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6262|回复: 4

[经部] 考工记图二卷【清·戴震.清乾隆纪氏阅微草堂刻本】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3 13: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愛如生數據
书 名:考工记图(2卷)
作 者:【清】戴震撰
版 本:清乾隆纪氏阅微草堂刻本
格 式:pdf
清晰度:清晰
书 影:如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11 15: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

今天所见《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周礼》原名《周官》,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西汉时,"冬官"篇佚缺,河间献王刘德便取《考工记》补入。刘歆校书编排时改《周官》为《周礼》,故《考工记》又称《周礼·考工记》(或《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篇幅并不长,但科技信息含量却相当大,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正因为此,历代有关《考工记》的注释和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成绩卓著的学者,早期有汉代的郑玄,中期有唐代的贾公彦,晚期有清代的戴震、程瑶田、孙诒让等。

进入20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考古的开展,使对《考工记》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研究者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思维方法,利用考古实物和模拟实验资料,对《考工记》所涉及的古代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在整体上把《考工记》研究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中国先秦时期手工艺专著。作者不详。据传西汉时《周官》(即《周礼》)缺《冬官》篇而以此补入,得以流传至今。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清代学者戴震著有《考工记图》、程瑶田著有《考工创物小记》等有关研究著作。
发表于 2008-4-2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戴震
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今属屯溪)人。进士,曾任纂修、翰林院庶吉士之职。在哲学上,他认为物质的气是宇宙本原,阴阳、五行、道都是物质性的气。认为理是事物的条理,是事物的规律,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理就在事物之中,“理化气中”。他还认为宇宙是气化流行的总过程,“天地之气化流行不已,生生不息”。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天地之化”,通过耳目鼻口之官接触外物,心就能发现外物的规则,致知格物就是对事物进行考察研究,只有经过观察和分析,才能认识事物的道理。
  他还提出“光照说”,认为心之认识如同火光照物,光小照得近,光大照得远,这实质上是一种朴素直观的反映论。在伦理思想方面,认为人“有欲、有情、有知”,这是人的本性,否定情欲,也就否定了“人之为人”。他主张要区别欲与私的界限,认为私是“欲之失”,不能“因私而咎欲”。要“理存乎欲”,使人的自然情欲得到合理的满足,而不能只“存理灭欲”。他还提出“以情洁情”的主张,反对道学家的伪善,“以理杀人”。一生著作很多,包括算学、天文、地理、声韵、训诂、考据、哲学等多方面内容。有《戴震文集》(中华书局版,1980)、《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版,1980)等。

戴震是音韵学家江永的弟子。他对经学、天文、地理、历史、数学都有研究。乾隆年间为《四库全书》纂修官。对于音韵学很有研究,创立了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以及阴阳入对转的理论。此外,他也精通训诂学。

他的学生有很多都是著名的语言学家:

段玉裁

孔广森

王念孙

主要著作有:

《原善》

《考工记图注》

《孟子字义疏证》

《声韵考》

《声类表》

《方言疏证》

《水经注》
发表于 2008-4-2 17: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戴震(1723 ——1777),字慎修,一字东原,号杲溪。安徽休宁人。出身徽州小商贾之家,乾隆举人,屡考进士不中,后纂修《四库全书》,殿试赐同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少时勤学好问,成年后,对经学、天文、历算、地理、音韵、训诂等都有深入研究,为18 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考据学大师及“徽派朴学”集大成者。
    戴震幼从塾学,遍览诸经及小学之书。自十七岁时即有志闻道,已尔精通《十三经注疏》,“谓当先从事于字义制度名物以通六经之语言。考诸篆书,由《说文》以观古圣人制作本始。更念《尔雅》为承学津筏,又殚心其书,旁推交勘,尽得古画古义古音声。有一字不准六书,一解不贯群经,即无稽者不信,不信者必反复参证而后即安。”(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自言曰:“余于疏不尽记,经、注则无不能背诵也。”至二十岁,在郡城紫阳书院从师徽派朴学的创始人江永,与程瑶田、金榜、郑牧、汪肇龙、方矩等同学于歙县西溪不疏园,学问益进。其后至京师,与王鸣盛、钱大昕、朱筠、纪昀、卢文绍、王昶、惠栋等知名学者交往,共同研讨学问。此外常与洪朴、洪榜兄弟等相与交游。戴震的周围聚积了诸多良师益友,他们之间学术方面的切磋探讨对其学识建树大有俾益,并使他得以与当时考据学的主流相往还。戴震生平无嗜好,惟喜读书,博闻强记,于小学、经学、哲学、天文、数学、机械、历史、地理都有研究。
    戴震治学志存闻道,领域广博,有着强烈的经世色彩,从考据出发而又不囿于考据,在考据的基础上阐发义理,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戴震在小学研究方面始终贯穿着一种既注重汉学师承又锐意创新的精神,以“精专”为最高的学术追求,“贵精专不贵博,与其知十而皆非真,不若知一而为真”,开乾嘉朴学精专学术风尚,发明六书“四体二用”说,提出声转说,作“转语”以补“尔雅”、“方言”、“释名”之缺,阐释“训诂声音,相为表里”的训诂原理和“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证之”的音义互证方法,主张以字考经,以经考义,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训诂与校雠密切联系。戴震治学反对孤证,重证据而不轻信,以书证书,纵横考索,卓然称考据大师。在哲学上,肯定世界是“气”之变化过程,而“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即为“道”、“理”。“气”是“ 阴阳五行”,也即“道”之实体。又以为《易·系辞》所谓“形而上”之“道”,即“未成形质” 以前之“气”;“形而下”之器,即“已成形质”以后之物,反对理学家“理在事先”等说。又提倡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即“理”,“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孟子字义疏证》),以为 “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今以情之不爽失为理,是理者存乎欲者也”(同上)。其“理存于欲”之命题,一反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教,以为“后儒以理杀人”,与“酷吏以法杀人”无本质区别。在天文学方面,戴震借用西洋新法评述各家学术、考订流变,或与古人辩难,立论自较清楚,亦有所创见。在数学方面,戴震对古典算书作了认真的整理和校勘工作,先后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周髀》、《九章》、《海岛》、《五曹》等九部算经,以及收集到的影宋版张《丘建算经》、《数术记遗》,校勘后一并收入《四库全书》,使许多古算经失而复得,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存亡续绝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其影响下,《测圆海镜》、《四元玉鉴》、《杨辉算法》等数学名著又陆续被发现整理,自此掀起了乾嘉时期研究中国古代数学的高潮。在机械考工方面,所著《考工记图》记述了对古代百工之事的科技名著的最杰出研究,并绘图详加注释,时人称为奇书。戴震又是一位精博于地舆之学的著名学者,主修《汾州府志》被时人尊为“修志楷模”,精校《水经注》更是有口皆碑。此外,戴震对生物学和医学也有涉猎,所著《雅经》记述动植物四百多种,成为一部辞典式的生物学专著。据《扬州画舫录》载,戴震撰有《金匮要略注》,洪榜《行状》言尚著有《气穴记》、《藏府象经论》。这些著作皆散佚。可见,戴震不仅孜孜以求于《疏证》此类正人心的哲学著作,同时广泛地刻意钻研科技并进行比较专精的探索,本着“存古法以溯其源,秉新制以究其变”的原则,将自然科学的世界观和训诂考据的方法论作为其治经闻道之本,从而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徽派朴学始于江永而成于戴震,戴震是皖学的集大成者,他创造性地构建阐发了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并融会贯通于声韵训诂、名物制度、经籍考证、天算地理研究等诸多方面都成就斐然卓越。其主要著述有《声韵考》、《六书》、《声类表》、《方言疏证》,测算方面有《原象》、《迎日推策记》、《勾股割圜记》、《历问》、《古历考》、《续天文略》、《策算》、《诗经二南补注》、《毛郑诗考正》、《尚书义考》、《仪经考正》、《春秋即位改元考》、《大学补注》、《尔雅文字考》、《经考》、《水经注》、《九章补图》、《屈原赋注》、《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中庸补注》、《考工记图》、《水地记》、《绪言》、《直隶河渠书》、《气穴记》、《藏府算经论》、《葬法赘言》、《文集》,共计50余种。戴震是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代宗师,给中国的考证学树立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其学生的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都是这一学风的传人,其思想深度和学术水平无疑是中国十八世纪的高峰标志。
发表于 2009-2-7 09: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应该放在礼类吧
不应在书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4 01:05 , Processed in 0.07830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