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924|回复: 0

拙文《“志願”淺說》歡迎大家批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1 19: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志願”淺說

  “志愿”一詞繁体寫作“志願”,古代“愿”和“願”本是兩個字,意義各不相同,由于漢字簡化後歸併成爲一字,故這裡要說的是“志願”一詞。
  我們知道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存在一個很大的差別,現代漢語是以雙音詞爲主,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爲主。例如《論語》中有一段關於孔子和弟子談論“志願”的話: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十三經註疏·論語注疏·公冶長第五》)

  從上面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志”和“願”都以單音詞的形式出現;孔子讓顏淵和季路“各言爾志”,顏淵和季路的回答都是“願”怎樣怎樣。那這裡的“志”與“願”是什麼意思呢?
  先說“志”,王夫之曰:“此志乃日用所欲即行者。”(《四書笺解·上論》)也就是說這裡的“志”指日常生活中想要立即去做的事情。這個意義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志願(做某事)”意思相當。
  再說“願”,劉寶楠曰:“願者。有志而未逮之辭。爾雅釋詁。願。思也。”(《論語正義》)所以說這裡“願”只限於對未來的憧憬或想法,只是希望實現的設想而已。這個意義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希望(做某事)”意思相當。
  我們可以看出“志”與“願”雖然都表示人所嚮往的目標,但在對於實現目標的態度上卻存在很大的不同。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朱熹引侯氏曰:“三軍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帥可奪而志不可奪。如可奪。則亦不足謂之志矣。”(《論語集注·子罕第九》)這是關於“志”的在態度上堅定程度的最好說明。
  而對於“有志而未逮之辭”的“願”來說,正如朱熹說:“這只是他(季路)心裏願得如此”。又曰:“此只是各說身己上病痛處。子路想平日不能與朋友共裘馬。顏子平日未能忘伐善施勞。故各如此言之。如新病安來說方病時事。如說我今日病較輕得些。便是病未曾盡去。猶有些根腳。更服藥始得。彼云願。則猶有未盡脫然底意思。又如病起時說願得不病。便是曾病來。然二子如此說時。便是去得此病了。”又夔孫錄云:“二子言志。恰似新病起人。雖去得此病了。但著服藥隄防。願得不再發作。”(《朱子語類》)可以看出“願”在態度上只是希望而已,沒有“志”的在態度上那麼的堅定了。
  關于“志”和“願”作爲一個整體出現情況,比較容易想到的是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今但願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盃。彈琴一曲。志願畢矣。”(《文選》卷四十三)其實在此之前已有用例:

1.《文選》卷六十賈誼《弔屈原文》(李善)注引“越絕書曰。恭承嘉惠。述暢往事。琴操。伍子胥歌曰。俟罪斯國。志願得兮。”
2.《戰國策·秦策三》:“非若是也。則臣之志願少賜游觀之間。望見足下而入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7 02:25 , Processed in 0.08456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