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315|回复: 0

谈龙泉宝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0 08: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泉宝剑历史悠久,历经千年而盛传不衰蜚声海内外,是我国知名度最高的传统工艺品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欧冶子于龙泉秦溪山麓冶剑。《百越先贤志》载:欧冶子
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铁英,作剑三枚:曰龙渊泰阿工布’”。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唐代讳,改名龙泉。龙泉宝剑由此名扬天下,龙泉亦成为宝剑之代名。
自欧冶子之后,龙泉铸剑技艺递代相传,逐步形成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色。秦代至唐代,屡遭战乱,炼剑业时兴时衰。到北宋大观年间,里人何执中任相,极力提倡炼剑,故炼剑业盛极一时,剑铺林立,比比皆是。当时龙泉有一条街,就叫做剑铺街,其名沿续至今。之后制剑业因种种原因,兴衰不定。解放初,制剑业又复兴盛。并为毛泽东、邓小平、杨尚昆、乔石、乌兰夫、尼克松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首脑及国内外知名人士制作个人藏剑,受到极高赞誉。杨尚昆、乌兰夫、李德生、张爱萍等领导人及各界名人都为龙泉宝剑题过词。1997年12月18日国家邮电部发行了《龙泉宝剑IC电话磁卡》,一套四枚。



渊源



春秋战国时代,制剑术以吴越地区最著。古人言:
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弗能为良,地气使然。龙泉产铜、铁,以制剑名师欧冶子为始祖的龙泉宝剑乃铁剑之魁。北宋咸平初年,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杨亿在《金沙塔院记》中称:缙云西鄙之邑曰龙泉,实欧冶铸剑之地。南宋嘉定三年(1210),何澹撰《龙泉县志》载:近境有剑池湖。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一号龙渊,以此乡名。元至正十七年(1358)十月,宋濂《龙渊义塾碑》称: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念今名。相传其地乃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明万历《桥苍汇纪?地理》记龙泉县山南为秦溪,剑池湖在其阴,周围数十亩。湖水清冽,时有瑞莲挺出。旁有七星井,为欧冶子铸剑之所,今为官田,井尚在,夏日饮其水,寒流侵齿骨。今古井犹存一口,旁有欧冶子将军庙及剑阁(阁在文化大革命初被毁,现已重建)。历代剑匠因敬仰欧冶子,每年端午节皆往剑池湖(井)挑水淬剑。每铺于当日精制剑两把。


欧冶子制剑之业在龙泉递代相袭。至今,香港的
万剑山庄还保存着元、明清及民国初年的龙泉宝剑。近年在安徽巢湖及浙江永嘉等地亦发掘到清代的龙泉剑。


清乾隆十三年(1748),铁匠郑义生于城镇东街开设剑铺,招徒授艺,运用中国传统的熔化生铁灌注熟铁的
灌钢冶炼法制作刀剑。所炼刀剑不易生锈,剑刃锋利。清道光年间(1830年前后),龙泉廖太和剑铺精于镂刻工艺,继承战国时期装饰风格,各噪一时。清咸丰八年(1858),太平军驻扎龙泉旬日,需补充大量刀剑武器,剑匠郑义生第四代孙郑三古剑铺,剑质上乘,应接不暇。光绪初,有周国华(乳名六儿)、周国荣(乳名五儿)、周国贵(乳名老九)拜千字号剑铺郑文轩(郑三古之子)为师。满师后,周国华单独开设万字号剑铺。


清末民国初期,县城沿溪北岸一条街,从天妃宫(今新华电影院)至官仓巷口,剑铺相连叮噹之声,昼夜不绝。剑铺有千字号、万字号、壬字号(沈广隆)、金字号(吴继德,万字号徒弟)、永字号(潘显明,千字号徒弟)、禾字号(徐春德,千字号徒弟)、周国贵等7家。其中,千字号(郑志成)、万字号(周子望)和沈广隆(沈庭璋)被称为龙泉宝剑3大名家。
各家剑铺除炼剑有专门技师外,还聘请装潢师镂刻剑身图案,制作剑柄、剑鞘,使宝剑从剑质到外观相得益彰。民国19年秋,全国国术馆在南京举行国术比赛,30把龙泉剑被评为最佳剑,列为奖品,赠给武术表演优胜者。龙泉宝剑独步东南,名声大震,产品行销全国。为民国时期制剑业的鼎盛期。


抗日战争开始后,沪杭等地商贾和省级机构内迁龙泉,手杖剑(时称
司的克)成为士绅官贾时髦的必携品,剑铺经营颇为兴隆。
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夕,经济萧条,宝剑产销大减。解放后,人民政府关注传统工艺品生产。1956年,个体剑铺组成宝剑生产小组,隶属铁器生产合作社。1961年成立宝剑生产合作社。文化大革命初期,宝剑被视为四旧,生产一度停顿。1971年恢复生产。1977年,宝剑生产合作社改为龙泉宝剑厂。1984年以前,全县宝剑生产仅此一家,产品式样为龙凤七星长短剑,质量稳定,但产量有限,不能满足中外顾客需求。改革开放后,集体、个体厂铺增加,产品花色品种增多,产销量大幅度增加。


特色



龙泉宝剑以
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特色而誉驰中外。


《吴越春秋》等古籍载:龙泉宝剑
龟文漫理,龙藻虹波,异光花纹,肉眼可见;又称龙泉太阿,干将莫邪,带以自御,煜煜吐花异光花纹,指剑刃上呈若隐若现的岩状纹或松针状纹或珍珠状或流泉状纹或云朵状纹等等。即所谓龟文漫理,龙藻虹波。这种花纹,非钢针镂刻、化工浸蚀或锤击磨砺而成,乃剑身经百炼淬火自然炼就,磨之不去,扪之无垠,可视而不能触及,可摄影而不能拓摩(杨泓《中国兵器史稿》)。香港剑术传人赵从武谓:古代花纹宝剑的价值,在世界上有甚于其他艺术品。铸炼花纹花剑,是东方民族的独特秘密。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迷惑了西方冶金家。东方的花纹宝剑,十分坚韧锋利,非西方刀剑可相比,难得的是剑刃上有美丽多姿的花纹,西方专家一直想仿制花纹剑,以今天的科技,还是不能成功。(1986年6月15日香港《新晚报》载:《绝世的艺术品》)




文饰



龙泉剑的独特传统文饰是剑身上镂刻蛟龙七星。东汉赵哗《吴越春秋》载:
伍子胥过江,解期剑与渔父,曰:此剑中有七星北斗,其值千金宋濂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以前所作《古剑》诗称:英英匣剑,三尺秋水明。上有七星文,时作龙夜鸣。铸此双雌雄,云是欧冶生。


1984年,永嘉县桥头镇出土的一把龙泉剑,剑刃无缺,剑口锋利。剑面用黄铜细纹镂刻蛟龙吐珠;蛟龙上首镂刻七星;另一面镂刻金楷书
龙泉剑三字。龙纹纤细,字迹清晰(据鉴定,该剑是太平军所佩之兵器)。安徽省巢湖文物管理所在1980年发掘出一把铭记龙泉千字号宝剑。剑身一面镂刻龙纹,一面镂刻风纹,采用镶铜法。剑身尾部则用嵌铜法透注北斗星形,每颗星为圆点,有联线。除木质剑柄腐料外,剑身仍然完整,文饰清晰。从星形图案鉴定,应是清咸丰前后所产。


旧时,宝剑作为道家法器或为道教徒所爱好,故在剑身上常见镂刻八仙、八卦和敕符等图案。


辛亥革命以后,剑身上的七颗圆点改为七颗五角星,无联线,排列尤规整。除镂刻龙凤呈祥、双龙吐珠外,还有丹凤朝阳、凤采牡丹、青龙呈现珠、鸳鸯戏水、白鹤飞舞等图案。剑鞘装饰常以平板铜箍,精细者有云勾纹、花草纹等传统浮雕图案。剑格有倒锅形、虎头形、荷花瓣形、荷叶形等,并在剑眼处系以彩色丝绦绪结。


1956年龙泉制剑艺人精心制作一把宝剑赠给毛泽东主席。该剑长28寸,一面铭
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面镂刻斗牛七星和龙凤呈现祥图案。牛角质柄。剑格为左右相对虎头形。花榈木作鞘,鞘口箍银为双龙吐珠,鞘身用三银箍作衬叶牡丹状,鞘端为鸟语花香图案。剑眼系以桔色丝绦。




[ 本帖最后由 东施 于 2007-7-30 08:2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2 16:48 , Processed in 0.07700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