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737|回复: 7

学无大小及学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7 21: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学无大小、新旧、中西、有用无用之说
  
  章炳麟云:“学术无大小,所贵在成条贯割制。”
  王观堂亦云:“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又云:“故深湛幽渺之思,学者有所不避焉;迂远繁琐之讥,学者有所不辞焉。事物无大小,无远近,苟思之得其真,纪之得其实,极其会归,皆有裨于人类之生存福祉。己不竟其绪,他人当能竟之;今不获其用,后世当能用之。此非苟且玩愒之徒所与知也。”
  
  二、学变
  
  梁启超、王国维在三十岁时,均撰文记述问学历经数变。观此,可略知近代学术之变迁。
  (一)梁启超《三十自述》:
  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夜则就睡王父榻,日与言古豪杰哲人嘉言懿行,而尤喜举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津津道之。六岁后,就父读,受中国略史,五经卒业。八岁学为文。
  九岁能缀千言。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员,日治帖括,虽心不慊之,然不知天地间于帖括外,更有所谓学也,辄埋头钻研,顾颇喜词章。
  十三岁始知有段、王训祜之学,大好之,渐有弃帖括之志。十五岁,……时肄业于省会之学海堂,堂为嘉庆间前总督阮元所立,以训诂词章课粤人者也。至是乃决舍帖括以从事于此,不知天地间于训诂词章之外,更有所谓学也。
  时余以少年科第,且于时流所推重之训诂词章学,颇有所知,辄沾沾自喜。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师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竟夕不能寐。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辛卯余年十九,南海先生始讲学于广东省城长兴里之万木草堂,徇通甫与余之请也。先生为讲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取万国以比例推断之。余与诸同学日札记其讲义,一生学问之得力,皆在此年。先生又常为语佛学之精粤博大,余夙根浅薄,不能多所受。
  戊戌九月至日本,十月与横滨商界诸同志谋设《清议报》。自此居日本东京者一年,稍能读东文,思想为之一变。
  
  (二)王国维《自述》:
  家有书五六箧,除《十三经注疏》为儿时所不喜外,其余晚自塾归,每泛览焉。
  十六岁,见友人读《汉书》而悦之,乃以幼时所储蓄之岁朝钱万,购《前四史》于杭州,是为平生读书之始。时方治举子业,又以其间学骈文、散文,用力不专,略能形似而已。未几而有甲午之役,始知世尚有所谓学者。
  二十二岁正月,始至上海,主《时务报》馆,任书记校讎之役。二月而上虞罗君振玉等私立之“东文学社”成,请于馆主汪君康年,日以午后三小时往学焉。汪君许之,然馆事颇剧,无自习之暇,故半年中之进步,不如同学诸子远甚。
  是时社中教师为日本文学士藤田丰八、田冈佐代治二君。二君故治哲学,余一日见田冈君之文集中,有引汗德、叔本华之哲学者,心甚喜之。顾文字暌隔,自以为终身无读二氏之书之日矣。……盖余之学于“东文学社”也,二年有半,而其学英文亦一年有半。时方毕第三读本,乃购第四第五读本,归里自习之。日尽一二课,必以能解为度,不解者且置之。
  故抵日本后,昼习英文,夜至物理学校习数学。留东京四五月而病作,遂以是夏归国。自是以后,遂为独学之时代矣。……自是始决从事于哲学,而此时为余读书之指导者,亦即藤田君也。次岁春,始读过,次及于其《充足理由之原则论》、《自然中之意志论》,及其文集等。尤以其《意志及表象之世界》中《汗德哲学之批评》一篇,为通汗德哲学关键。至二十九岁,更返而读汗德之书,则非复前日之窒碍矣。
  顾此五六年间,亦非能终日治学问,其为生活故而治他人之事,日少则二三时,多或三四时,其所用以读书者,日多不逾四时,少不过二时。过此以往则精神涣散,非与朋友谈论,则涉猎杂书。唯此二三时间之读书,则非有大故,不稍间断而已。夫以余境之贫薄,而体之孱弱也,又每日为学时间之寡也,持之以恒,尚能小有所就,况财力精力之倍于余者,循序而进,其所造岂有量哉!
  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因词之成功,而有志于戏曲,此亦近日之奢愿也。……然目与手不相谋,志与力不相副,此又后人之通病。故他日能为之与否,所不敢知,至为之而能成功与否,则愈不敢知矣。虽然,以余今日研究之日浅,而修养之力乏,而遽绝望于哲学及文学,毋乃太早计乎!苟积毕生之力,安知于哲学上不有所得,而于文学上不终有成功之一日乎?即今一无成功,而得于局促之生活中,以思索玩赏为消遣之法,以自逭于声色货利之域,其益固已多矣。诗云:“且以喜乐,且以永日。”此吾辈才弱者之所有事也。若夫深湛之思,创造之力,苟一日集于余躬,则俟诸天之所为欤!
  
  (三)钱玄同:从“梦想三代”到“梦想欧化”
  在《论今古文经学及〈辨伪丛书〉书》(1923年)钱玄同自叙:1909-1917,宗今文家言(《新学伪经考》,《史记探源》);1917年以来,打破家法观念,“两者都难凭信”“古文今文皆无是处”。
  又据《〈刘申叔先生遗书〉序》(1937年),可知钱玄同30岁前问学大略:
  1901年“愿为卖饼家,不做太官厨。”——
  1902读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1904读《訄书》《攘书》
  1905读刘申叔、夏曾佑,始知国学梗概。与刘有世宜(刘之伯父恭甫与钱父为友;恭甫之子张侯为钱父弟子)
  1906年始谒章公
  1907年于章公座上始识刘;“恒与谈论”;“最佩服其论小学诸篇”“其关于应用方面各项主张,今后推行国语者皆便宜一一促其实现”;经学“则余与刘君所见绝异”
  1909年细绎刘申受与龚定庵二人之书,始‘背师’”而宗今文家言。
  1911年“谒崔君(适)请业,始得借读《新学伪经考》”
  1914“以札问安,遂自称‘弟子’”。
发表于 2015-2-11 15: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惟过于简略,看不出之间的脉络。
发表于 2015-2-17 19: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从事学术史研究的?
发表于 2015-3-16 13: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气息非常浓厚,慢慢学习ing
发表于 2015-3-29 10: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学问都与时代脱不开关系,所以要变。唯变才有新学问。敦煌学、域外汉学,皆是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23: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microtom 发表于 2015-2-11 15:38
不错,惟过于简略,看不出之间的脉络。

是啊,仅为读书札记。
发表于 2015-4-4 23: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要能成一家之言。
发表于 2015-4-18 16: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引用的王国维第一段话尤佳。到现在还是可以作为标准来参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30 14:37 , Processed in 0.08417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