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121|回复: 0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尧山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5 15: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岳阳,登岳阳楼,方知以《岳阳楼记》名传千古的范仲淹其实并没有来过岳阳,此文只是应岳州知府滕子京之邀请在饶州写成的。范与滕为宋仁宗祥符年间同榜进士,好朋友,又同因为人正直而遭诬贬,范罢参知政事,知邓州;滕由左司谏贬为岳州知府。滕子京上任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其中一项就是重修面对洞庭湖的岳州西城楼。落成之时想起“同为天涯沦落人”的范仲淹,写了一封“求记书”,知他未到过岳阳,附上一幅《洞庭秋晚图》作为写作参考。才高八斗的范希文果然不负所望,一挥而就,写成一篇气势阔大、恣肆淋漓,情景交融的雄文,通篇365字,入用赋体,四字句珠走玉盘。并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成为千古绝唱。
  那么,能否说《岳阳楼记》是“闭门造车”呢?我于心不忍,并千方百计为之寻找理由,诸如写“江作青罗带,水如碧玉簪”的韩愈,并没到过漓江,艾青写《火把节》也出于想象。但是这两位都是诗人,诗是允许想象的。《岳阳楼记》是散文,散文的生命是真实。想来想去,只能用“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更真实”来解释了。但是心里总还在嘀咕。
  少年范仲淹曾在澧县读书,澧县一中院内有“范文正公洗墨池”,宋朝时已有澧阳书院。历史记载,范仲俺的父亲曾在澧县东邻的安乡县做官。安之乡和岳阳同为湘北门户,一东一西,隔洞庭湖相望。在澧县、安乡生活过几年的范仲淹自然对洞庭湖十分熟悉,感悟颇多,所以写起《岳阳楼记》驾轻就熟,一气呵成。不仅有高度艺术概括,“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还有细致入微的形象描绘,“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这般形象而又具体的精彩文字,若无仔细观察,亲历体验,是绝对无法想象、编造出来的。
  还有,范仲淹写作之妙,在于扬长避短。没见过岳阳楼,就回避《滕王阁序》那样楼台景物的描写,对整个工程只做一般性社会背景的勾画,“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几语带过。并以“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明示楼之形状并非笔墨中心,可以阙而不提。而以更多笔墨,把八百里洞庭风光描绘得惟妙惟肖,绘声绘色,不惜文字,泼墨如注。看似文章重心,实则为最后自己的忧乐观做铺垫。用洞庭湖水的波澜,衬托自己胸中的波澜。
  所以,《岳阳楼记》成为我国散文创作的经典,岳阳楼也因滕子京修楼、范仲淹作记、苏子美书丹、邵竦篆额,号称“天下四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2-14 00:21 , Processed in 0.08140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