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831|回复: 0

古刹知多少之五:寒山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8 15: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州寒山寺,地处在阊门外七里许之枫桥镇,坐落在大运河畔的枫桥与江村桥之间。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因寺址近枫桥,亦称枫桥寺。唐贞观间(627——650),高僧寒山,拾得自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从此后人慕其名,遂改称寒山寺,直至今天。
    寺庙殿宇轩敞,布局严谨,院内青松挺拔,花径幽深,钟声激越,梵音绕梁,极为庄重肃穆。历史上的寒山寺,迭遭火灾,屡经兴废。除诗碑外,无复留存。现存的殿宇,是清末光绪、宣统年间(l866——l91l)重建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院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文物则以碑刻、古钟闻名于世。寺外河流映带,石桥高耸,寺内曲槛回廊,绿树黄墙,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意境。
    相传唐代天宝年间,诗人张继赶考落第,催舟还乡,途经苏州,夜泊枫桥,触景生情,写下一首优美抒倩的千古绝唱棗《枫桥夜泊》,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悠扬的钟声感发了几许墨客骚人的心灵,隽永的诗韵渲染了名寺古刹的钟声,千百年来,人诗人画;寒山寺也随着诗韵钟声传播四方。寒山寺名闻遐尔,成为蜚声中外的游览胜地。张继诗咏的“唐钟”,早已散失。但是,唐钟绝响明钟继。明代嘉靖年间重铸了一口巨钟,并建造钟楼。其时,江南才子唐寅(唐伯虎)就为重铸铜钟出过力,曾为此作《姑苏寒山寺化钟疏》,其有诗云:‘姑苏城外古禅房,拟铸铜钟告四方。试看脱胎成器后,一声敲下满天霜。”后来,明钟又不知去向。至于去向,众说纷纭,而康有为则认为早已东渡日本,因有诗云:“钟声己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去不空空。”清光绪年间重建寒山寺时,仿照明代旧钟式样,又铸一口钟,并重建钟楼储存。现在寺中的清代的钟楼,为两层六角形,造形精巧,独具风姿。楼内大钟,高约2米,须3人才能合抱,钟声依旧雄浑激越。虽非唐代旧物,然则轻轻一敲,钟声洪亮,悠悠扬扬,经久不息,真至有所谓古刹钟声回荡幽远,余音绕梁,鸣响长达120秒之久。明治三十八年(公元一九○五年),日本僧人山田摹铸唐代青铜乳头钟送归,至令仍悬于大雄宝殿右侧,并镌有钟铭和山田寒山的绝句:“姑苏非异域,有路传钟声。勿说盛衰迹,法灯灭又明。”记述其缘由。  
    寒山寺碑刻名闻遐尔。寺内碑廊陈列有各种碑刻。其中以《枫桥夜泊》诗碑最负盛名。宋代王郇公书的张继诗原刻,早己失传;后来,明代吴中才子文徵明补书一石,但因历经火患破裂风化,字迹残缺不全,诗碑所存字迹已不足十字。寺中现存的张继诗碑为清代朴学大师俞樾补书重书。俞书笔法遒劲,历来为书家珍视。抗日战争中,苏州沦陷前夕,当地人为了保护这块珍贵的俞书诗碑,特地另制一方张继诗石碑陈列,而将俞书诗碑深埋地下,使之保存到今天。此外,寺中还保存着清代名画家罗聘、郑文焯所绘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画像石刻。另有历代名人韦应物、岳飞、陆游、唐寅、王七祯、董其昌、康有为等人题咏寒山寺的诗文碑刻数十方,都十分珍贵。
    张继的“夜半钟声”,回响千载。前几年,日本僧众访华,在上海玉佛寺小憩时,曾询问寺中的方丈:“佛事中向来规定暮鼓晨钟,为何中国寺院夜晚也敲钟?”方丈莞尔一笑,拿出寒山寺中张继《枫桥夜泊》诗的碑刻拓片,虽不言语,日本僧人却已顿开茅塞

[ 本帖最后由 东施 于 2007-7-18 15:1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3 04:27 , Processed in 0.10948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