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874|回复: 0

[训诂] 果嬴转语记(程瑶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18: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瑶田(1725-一1814),字易田,一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款县人。乾嘉年间,是乾嘉汉学(即考据学)的极盛时期,程瑶田是皖派代表人物。瑶田自少受学于大学者江永门下,与戴震同为得意门生。自少及老,笃志著书立说,尤好名物训沽。每撰一文,必旁搜曲证,不屑依傍传注,戴震自谓逊其精密。

与戴震同时的人程瑶田又作《果蠃转语记》说明有相同的声音组织形式的复音词,字义也每每相通。他说:“声随形命,字依声立;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这就把许多双音语词字不同而音义相通的也纳入研究的范围来了。在清代训诂学中推寻语源方面又前进了一步。

"转语"这个名称始见于扬雄《方言》,如《方言》卷十说:“?,火也。楚转语也,犹齐言?火也。”清代戴震有《转语二十章》。其书不传,可是有序一篇,载于《戴东原集》。他把声音的变转,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位”,一类是“位同”。“同位”为正转,“位同”为变转。这都是就声母来说的。“同位”就是发音部位相同,"位同"就是发音方法相同。如"端"、“定”两母相转是同位,如“端”、"精"两母或"定"、“从”两母相转是位同。他说:“凡同位为正转,位同为变转……凡同位则同声,同声则可以通乎其义。位同则声变而同,声变而同,则其义亦可以比之而通。”他认为由此就可以“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求之”。总之,用音义相求,才能把散漫的材料转为有系统的知识。上溯可以求语根,下推可以解语词分化的缘由。王念孙作《广雅疏证》,郝懿行作《尔雅义疏》,钱绎作《方言笺疏》,都以此阐发训诂,成就极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9 06:06 , Processed in 0.08130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