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210|回复: 0

“谶”言趣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3 13: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多数中国人不信教,但基本上都信神,过大年放鞭炮就是证明,凌晨放炮乃“接神”的仪式也。这个神叫“老天爷”,孔子称之为“天”,全称是“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老天爷”不是玉皇大帝,到底是谁,人们弄不清楚。但所有的神都归“老天爷”管着。自称是彻底的无神论者,一到老了,或做了许多昧心事,往往暗地里敬起神佛来。他认为只要烧香上布施,给神佛贿赂,神也会保护恶人的。有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所以中国民间的文化,很大一部分是谶纬文化。说话讲究吉利,起名字要图个吉祥。起个吉利名字,即使有些什么不愉快的事,也没人说闲话,如果你不相信不忌讳,万一有什么事,别人就会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不信就这下场!”所以不信的人一般也要从众。农历壬午年没有立春,当时有人说“无春之年”不宜动土,正好我那年房子破了急需整修,我是不信这些忌讳的,但听到这个说法我就不修了。那年秋天,妻子患上了很危重的病,后来手术治好了。幸亏我没修房,否则亲戚们都要骂你,如果老婆死了,她娘家人肯定要骂我一辈子。
   我八九岁时,有一次跟姐夫到一家商店,商店大匾上是“春发茂”三字,我卖弄自己读过书,就说“这店名不好。春天发茂,冬天夏天怎么办?”掌柜的当下就恼了:“这是谁家的小孩?臭嘴不说好话。”回家的路上让姐夫狠狠地骂了一顿。
   不光是中国人,世界上各民族都有共同的习俗,就是爱听好话。宴会宾客,要讲点溢美之词,开个运动会,要弄个吉祥物。鲁迅在《立论》中写了一个人,人家孩子过满月,他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虽然是大实话,但这样煞风景的傻冒走到哪里也免不了被人轰出去。
   特别是有风险的事情更为讲究。清末民初,关里人闯关东刨人参,伙伴中如有一人说了丧气话,其它人就会把他赶回去,怕应验了他的晦气话。
   最讲究的是买卖人了,尤其是老年人。比如煮饺子,破了不能说“破”,老年人让你说“赚了”。过大年放炮仗,二踢脚飞得高,声音很大,我们都说“好炮”,但老人们有更吉利的说法是“响亮高升”;炮仗潮湿光燃不爆,只有火花和烟,小孩叫“出锅子”或“出了”,老年人叫“通通顺顺”;纯粹不响的,我们一般说“瞎了”“死了”,大人们不许这样说,让说“平平安安。”
   说吉利话已经成为一种民俗,人总得随俗。不过近年来民俗也在变味。放鞭炮本来是迎喜接福的,烘托喜庆的气氛,表达高兴的心情,比如村里一个恶人死了,除了一大害,村民们放鞭炮来庆祝。自己的老爸死了,放鞭炮就不太合情理。如果是年岁太高疾病缠身,不能对社会作贡献了,死了可减轻儿女的负担,俗称“老喜丧”,结彩灯放鞭炮鼓乐喧天庆一下,从新陈代谢的宇宙规律来说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是家里的顶梁柱下世,也来放炮,那就匪夷所思了,因为噼噼叭叭的响声同悲伤肃穆的心情实在难以协调。
   说吉利还必须有人配合。古时考试,榜上有名叫“及第”,榜上无名叫“落第”。笑话说秀才赶考,书袋掉在地上,书僮说:“哎呀不好,落地了。”秀才恼火,嘱咐他,“以后要说及地,别说落地。”书僮把书袋扎捆得严严实实,对秀才说:“这样就是走到天边,再也不会及第了。”再如过年贴对联,有人把“福”字斗方倒着贴,邻居或朋友来了要说:“你家的‘福’到了。”主人一定高兴地回答:“你看见了。是到了。”万一对方不配合,说“头朝下了”“贴反了”就起不到效果。现在的情况往往是,福字倒立180度,一年也没人理,弄得腰酸脖子疼,观众甚至看也不看。
   前几天看电视二台的马斌读报,说这些天炒股的朋友们有个讲究,对父亲不能叫“爹”,被罩不能叫“被套”。商场售货员问:“您要被套吗?”如果顾客是个股民,就觉得很晦气。还说有一个女孩名叫裴静,找不到工作,招聘单位一看她的名字就摇头,以为不吉利。依我说。只要改名为“不了”,很快就有商家聘用了。
   收藏钱币的人都知道,古代有些钱币名称却很有谶语的味道。
   春秋战国时,流行青铜制的刀币和布币,布币老百姓又叫“铲币”,铲子形状。铲象征土地分裂,刀象征刀兵四起。“五霸强,七雄出。逞干戈,尚游说。”各国用刀枪来争夺地盘,钱币就是那时战乱状况的反映。刀币里最有名的是“法化刀”,结果六国都让秦国“法”给化了,统一了。
   秦统一六国后,蠃政自号始皇,他幻想江山永远坐下去,一世二世,以至万世。统一货币是秦始皇的一大功绩,可惜他把钱币起名“半两”,太不吉利了。“半两”后人解释,就是“半世江山,两代君主”的意思,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半世就是十几年,“两”字里有两个“人”字,就是说只有两人坐皇帝。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算,大秦国还不到十五年就完蛋了。而且他把把儿子名为“胡亥”,也不吉祥,土话“胡害”是瞎折腾的意思。
   汉武帝建元五年,出了一种有廓的“半两”铜钱,不知怎么人民都叫它“三分钱”,预示东汉朝末年的魏蜀吴三国鼎立,三分天下。为什么叫“三分钱”,现在的钱币专家们也无定论,实在奇怪。
   王莽是个迷信的人,他篡了刘家的天下,最怕刘家复辟。繁体字“劉”,拆开来是“卯”“金”“刀”三字,王莽最忌讳这三个字。因为“钱”字带有“金”旁,王莽下令“钱”不能叫钱,要叫“泉”,臣民们遵命。所以新莽的铜钱铸有“货泉”“小泉”“壮泉”“大泉”等,连“五铢”也不铸了,因为“铢”字有金旁。当时铜很紧张,需要铸大面额的制钱,王莽那天喝醉了酒,忘了这个忌讳,下令铸了“一刀平五千”,就是有名的“金错刀”,还有“契刀五百”,不小心又出现了“刀”字和“金”字,结果江山又被刘秀夺走了。
   公元186年,东汉灵帝三年,铸了一种钱叫“四出五铢”,就是钱背钱孔四角有四条射线,延至钱边。当时大臣们纷纷议论,说这太不吉利了。象征着皇权旁落,政归诸侯,国库财源向四面八方流失。后来的政局发展果然是这样。
   581年,隋文帝铸一种叫“开皇五铢”的钱,篆书钱文的“五”字左边给添了一横,我不会打,横看活像一个“凶”字,古人都说这是凶多吉少的。果然文帝被儿子杨广杀死,下一代炀帝的头也被下属割走了。
   621年,唐李渊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是唐朝的通用钱币。后来人们发现,这预示“开元通宝”时要发生大事。后来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种下祸根,天宝十四年发生安史之乱,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灾难。若说“天宝”不是“通宝”,就是不懂天机,天机不能说透。天者空也,空则通也。
   宋朝从宋仁宗开始,铸一种“对钱”,就是每种钱都有篆书隶书一对,一直到“靖康元宝”,这可能是预示宋有北宋南宋两代?宋徽宗喜欢御书钱文,最好看的是“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大钱,字体十分秀俏俊美,人称“瘦金体”,天下有名。“瘦”谐音“受”,即要受金国的大害,后来徽宗被金俘虏了,北宋也亡了。
   1935年,国民党取消银本位制,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一种纸币,起名“法币”,一直使用到1948年。当时民间就流传有“法币法币,作法自斃”的歌谣,大家者也说太不吉利了。国民党败退前夕,我那时十岁左右,过年大人给了不少压岁钱,据说能买十几袋面粉,我没舍得花,到后来只买了几块水果糖。
   1938年,日伪成立了一个银行叫“联合准备银行”,家乡的老百姓说“准备银行,鬼命不长。”当地方言念“备”为“闭”,念“命”为“密”(四声),很顺口押韵的,果然这个银行的寿命只有五年多。
太麻烦,不写了,再写网友要骂我胡说八道。谶语就是这样,只是一种巧合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5 16:30 , Processed in 0.08330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