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978|回复: 0

再说“满清入关”是历史倒退(一道闪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8 19: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说“满清入关”是历史倒退”,引发热烈争论,在争论中出现一些热点,现归纳总结澄清。

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所谓满清的明君问题
首先评价历史推动历史从来不是靠一两个皇帝,而是整体的进步思想,进步阶级,皇帝老儿的英雄史观要不得。第二,对于英雄人物评价应该放在历史大环境里去看。离开了历史大环境评价皇帝等英雄人物就变成了对其个人才干的鼓吹和个人品德的颂扬,这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如果是这样,那么希特勒、东条英机早晚就成为英雄了。 逆历史潮流而动,还谈什么明君、昏君,满清的国策“文字狱”、“海禁”,危害中国长达二百年, 还可以谈明君、昏君吗?对皇帝的评价标准很多。个人品德评价 ,对社会发展进步或者阻碍评价等等。有大节有小节,大节既亏,小节又何必多提。现在的影视作品,对皇帝的评价只重小节,不提大节。影视作品中只重皇帝,少提统治阶级。至于被压迫者的苦难,根本就没人关心。或者关心的角度在于皇帝如何如何仁慈,英明,铲除了个把贪官,解救了个把农民的苦难。 这造成观众对整个朝代的评价误判,把对皇帝个人品行错觉为其政治,政策和对历史贡献的评价,把对皇帝的印象错觉为对皇朝的印象。


满清是否能同秦朝相提并论的问题
秦是周天子的封国,早就接受了中原文明,进步到了成为华夏文明的一员,春秋时期,秦国也同各国一样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秦穆公是五霸之一。秦国和六国称为战国七雄都自认为是中国。这点古人都是公认的,把秦国灭六国和蒙元、满洲入侵混为一谈,是错误的。虽然在西周、春秋早期有一些士大夫对于秦、楚有偏见,认为它们是蛮夷之地,甚至是蛮夷之邦,但是经过数百年的文明教化, 在春秋末期当时的人们已经普遍把秦、楚看作华夏文明之国了,《诗经》就收录了“秦风”。 蒙元、满清则不同,元末朱元璋还提出过“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清末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可见当时人们的心理,根本不把蒙古人、满人当成中国人。他们自己也同样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秦末农民战争有人提出过驱除秦人的口号吗  不,而是“伐无道、诛暴秦”。秦国人、六国人不分彼此争夺天下。这根本就不存在民族革命、民族解放的斗争内容。怎么能把蒙元、满清入侵和秦灭六国并列呢?
顾炎武说的亡天下和亡国时,把秦灭六国列为亡国,满清入侵称为亡天下,古人对秦朝和满清认识是不会含混的。 再者秦朝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秦国的国家组织能力,秦的货币文字度量衡以及军事手工业在列国中是最先进的。统一后推广到全中国。秦的各种统一措施,大一统思想,封建专制体制持续了二千多年。
秦修的都江堰,郑国渠,灵渠是世界水利史的杰作。秦的工匠水平,管理模式,科学而严密。
秦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杰出代表。这点央视的《复活的军团》展现得淋漓尽致。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几百年大规模的战乱,对生产、文化和人民生活都有积极的意义。秦统一后,修长城、建直道,击退匈奴,屯兵河朔。保护了中原地区不受北方匈奴的骚扰、保护封建社会发达的生产力。
秦统一中国是历史的进步,而决非蒙元。满清那种大倒退,大破坏可比。


明朝是否同满清同样封闭保守
把明代和满清相提并论,说明、清同样执行封闭、保守、闭关锁国一直是史学界的定论,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不,而是完全相反。明代虽然有海禁其意义完全同满清不同,海禁是为了防倭,一旦倭缓解除,海禁自然停止,明代对南洋就没有执行海禁,所以有大量的对欧贸易,白银大量流入。
历史学家们给人们构想了大唐气魄,似乎到了明代就中国就不再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了。其实这是荒谬至极的,象徐光启身为内阁大学士、冯西京身为知府以及徐的亲属都昄依了天主教,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当时的朝议并没有非议,王公大臣都和利玛窦神父结交,甚至成为至交。天主教传教士毕方济还直接向崇祯皇帝献策,崇祯准奏。为了抵御清兵,崇祯曾下令雇佣葡萄牙士兵,教练明军炮术。就这点而论明代和汉唐比又有那点逊色呢?
而在满清就迥然不同了,满清海禁是为了防内,怕汉人和洋人私通,威胁其统治。所以其政策很严酷,造成的效果非常消极。在满清时期的传教士不能和官吏接触,最显要的传教士仅仅成为了皇帝的侍从,玩伴,西学东渐就此停止。 在对外开放和闭关锁国这个问题上明、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统一神圣论
这伙人没有一个不把其所谓“统一”放到最高、最神圣的位置。这类人的荒唐之一在于,一方面大力歌颂统一的正义,伟大。另一方面又不敢承认那种阻止、仿碍这种所谓 “统一”伟大、正义的行动是反动的,是开历史倒车的。自己陷入矛盾当中还振振有辞。

第二 “统一神圣论”隐含着“奴隶制、封建制”等同论。 某些人说,凡是统一战争就离不开流血甚至屠杀,那么满清、蒙元的屠杀和历代的改朝换代没有两样。是这样的吗?游牧民族在入主中原前实行的是奴隶制。杀入中原后,烧杀掠夺,野蛮屠城,搞得千里无人烟, 某些“文史学家”把这种情况等同于中原割据政权的战争,荒谬地认为是战争总会有杀戮。我们说这是不同的,封建割据政权也有杀人,屠城的情况,但是少,而且是特例。因为封建政权建立在大量农业人口为之生产服务基础上的。 “民为邦本”,总体上要爱惜百姓,如此恶行是属于严重的“无道”。 要“有道伐无道”,要“吊民伐罪”,要“替天行道”。屠杀被看成重罪,白起临死前问自己是否有罪,马上就想到并说出当年屠杀赵国四十万战俘的罪过,这些忏悔对于以杀掠成性的蒙,满将领来说 是不存在的,他们是把屠杀看成荣誉。屠杀既多又狠。成吉思汗在西征归来的途中教育后代时说“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把敌人斩尽杀绝,抢夺他们所有的财产,看著他们亲属痛哭流泪,骑他们的马, 强奸他们的妻子和女儿”。世界上所有不愿意被他们掠夺、压迫、奴役的人民都是他们的敌人,都会被残暴地杀戮。某些历史学家对此冷漠地说:“不能以今天的道德评价古人”。的确,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道德标准,问题是蒙元时期人类早就进入了封建社会,而这伙历史学家对蒙满统治者的的道德评价却降低到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部落仇杀的道德水准上。
奴隶制战争的另一特征是掠夺人口当奴隶,跑马圈地圈奴。这点和历代封建王朝的统一战争也是有本质的区别。汉武帝对匈奴投降者采用优待政策“胡降者数万人,皆得赏厚赏,衣食仰给县官,县官不给,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驷以澹之”。唐代有禁止掠夺突厥人、吐蕃人、回鹘人、新罗人为奴婢的禁令。可见蒙,清入侵不光是沉重民族的压迫还是封建制向奴隶制的倒退。奴隶制和封建制既然有如此的不同,抗金、抗蒙、抗清战争的正义性质还用怀疑吗?

第三 统一和进步那个更重要。是统一在先,还是进步和发展在先,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评价历史人物正义与否的关键标准。 按照“统一神圣论”的观点,只要是统一就是正确的,神圣的,就应无条件的立刻实行。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中央现在不立刻统一台湾,现在统一台湾的实力达不到吗?就现在的力量还怕美国干涉吗?如果现在发动统一战争,虽然能取得成功,付出的代价是国际环境恶化,台湾民心不服。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强大和发展,未来的统一才能水到渠成,不论是用和平的手段还是战争的手段都能顺利实现。中央是在抓住这段有利时间去谋发展,谋强大。而一味鼓吹“统一神圣”论,忘记“发展和进步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想维持现在的统一也难。

统一要符合人民的利益,满清统一中国大肆血腥屠杀,强制推行“剃发令”,把大多数人民列为野蛮征服和残酷压迫和奴役的对象,满清的统一是以中国人屈辱和鲜血为代价的,这类的统一只要是文明社会都不会赞成。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是目的和手段统一论者,未来我们要统一台湾,镇压的也仅仅是少数台独分子。台湾同胞是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的统一只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利益而不是更大的伤害。
马大正之流的“满清入关正义论”,肯定会破产。


第四 没有满清,中国就不能统一,就不能强大吗?
为满清评功摆好的一条重要理由就是满清统一把中国国土面积增加了并保持到今天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某些人认为这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了, 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其一是不是没有满清就没有辽阔的中国呢?没有满清就一定是明朝延续其腐朽统治呢?就不会爆发革命,就不会发生农民起义政权更替。 就一定不会产生一个新的生机勃勃的政权呢?就一定不会有汉唐气象的中国呢?这点顾诚的《南明史》做了很好的回答。
其次这个问题也提示了这个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重要还是大国领土重要?某些人无一例外的认为,不管先进和落后,只要面积最大,就是历史的最好选择。
我要问,是这样吗? 历史经验证明先进的生产关系,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统一和扩张热情是很伟大的。秦的统一,英国的日不落帝国,美国、俄罗斯的扩张,都是明证。凡是20世纪前诞生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扩张成性的帝国。相反落后的封建王国领土却一再退缩。满清王朝被列强瓜分成了半殖民地。落后就要挨打,落后不能带来强大,更不能保证统一和领土完整。
如果中国率先实现资本主义。以当时在世界的软势力,有着先进文化,先进科技,其统一更成了人心所向。更不是靠野蛮屠杀来实现,中华文明会很迅猛的向世界传播,特别是影响东南亚地区。满清闭关锁国又禁止移民,把明末已经移民的海外华人当作敌人,这是中国未能在东南亚扩张的主要原因,这点几乎没有历史学家去分析。而这些僵化的满清拥护者,僵硬得看待中国的领土。误把满清统治的领土当作了中国领土的终极,把现在的中国版图和民族组成看成是历史发展最合理最佳的结果,因为存在所以最好,这就是他们因果倒置的历史观。

所以还是应该回到本题,也就是谈谈明末没有“满清入关”,中国到底能不能发生文艺复兴,产生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古代文明能不能更新为现代文明。
对于今天的影响,某些人认为的是只要是统一了,就是对今天最大的贡献,而我们认为生产力得到提高,社会得到充分发展和进步才是对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最好最大的贡献。


第五、满清奠定中国疆域的问题
有人诡辩说,不是满清统一,西方殖民者就会瓜分中国了,是不是这样呢?西方殖民者在十七世纪工业革命前的军事势力和中国军队没有代差,只是由于满清的社会停滞才造成十九世纪时期中西军事上的巨大落差。大家都知道西方殖民者大举发动远东殖民战争,还是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事情。那时朝鲜、越南、日 本 都遭到了入侵。而明朝灭亡于1 6 4 4年,离西方殖民者发动中等规模的入侵,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有足足两百年的时间,西方殖民者在164 4年之后200年都是小股骚扰,地方势力完全有能力击败,比如郑成功收复台湾。俄罗斯在远东的扩张,满清发动雅克萨战役是1882年,就俄罗斯入侵的兵力还不足千人,对付满清在关外的兵力本没有取胜的可能。反而是满清先是在辽东大肆屠杀汉人,大举入关后,有近200年,关外人口和兵力非常空虚,还禁止汉人去关外。造成俄罗斯可乘之机,大肆掠夺,而满清荒谬的认为没有人口的土地就不值得守卫,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对俄罗斯很有利,之后一个黑龙江将军弈山就敢于私自割让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满清轻易的签订了卖 国 条约《北 京 条约》割掉大片国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应该说满清的统一同样带来了国土的沦丧,这点到是没人算帐。再有作为满清统一实质是满、蒙联合起来对中国的入侵。它们是作为征服者和统治者在中国存在的,一旦丧失这种地位,满、蒙上层贵族就搞蒙、满独立,根本不以统一为念,今天历史学家这顶“光荣的桂冠”在他们看来不过是糟糠。

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满清的落后、保守和封建才导致帝国主义瓜分,殖民中国。
有人瞧不起汉民族认为自汉唐以后,汉人就没有扩张性了,只有游牧民族才能实现统一, 首先这根本不符合实际,明初的统一国土就很大。 其次 民族性格是由民族文化决定的,而民族文化又是和当时的主流思潮紧密相关的,明清之保守在于儒学腐朽化,理学盛行。可这点正在明末发生根本的动摇。再者,人们都说时事造英雄,时代的英雄是和社会变革大潮分不开的,新的生产方式给民族精神带来的变化远远高于民族文化传统。不论是新兴地主阶级还是新兴资产阶级都是英雄辈出的阶级。看看秦国人,汉朝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他们最强悍的时候就是新生制度诞生和发展时期。 明末一个特别的社会现象是,大部分民族英雄、抗清将领都来自南方,这说明新的生产力,新的社会思潮正在引起民族性格的改变。包括清末还有民国时期,大部分英雄也都出自生产力发达,社会思潮进步的南方地区。所以说,有人就此以为中原政权,特别是南方政权不能统一中国是很荒谬的。


满清入主中国是历史的必然吗  
这点我引用历史学家顾诚的研究成果:顾诚说“历史进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史学界长期关心的问题。在我看来,必然性只有一条:就是社会要发展,要前进;其间可能出现短期的逆转和曲折。至于统治王朝的建立和统治者的更替大抵都属于偶然因素。只不过人们太习惯于把既成事实当作历史必然,就本质而言,这同封建史籍中的“天命眷顾”没有多大区别。”

历史进展的事实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中国在明朝中期以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直到明朝末年中国同西欧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被大顺军推翻的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统治时期还是孜孜于引进西方科技,特别是火器和历算,不少士大夫也抛除畛域之见,注意吸收西方的新知识,尽管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明帝国。清朝统治的建立是以全国生产力大幅度破坏为代价的,稳定后的统治被一些人大加吹捧,称之为康雍乾盛世。正是当中国处于这种“盛世”的一百多年里,同西方社会发展水平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盛世”过后不到五十年(如果按照某些学者吹捧康、雍、乾三帝的思路来看,乾隆之后在位二十五年的嘉庆也应该算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至少不能说是无道昏君),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随之而来一幕幕丧权辱国的悲剧,使大清帝国的腐朽落后暴露无遗

他一反习见的认识,将清王朝的建立看作是破坏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进步、打断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进程的一个事件,是中华民族内部一个落 后的、人数不多却又十分骠悍的满族的上层人士同汉族中最反动的官绅地主勾结在一起,窃取农民大起义胜利果实的产物。大顺军接管整个黄河流域也对社会生产力几乎未造成破坏,且狠狠打击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贵族官绅势力。如果这一势头不被满族贵族和变节的吴三桂等汉族官绅打断,中国社会将在明代既定的基础上实现较快的发展,近三百来年的历史也许是另一种样子。而清的建立却以全国生产力的大幅度破坏为代价,稳定后的统治虽被人吹捧为康雍乾盛世,但正是在所谓盛世期间,中国同西方社会发展水平的距离越拉越大。。“以史为鉴”是中国的传统,可惜过去绝大多数史家制作的镜子里,侏儒们被拔高了,坚毅挺拔的形象被歪曲了,甚或被挤出了镜框以外,成了道地的哈哈镜。本书作者力图运用可靠的史实,重新描绘明清易代的这段历史”
明末的确腐败,腐败意味着灭亡或者新生,正是社会大变革的前夜,比如法国大革命前后,封建王朝腐败吗?社会矛盾激烈吗?这正是国家民族最虚弱涣散的时候, 但是是希望再来一次蛮族入侵,比如蒙古人呢?还是来一次法国大革命呢?
可惜的是中国遇到了蛮族入侵,而失去了社会大变革的机会。


康乾盛世问题和戴逸商榷
戴逸和周思源辩论时说:周思源先生把个人的作用看得很大,似乎只要康雍乾三个皇帝念头一转,改正失误,不搞文字狱,就可以改天换地,解放人们的思想,思想解放了,一切都迎刃而解。他还说:“任何历史性的大发展都来源于思想解放,没有欧洲文艺复兴就不会有商业革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当然,思想解放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但真正的思想解放均有物质基础,单凭人们的主观思想不会创造出新世界。欧洲文艺复兴也是在意大利城邦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坚持这一历史观,而不同意康雍乾三帝如果没有“失误”就可以解放中国人的思想,可以使中国提前进入现代社会的历史观点。
这点我来答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欧洲文艺复兴也是在意大利城邦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点特别值得探讨,什么是产生“文艺复兴”的社会存在?戴先生简单地认为是财富的累加,经济的繁荣。这点是不对的。就恩格斯等认为“欧洲文艺复兴”关键原因在于中国的四大发明的传播,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使得文化的传播变得普遍,文化知识从教会的垄断下解放出来,学术交流变很方便。而火药打碎了骑士阶级。可见关键的因素在于生产力和新的科学技术。
美国学者 卡特说:“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了美洲。造纸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新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印刷术:欧洲以前是用羊皮纸,抄书,书籍非常稀少而昂贵。印刷术的出现特别是古希腊文献的大量印刷使得文化传播交流变得方便,这是文艺复兴的最基本物质条件。见《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而满清呢?康雍乾三代的“文字狱”使得中国的文艺复兴成为不可能。
火药:恩格斯说:“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火器的采用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政治关系起了变革作用。要获得火药就要有工业和金钱,而这两者都为市民所占有。因此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反杜林论》) 火器的使用使得战争成为平民的职业,火药使得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胜利。而火药在中国仅仅成了驱魔的利器和过年的玩具,可见满清对火器的禁用,是经过深谋远虑的。
指南针:指南针带来航海术的进步,地理大发现,殖民地和种植园的世界分布以及世界大市场、商品大流通,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帮助欧洲资产阶级走向世界。而在满清,指南针仅仅沦为风水先生的罗盘,可见满清海禁的危害。
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对比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境遇,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中国资本主义革命那么难产生了吧!
正是满清扼杀了科技的应用、发展。拒绝了先进文化和科技的引进,戴先生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
把满清的黑暗完全归咎于封建专制主义传统是否公平,这点我以前的文章已经充分论述过了

就以某些人大肆吹嘘的“康乾盛世”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满清入关后,其德政是所谓取消“三饷”。但是,火耗却是另加的。顾炎武对这场灾难这样写:今来关中,……则岁甚登,谷甚多。而民且相率卖其妻子。至征粮之日,财村民皆出,谓之人市。其逃亡或自尽者,又不知凡几也。何以故,则有谷而无银也。
“答徐甥公肃书”写道:“关辅荒凉,非复十年以前风景。而鸡肋蚕丛,尚烦戎略,岂顾民生。至有六旬老妇,七岁孤儿,挈米八升,赴营千里。”“山西汾州米价,每石二两八钱,大同至五两外。”结果“人多相食。”
由于晚明以来出现的对外贸易,白银大量进口,中国成为白银帝国。从总体上看,满清政府的收入增加了,满清贵族的确享受了豪奢,并带动清代奢侈品泛滥以及旗人喜欢的小玩艺流行。这些东西至今被古玩爱好者津津乐道。但是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比明代反而下降了,从康熙到乾隆地方上年年都有饥荒。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清初思想家唐甄是这么描写所谓康熙盛世的:
  “ 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乾隆时期如何呢?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乾隆时期的出使日记中说当时的中国:“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

   所谓“康乾盛世”,繁荣是有争议的,稳定却是存在的,其他所谓“国力强大”,“文化昌盛”都是大有争议的。 按戴先生的标准“盛世”就是“稳定”和“有争议繁荣”,这个标准太低了吧。如果国家以这种标准指导中国的未来那将是多么可怕。公认的“盛世”必须在世界上占有地位,不论是硬势力还是软势力都能辐射世界,象满清那种根本不被世界瞧得起的“强大”。一推就倒何谈盛世?
从社会发展角度,“盛世”都意味着生活、文化、科技大幅度发展,比从前上了一个新台阶,社会在此基础上出现新的质和量的进步,比如汉代的“文景之治”之后是数百年强盛的大汉王朝。 比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带来的是文化空前繁荣,唐文明远播世界。 再比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那么我们从所谓“康乾盛世”能看到它留给后人有什么呢?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之后出现的是名副其实的衰世,末世,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如此“盛世”值得称颂吗?
中国落后到底是归结于满清入关,还是封建传统?问题是戴先生竟然漠视明末出现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大趋势。
佩雷菲特写的《停滞的帝国》最形象的反映这个时代的特征。

歌德尔不完备定理
某些历史学家,自己陷入自相矛盾,还振振有辞,实在是荒唐之极。他们一方面说:统一战争是正义的,另一方面又说:反抗异族侵略也是正义的。他们诡辩说这里面确实有矛盾,历史确实充满了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他们评价历史的标准是混乱的, “歌德尔不完备定理”主张:悖论必须禁止,但是可以承认其逻辑本身的不完备性。也就是说理论可以有缺陷,但是不能出现悖论。这也正是谭其骧等所谓的历史学家荒谬之处。
这里他们就有了两个标准,其一 ,统一神圣。其二,爱国主义。 于是在两者发生矛盾时,就来一个都有理,采用自相矛盾的观点。这种骑墙是靠不住的,如果问:如果你在宋末、明末,你是去当蒙元、满清的鹰犬,当汉奸呢?还是去当文天祥呢?既然都是正义的。你当然会去当汉奸去,因为蒙元、满清处于绝对优势。如果把这个问题留给今天,当汉奸也是顺理成章的。
再来看谭其骧说:我们不是宋人、明人 ,所以不能站在宋的观点来看中国。那么我们能否站在人类的角度来看这类问题呢?如果偏偏站在今天中国某个民族的角度,那么各国各民族自然各有自己的立场,那么我们同样不能谴责日 本 政府参拜靖国神社的行径。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于是人类就永远不会去谴责西方殖民者当年屠杀印地安人的暴行。这是不是站在最狭隘的种族主义立场上呢?

而在我们看来,批判历史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不是解放了生产力,符合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恩格斯说:“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地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那么是不是正义还用解释吗?


明、清文字狱是一样的吗?
有本质的不同,一个出于皇帝的忌讳,是对个别大臣和文人的严厉处置。是挑刺,处死是个别大臣和文人, 一个是对一个民族的文化清洗。是剃头。常常是抄家灭族。祖先、子孙、活人、死人连同众多无辜者一起遭殃。是威慑恐怖。 震慑效果空前绝后。 满清文字狱的密度吓人,据统计,在清王朝 268年的統治时间里,发生了160余起文字狱,几乎一年半一次,主要集中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至乾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乾隆在位63年,制造的文字狱有130余起,一年两次还多;其定罪范围大大超过了顺治、康熙和雍正,而且將打击对象从主要是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民间百姓,几乎成了一场全民的劫难;许多名人志士因此而蒙难,其中吕留良、屈大钧、王锡侯、金堡、戴名士等都是文字狱的受害者,有的不仅被斩首,而且子孙株连坐罪,甚至家族同遭毁灭;有的甚至追究已故作者,挖墓戮尸,惩办后人。文字狱株连甚广,令人心惊胆战,此间全国上下一片风声鹤唳。
满清统治下的文字狱,如同黑暗的欧洲中世纪一样,思想领域实行强控制,不光政治文化的书籍要禁,就连科学技术也不放过。只要和官方的程朱理学不统一的,都要禁止。这和明代的文字狱根本就是两回事。这点从下面文章找到:
满清文字狱下的又一个牺牲品:满清统治下的军事禁书 :(略)
《天工开物》为什么在清朝一度“销声匿迹”? :(略)
民族特权下的满清科举制度下(略)


批判满清不是批判满族,满清也不能代表少数民族,民族团结不是靠歌颂满清来实现的(转)
如果满清=满族,那好,扬州十日是满族干的,嘉定人民是满族杀的,马关条约是满族签订的,这原罪可是在不小!某些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混淆民族与政权的概念,不仅仅因为白吃,更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满清入关后的暴行,及垮台前的丧权辱国,令许多国人至今不能释怀。把满清等同于满族,自然会引起这些人对满族的恶感,这就是满遗的如意算盘,中国国内任何一个民族被误解和排斥,都会中这些家伙的下怀。提出满清的罪恶史与破坏民族团结的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就象我们历史书上记载着英法火烧圆明园会破坏当前我们和英法的外交关系一样荒谬。
但是,为什么还有人津津乐道于此呢?甚至于歌颂起满清的统治,好象只要所有的中国人头上系上个辨子就真的是民族团结了。只是不知道他们知道不知道这个辨子是怎么来的,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脸面去见那些为了反抗满清牺牲的先烈们。
正视那段留头不留发的历史,正视满清对中国文化毁灭,才能得以“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否则何来复兴之意呢?相反,对满清百般维护,不但不会促进民族团结,反而会激发起更多的民族主义分子,民族的感情是天生的一种质朴的感情,有时是冲动甚至没有理性的。但是如果有人敢于蔑视这种感情将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诚如满清对汉民族主义思想钳固了二百六十多年,从形式到内容无不加以改造,然而终有孙中山祭起民族主义的大旗以摧枯拉朽之势把其推翻。今天,对满清历史的篡改已经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再容其发展下去,破坏民族团结可以期料。越来起多的民族主义的声音就是明证。正视历史可以平复受伤的心灵,毕竟大多数人对过去的事情多的是宽容之心。然而在今天篡改历史就是对现实生活的人们的挑衅。别忘记中国有“头可断,史不可改”的传统。
历史上惨遭满清屠戮的也不光是汉族!现在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也许俄罗斯族除外)都曾遭受过满清的野蛮屠杀与长期的民族压迫!

明末清初,中国境内的无数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并肩携手抵抗满清,不惜流血牺牲保卫中华文明,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民族英雄李定国的部队有一半是云南的少数民族,对这些少数民族兄弟来说,粉饰满清暴行无疑也是否定了他们祖先的英勇事迹,无疑也是给他们的祖先抹黑!粉饰满清暴行无疑也是给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的伤口上撒盐!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遭受了满清的野蛮大屠杀,他们对满清有着刻骨仇恨,粉饰满清暴行也是对他们的民族感情的极大伤害!揭批满清暴行不光是广大汉族人民的心声,更是中国50多个兄弟少数民族的心声!而粉饰满清暴行,中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会愤慨!为了照顾满族一个民族的“民族感情”,就使50多个民族的民族感情受到伤害,这值得吗?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清代,满清常常故意挑拨汉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以便使各民族互斗而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满清身上从而达到满族全民族集体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目的。比如说满清常常戴上白帽子杀汉族人,然后就说是回民杀的,驱使不明真相的汉族群众去杀回民从而在汉族和回民之间留下仇恨;满清还常常借口少数民族叛乱,驱使汉族人组成的军队去屠杀少数民族,从而使一些不明真相少数民族把帐即到汉族身上。这些都是满清的阴谋诡计,以极阴险的手段无中生有地制造民族矛盾,本应该澄清事实,不应该让别人去给它背黑锅。但是,如果我们粉饰满清、为满清大唱赞歌,就会让大多数少数民族人为汉族和满清一样都是残害他们的凶手--不然汉族粉饰满清干嘛?自然会对汉族怀恨在心,这就无谓的制造了汉族和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的隔阂。同时,汉族为屠杀、压迫自己的敌人大唱赞歌,中国广大少数民族会怎么想?有血性的人自然会认为--汉族是个没骨气、健忘、不知好歹的民族,被人屠杀,过了一阵子居然为屠杀的人唱赞歌,难道能指望这样一个民族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吗?当然不能,所以我们还是早点自寻后路吧,汉族靠不住!可见,为了和满族团结二粉饰满清,就与大多数民族不团结,甚至会使大多数民族离心离德,这还叫民族团结吗?这完全是民族分裂!
所以,为了团结大多数少数民族,中国必须与满清划清界限,更不能够为满清唱赞歌!
所以,只有深入揭批满清暴行,才能够团结中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否则就会使中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产生分裂念头,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要搞民族大团结,就必须深入揭批满清暴行;粉饰满清、为满清唱赞歌的行为都是严重的民族分裂行为!我们要坚决打击以粉饰满清为表现的民族分裂行为!


东北是满清的嫁妆吗?
明朝和唐朝都曾统治大东北。如果汉族没有统治过所谓的大东北,那么满人更没统治过,辽东半岛古属幽州,人口结构一向以汉族为主,明代洪武年间刚收复辽东就进行的人口普查(见《辽东志》)表明辽东都司的非汉族人口只有10%,在这10%中也以朝鲜族和蒙古族居多。由此可见东北完全有汉族的份,有没有满清汉族都有资格自由居住在东北。
满清在辽东屠汉数百万,今天的东北汉族人多和满清有什么关系?那是民国初二张的功劳,孙占文的《黑龙江史》内就有关于东北人口变化的统计数据表格,民国刚建立时东北人口不过四百万到五百万,到了抗战前却有近3000万。


拥清派的荒谬
所谓的“拥清派”戴逸、阎崇年他们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呢?最根本的是精英主义路线。戴逸总结满清有什么四大精神、阎崇年总结满清十大贡献,还荒谬的用明君来定义满清皇帝。这种脱离了历史环境,社会进步孤立的谈什么精神、贡献、明君、昏君就是典型的精英主义唯心史观。船的航向不对,技术再高的船长又能起到什么正面的历史作用。正如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所说:“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是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评价历史贡献的唯一正确的标准是促进历史进步还是倒退,是发展还是滞后。而满清统治者呢?其核心目标就是稳定,客观效果就是封闭。这就意味着停滞、僵化和死亡。这样一个濒死的社会,却被“拥清派”吹得神乎其神。
“拥清派”还有可用的盾牌,也就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这两样法宝。但是他们真的这样认为吗?努尔哈赤在东北叛乱分裂祖国,大肆屠杀汉族同胞。他们不谴责反而大肆歪曲歌颂。而“扬州十日”还有“薙发令”、“逃人法”,被选择性的忘却。其学术品格之差,令人切齿。
近十多年来,歌颂满清的影视作品、学术报告、什么什么节多得不可胜数,从大屠夫、民族分裂主义者努尔哈赤到卖国贼慈禧都被重新翻案,摆上供桌。甚至汉奸洪承畴、尚可喜也被平反,开纪念馆。真是人妖颠倒、是非混淆、真理蒙羞。这样下去还得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6 21:27 , Processed in 0.08776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