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64|回复: 8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6 18: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详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开头,当然不是一般所解那般肤浅可笑。不过,这从原句中摘录两字当成章节题目的“学而”,除了让以后的李商隐找到了命题的好方法,以及让八股文命题多了一种坏方法,就没有更大意义了。章节的题目都是后人所加,而整个《论语》是气脉贯通的,其实并不需要分什么章节。

    题目说完,开说正文。这三个“不亦”,大概是汉语语言历史中被最多人的口水所吞没过的。但真明白这三句话意思的,大概也没有。这劈头盖脑的三句话,仿佛好无道理,又好无来由,凭什么成为中文第一书的开头?如果真是这样,这《论语》一定是历史上最大的伪劣商品,或者就是疯人院里随意采录的疯言疯语。

    其实,这三句话只是一句话,这是一个整体,是整个儒家思想的概括。浩如烟海的儒家经典,不过是这三句话的一个推演。明白了这三句话,整部《论语》就豁然了,就知道上面“整个《论语》是气脉贯通的”那话并不是随便说的。


    “学而时习之”,什么是学?谁学?学什么?学了能成什么?首先,这“学”前面就少了一个主语。鸭子学也是学,把鸭子当成这个主语放进入,这就成了“子曰: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鸭不愠,不亦鸭王乎? ”这大概可以成鸭店的招牌了。因此,不解决这个“学”前面缺少的主语,是不可能明白《论语》的。

     其实,这主语就在这句子里,就是“君子”。学《论语》的,就是这“君子”,这话最后就落实在这“君子”上。整个儒家学说,归根结底,就是“君子学”。何谓“君子”?“君子”就是要成为“君”的人。“君子学”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成为“君”。何谓“君”?“君”就是“圣人”。

     那么,为什么是“君子学”,而不是“圣人学”?“圣人”是无学的,整部《论语》,整个儒家学说,就是讲述如何从“君子”“学而”成“君”、也就成“圣人”的过程,只有这个过程才有所谓“学”的问题。“君子学”不是学当“君子”,而是只有“君子”才能“学”,只有“君子”在这成为“君”的道上不断“学”,才有“君子学而”成“君”的可能。鸭子“学而”也就只能是鸭子,顶多就是鸭王,所以,鸭店是不能也没必要有什么《论语》的。

     但这“君”不是一日炼成的,当你打开《论语》,当你要学《论语》,你首要明白的是,你最终要通过《论语》而成为“君”,成为“圣人”,如果没有这个志愿,那是没必要看什么《论语》的,还不如去看《鸭语》。有了这个志愿,才有必要看《论语》,而《论语》下面的话才有意义。阅读是不能脱离读者的,而不能承当这个阅读的读者是没有阅读的,只不过是看一些文字符号而已。

发表于 2015-5-7 10: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漫长岁月里一直被人曲解,一直到了光辉灿烂的二十世纪,只听得春雷一声震天响,新的圣人终于投胎转世再次托生啦!于是乎两千多年来被一代又一代硕儒先生们曲解的孔子终于还原出了他本来的面目,绽放出青春的光芒!”呐,是这个意思吧?听君一席话,胜读千年书啊!幸生此二十一世纪之今日,则古籍可焚,儒经可斧,论语一书亦可劈而半之矣,噫,亦何幸哉,亦何幸哉!
发表于 2015-5-18 16: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这两句中的“三”还被不少人解释为数词“三”呢?有的还是大名鼎鼎的“专家”。总是望文生义,依字为训,还自以为是。乱说纷纷,真假难辨,殊不知佛教在印度失传就是解经的“论”太多了!
发表于 2015-5-19 14: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鑫涛 发表于 2015-5-18 16:0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这两句中的“三”还被不少人解释为数词“三”呢?有的还是大名 ...

“三、九”等数词在古汉语中除了表示确切的数字的意思外,还可以表示“多个”的虚数之意,详说见清汪中《释三九》。这一点对于理解古籍非常有帮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三、九”首先是数词,表示确切的数字是其本义,表示“多个”是其引申义,不然的话,“在位三年”理解为“在位多年”,“守孝三年”理解为“守孝多年”,这就不对了。
《论语》中的“三人行”,《孟子》中的“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其中的“三”的确是表示“多个”。但是“三省吾身”、“君子有三德”、“三畏”、“三乐”、“三戒”、“三思”“三变”“三愆”等中的“三”却是表示确切的数字,具体理解还是要结合上下文,如果上下文中明确的罗列了对应的项目,岂可拘泥于“虚数”。
发表于 2015-5-19 23: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zhubulala 发表于 2015-5-19 14:34
“三、九”等数词在古汉语中除了表示确切的数字的意思外,还可以表示“多个”的虚数之意,详说见清汪中《 ...

個人覺得對”吾日三省吾身“不能拘泥於字面意思和簡單的上下文語境,曾子的意思是說,他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看有沒有做錯什麽。下面所說的”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僅僅是他個人所舉的例子而已。難道除了忠、信、習之外,曾子就不講孝道了嗎?不講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等嗎?一般人看到“三省吾身”下面緊跟三個方面,就把“三”釋爲實詞,這僅僅符合了所謂的上下文,而忽視了《論語》其他條目的內容。一孔之見,請批評指正!
发表于 2015-5-21 08: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鑫涛君勤学多思,令鄙人倍感惭愧。这些年来困于科场,读书太少,论语一书竟只看过论语注疏、论语章句、论语正义,而且还只是泛泛而读,遑论细读深思,以至于看以上三书上如是说就依言出口,实在惭愧。
发表于 2015-5-21 22: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可以灌水 就来仰慕一下先师  万圣
发表于 2015-6-7 05: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认为,就是一般的人学,也是有收获的,因为人是学而后才知的,只是君子学了收获比一般人收获更大。
发表于 2015-6-7 19: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如此自信.
解論語可超越前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2-22 19:39 , Processed in 0.07790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