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757|回复: 0

北宋的斗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6 12: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灿烂多姿、影响广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还被列为世界上近千年来影响全人类生活的100件大事之一,并占居第28位。而千年前的中国正处于北宋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斗茶艺术发展和鼎盛之时。 
北宋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文风兴盛,茶的品饮由唐之煮茶演变为点茶,点茶在娱乐方面又进一步发展为斗茶。 

特定的社会背景 

  北宋时期,海内晏然,统治者实行了重文轻武向文人倾斜的政策,大量的文人在朝廷担任了一定职务,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在当时安定的背景下,这种优厚的待遇、清闲的生活,刺激了对茶艺的进一步探讨,茶艺的发展又为生活增添了闲雅的情趣。二者互为因果,便是斗茶风行的内在原因。 
  北宋茶叶的生产和运销是官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而京城开封则是一个茶叶加工和销售集散地。当时由于南方官员、商人、士兵、水手及其他杂工在京者甚众,使饮茶之风迅速在各阶层盛行。 
  斗茶之法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建州,时称“茗战”,入宋后有点茶之名,北宋初年这种民间斗茶习俗在社会尚未达到广泛流行的地步。北宋中期,担任福建路转运使的蔡襄,专门对建州地方的斗茶进行精心的研究,撰写了《茶录》一书,专讲斗茶时对茶的加工要求、斗茶的工具和方法等,从而为斗茶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北宋晚期,徽宗皇帝赵佶更进一步精研斗茶艺术之道,著《大观茶论》,号召“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在他们的倡导下,上行下效,于是斗茶风靡朝野。 
  宋代以文立国,文人生活中的位置日益重要,由于文人的参与,大大助长了风雅茶事的流行,有力地宣传了宋代茶文化。众多文人雅士、社会名流留下了许许多多有关描写斗茶且又耐人寻味的诗词。 
  如:黄庭坚《西江月•茶》:“兔褐金线宝碗,松风蟹眼新汤。” 
  苏东坡《月兔茶》:“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晁冲之《简江子之求茶》:“人间此品那可得,三年闻有终未识。” 
文人的参与,客观上起到了推动饮茶风尚的发展和斗茶的兴起。 

尚茶的风气 

纵观历史,北宋京都开封曾是全国乃至世界的茶文化中心,宋代茶风、茶道盛行天下。作为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上承唐五代,下启明清朝。宋人以茶为雅,以拥有上品茶为荣的风气盛行于宫廷和全社会,从而为斗茶的形成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空间。 

考究的用具 

  饮茶艺术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茶具,由于唐朝茶贵绿,而宜青瓷茶具,至宋因茶贵白,而独宜黑釉茶具,建窑黑釉茶盏应需而生,为斗茶的形成与繁荣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在这里着重谈一下建盏黑釉茶碗作为斗茶用具的优越性。 
  一是造型奇特。各式碗盏规格以中小型居多,适宜茶水饮量。造型口大足小,使茶末易于沉淀和倒渣。质量上乘的束口茶盏,口沿与腹部交接处的内壁有一道环绕的凸圈,正好能约束茶汤的量。使汤水的分量控制在凸圈以下,还能起到防止外溢烫手和保持汤面完美的效果。 
  二是胎体厚重。斗茶须先预热茶盏,点注后也要保持一定时间的温度。建盏胎骨厚重,可增强隔热效果,能保持茶汤的温度。 
三是釉色美观。宋代茶饼碾成的粉末呈鲜白色,点茶后产生白色泡沫,在建盏黑釉的底色衬托下,黑白分明,令人赏心悦目。 

  无穷的乐趣 
  斗茶创始于建安一带的民间,由于它的技巧性强,趣味性浓,迅速被人们所接受。为了取得斗茶的最佳效果,人们在使用工具、原料制作、斗法技巧上都精益求精,使斗茶逐步发展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美。斗茶时所出现的白色汤花与黑釉茶盏争辉的直观景象,令人赏玩不已。还有斗茶时盏面的汤花保持得是否持久,直到花散水出,先出为负。这种等待的过程使人产生一种希望和期盼,负者找出不足为下次比赛留下希望,胜者分享成功的喜悦。故而当人们通过斗茶品茗进行物质消费的同时,也有精神的享受,心理的愉悦。 
斗茶,对繁荣充实中国茶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堪称中国传统茶文化中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葩。 

斗茶推动了六大茶类的形成 

  由于当时宋朝人对斗茶效果所追求的完美程度,而发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白茶,并受到推崇。如: 
  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中记载:“白叶茶,民间大重……民间以为是茶瑞,取其第一者为斗茶。”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介绍: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这种白茶从外表到内质均光润莹彻,好像镶嵌在璞里的美玉,世上没有哪种茶可以与它相媲美。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中称:“盖茶之妙,至胜雪极矣,故合为首冠。然犹在白茶之次者,以白茶上之所好也。” 
  蔡襄《茶记》中:“王家白茶,闻于天下,唯一株,岁可作五七饼,一饼值钱一千,非其亲故不可得也。” 
然而在宋以前未见有关白茶之说,自北宋斗茶的形成后才有白茶之言。由此可得白茶始源于宋代的结论,在一定意义上讲斗茶的形成,成就了中国六大基本茶类之一的白茶。 

斗茶也是评比茶叶的优劣 

  当新茶制出后,茶农要斗茶评比,参赛者献出各自的精制茶叶,烹点后以轮流品尝的方式鉴别,评定该茶的色、香、味、形的优次等级,决出胜负名次。根据名次,优者选送为贡茶或获取较高的市场价位。斗茶为中国古代茶叶的质量优劣提供了标准,同时对茶叶的市场定价提供了参考。 
由于宋代的茶叶是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用前,先将饼茶烤酥,再敲碎,研成粉末,然后用茶箩将茶粉筛细,接着将一汤匙茶末置入黑釉茶盏,注入少量沸水,搅拌均匀,再注入沸水,并用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茶汤,使之产生一种白色的泡沫(称为汤花),色越白,说明茶叶品质和点茶技艺越高,除此之外还要斗出汤花的盏面保持持久,称之为咬盏,直到花散水出,先出者为负,后染者为胜。因此通过斗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茶叶消费,创新了制茶工艺,提升了茶叶品质,并推进、提高了茶具工艺。 

斗茶把饮茶艺术推向了巅峰 

  斗茶的发展充实了古代茶文化,丰富了古人的生活情趣。作为当代茶人,我们应借鉴宋人独特的品茶艺术,倡导古代茶人们所体验、所记述、所追求的品茶环境和通过品茶所达到的伦理哲学、陶冶情操,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的崇高思想境界。古今结合,触类旁通,这样才能使中国茶文化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有人对日本茶道有所崇拜,实则日本的茶道所采用的就是北宋开封的点茶法,至今从形式上看仍然隐含着宋代茶文化。除日本外,还有朝鲜,在高丽时期,也是采用点茶法,就是把膏茶用磨磨成茶粉末,然后把汤罐里烧开的水倒进茶碗,用茶匙或茶筅搅拌形成乳化后饮用的办法。由于点茶法的“点”是斗茶过程中重要一关,胜败往往在此一举,所以斗茶也称点茶。因而北宋斗茶也直接影响了高丽茶礼。由此可见,斗茶的形成不仅是中国茶文化的精华,也是对世界茶文化的一种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4 19:44 , Processed in 0.07241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