如真景一般。遍布山中的五百罗汉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制成,或坐或立,或动或静,真是姿态百出,维妙维肖。殿内西墙下存放大藏经108部,东墙下续藏经207部,还有两部金字藏文经《大白伞盖仪轨经》和《药师经》;东西墙壁上绘有精美、生动的壁画,描述释迦牟尼的部分传教史。

万福阁是全宫最高大的建筑,原是一座观音殿。1750年乾隆发兵平定了西藏朱尔默特郡王的叛乱,把西藏军政大权交给七世达赖,达赖感激不尽。据说乾隆想在雍和宫后院造一座楼,却找不到巨大佛像,便将尼泊尔国王从印度运回的一棵直径达3米的白檀木买来。阁中的大佛即用这整根檀木雕成。这座大佛从头到脚高18米,连基座8米共高26米,整个佛身贯通三层中空的楼阁。佛像造成后,拆了原有的观音像,先竖起大佛,再造万福阁,故有“先有佛像,后有宫殿”之说。大佛也就成为雍和宫三绝之一。佛像方脸浓眉,背搭大袍,袒胸露肚,凸目巨口,胸前手臂上搭一条长几十米的黄绸哈达,全身贴满金泊,头戴嵌宝金冠,颈悬1米长的硕大朝珠,腰挂串珠花篮。佛祖双目微垂,深沉凝思,嘴唇紧闭,露出慈祥的微笑。佛像头部在阁的第三层,胸部在第二层,可沿着阁中的楼梯和回廊从各个角度观瞻大佛。佛像旁竖有两株4米高的海藻化石,石上布满细长孔,好似两根巨大的凤眼香。阁两侧建有延绥阁和永康阁,两座飞虹似的天桥将三阁连在一起,形成一座造型新奇的笔架形大建筑,是我国木式建筑中别具匠心的杰作。

永康阁内建有八角塔形的转轮藏,上供八尊长寿佛坐像。按动机关,转轮藏就像走马灯似的旋转起来。佛教认为法轮转动好似释迦说法讲经,能免去众生的罪孽。延绥阁内设有木刻莲花台,转动枢纽,莲花绽开,花蕊中即现一尊合掌端坐的释迦牟尼佛像。阁后的照佛楼供有一尊金丝楠木旃檀佛,佛后的围屏式火焰背光好似一盆烧红的木炭。佛用楠木雕成,上有金龙97条,有的腾云翘首,有的中流击水,有的摇身起舞,加上中间二龙戏珠,构成一幅群龙欢腾的画面,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成为雍和宫三绝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3 10:12 , Processed in 0.08303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