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072|回复: 0

[转帖]胡适的“论语”——《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5 10: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本读起来感觉很轻松有趣的书,晚年胡适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书的由来

胡颂平,?-1990,浙江温州人,“青年时期曾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的社会科学院。那时胡适先生担任中国公学的校长,颂平先生除了听他讲思想史、文化史的课以外,还曾到他家里去请教、谈话。将近三十年后,胡适自美返台就任中研院院长,胡颂平即以五十多岁的老学生的资格做他的秘书和助手,直到胡适逝世为止。所以,胡颂平是胡适晚年生活及其言行的最权威的见证人。自然,这位老学生对他的老师是充满敬仰之情的。”『一时找不到关于胡颂平生平的详细文字,先录耿云志序中部分内容于此』

胡颂平为了保留老师的言行而恢复了中断了二十年的日记,记录始于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五日,止于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四日胡适病逝当天。起初这些记述准备编入《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后编者觉得这部分篇幅太大,就抽出单独印行,这就是这本书的由来。起初胡适对记述并不知情,知道后告诉胡颂平“你要记有趣的事情,不要记琐碎的事情”。『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五日』但既然采用日记体,行文就不可能如刻板的论文,事情虽然琐碎,却绝不无聊。



二、白话文

胡适早年以提倡白话文闻名于世,还留下了半部《白话文学史》。晚年的谈话中,也常常会谈到白话文的好处。胡颂平要送他一枚藏书印,他嘱咐就刻“胡适的书”四个字,你看,简单明白,白话也有简洁的美。而胡适自己的文章,也总是为着读者着想,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令读者明了自己的意思。胡适主张将文章写的清楚明白,“我的主张,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量,第三要美。文章写得明白清楚,才有力量;有力量的文章,才能叫作美。如果不明白清楚,就没有力量,也就没有‘美’了。”『一九五九年五月十六日』他很少用重话批评人,最厉害的是“不通”二字,算是很严厉的批评了。胡适也曾批评过李敖的文章:“‘……他喜欢借题发挥’”。『一九六二年一月二日』

与宣传白话文一样,胡适也一再强调要将字写得清楚明白:“我……是要暗示现在一般年轻的人,字写得规矩与否,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是否负责任。你写的草字叫人家认不得,你就对你的朋友不负责任了。” “我总觉得写字叫人认不得是一件不道德的事。”『一��六一年九月二十日』

我以前喜欢毛泽东的草书,自有一股不羁的气概,现在却越来越喜欢胡适之的简洁明了。字如其人,学毛的字不免会陷于“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窘境,因为没有毛的气概是不会有毛的书法的,而这气概,不是一般人可以学到的;而胡的字就不同,只要用心,几乎人人都可将字写得那样清楚。这自然是对一般人而言的,有天赋的人或是书法家自然不会拘泥于此。

对于大陆推行简化汉字,不知胡适之是何态度?



三、胡适的书

胡适晚年经常提到的自己的著作,有《四十自述》与《留学日记》,第一本我手头就有,不过还没有细读。胡适很看重这些书,以为不读《四十自述》,就不能真正了解他胡适之。胡适在《四十自述》的序中也说自己是在“赤裸棵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我愿意相信胡适之的这种诚实,因为他曾教导年轻人说:“说实话,包你有力量……社会上大家相信我,就是我不说诳话;也就是说真话,大家才相信我。”『一九五九年四月七日』

不过晚年的胡适之,很少批评自己早年的著作,大概人到晚年,总不免趋于保守;而此时的胡适,不是没有说真话的勇气,而是没有这种批评的眼光了。



四、待人之道

胡适是有修养的人,会替别人着想。以待客而言,下面一段记述就可见一斑:“今天谈起接见客人的事情。胡颂平说:‘过去有些客人见过先生之后出来对我说,他们早要告辞了,但先生的谈锋很健,他们竟没有脱身告辞的机会。’先生说:‘这是我受了社交生活的训练总不叫客人坐着有间歇的时间。话说完了,不再说下去,等于叫��人走路,所以我总要想出话来谈。’”『一九六一年七月四日』



五、物价

下面的记述,可作为研究经济史的材料:“胡颂平说:‘当时(民国十八年左右)的一块银元可以买一百个鸡蛋,而现在买一个鸡蛋要台币一元五角;又如猪肉,当时一块银元可以买五斤,而现在一斤堵肉要三十块台币;如果照鸡蛋和猪肉的物价指数来计算,一块银元可当一百五十块台币用。但政府规定一块银元只值三块台币,跟实际的价值相差五十倍。’”『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六、民国史研究

这是全书中唯一谈到民国史研究的地方:“近来有入批评近史所为什么不研究民国史等等。先生今天谈起:‘民国以来的主要两个人——一位是孙中山先生,他的史料都在国文馆里;还有一位是蒋介石先生.他的史料谁能看得到?说到研究‘匪情’,资料在哪里。此间连大陆上出版的书籍都不许进口,叫人怎样去研究?譬如‘五四远功’,我是其中有关的一个人,但此间人家写的五四运动的文章。我连看都不要看,他们只有党派的立场,决没有客观的判断’”『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胡适自己也曾批评中央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的人太弱,可是跟同时期的大陆相比,已然是成就斐然了。况且当时的台湾,也还没有研究民国史的环境,而四十年后的大陆,又何尝不是如此!笔者倾心于民国史研究,于此感慨良多。



七、怕老婆的故事

胡适说,自己真正的收藏,不是荣誉学位,而是世界各国怕老婆的故事,并且他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请看下面的记录:“我真正的收藏,是全世界各国怕老婆的故事。这个没有人知道。这个很有用,的确可以说是我极丰富的收藏。世界各种文字的怕老婆故事,我都收藏了。在这个收集里,我有一个发现,在全世界国家里,只有三个国家是没有怕老婆的故事——一是德国,一是日本,一是俄国。当时俄国是我们的同盟国,所以没命提起他,而意大利倒有很多的怕老婆故事.数预料意大利会跳出轴心国的.不到四个月,意大利真的跳出来了。现在我们从这个收藏里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都是自由民主的因家;反之,凡是没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都是独裁的或极权的国家。”『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胡适经常拿怕老婆的故事和人开玩笑,而他在自己的婚事上,便不是怕老婆,而是怕老妈了。



八、勤谨和缓

胡适关于治学最有名的一句话“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在他晚年较少提到,而更多地用“勤谨和缓”四个字来讲论洽学的态度与方法。“勤,就是不偷懒,就是傅孟真所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样的去找材料,叫做‘勤’。谨,就是不苟且,要非常的谨慎,非常的精密,非常的客观,叫做‘谨’。和,就是不生气,要虚心,要平实。缓,就是不要忙,要从从容容的校对,宁可迟几天办好,不要匆忙有错。先生说:‘这勤谨和缓四个字本来是前辈教人做官的方法,我把它拿来作为治学的方法。’”『一九六一年十月十四日』



九、胡适之的“论语”

在那一辈学人中,有这样此类实录性资料存世的,只有胡适之一人而已,这要感谢他的学生胡颂平,正是因为这个虔诚的学生,才有了胡适之的“论语”。罗尔纲,与胡颂平一样,也是胡适在中国公学时的学生,写了一本书叫做《师门五年记》,读来同样亲切感人,而且常被胡适作为礼物赠人,可见作为师长的胡适之,大家都一样的敬仰。



这本书再次使我看到了胡适之的可爱,很乐意将之介绍给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5-1-15 23:32 , Processed in 0.07636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