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204|回复: 0

我的爷爷张恨水(张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 21: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爷爷的两篇处女作
我爷爷从小当然有过大学梦,甚至想出国留洋,学习科学报效国家。可是爷爷17岁时曾祖不幸因病去世,家里断了经济来源,祖奶奶只好带着六个孩子回到老家潜山,那里还有几亩薄田和几间老屋。
老屋子已经饱经沧桑,四面是黄土垒的墙,南面是个大直格子窗户,窗外是个小院子,满地青苔,院里种着一颗老桂树。屋子里有四五箱子书,除了经史子集各占若干卷,也有一些科学书。爷爷每天总有十几个小时在窗下坐着,除了看书之外,就是写作了。在这黄土书屋里,他读了不少林纾翻译的世界名著,从中学会了西方文学的心理描写。这时他已经有近千本小说在胸了,更重要的是他在不停地锤炼词句,读了许多关于诗词格律方面的书,如《随园诗话》等。几次落魄返乡,是黄土书屋安顿了他,暂时安抚着他的一颗有着远大理想的心。
18岁时我爷爷考上孙中山先生在苏州所办的蒙藏垦殖学校,依靠上海的亲戚交了不多的学费和食宿杂费,于是来到苏州读书。这是他在履历上惟一可以体面地填写的学校。
学校环境虽好,无奈经费不足,常常停课,我爷爷深感学业的渺茫,他怀念亡父,忧虑在潜山家人的生活,深感自己作为长子而未能挑起养家的重担,更不知自己何日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彷徨、郁闷、遣愁的诗词也作得更多。
因为穷,爷爷开始找出路,他那时每月总要节省两角钱买一期《小说月报》看,在背页,有征稿启示,并定每千字3元,爷爷偷偷地作起应征的小说来。
"为什么偷着写呢?就由于怕人家笑我不自量力。这理化讲堂,是一幢小洋楼,楼下是花圃,楼外是苏州名胜留园,风景很好,我一个人坐在玻璃窗下,低头猛写。偶然抬头,看到窗外竹林依依,远远送来一阵花香,好像象征了我的前途乐观,我就更兴奋地写。"爷爷成为著名作家后,这样回忆他的第一篇作品。在3天的工夫里他写了两个短篇,一篇是《旧新娘》,是文言的,大约3000字,一篇是《桃花劫》,是白话的,约4000字。稿子写好了,寄出去了,但并没有抱太大幻想,因为他对《小说月报》的作者一律认为是大文豪,而自己实在太渺小了。
几天后,一个来自上海商务印书馆的信封,放在我爷爷寝室的桌上。他以为是退稿,悄悄地拆开,里面没有稿子,是编者恽铁樵先生的回信,信上说,"稿子很好,意思尤可钦佩,容缓选载。"爷爷欣喜若狂,将这一喜讯告诉了要好的同学。
文学的大门在这时好像已经打开,可那两篇稿子,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只等恽先生交出《小说月报》给沈雁冰,总共等了十个年头也没有露面。当然十年以后我爷爷已经大名鼎鼎,不再需要靠这两篇东西闯牌子了,但为什么他如此耿耿于怀?大概就是常常会想起自己的处女作吧,那两篇《小说月报》没有采用的投稿,是他文学创作的起点。

《落霞孤鹜》来自奶奶的经历

1920年我爷爷来到北京后,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那时他30岁,一个外乡人客居北京,举目无亲,他非常的苦闷,惟有一盏孤灯陪伴他写诗填词。
现在的人不理解,凭他的才华,凭他当过记者的跑动,怎么可能没有遇到红颜知己呢?当时他没有自己的经济实力,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在似有若无的爱情中遇到过挫折。后来他到"贫民习艺所"一个救济院性质的慈善机构去采访,那里收容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小女孩,管吃管住培训劳动技能,孩子大了,院方负责人介绍婆家,对男人还要上上下下审查一番,成人女孩都拍下照片挂在办公室里。在许多照片里,我爷爷选中了我奶奶,我爷爷交了一笔押金,交了照片,等着院方的通知。看上我奶奶的还有一个胖胖的商人,拿着两张照片,我奶奶选择了我爷爷。
我奶奶的身世很苦,她在重庆的一个江边小镇出生,出生重庆是根据她的口音判断的,父亲是一个靠挑江水过活的穷人,我奶奶四五岁的时候让骗子给拐走,卖到了上海一个姓杨的人家当丫头,杨家后来全家搬到了北京,我奶奶也就跟到了北京,一次她不堪忍受毒打从杨家逃了出来,在巡警的指点下来到贫民习艺所......
我爷爷接出我奶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她起名字,胡秋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从王勃的名句中选了两个字"秋霞"。我奶奶长得不差,我小姑张正和我姐姐张节都是她的后代,都是美女,有一部分她的基因。我爷爷也很爱听我奶奶讲她的经历,根据我奶奶的经历,爷爷写了长篇小说《落霞孤鹜》。
我奶奶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我爷爷,没有离开过张家这个大家庭。只是抗战时期因为交通中断,我爷爷在陪都重庆,我奶奶和家里人被留在了安徽老家。一个长江头,一个长江尾,而他们正是一个安徽郎一个川妹子,时空轮转,天各一方。爷爷惦念着老家,从他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寄给老家,由于战争,钱只能寄到金寨,我奶奶爬山越岭两百多里山路冒着危险把一家人的活命钱取回来。老家人是这样评价她的:你奶奶很像一个侠女,"爱劳动,胆子大,心眼好。"于是儿辈们都叫她"好妈"。
这个好妈胆子确实大,抗日战争时期兵荒马乱的,我爷爷在重庆办《新民报》,二爷在北平《世界晚报》留守,三爷四爷上山打游击了,老家村子里只有一大帮妇孺,有土匪到村子里来打劫,我奶奶成了全家的主心骨。她把院子里的大门用顶门杠牢牢地顶住,全家人正惊惶得不知所措,她却在院子里磨起柴刀来,准备万一土匪进来,她要为家人杀出一条血路,逃出去一个是一个,好在这晚有惊无险。
有我爷爷做老师,奶奶学会了识字,她这一辈子只看两个人的书,一个是我爷爷的小说,津津有味地看,陷入爱情的悲欢离合之中,她受我爷爷影响非常大,教育我们的很多语言在爷爷的作品里都能找到。她也给我讲故事,是爷爷的后期改编作品《梁祝》。奶奶讲故事不会娓娓道来,她想起哪段是哪段,故事支离破碎,但那故事却能注入到我童年的灵魂里。她还读另一个人的书,那是毛主席的著作,"文革"时期她用读《毛泽东选集》来排遣她的苦闷,她读毛选是可以做到不解其意只求过程的,像是在念经。那神态真是孜孜不倦,有老花镜还要配放大镜,手里拿着笔,把不认识的字用同音字代替。
奶奶这辈子受过很多罪,嫁给我爷爷她找到了她全部的幸福,爷爷给她的私房钱她从不会自己享受,爷爷在办《南京人报》的时候,她居然能够拿出首饰和现金2000元大洋帮助爷爷购买印刷设备,她一生从不把钱当回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是她受爷爷的影响一辈子最信奉的格言。
我奶奶与我爷爷生育了五个子女,有三个死于解放前,慰儿和康儿两个姑姑是我爷爷在写《金粉世家》尾声时一个月之内相继去世的,爷爷将他的悲痛写在了书的序言中。小庆子叔叔,1933年生于北京,他只有五岁时,病死在我奶奶怀中。1948年正月里,我奶奶生了我的小姑张正,这是奶奶的心尖尖,全家人都叫她小不点。就是这个小不点姑姑,1968年去了北大荒,奶奶的心再一次被命运抛在波澜之中。奶奶躺在地上,两只无神的眼睛,两只无助而乱摆的双手,嘴里断断续续地唱:"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悼亡吟》成诗词的绝唱
1959年10月14日的清晨,砖塔胡同,我的周南奶奶患癌症四年后正在弥留之中,她挣扎着向我爷爷告别,她最不放心的是我那仅有七岁的小叔叔同同。我爷爷老泪纵横地在奶奶的额头深情地吻了一下,说了一句:"你放心去吧......"周南奶奶享年仅44岁。
她的离去给我爷爷留下了深深的悲伤。爷爷的卧室里挂着许多周南奶奶的照片,一个文人寄托哀思的方法莫过于写诗:"影尽床前壁上悬,夜来恰是梦相连。今宵若有魂能会,只在垂杨夕照边。"
1931年,我爷爷与北平春明女中学生周淑云结婚,我爷爷根据《诗经·国风》第一章周南二字,为她改名周南。我爷爷与周南奶奶结合后,他的创作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细心的研究者们发现,张恨水在三十年代写的言情小说,主人公的爱情虽然仍是一见钟情,但才子佳人习气消失了,原先的理想化色彩褪去了,思想感情更接近现实生活。或许,这是作家的爱情得到补偿之后,已经无心再给作品中的人物披上一层浪漫的轻纱。史学家们认为张恨水获得了爱情,无需再为天下儿女说相思了。
我爷爷与周南奶奶的结合是幸福的,我虽然跟她不熟悉,但在砖塔胡同32号,我每次去玩都能见到周南奶奶的母亲,她是这个家族的外婆。外婆的脾气好,轻声曼语,家人说周南奶奶也是这样,有着极好的性格。据我张伍叔叔说他们是因京戏认识的,我爷爷是京戏迷,而周南奶奶爱唱京戏,又是张恨水小说迷,我想她一定有很好的文艺天赋,爷爷与周南奶奶走到了一起。
抗日战争爆发,我爷爷只身一人前往重庆参加《新民报》的工作,周南奶奶抱着仅有一岁的伍叔领着全叔前往重庆。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上演了一幕千里寻夫的悲喜剧。由于战事的阻隔,全家人已经无法随后与我爷爷团聚。在重庆的南温泉桃子沟茅屋里,我爷爷与周南奶奶过着艰苦的抗战时期的生活。
周南奶奶曾以"南女士"的笔名在《新民报》上发表小诗:"嫁得相如已十年,良辰小祝购荤鲜,一篮红翠休闲薄,此是文章万字钱"。那时重庆物价飞涨,千字稿费只能买一包好烟吸吸,万字稿费换得早市的一篮小菜,已经不是艺术的夸张而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了。尽管艰苦,一家人依然是苦中有情苦中有乐。我爷爷依然笔耕不辍,写出了《八十一梦》、《水浒新传》等佳作。
在重庆除了生活的艰辛,还要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有一次日机轰炸重庆,周南奶奶闻讯奔到码头准备过江去看我爷爷,到了江边,小轮已离开数尺,她不顾一切跨向小轮,一只脚在船上,一只脚还在船外,幸亏轮上的乘客相扶,才免意外。
周南奶奶的离去对我爷爷的打击很大,他常常想起过去的岁月。"两番轰炸过江行,乱后相逢笑语生,我尚平安今似昔,呼卿万遍没回声。"对周南奶奶的悼亡吟组诗,他陆续写了很久、很多,这是他诗词的绝唱,从此再不写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5 13:42 , Processed in 0.07449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