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67|回复: 0

【原创】陈鉴交游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9 09: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鉴交游考
朱福生

陈鉴(1594—1673),字子明,一名黄鹤,号醉翁。化州乐岭人。明代两江布政使陈珪(1508—1571)的曾孙。陈鉴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9)参加乡试,中经魁;清顺治二年(1645)任华亭知县。
陈鉴任职于明清鼎革之际,不久便辞职,后被关押。陈鉴在狱中祭奠反清义士陈子龙,并撰写了著名的《祭陈卧子子龙文》,影响很大。
此事对陈鉴一生都有重大影响。陈鉴在狱中被关四年,当与此有关。此后僦居松江,直至最终“卒于郡城”(嘉庆《松江府志》卷四十三名宦传)。
陈鉴属外出为官而滞留他乡的类型。因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家乡人对其在外乡为官的情况不甚清楚,而仕宦地对其在家乡的情况也缺乏了解,两地材料均有不明处和误记处。本文据现有资料对陈鉴的交游作一粗略的梳理,以观友知人,增进对陈鉴的了解。


谢士章

谢士章(1581—1637),字含之,号石渠。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万历四十五年任增城知县。陈鉴为其弟子。天启六年丙寅(1626),谢士章编辑其诗文集,其《计偕集》署名为“虔州谢士章含之甫着。石龙门人陈鉴子明甫较。”(《四库禁毁书丛刊》第181册)
谢士章从贵州出来,到广东增城任知县,和化州陈鉴绝对不会是故交。陈鉴于万历四十六年参加乡试,中经魁。第二年秋天,谢士章有《门人陈子明孝廉携所绘椿萱并茂卷归寿其两尊人。余既赋长篇赠之,复书一绝以祖其行。时己未仲秋也》诗,称其为“门人”。谢士章在乡试中当为陈鉴的房师,而陈鉴也就成为谢士章的门人。
谢士章很欣赏陈鉴,常在一起游赏吟诗。王猷《谢含之诗序》说:“(谢士章)公馀,得肆志吟弄,与门人陈子明辈,揄扬风雅。”谢士章有《招门人陈子明、王胤虎诸英游流杯亭。予偶病冗不能主东席,诗以问之。亭畔有予题墨。是日薄午雨过》等诗。
万历四十七年,陈鉴父母过五十岁生日,陈鉴绘椿萱并茂卷为其父母贺寿,谢士章有七言长篇贺寿诗《赋得酒近南山作寿杯,为门人陈子明两尊人齐开五秩寿》,另有七言绝句为陈鉴送行,即《门人陈子明孝廉携所绘椿萱并茂卷归寿其两尊人。余既赋长篇赠之,复书一绝以祖其行。时己未仲秋也》。诗题如小序,将写诗的来龙去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陈鉴的父亲又于是年去世,王铎《莆粤高士鼎台陈先生碑阴》云:“年五十翛然而逝,鉴房师谢石渠公铭其墓。”此说陈鉴的房师谢士章为陈鉴的父亲写了墓志铭。
谢士章后来任云南楚雄府知府、重庆府知府、广东副使等职。卒于崇祯十年(1637)。著有《谢石渠先生诗集》。


王一翥

清姜兆翀编《国朝松江诗抄》卷五十九录有陈鉴《寄王子云黄州》诗。王铎在《陈子明诗文十二集序》中曾提到“于楚得王子云”。黄州,古属楚地。
康熙《湖广通志》卷三十二:“王一翥,字子云,黄冈人。天启时负才游京师,魏珰属赵鸣阳邀为记室。翥一夕弃其仆从,间道归。崇祯庚午登贤书。不事生产,家益落。甲申后隐庐山智林十馀载。晚归,卒。翥诗藻艳,真草书俱逸品,所著有智林村稿。”黄冈,为黄州州治所在。此王一翥,当即王铎和陈鉴所说的“王子云”。
陈鉴于崇祯初年到湖北江夏县,经人引荐,被聘任为江夏县教谕。同治《江夏县志》卷二名宦传云:“陈鉴,字子明,广东举人,崇祯中任江夏教谕。日聚生徒,讲论经义。加意贫士,不责修脯。庚午乡试,贵州聘为同考。有《江夏儒学小史》、详载风土人物,成一家言。”庚午为崇祯三年(1630)。陈鉴任江夏教谕时,认识的文人应该较多。王一翥崇祯三年(1630)中举,两人当有相识的可能性。
陈鉴《寄王子云黄州》诗云:“正是离乡日,那堪独雁飞。长鸣今夜苦,遥忆故人违。霜月催疏鬓,寒云送夕晖。我思萦赤壁,汝却在江湄。”诗中“正是离乡日”当指陈鉴崇祯十二年(1639)离开故乡化州时。在路途中,他想起在黄州的朋友王一翥。


王铎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等,河南孟津人。明清之际著名书画家、诗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后授庶吉士、编修、升少詹事、充经筵讲官、擢礼部尚书等。南明弘光时,授东阁大学士。入清后,任礼部尚书、《明史》副总裁等职。著有《拟山园选集》。
陈鉴是王铎的弟子。王铎在为陈鉴的父亲写的《莆粤高士鼎台陈先生碑阴》的开头,便写道:“孝廉陈子鉴负笈从予游。鸿伟磊落,奇男子也。”(《拟山园选集》卷六十三)王铎很欣赏陈鉴的才学,他在《陈子明诗文十二集序》中说,他曾和黄道周盘点当时“未遇之才子”,其结果是“于吴得朱宗远,于楚得王子云,于秦得李叔则,于闽得黄若木,于粤得陈子明”,王铎把这五人称为“后五子”。王铎在序中说:“子明与予尤密,予知之深。其瑶光宝蕴,天贷神与,读书目数行下。意傲睨,不可一世。与人交不侵,然诺不忘,久要以朋友为性命,独气急卞,疾恶如仇雠。一言投肝,慷慨欲为之死。大义所在,虽千万人独往。”
王铎《陈子明诗文十二集序》关涉陈鉴重大遭遇。陈鉴任华亭知县后,曾被关进监狱。据吴履震《五茸志逸随笔》卷五记载,顺治四年(1647)陈子龙殉难时,陈鉴正被关在狱中。王铎在序中说到:“子明婴难,予虽援之,至三年而始得当也。”陈鉴最终是通过王铎的关系出狱的。陈鉴出狱后,将事情经过,用书信告诉王铎,并请他为自己的诗文十二集写序,于是王铎写了这篇序。王铎在序中还说到:“今年春,予方脱鞿靮,将游太华、峨眉以归嵩少,子明能裹粮从我游乎?”“今年”为顺治八年(1651),这也证明,陈鉴此时已经出狱。
王铎于顺治八年(1651)四月,受命祭告华山。六月初三日,祭毕华山。继而南下入蜀,登览峨眉山。年底返回故乡孟津。次年三月卒,享年六十一岁,谥文安。


徐增

徐增,字子能,别号而庵、梅鹤诗人,江苏吴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明崇祯间诸生。著有《九诰堂集》、《说唐诗》、《元气集》等。
徐增和陈鉴相识当在崇祯十三年(1640)。那一年,在扬州影园开出一枝黄牡丹,影园主人郑元勋邀请诗人在影园赛诗。参赛诗歌经易纸糊名后,送交钱谦益评选。岭南黎遂球(字美周)被评为第一名。徐增作《黄牡丹状元》诗。徐增在《黄牡丹》诗引中回想当年时说:“曩美周、子明与余在崇祯时同以词章,受宗伯国士知,美周更得此座主门生之遇。”这应当是陈鉴与徐增的初次相识,时间在崇祯十三年。
陈鉴入狱后,徐增亦努力营救。徐增《闻陈子明先生已得解网,喜而有赋》其三说到他“曾致江夏君,亦托商丘伯”。徐增《闻陈子明先生已得解网,喜而有赋》其五说到“但值此严冬,万里飞繁霜”,亦即陈鉴当于顺治七年(1650)冬天出狱。徐增《高州陈子明鉴》说到陈鉴“弃官系狱四载始释”。联系吴履震《五茸志逸随笔》卷五曾说到,顺治四年五月十三当晚陈子龙人头入狱,“时华令陈鉴以事见系”。因此“系狱四载”很可能是指从顺治四年到顺治七年。
黄牡丹诗会之余波绵延了很长时间。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陈鉴访徐增时,带去他写的《黄牡丹》十首七律和诗,并请徐增同和。从甲午夏开始,到丙申三月,两人共写了一百多首。徐增请钱谦益为他们的和诗作序,钱谦益为之写了《徐子能黄牡丹诗序》。
丙申过后,徐增和陈鉴好长时间没有联络。这段时间,徐增开始写他《说唐诗》。庚子初夏,陈鉴从松江来到吴门。徐增将自己开始写的《说唐诗》书稿给陈鉴看,并请陈鉴为其《说唐诗》写序。于是,陈鉴“遂袖归。天渐昏黑,乃吹松明”,欣然作序。陈鉴对徐增的鉴赏评析能力极为佩服,并对徐增说诗的方式非常欣赏。徐增《而庵说唐诗自序》说到:“岭南陈子明先生来,见之,谬许从来所未有,并为玄晏。”
随后,徐增又开始编选《元气集》。陈鉴也参与了徐增的编写活动。《元气集》卷首有陈鉴、钱肃润、鲁浔之、陆元泓同定之《刻元气集例》。


钱谦益

陈鉴与钱谦益的交往,不知始于何时。但钱谦益和王铎是故交,陈鉴为王铎的高足,钱谦益应该是知道的。
有记载的交往,当是徐增在《黄牡丹》诗引中说的:“曩美周、子明与余在崇祯时同以词章,受宗伯国士知,美周更得此座主门生之遇。”时间当在崇祯十三年(1640)。
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四月,陈鉴写了十首《黄牡丹》七律诗,并邀徐增同和。然后从甲午至丙申(指顺治十三年,1656)三月,他们共写了一百多首。徐增请钱谦益为他们的和诗作序。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钱谦益作《徐子能黄牡丹诗序》,其中说到:“吴门牡丹时,陈子明偕子能属和美周遗什。子能遂得100余首,贯花结鬟,香粉散落,吴人传写,为之手馥。”(《牧斋有学集》卷二十)


王鑨

王鑨(1607—1671),王铎的三弟。字子陶,号大愚。顺治元年(1644),豫王考授贡生。顺治二年(1645)任昆山知县。著有《大愚集》等。
陈鉴是王铎的弟子,与王鑨早就认识。顺治二年,王鑨任昆山知县,陈鉴任华亭知县,两处相距很近。王鑨有《鹿城秋月怀陈子明》:“月满东山挂鹿城,湖南湖北正盈盈。夜来欲寄秋心去,隔着水光与月明。”“鹿城”为昆山的别称。
陈鉴任华亭知县,没多久,便挂冠而去。他可能考虑过靠种田养活自己,并和王鑨说起过,于是王鑨有《答子明欲以耕稼养生》诗,其中说到:“倘臻百岁齿,今己半成翁。”(王鑨《大愚集》卷十八)王鑨是说,你年事已高,未必能胜任农活。
顺治十年,王鑨与其兄王镛来到吴门,收集并校对王铎《拟山园选集》,王鑨《别后晚年事事非,时在平江,寄陈子明》:“分襟倏忽将周岁,无奈晚年事事非。襥被虎丘蒙冷雨,月明龙井误秋衣。人生老去朋情少,日暮移来书信稀。光福今春梅正好,我偏到处满山飞。”(王鑨《大愚集》卷二十三)“平江”是吴县的别称。光福,为吴县的一个镇名。诗或写于此时。王鑨在编辑《拟山园选集》时,也在《红药坛集》的基础上编写自己的《大愚集》。陈鉴为其写《大愚集序》,署名为“岭南通家社小弟陈鉴拜手题”(见王鑨《大愚集》卷首)。
徐增因为陈鉴的关系,也和王鑨结识。王鑨《大愚集•尺牍》收有徐增的来信,说到:“癸未春,觉斯宗伯公寓吴门白莲里。增同维斗、勿斋诸君晋谒,出诗就正。因为草拙集。”徐增认识王铎是崇祯时的事,但认识王鑨,还是陈鉴引荐的:“适陈子明先生备述见知之雅。曩得之宗伯,今复得之先生。”可见徐增认识王鑨是在王铎去世之后。


陈子龙

陈鉴与陈子龙的交往,在陈子龙的诗文集中未见记载,但陈鉴《祭陈卧子子龙文》中写到“缅予友公,始于燕京,再于会稽。”说明在陈鉴任华亭知县之前,他们就有过交往。第一次是在燕京,第二次是在会稽。查考二人行踪,应该是有这种可能性的。尤其是绍兴之会,陈子龙于崇祯十三年(1640)六月出任浙江绍兴府司理,不久又代理诸暨知县。
陈鉴任华亭知县期间,陈子龙是否找过,或在危难时候求助过陈鉴,这段历史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陈鉴写过祭陈子龙的祭文。吴履震《五茸志逸随笔》卷五记载了陈鉴在狱中祭典陈子龙的情况:“(丁亥)五月十三日,陈黄门子龙被执,跃入跨塘桥死,乃割其元。会日暮,令贮之狱。时华令陈鉴以事见系,为位而哭,作祭文哀之,为通国所传诵。”吴履震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他的记录也是最早的,自然也更真实。章有谟《景船斋杂记》卷下提到这篇祭文是说:“卧子先生被拘后,投茅竹港死,大吏命以头颅入狱。此文殆当入狱时乎。”嘉庆《松江府志》卷四十三陈鉴传亦引此文,题目为《祭陈子龙头颅入狱文》,并说“即鉴此文,亦足附忠裕以不朽云”,对此文的评价也是很高的。


吴履震

吴履震,字长公,松江华亭人。松江地方名著《五茸志逸》的作者。
吴履震生活在明末清初,其生卒年未见记载。吴履震在《五茸志逸随笔》卷六写到:“元宰先生与先太仆同己丑廷试。余以年家子,时未弱冠,谒见先生求取一字。……先生外迁楚中学政,不久遂赋归来。”“先太仆”指吴履震的伯父吴炯。据郑威《董其昌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记载,董其昌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奉旨督湖广学政,万历三十四年丙午(1606)五十二岁,以湖广提学副使致仕。吴履震在董其昌自楚回到松江后去拜访,其“时未弱冠”,如以此时为19岁来推算,则吴履震当生于万历十六年(1588)。陈鉴生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比吴履震小六岁,自然属于同时代人。
吴履震《五茸志逸》告成于顺治十八年(1661)。此时,陈鉴尚在松江。他在《五茸志逸补引》说到:“会吴湘草出其伯兄长公所撰《五茸志逸》稿示余。”其目的当是希望他作序。落款为“辛丑立冬后三日,岭南友弟陈鉴子明氏谨题”。辛丑,正是清顺治十八年(1661),亦即此书完稿的时间,那么陈鉴成了第一读者。自然,陈鉴也看到书中关于自己的内容。


陈子升

陈鉴在松江,和岭南老家的朋友仍保持密切的联系,陈子升为其中之一。
陈子升,字乔生,号中洲,广东南海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永历时以诸生授兵科给事中,在广东九江起兵抗清。其兄陈子壮(1596—1647),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历官编修、崇祯间累迁礼部右侍郎、南明弘光帝礼部尚书、桂王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惨被锯死。谥文忠。陈子壮牺牲后,陈子升携母匿藏深山,后其母得知子壮殉国消息,亦自缢身亡。陈子升入清不仕。著有《中洲草堂遗集》。
光绪《高州府志》卷三十七《陈鉴传》后附有陈子升写的《寄子明》诗:“荆蛮逃去见仁风,久客逢人问粤东。水国有芦遮伍相,阊门何庑寄梁鸿。雪晴书系胡天雁,江冷魂消楚客枫,歌作吴趋君试听,白头寥廓素心同。”陈子升《中洲草堂遗集》卷十一,此诗题为《寄陈子明》。题下注:“家本高凉,今居苏州”。


蒋延龄

蒋延龄,广东茂名人,蒋伯夔之长子。蒋伯夔二十七岁去世时,蒋延龄仅七岁,其弟仅三岁。蒋伯夔之妻吴氏当时仅二十三岁。康熙十年(1671)冬天,其母亡故将近两年,蒋延龄带了其母之行状来苏州找到陈鉴,请陈鉴为他母亲写传。
蒋延龄不远万里来到苏州找陈鉴写传,是有原因的。蒋延龄说:“翁昔执简驳正高凉郡志。直笔无枉。当不恡龄母传。”这是说,陈鉴当年写高凉郡志(即《高州府志》),秉笔直书,不屈不饶,表现出其正直不阿的品质。陈鉴回忆当年情形,仍说:“一郡之史乘,万世之是非,笔乌可枉。”黄柱觉因此说陈鉴“驳正秽史似直笔之董狐”。
光绪《高州府志》卷四十列女传,在介绍“蒋伯夔妻吴氏”时,全文引用了陈鉴撰写的《蒋节母吴硕人传》。传记末署款云:“同郡石龙七十九岁老人陈鉴撰。”黄柱觉《陈子明先生传》因此估计写传的时间,“盖在康熙辛亥壬子间”。蒋延龄辛亥之冬持行状入吴,等传记写好,应该是壬子年了。
黄柱觉说:“此后,返辔无期,长作江南之客矣。”意思便是说,陈鉴很可能回不去了。他不清楚,其实第二年,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陈鉴便卒于松江。此见于董含的记载。董含《三冈识略》按照时间排列:“凡五年为一卷,以月系岁,以日系月。”(见《三冈识略自序》)陈鉴之死记在《三冈识略》卷六【己酉至癸丑】中的癸巳年,即卒于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年八十。董含对陈鉴很反感,自然也没什么来往,但是他记录下来的陈鉴卒年应该是可靠的。

结  语

陈鉴,前前后后加起来,做官也没有多长时间。他更应该说是个具有正义感的文人。这种正义感使他的人生充满了凶险与伤害。他一生三次入狱(这里无法展开),虽然都和文章有关,徐增《高州陈子明鉴》诗因此说“阻人命达是文章”。但文章皆因正义感而来。也许,他可以避让、可以沉默、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沆瀣一气,但是,他不会。

【按,本文已刊《松江报》2015年11月19日第9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12:55 , Processed in 0.06945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