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842|回复: 5

张所望家世质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8 10: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所望家世质疑


——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朱福生



    张所望,在明代松江是个有较大影响的政治人物与文学人物。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有《上海县志》第三十二篇人物,其中有张所望的介绍:
    张所望(1556—1635),字叔翘,号七泽,明上海县龙华(今龙华乡)人。祖张武,为明一代名宦,封咸阳侯,潞国公,谥忠度,父大鲁。万历二十九年所望中进土。初任刑部主事,奉使荣。襄、靖江三王,每有馈赠,皆谢绝壁还,三王以为怪人。衢州习俗爱争讼,更有奸恶者怂恿以图利,所望任太守,察查好恶,研阅讼词,辨出主稿人,拘捕审讯,穷加追治,剖悉是非,处断如神,衢州大为安定。升广西副使,备兵苍梧。时五岭以南地区,法令久弛,所望到任,修缮城廓,充实廪仓,检阅驻兵,查视藤峡、昆仓、鬼门、勾漏等处兵要,亲往抚慰百姓。有罗运瑶一族,凭溪洞为险阻,自汉迄元不曾归顺朝廷,所望下檄文劝眼,编进户籍。转任左江参政,隆峒长官黄兆基少子与其兄子争袭位,互相仇杀,所望平息争乱后,众人请求把隆峒收为郡县,所望不纳,说“出兵是为了平定争乱,为何要为自己获利而斩别族的宗祀呢。”为隆峒另选长官。授广东按察使,不就。又授湖广按察使,办理漕政。时正发生兵事,粮饷转运紧急,所望积劳病发,解职归乡。又召为山东有布政使,不受。居乡,修复垂圯的宁国寺,又于寺西偏立黄道婆祠,并作记。终年80岁。今龙华镇有所望别业黄石园遗址。著作有《梧浔杂佩》、《龙华里志》、《岭表游记》、《幅员名义考》、《阅耕余录》、《归田录》。《宝穑堂杂记》、《文选集注辨疑》等。
    或许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我们看到许多地方,都采用了这个说法,如《华泾镇志》第二十九章人物介绍张所望时说:
    张所望 (1556年—1635年),字叔翘,明上海县龙华里(今华泾镇)人。祖张武,为明一带名宦,封成阳候,路国公,谥忠度,父大鲁。万历二十九年所望中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奉使荣、襄、靖江三王,每有馈赠,皆谢绝璧还,三王以为怪人,衢州习俗爱争讼,更有奸恶者怂恿以图利,所望任太守,察查奸恶,研阅讼词,辨出主稿人,拘捕审讯,穷加追治,剖悉是非,处断如神,衢州大为安定。升广西副使,备兵苍梧。时五岭以南地区,法令久弛,所望到任,修缮城廊,充实廪仓,检阅驻兵,查视藤峡、昆仑、鬼门、勾漏等处兵要,亲往抚慰百姓。有罗运瑶一族,凭溪洞为险阻,自汉迄元不曾归顺朝廷,所望小檄文劝服,编进户籍,转任左江参政,隆峒长官黄兆荃少子与其兄子争袭位,相互仇杀,所望平息争乱后,众人请求把隆峒收为群县,所望不纳,说“出兵是为了评定争乱,为何要自己获利而斩别族的宗祠呢。”为隆峒另选长官。授广东按察使,不就。又授湖广按察使,办理漕政。时正发生兵事,粮饷转运紧急,所望积劳病发,解职归乡。又召为山东右布政使,不受。居乡,修复垂圯的宁国寺,又于寺西偏左立黄道婆祠,并作记。终年80岁。著作有《梧浔杂佩》、《岭表游记》、《幅员名义考》、《阅耕余录》、《归田录》、《宝穑堂杂记》、《文选集注辨疑》等。
    除了几个错别字,内容基本相同。至于百度百科、360百科等,对此更是照搬不误。
    应该说,对张所望的个人履历,《上海县志》所说,大致不差,而对张所望家世的叙述,却与事实相距甚远,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上海县志》说到张所望家世的,只有两句话:“祖张武,为明一代名宦,封咸阳侯,潞国公,谥忠度,父大鲁。”查《明史》卷一百四十六有《张武传》云:“张武,浏阳人。豁达有勇力,稍涉书史。为燕山右护卫百户。从成祖起兵,克蓟州,取雄县,战月漾桥,乘胜抵鄚州。与诸将败耿炳文于真定。夹河之战,帅壮士为前锋,突阵,佯败走。南军追之,武还击,南军遂溃。攻西水寨,前军夜失道,南军来追。武引兵伏要路,击却之。战小河,陈文殁于阵。武帅敢死士自林间突出,与骑兵合,大破南军,斩首二万级,溺死无算。累授都督同知。成祖即位,论功封成阳侯,禄千五百石,位次硃能下。是时侯者,陈珪、郑亨、孟善、火真、顾成、王忠、王聪、徐忠、张信、李远、郭亮、房宽十三人,武为第一。还守北平。永乐元年十月卒。出内厩马以赙,赠潞国公,谥忠毅。无子,爵除。”
    从“论功封成阳侯”(“成、咸”形近)、“赠潞国公”、“谥忠毅”等语词来看,《上海县志》所说,或许来源于此。但彼“张武”并非此“张武”,却是显而易见的。《明史》卷一百四十六中的张武,是成祖(朱棣)时代的武将,浏阳人,无论时间和籍贯都不合,更何况那位张武“无子”,哪来的子孙后代呢!
    其实,有关张武的事迹,松江的历史文献中还是有较多记载的。最早的、也是最准确的是潘恩撰写的《弋阳王教授张公配朱孺人合葬墓志铭》(见《潘笠江先生集》卷十一)。潘恩(14961582),字子仁,号湛川,更号笠江,南直隶上海县(今上海市)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官山东副使、江西副使、浙江左参政,以御倭有功,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进左都御史,致仕。卒赠太子少保,谥恭定。有《笠江集》。潘恩是张武的门生,按潘恩记载,张武生于成化癸巳(即成化九年,1473),卒于嘉靖辛丑(即嘉靖二十年,1541),享年69岁。其后代有“子男七人:一元,先公卒;次大愚、大鲁;次则大畏、大俭、大受、大纳。女一人。孙男六人,曰汝明,庠生;汝金、汝玉、如行、汝器、汝镇。女四人。曾孙男一人,曰所敬。女一人。”这里写到“大鲁”是他的儿子,曾孙辈只有一人,即张所敬,其馀的,那时尚未出生。有关张武的记载,李绍文《云间人物志》(P139)亦有记载,其内容本于潘恩写的墓志铭,只是后代中只提了一下张大鲁:“子大鲁,友爱纯笃,令永城,著声称。御流贼师尚,诏有功。语在王弇州所为志中。”其后《嘉庆松江府志》卷五十二亦有张武事迹,文字简省,一如李绍文《云间人物志》。
    张大鲁的事迹,历史文献中也有许多记载。最完整、最准确的是王世贞写的《永城知县张君暨配赵孺人合葬墓志铭》(见《弇州山人续稿》103卷),亦即李绍文《云间人物志》所谓“语在王弇州所为志中”。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文学家、史学家。明“后七子”领袖之一。王世贞是张所敬的老师,王世贞在张大鲁墓志铭的开头就写到:“永城令张君之葬于某也,而御史大夫潘公志且铭之矣。居十有五年,而赵孺人卒,其孤汝明启君之兆而合焉,泣谓其子所敬曰:‘母女也,而贤是,不可泯泯也。夫女德亡尊也,是有不可以遗。我先君惟汝幸得事王先生。夫以王先生之言,天下莫不知。今以若之故而邀惠于一辞,以母泯泯毋而起十五年之枯而荣施之,即孤死且不朽。’于是力疾强起,属事状,并以潘公之志铭,而所敬来伏谒固请。余故已悲其意,而读之则惊叹曰:‘夫永城令也,而何人?吾先大夫之所同举于乡者也。’”王世贞的这段开场白有几个重要信息,一是张大鲁的儿子是张汝明,张所敬是张汝明的儿子。这和前文讲到张武的后代是一致的。张汝明凭借王世贞是张所敬的老师这一层关系,让张所敬去请王世贞撰写张大鲁的墓志铭。二是王世贞看了张大鲁事状后,大吃一惊,原来张大鲁和王世贞的父亲(先大夫)当年曾同举乡荐。王世贞写到:“令曰张君大鲁,字子守,父教授公武,母朱,有丈夫子五,君,其仲也。”写到张大鲁的后代:“子一,即汝明,入太学为鸿胪序班,娶于陶。孙男三:长即所敬,娶于唐;次所藴,娶于潘;次所效,尚幼。孙女三。”由此可知,张汝明是张大鲁的独子。那么“孙男三、孙女三”就都是张汝明的儿女。应该说,到张大鲁去世时,还没有张所望。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说张所望的祖父是张武、父亲是大鲁,是完全错误的,这当中跳掉了“张汝明”这一代人,因此,应该说“曾祖为张武,祖父为大鲁”。
    不过,正因为其中跳掉了“张汝明”,使张所敬与张所望的关系也不那么明朗。如《嘉庆上海县志》卷十三写到张所望,其中惟述事迹,不叙家世。后面附了“从兄所敬:字长舆,大鲁孙。为诸生孝友有文誉,少与陈所蕴齐名。王世贞推重之。邑令颜洪范聘修邑志,纂辑居多。周恤其弟妹尤挚。人称黄鹤先生,所著并见艺文。”不知“从兄”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也不知这种说法是不是意味着张所望不是“大鲁孙”?
    详细记载张所望事迹与家世的,应该是陈子龙撰写的《明中奉大夫山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七泽张公神道碑铭》(见《安雅堂稿》卷十五)。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松江华亭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后擢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陈子龙在张所望神道碑铭中写道:“公讳所望,字叔翘。世为上海人。祖曰某,父曰某,皆赠中大夫。母曰赠淑人,沈氏皆以公贵故。公固大夫公季子也。”他把张所望的祖父名、父亲名都省略了。神道碑铭中写到,张所望“崇祯八年正月卒于家,年八十,葬扬溪之北原、公次子积润请予为之铭。”“崇祯八年”为1635年,年八十,可推知张所望生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
    说到张所敬和张所望的关系,可以关注何三畏《云间志略》。何三畏是张所敬、张所望的同时代人,彼此相识,关系甚好。何三畏《云间志略》卷二十一有《张文学长舆先生传》(目录中作“张文学长舆”),但没有张所望的传记。可能是因为《云间志略》刻于天启四年(1624),当时张所望还健在的缘故。张所望于万历三十四年任衢州知府,按理,《衢州府志》应该有记载(一般列入“名宦”传),但《天启衢州府志》做了说明:“张公所望……,皆有善政可书,以其见在,未敢立传。”但何三畏《何氏居庐集》有《送张叔翘丈越游次吕公原韵》诗。因此,他对两人都是熟悉的。他在《云间志略·张文学长舆先生传》中说:“张所敬,字长舆,人称黄鹤先生,上海之龙华里人。观察使七泽公所望之兄也。大父曰永城公大鲁,父曰鸿胪公汝明。”按照他的这个说法,张所敬、张所望当为亲兄弟。他们的祖父是张大鲁,父亲是张汝明。张汝明应该有四个小孩,何三畏《张文学长舆先生传》写到:“鸿胪公暮年三举孽子分析已罄,每忧形于色。公揣知其意,辄乘间请曰:‘大人得无为三弟糊口计而常锁眉峰耶?儿所授产具在,请出而瓜分之,终不令三弟瘠而某独肥也。’鸿胪公解颜称谢,剖析如其所言。厥后三弟中有不善治生产者,公复生为授廛苑为窀穸,曰余不敢忘先公之遗也。”陈子龙说:“公固大夫公季子也。”按照古代伯仲叔季的排行法,季子即第四子。因此,在张大鲁墓志铭中说,张大鲁有“孙男三:长即所敬,娶于唐;次所藴,娶于潘;次所效,尚幼。”其时,张所望当尚未出生。
    张所望任衢州知府时,曾经重刻袁凯诗集《海叟集》。张所望序末云:“万历己酉霜月五日郡人张所望题于衢之吾蒹亭。”万历己酉为万历三十七年。张所敬在跋中说到:“又五十馀年,而吾弟叔翘氏以刑部大夫出守三衢,化洽民孚,凝香多暇,乃手订叟集,授之梓人,而叟之诗遂日星于区寓。吾是以知诗文之传世,显晦有时,而吾弟表章先哲之意致可尚也!”在这里,张所敬称张所望为“吾弟”,由此也可证明,他俩应该是亲兄弟。
    (2014-6-11


[ 本帖最后由 踏遍青山 于 2014-6-18 10:47 编辑 ]
发表于 2014-7-3 18: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上传,学习了!
发表于 2014-7-4 13: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此文不知發表了沒有?如果沒有,可以投到《地方文化研究》。你的考訂是非常正確的,掌握的資料也很全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17: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道有《地方文化研究》哎!是杂志吗?怎么投稿?请指教!谢谢!
发表于 2014-7-4 22: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投到這個郵箱:dfwhyj@126.com。另外,可能要按照正規論文的寫作規範做一些修改,比如加註釋和引文出處,對一些你沒有引用而提到過的文獻資料,也可以更詳細引用一些關鍵文句。這個刊物的稿費很可觀的,祝你好運!

[ 本帖最后由 王斌狐狸 于 2014-7-4 22:4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14: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有时间,我来试试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13:39 , Processed in 0.10030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