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300|回复: 3

《登州府志》点注 卷十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8 19: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 卷十一 廟壇 禮典附
        方 渭  泉

登州府 蓬萊縣附郭
社稷壇 在城西一里。明洪武元年知州李思齊建。初為二壇,八年詔,為一壇。國朝因之。壇制:四陛三級,繚以周垣,門從北入。壇西為齋房、神廚,北為刊牲所。壇植石主一。木主二:一書府社之神,居左;一書府稷之神,居右;皆北嚮。祭以春秋仲月上戊日。地方正印官主祭,武官陪祀。前期致齋二日,教職監禮,佐貳監視。祭品用黑色帛各一,白瓷爵各三,羊一、豕一,鉶各二,簠各二,簋各二,籩各四,豆各四。又,明洪武八年設里社壇,每社各立一壇,祭五土、五穀之神,今廢。(注1
1社稷壇:古代帝王、諸侯及地方官員所祭奉土神與榖神的高臺。用土石築成方丘形,上建堂舍。對社、稷的崇拜,早於商湯之前,如《書·太甲上》:“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廟罔不祇肅。”意思是帝王之位是天神地祇所賦予的,取“人非土不立,非穀不食”之義,故而要特別敬畏。先秦時為帝王專祀,漢高祖劉邦時始允郡縣構建,以祭本郡、縣社神與稷神,其長官也有“守土之官”稱。
李思齊:明洪武元年任登州知州。 注者按:《明史》有《李思齊傳》,但李思齊降明,是在洪武二年以後事,且其《傳》亦不見有任登州知州記載。故此處李思齊當另有其人。
四陛三級:壇的臺階。每三蹬(級)建一陛(階),共四陛九級。
石主、木主:石主,石質神主;木主,木質神主。石主上書“登州府社稷神主”,爲永久性存在;木主爲祭祀時方請出祭拜。
上戊日:戊,天干第五位。上戊日,上旬的第五天。
佐貳:兩名知府的輔佐官員,如同知、知事等職官。
五土:指青、赤、白、黑、黄五色土。蔡邕《独断》:“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东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又《孔子家语相鲁》:“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宋王肃注:“五土,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即取五地之土爲五土。
五穀:指黍、稷、菽、、稻等,泛指一切榖物。
祝文
維神奠安九土,粒食萬邦,分五色以表封,圻育三農而蕃稼穡,恭承守土,肅展明禋,時屆仲春秋,敬修祀典,庶丸丸松柏鞏磐石於無疆,翼翼黍苗佑神倉於不匱。尚饗。(注2
    注2維:語助詞,多用於句首。宋孫奕《示兒編》卷一:“《六經》有‘惟’、‘唯’、‘維’三字,皆通作助辭。”
奠:置也。置祭品祭祀鬼神與亡靈。奠安,祭奠使其平安。
九土:九州土地。《國語·魯語上》:“能平九土”韋昭注:“九土,九州也。”
分五色以表封:五色,指五色土。該句是說,用五色土作的表面。
yín:同垠,邊際。《說文·土部》:“垠或從斤。” fán:繁殖。
明禋:表达昇煙祭祀求福。禋,祭祀的一 《詩·大雅·生民》:“克禋克祀。”孔穎達疏:“經傳之中,亦非祭天而稱禋祀者,諸儒遂以禋爲祭之通名。”
丸丸,高大挺直貌。《詩·商頌·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毛傳:“丸丸,易直也。”
翼翼:恭敬謹慎貌。《詩·大雅·大明》:“惟此文王,小心翼翼。”鄭玄箋:“翼翼,恭敬也。”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一里。明洪武元年知州李思齊建,初為二壇,八年詔為一壇。以城隍神合祭。國朝因之,規制:禮節與社稷壇同。門從南入,壇植石主三:一書風雲雷雨之神,居中;一書本府境山川之神,居左;一書本府城隍之神,居右。皆南嚮。祭以春秋仲月上戊日,用青、白、黑、黃、赤五色帛,中四、左二、右一;各爵三,共羊一、豕一、鉶二、簠二、簋二、籩四、豆四、尊一。(注3
  注3風雲雷雨山川壇:《大清會典》云:各府州縣,風雲雷雨山川城隍之神共一壇,設三神位:風雲雷雨居中,山川居左,城隍居右。每歲春秋仲月用上戊日致祭。
詔:詔書,皇帝令書。《史記·秦始皇本紀》:“命爲‘制’,令爲‘詔’。”
合祭:天神地祇合在一起祭祀。
規制:規格制式,這裏指祭祀的規格與節目形式。
祝文 乾隆九年頌
維神贊天澤,福佑蒼黎。佐靈化以流行,生成永賴。乘風機而鼓盪,溫肅攸宜。磅礴高深,長保安貞之吉,憑依鞏固,實資捍禦之功。幸民俗之殷盈,仰神明之庇護。恭修歲祀,正值良辰,敬潔豆籩,祇陳牲幣。尚饗。(注4
  注4神贊天澤,福佑蒼黎:是說神靈輔佐上天降下恩惠,賜福保佑百姓。《小爾雅·廣詁》:“贊,佐也。”蒼黎,蒼生黎民,即百姓。
生成:本指生物,擴而大之,指一切物品。杜甫《枯棕》詩:“嗟爾江漢人,生成復何有!”仇兆鼇注:“生成,謂物。”
溫肅攸宜:溫肅,溫良肅敬。宜,祭祀典禮。是說列俎豆、陳犧牲舉行祭祀。《書·泰誓上》:“類於上帝,宜於冡土。”孔安國傳:“祭社曰宜。冡土,社也。”攸,同助詞“所”。
磅礴高深:形容雷電的大氣與山川的高深。
安貞之吉:靜而正,無災無患之意。語出《易·坤》:“安貞吉。”彖曰:“安貞之吉,應地無疆。”漢蔡邕《上封事陳政七事》:“坤爲地道,《易》稱安貞,陰氣憤盛,則當反動。”
憑依鞏固,實資捍禦之功:憑依,仰仗。實資,充足的糧食。《左氏春秋》僖公三十三年杜預注:“資,糧也。”該句是說,仰仗神靈保障給百姓充足糧食的功勞。
幸民俗殷盈:幸,求恩倖。殷盈,富足。該句是說百姓請求富足。
祇陳:陳設適當的。《詩·小雅·我行其野》:“成不以富,亦祇以異。”毛傳:“祇,適也。”
尚饗:用於祭文的結尾,意思是希望神靈來享用祭品。
先農壇 在城東門外,壇高三尺一寸,廣二丈五尺,規制、禮節與社稷壇同。門從南入,壇植木主,一書先農之神,祭以仲春亥日,用青色帛一、羊一、豕一、鉶一、簠二、簋二、籩四、豆四。耤田詳龍亭。(注5
5先農壇:《大清會典》雍正四年諭旨:“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朕每歲躬耕藉田並非崇尚虛文以為觀美,實是敬天勤民之至意。禮曰,天子為藉千畝,諸侯百畝。據此,則耕藉之禮亦可通以臣下矣。朕意欲令地方守土之官俱行耕藉之禮,使之稼穡之艱難,悉農民之作苦。量天時之晴雨,察地力之肥磽。如此則凡為官者皆時存重農課稼之心,則凡為農亦斷無茍且恕惰之習。”
先農:最先教民耕種的農神,一說謂炎帝,一說謂后稷。劉昭注引《漢舊儀》云:“春始東耕於藉田,官祠先農。先農,神農炎帝也。”
亥日:地支的第十二位,仲春亥日,即農曆二月含亥之日。
祝文
維神肇興稼穡,粒我烝民。頌思文之德,克配彼天。念率育之功,常陳時夏。茲當東作咸服先疇,洪惟九五之尊,歲舉三推之典。恭膺守土,敢忘勞民,謹奉彝章聿修祀事。惟願五風十雨,嘉祥恒沐於神庥,庶幾九穗雙歧,上瑞頻書於大有。尚饗。(注6
  注6肇興:初興,始興。此處有發明之意。
  稼穡:種植與收穫。《詩·魏風·伐檀》鄭玄注:“種之曰稼,斂之曰穡。”
粒我烝民:粒,穀米食物。語出《書·益稷》:“烝民乃粒。”孔安國傳:“米食曰粒。”烝民,百姓、民衆。
自“頌思文之德”至“常陳時夏”:《诗经·周颂·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立我烝民,莫菲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皆語出於此。思文之德:追思先祖后稷的功德,這裏指追思神農。克配彼天:其德能配得上老天。克:能動詞。《詩·齊風·南山》:“匪斧不克。”毛傳:“克,能也。”率育之功:以此養育萬民的功德。率,用也、以也。毛傳:“率,用也。”清劉淇《助字辨略》:“毛訓率爲‘用’者,猶云‘以’也。”常陳時夏:意思是神農的規矩布施惠於中國。常,規矩。陳,布施、施惠。時,作代詞“此”。夏,華夏。
東作咸服先疇:東作:東作,指春耕春種。語出《書·堯典》:“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意思是恭敬地迎接日出,測量并平均日影長短,定春分之日,指導百姓耕作。咸服先疇:服,施行。《孔子家》:“察里言而服之。”王注:“服,行。”疇,田地。該句是說,夫天到來,都在田間進行勞作。
洪惟九五之尊:洪:大也。《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孔穎達疏:“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後人以九五指稱帝位。該句是說,盛大的典禮在於皇帝。
三推之典:已見前注。
恭膺守土:恭膺:誠心。守土,指地方官。《書·舜典》:“歲二月,東巡守。”孔安國傳:“諸候爲天子守土,故稱守。”
敢忘勞民:敢,豈敢,不敢。《左氏春秋》昭公二年:“敢辱大館?”杜預注:“敢,不敢。”勞民:勞苦的百姓。
彜章:往常典禮。
聿修yù:猶言遵循規矩安排。聿,遵循。修,治,安排。
神庥:神靈保佑庇護。庥,庇護。
庶幾九穗雙歧:庶幾:幸也,表希望之詞。九表多數。九穗雙歧,即各種莊稼都長出好幾個穗來。
上瑞:豐年。宋王溥《唐會要·祥瑞》:“以人和、豐年為上瑞。”
城隍廟 在府治西南,明洪武元年知州李思齊建。二十四年知府畢汝舟、萬歷二十七年知府徐夢麟各重修,崇禎五年燬於兵,十二年知府陳鍾盛重建。國朝乾隆五十二年災,邑人募貲重修。歲以春秋仲月同祭於風雲雷雨山川壇,祭厲壇則主之。 按:明史洪武二年,禮官言,城隍之祀莫詳其始。先儒謂既有社不應復有城隍,故唐李陽冰《縉雲城隍記》謂祀典無之,惟吳、越有之。然成都城隍祠李德裕所建,張說有祭城隍之文,杜牧有祭黃州城隍文,則不獨吳、越為然。又蕪湖城隍廟建於吳赤烏二年,高齊慕容儷、梁武陵王祀城隍皆書於史,又不獨唐而已。宋以來其祀遍天下,或錫廟額,或頒封爵,至或遷就傅會,各指一人,以為神之姓名。按張說祭荊州城隍文曰,城隍是保甿庶,是依則前代崇祀之意有在也。今宜附祭於嶽瀆諸神之壇,乃命加以封爵。京都為昇福明靈王,其餘府為威靈公,州為靈佑侯,縣為顯佑伯。三年,部去封號,止稱某府、州、縣城隍之神。二十一年改建廟宇。國朝因之。同治六年,禮部禮部議奏,查《禮記》天子大蜡八,其七曰水庸。考《爾雅》水,隍也;庸,城也。即古祭城隍之始。國朝并未議加封爵,其有所謂公、侯、伯者,沿洪武未去號,非祀典所載。各該省,只可稱某府、州、縣城隍之神,以昭畫一。又水城關門上有海城隍廟。(注7
    7城隍廟:《大清會典》:“府州縣城隍廟,令有司歲時致祭。”《山東通志》按:“歷代建國必有高城深隍,以資保障,立祠本此。齊梁史書已見其名,至唐,始令天下通祀城隍,各立廟。洪武初頒賜封爵,七年改稱郡、縣城隍。定制:凡府、州、縣新官必先齋宿城隍廟,謂之‘宿三’。”
祭厲壇則主之:意思是當與厲壇同祭時,則以祭城隍為主。
李陽冰:李陽冰,字少溫,祖籍趙郡,唐譙郡(今安徽亳州)人。唐代文學家、書法家。《縉雲隍廟記》,李陽冰為浙江縉雲縣城隍祈雨有應文,通體篆書,總128字。唐乾元二年(759)刊立碑石
李德裕:字文饒(公元787-849年),唐代趙郡人,李吉甫之子,父子宰相。成都城隍廟建於太和四年,其時李德裕出任检校兵部尚书,兼成都尹。
張說:字道濟 (公元667~730年),洛陽人,唐代诗人。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公元803-约85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慕容慕容,字恃德(生卒不祥),清都人,廆之也。不好讀書,頗學兵法。北齊時以勳累遷五城太守。天保初,以軍功,除開府儀同三司。 按:儷,當為“”之誤。
武陵王:即南梁后废帝萧纪(508—55年),字世询,又字大智,为梁武帝萧衍第八子,梁元帝之弟。
錫:賜予。《詩·大雅·崧高》:“既成藐藐,王錫申伯。”鄭玄箋:“以形貌千與王,王乃賜申伯。”
甿庶:百姓。甿,通“氓”,本為田野農民之稱。庶,眾也。甿庶,泛指民眾。
是依則前代崇祀之意有在也:意為是根據前代有此崇祀而保留下來的。在。保留。
大蜡:古代天子之祭名。年終合祭農田諸神,祈禱來年不降災害。唐楊諫《大蜡賦》:“大蜡之祭兮,所以饗田神、賞農務。”
厲壇 在城北半里,明洪武元年知州李思齊建。壇陛三級,門從南入。國朝順治初定制:直省、府、州、縣各立厲壇於北郊,每年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用羊三、豕三、米飯三石、香燭、酒醴、楮帛以祭本境無祀鬼神。府稱郡厲,州、縣稱州厲、縣厲,咸以有司承祭。前期,守土官飭所司具香燭詣城隍廟以祭厲告,至日質明,禮生奉請城隍神位入壇,設於正中,設無祀鬼神於壇下左右,官行禮畢,仍奉神位還廟。又洪武八年定制:設鄉厲壇,每里各立一壇,祭本社無祀鬼神。今廢。(注8)
注8:厲壇:祭無祀鬼神之壇。《明史·禮志四》:“厲壇,泰厲壇祭無祀鬼神。《春秋傳》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此其義也。”明代壇制:“於城之北郭,周圍五丈五尺,高二尺四寸,前出陛 三級,繚以周垣。門南。每歲致祭。先期之三日,主祭官詣廟,焚發告文。至日,設城隍廟神位,以主其祀。”(見《山東通志》卷二一)
朔日:舊暦每月初一日。朔,月相。月亮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與太陽同時出沒,此時看不到月光之日稱朔日。
楮帛:祭祀時焚燒的紙錢。楮,落葉喬木,其皮可制皮紙,故以櫡稱紙。
無祀鬼神:指無後代奉祀的孤老鬼神。
飭:“敕”的異體。命令、告誡。《廣雅·釋詁》:“飭、戒,備也。”
告:禱告、祭告。《書·金縢》孔安國注:“告,謂祝辭。”
質明:天剛亮之時。《儀禮·士冠禮》:“質明行事。”鄭玄注:“質,正也。”
牒城隍文
為祭本境無祀鬼神事,蒙禮部劄付,欽奉聖旨。普天之下,后土之間,無不有人,無不有鬼。尚念幽冥境界,應多無祀孤魂。昔屬生民,今為異物。有死於兵刃者、有死於水火者、有被劫掠貨財戕死者、有被強奪妻妾害死者、有遭刑禍屈死者、有遭天災疫死者、有猛獸毒蟲噬死者、有牆傾屋頹壓死者,或依草附木、或作怪為妖,呻吟風雨之中、悲號星月之下,凡茲魂魄實可慘悽!故敕天下有司設壇,即令本處城隍主祭等,因欽遵在案。為此合牒尊神,於    日,謹備牲醴、飯羹,專祀本縣無祀鬼魂神,其來格尚鑒施行。(注9)
  注9:牒文:本指可供書寫簡札,這裏指公文、文書。
  劄付cháfù:官府上級給下級的公文。
  欽:敬,恭敬。《禮記·內則》:“欽有帥。”鄭玄注:“欽,敬也。”
  后土:對地的敬稱,泛指土地。
  因欽遵在案:因,就也,因此。該句是說因此恭敬地遵守列於公事日程。
  其來格尚鑒施行:其,助詞無義。來格,來臨。格,至也。《書·益稷》:“祖考來格。”孔安國傳:“故以祖考來至明之。”尚,連詞,且。鑒,察看。該句是說,無祀鬼神到來且察看施行。
文昌宮 舊在萬壽宮西偏,官致祭者在畫橋東偏,明永樂五年建。國朝道光二十三年知府張輶以庭宇湫隘,移萬壽宮西之祠,於府學東偏,即義學舊址,創建殿廡。二十四年知府、諸鎮建後殿及奎光閣。咸豐七年知府汪承鏞復籌百金,發商生息,為歲修費。歲以二月初三致祭。咸豐六更增春秋二祭,并用太牢,皆地方正印官主祭,武官陪祀;後殿以丞、史:前期致齋一日。春秋二祭用白色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爵三、尊一、登一、鉶二、簠二、簋二、籩十、豆十、樂六成、舞六佾。二月初三日祭,用白色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爵三、尊一、果五盤。又,一在南城上,其東有魁星樓,一在金果山。 按:《圖志》云,神姓張,名亞子,越嶲人,因報母仇,居劍州之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唐明皇西狩,追封左丞。僖宗入蜀,封濟順王。宋咸平中改封英顯王。又,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為天之六府,道家謂上帝命梓潼神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故元加封號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明景泰五年敕賜文昌宮額,學校祀之。自國朝同治八年禮部議奏文昌之祀,《尚書》:“祬于六宗。”鄭元云:“六宗,皆天神。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周禮·大宗伯》祀司中、司命。《史記》所謂斗魁六星。戴匡曰文昌宮是也,漢、晉以來,以配郊祀,其為列星無疑。後世轉相附會,以為在周為張仲,在隋、唐為文中子。開元、僖宗迄宋、元、明疊加封號,以天神,而儕於人鬼,臆度不經。嘉慶六年定制:題神牌曰:“文昌帝君之位”。除去一切附會之說,秩文崇祀,準理宗經,實為萬世不易之典。咸豐六年升入中祀,典禮尤隆矣。又《會典》魁星為群祀。(注10
10文昌宮:道教宮觀,奉祀“文昌帝君”又稱“文昌梓潼帝君”的宮觀。《明史·志·禮四》:“梓潼帝君者,記神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沒,人為立廟。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故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景泰中,因京師舊廟辟而新之,歲以二月三日生辰遣祭。夫梓潼顯靈於蜀,廟食其地為宜。文昌六星與之無涉,宜敕罷免。其祠在天下學校者,俱令拆毀。”是知,所謂祭文昌帝君,則實為祭文昌星宿。         
湫隘:低下狹小。《左氏春秋》昭公三年:“湫隘囂塵,不可以居。”杜預注:“湫,下;隘,小。”
諸鎮:指多位登州鎮總兵。清順治十八年由臨清移鎮登州,統轄山東水陸諸軍。至道光三十年改為水師總兵,兼轄陸路。同治十二年又改為陸路總兵。登州鎮統領全省軍隊。
樂六成:奏六首樂曲。一曲終了叫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孔穎達疏:“成,猶終也,每曲一終,必變更奏。故《經》言九成,《傳》曰九奏,《周禮》謂之九變,其實一也。”
舞六佾:舞人六列,每列六人(一說每列八人)共舞,稱六佾舞。本為周代諸侯樂舞格局,這裏為府郡所用樂舞格局。
圖志:未知何書。疑為道家《茅山圖志》。
越嶲:嶲xí,漢代有越嶲郡,在今四川西昌地區。
祬于六宗:祬:恭敬。六宗:古人尊祀的六神。語出《書·舜典》:“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六宗,古人說法不一,今依鄭玄為“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師”六宗 。鄭元,即鄭玄,因避康熙之諱,改“玄”為“元”。
戴匡:星座名,即文昌宮,在斗魁之上,形似筐,故有此名。《漢書·天文志》:“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祿,六曰司災。”
張仲:周賢臣,與尹吉甫為友,輔佐周宣王中興周王朝。
文中子:即王通(公元580—617年),字仲淹,隋龍門人。幼篤學,仁壽間西游長安,上《太平十二策》,朝廷不用。退居河汾教授,受業學生千數,薛收、房玄齡、李靖、魏徵等皆北面受王佐之道,仿春秋作《元經》,又為《中說》以擬《論語》。大業中以著作郎、國子監博士徵召,不至。卒年三十七。門人謚“文中子”。
疊加:累累加封。
儕chái:類,相當。
臆度:主觀推測。
秩文:依禮定制祭祀。秩zhì:祭祀。文:定制之文書。
準理宗經:準:符合,相當。宗:尊也。該句是說嘉慶之制,既恪守經典又合乎事理。
中祀:次于大祀的祭禮。所祭歷代不同。如隋代祭星辰、五祀、四望等為中祀;清代則以祭日、月、先農、先蠶、前代帝王、文昌、太歲等為中祀。
會典:指《大清會典》。會典為歷代官署職掌制度的書。會典源于《周官》,唐有《唐六典》,明、清改稱《會典》。
魁星:即奎星,二十八宿之一。東漢有“奎主文章”之說,後世附會為神,建奎星閣並塑神像崇祀,視之為主文章興衰與科舉之神,改“奎星”為“魁星”。魁,北斗第一星也,祈科舉奪魁之意。
群祀:群小祀的省稱,即小祀。《周禮·春官·司服》:“祭群小祀則玄冕。”鄭玄注:“群小祀,林澤、墳衍、四方、百物之屬。”此句意為《會典》將祭魁星列在小祀之列。
樂章 咸豐六年頒
迎神丕平之章

秉氣兮靈躔,翊文運兮赫中天。蜺旌兮戾止,雕俎兮告虔。迓神庥兮,於萬斯年。(注11
    11丕平:太平。
秉氣兮靈躔:秉:執也。兮:古韻文中的助詞,多用於表停頓或感嘆。躔:足跡,軌跡。該句是說,把持運氣追尋神靈的足跡。
翊文運兮赫中天:翊:通“翼”,護衛,保佑。赫:顯耀。《詩·大雅·生民》:“以赫厥靈。”毛傳:“赫,顯也。”該句是說,保佑我們的文運如太陽在中午一樣顯耀。
蜺旌兮戾止:蜺旌:彩飾之旗。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李善注:“析羽毛,染以五采,綴以縷為旌,有似虹蜺之氣也。”戾止:到來。《詩·魯頌·泮水》:“魯侯戾止。”毛傳:“戾,來;止,至也。”
雕俎兮告虔:雕俎:雕飾之俎。俎:古人祭祀、燕饗時陳列犧體的禮器。《左氏春秋》宣公十六年:“宴有折俎。”杜預注:“體解節折,升之於俎,物皆可食,所以示惠也。”告虔:表達恭敬、虔誠之心。
迓神庥兮:迓:迎。《左氏春秋》成公十三年:“迓晉侯於新楚。”杜預注:“迓,迎也。”該句意為迎神來庇護。
於萬斯年:於萬年,猶言庇護萬年。斯:語助詞。
初獻俶平之章

神之來兮,籩豆式陳。神之格兮,几筵式親。極昭章兮,靈貺致蠲。潔兮明禋升,香兮伊始居,歆兮佑我人民。(注12
    12初獻:古人祭祀三次奉酒獻舞樂,初次為初獻,二次為亞獻,第三次為終獻。
  俶平chùpínɡ:美好平和。
式陳:式陳:陳設。式:語助詞,無義。下文同此。
  格:來也。《書·舜典》:“格汝舜。”孔安國傳:“格,來。”
  昭章:昭著,顯著,使彰明。
  靈貺致蠲:靈貺:神靈賜福。蠲juān:明也。該句意為,神靈賜給特別大福。
  末三句:語出《詩·大雅·生民》:“其香始升,上帝居歆。”鄭玄箋:“其馨香始上行,上帝則安而歆享之。”香、歆,皆形容其香氣。
亞獻煥平之章


再酌兮瑤觴,燦爛兮庭燎之光。申虔禱兮神座,儼陟降兮帝旁。粢醴潔兮齋遫,將綏景運兮靈長。(注13
  注13煥平:光耀平和
  瑤觴:美玉做的酒杯。
庭燎:庭院燃燒的火炬。《周禮·秋官·司烜氏》:“共墳燭庭燎。”鄭玄注:“墳,

[ 本帖最后由 东莱野老 于 2013-4-18 19:5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9: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东莱野老 的帖子

大也。樹於門外曰大燭,於門內曰庭燎,皆所以照眾為明。”
儼陟降:儼:恭敬莊重。陟降:升降,上下。語出《詩•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朱熹注:“蓋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左右。”此句意為,祭祀人一上一下,恭敬地守護在上帝身旁。
粢醴潔兮齋遫:粢zī:榖物,糧食。粢醴:糧食釀造的美酒。遫:通“速”、通“束”、通“敕”,約束、謹敬。《楚辭•大司命》:“吾與君兮齋速。”洪興祖注:“齋速者,齋戒而自敕也。”
將綏景運兮靈長:將:即將。綏,祭祀名。孔穎達曰:“謂欲食之時,先減黍稷牢肉而祭之於豆間,故曰綏祭。”景運:好時運。該句為倒裝,靈長為主詞,是說祭祀即將結束時神靈會帶來好時運。
終獻煜平之章  
禮成三獻兮,樂章三終。覃敷元化兮繫神功,馨香達兮肸蠁通。歆明德兮,照察寅衷。(注14)
  注14:煜平:燦爛平和
覃敷元化兮繫神功:覃敷:廣布,廣施。元化:造化,天地。繫:隸屬詞,在於。該句意為造化廣施是神的功德。
肸蠁xīxiǎnɡ:瀰漫不絕,這裏比喻人與神靈相通。
歆明德:歆:動,啟動。《詩•。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朱熹集傳:“歆,動也。”明德:美德。
照察寅衷:照察:明察。寅衷:恭敬之心。此句是說望神靈能明察祭祀者的一片誠心。
徹饌懿平之章  
備物兮惟時,告徹兮終禮。儀神悅懌兮鑒在,茲垂鴻佑兮累洽重熙。(注15)
   注15:懿平:讚美平和
儀神悅懌兮鑒在:儀神:以禮制祭神。悅懌:怡悅。鑒在:在鑒,可察。該句是說:按照禮制祭奠神靈,其喜悅之心可察。
茲垂鴻佑兮累洽重熙:茲:年也。《呂氏春秋•任地》:“今茲美禾,來茲美麥。”高誘注:“茲,年也。”垂:賜予。鴻佑:鴻大庇護。洽熙:協和興盛,和樂喜悅。累、重,同義互文。該句是說今年賜予天大的庇佑,我們將喜上加喜。
送神蔚平之章其一  
雲軿駕兮風旗,招神之歸兮天路。遙瞻翠葆兮企丹霄,願回靈眷兮福我朝。(注16)
  注16:蔚平:華美平和。
  軿駕:有帷蓋的車子。
遙瞻翠葆兮企丹霄:遙瞻:遠遠看去。翠葆:也稱“羽葆”,帝王儀仗之一。以翠羽聯綴於竿頭,形如蓋。企:踮起腳。丹霄:絢麗的天空。該句是說,踮起腳遙望神在絢麗天空中翠葆簇擁下的回歸之路。
願回靈眷:靈眷:神靈。是說希望神靈再回來。
望燎其二  
煙煴降兮元氣和,神光燭兮梓潼之阿。化成耆定兮槖弓戢戈,文治光兮受福則那。(注17)
注17:望燎:燎祭與望燎的合體,即將玉帛、犧牲放在柴堆上焚燒祭神。在“送神”節目之後,也是祭祀的最後一個節目。
煙煴:即元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張銑注:“煙煴,即元氣也。”元氣,這裏指天地之精氣。
神光燭兮梓潼之阿:神光:靈光,山川之精能為光者。燭:明亮,照亮。梓潼:即梓潼帝君之山(四川梓潼县北十公里七曲山)。阿,泛脂山。
化成耆定兮槖弓戢戈:化成:教化成功。耆定:平定。槖tuó,盛物的袋子,名詞作動詞用,收入袋中。戢jí:收藏兵器。該句是說,教化成功安定之後,弓戈皆都收藏入庫。
文治光兮受福則那:文治:文教禮樂治民。光,照耀。則那,語終助詞。《詩》:“彼求我則。”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卷二一:“‘則’字爲句末語詞。”則那,同“則個”,兩個語詞疊加。該句是說,文教禮樂照耀人間百姓就得福了。
二月初三日祝文  
維神功參槖籥,撰合乾坤。溯誕降之靈辰,三台紀瑞。慶中和之令節,九宇承暉。若日月之有光明,闡大文於孝友。如天地無不覆載,感至治於馨香。爰舉上儀,敬陳芳薦。精禋罔斁,神鑒式臨,尚饗。(注18)
  注18:二月初三日:文昌帝君(张亚子)誕辰日。
維神功參槖籥:維:句首語助詞。神功:神的功績。參:參與。槖籥tuóyuè:風箱,這裏比喻為造化、催化。《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吳澄注:“冶鑄所用噓風熾火之器也。”該句意為:神的功績在參與造化。
撰合乾坤:撰:定也。《易•繫辭下》:“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陸德明釋文:“撰,定也。”該句是說:釐定天地陰陽之德。
溯誕降之靈辰:溯:推求。誕降:誕生。靈辰:吉祥之日。
三台紀瑞:星名。《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開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為司命,主壽;次二星中台,為司中,主宗室;東二星曰下台,為司祿,主兵,所以昭德塞違也。”紀瑞:出現綱紀之人祥瑞徵兆。
   慶中和之令節:語出《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令節:佳節。該句意為:慶幸普天之下有此中和佳節。
九宇承暉:九宇:九州。承:承受,享受。該句意為:九州之內承受他的恩輝。
感至治於馨香:指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時世。語出《書•君陳》:“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爰舉上儀,敬陳芳薦:爰:連詞,於是。上儀:隆重禮儀。薦:指祭祀時的犧牲品。
精禋罔斁,神鑒式臨:精禋:完美的升煙祭神禮。斁yì:終止。罔斁:無終止。式:典禮,儀式。該句是說:完好的升煙之禮遠未結束,神靈來察看這盛大的典禮吧。
春秋二祭祝文 咸豐六年頒  
維神道闡苞符性敦,孝友並行並育。德侔天地以同流,乃聖乃神;教炳日星而大顯,仰鑒觀之,有赫示明德之惟馨。茲當仲春秋,用昭時享,惟祈歆格克鑒精虔。尚饗。(注19)
  注19:闡道:闡明大道。苞:本也,通“包”。符:符書,符箓。葛洪《抱朴子•遐覽》:“符出於老子,皆天文也。老君能通於神明,符皆神明所授。”。性:本性。敦,深奧。該句是說,神能闡明天書中深奧的人性。
孝友:善待父母兄弟。《詩•小雅•六月》:“侯誰在矣,張仲孝友。”毛傳:“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
侔天地:與天地等齊。侔:等齊。
炳日星:與日月星辰般的明亮。炳:光明,明亮。
鑒觀:觀察。
有赫示明德之惟馨:有:語詞,無義。赫示:昭示。馨:比喻流芳廣遠。該句意為:昭示美德流播廣遠的聲望。
昭時:明時。
惟祈歆格克鑒精虔:惟:語詞。祈:希望。歆:喜悅。格,來。克:能夠。精虔:精誠、誠敬。該句是說:希望神靈喜悅地到來,能察看到我們的誠敬。
文昌先代祠  在文昌後殿,各州縣并同。嘉慶六年定制:文昌三代查無確據,謹書“文昌帝君先代神位”,祭日先正殿行禮;用帛一、羊一、豕一、爵三、尊一、鉶二、簠二、簋二、籩八、豆八。(注20)
   注20:文昌先代:指文昌帝君的祖先。
三代:父、祖、曾祖。
二月初三祝文  
維文昌帝君道備中和,神超亭毒。稟貽謀而允紹,欽毓聖之有基。雲漢昭回際嶽降,崧生之會馨香。格感興水源木本之思,式肇明禋用光。彝典尚祈,聖鑒享此清芬。尚饗。(注21)
  注21:祝文:祭祝頌辭,也叫“禖祝”。該二月初三祝文是禖祝文昌帝君祖先的。
神超亭毒:超:出色。亭毒:“成熟”的通假字,引申為養育、化育之義。劉孝標《辯命論》:“生之無亭毒之心。”李周螒注:“亭、毒,均養也。”該句是說:文昌帝君先人出色的培育。
稟貽謀而允紹:稟:賦予,給予。貽謀:同“詒謀”,指父祖對子孫的教誨。語出《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允紹:誠信的繼承。
欽毓聖之有基:欽:欽,恭敬遵循。《禮記•內則》:“欽有帥。”孔穎達疏:“當教之令其恭敬使有循善道。”毓聖:指文昌帝君。基,根基。以上兩句是說:文昌帝君先祖給予後代的誠信教誨,給了他遵循成聖的根基。
雲漢昭回際嶽:雲漢:雲霄。昭回:星辰光耀回轉。際岳:在山嶽之中。
降崧生之會馨:崧,即嵩山。這裏用的是“崧生岳降”典故,出《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嶽,駿極於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毛傳:“岳降神靈和氣,以生申甫之大功。”申伯與甫侯皆周宣王的舅父,有功於周。會馨香:合於嵩嶽的張揚德行。
格感興水源木本之思:格感:有感。興,生也。該句是說,有感而生出逐本求源的想法。
式肇明禋用光:式,語助詞。肇:通“兆”,神位、神主。明禋:明潔誠敬的獻享之禮。用光:施行發揚。該句是說:面對神位敬獻享禮加以發揚。
彝典尚祈,聖鑒享此清芬:彝典:常規的祭典。尚祈:奉請。聖鑒:此處指神靈監察。該句是說:我們用常規的祭祀典禮,奉請神靈監察享此美好的祭品。
仲春祝文 咸豐六年頒  
祭引先河之義,禮崇返本之思。矧夫世德彌光,延賞斯及祥鍾。累代炯列宿之精靈,化被千秋偉人。文之主牢是尊,後殿用答前庥。茲值仲秋,肅將祀事用伸告潔,神其格歆。尚饗。(注22)
注22:矧夫世德彌光:矧shěn:而況,況且。夫:語助詞。世德:先世德行。
延賞斯及祥鍾:延賞:延及恩賜他人。祥鍾:大祥;鍾,大也。斯:句中語詞。以上兩句意為:況且先世德行光滿人間,恩及他人大祥。
累代炯列宿之精靈:累代:世代,一代連一代。炯jiǒnɡ:光明。列宿,眾星宿,這裏指二十八宿。精靈:神靈。
化被千秋偉人:被pī:同“披”,依傍。以上兩句意為:神靈世代光耀於眾宿之中,教化成為千古偉人的準則。
文之主牢是尊:主宰:支配。是:語詞。尊:本為尊卑之尊,引申為“高”。
後殿用答前庥:用:為也。答:回應。前庥:指前殿的蔭護。以上兩句意思是:文教是最高的支配,祭祀文昌帝君的先人為的是回應文昌帝君美德的由來。
肅將祀事用伸告潔:肅:恭敬。用:器物,器具。伸,通“申”。 伸告,反覆告戒。潔:清潔無污。
神其格歆:其:句中助詞。格歆:來享用芳香的祭品。以上兩句是說:反覆告戒將祭祀的器物恭敬地擦洗潔淨,神享用芳香的祭品。
關帝廟 在府治南。元至正元年建,明洪武十七年修。成化十一年永康侯徐安改建今址。知府張鼐重修,崇禎五年燬於兵,七年重建。歲以五月十三日致祭。雍正三年更增春秋二祭,并用太牢,地方正印官主祭,武官陪祀。後殿以丞、史。前期致齋一日。春秋二祭用白色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爵三、尊一、登一、鉶二、簠二、簋二、籩十、豆十,樂六成,舞六佾。五月十三日祭,用白色帛一、牛一、羊一、豕一、尊一、爵三、果五盤,禮節與京師關帝廟同。又,一在府治西北,與“三元宮”鄰;一在北關,一在水城,其四鄉及各島又十八處。 按:帝本傳原諡“壯繆”,宋封“義勇武安王”,明萬歷四十二年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國朝順治九年“敕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乾隆二十五年易諡“神勇”,三十三年加“靈佑”二字,四十一年又易諡“忠義”,六十年詔,節去“敕封”字樣,以昭敬謹。嘉慶十八年加“仁勇”二字,道光八年加“威顯”二字,咸豐三年累加“護國保民”四字,升入中祀。六年加“精誠”二字,七年加“”二字,并頒“萬世人極”匾額,同治九年加“翊贊”二字。(注23)
    注23:關帝:關羽(公元160-220年),字雲長,並州河東解州(今山西運城)人,劉備拜把兄弟之一。關羽被視為忠義化身,去世後人為神化,尊其“關帝”,並受到代朝廷褒封。清代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對稱。
    徐安:生卒年不詳,明代合肥人。父徐忠(公元1362-1413年),洪武末年鎮開平,以開平降燕王朱棣,隨燕軍一路戰鬥進入京師(南京),自指揮同知累遷為都督僉事,封永康侯。永樂十一年卒,徐安襲永康侯爵。正統十三年永康侯徐安備倭山東,任都指揮使司指揮使。
    後殿:關帝三代祠。
燬於兵:指孔有德叛亂之兵。
五月十三日:民俗以此日為關帝誕辰。
三元宮:道教稱天、地、水為“三元”。《雲笈七籤》卷五六:“夫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三元又稱三官,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稱之。而領導他們的是居住在玉清天三元宮裏的元始天尊。
    原諡壯繆:《三國志•蜀書六》:“追諡(關)羽曰壯繆侯。”
    敕封:皇帝頒詔書封賜臣屬爵號。
    綏靖:安撫平靜。
    翊贊:輔佐。
樂章 咸豐四年新頒
迎神格平之章
懿鑠兮焜煌,神威靈兮赫八方。偉烈昭兮累禩祀,事明兮永光。達精誠兮黍稷馨香,儼如在兮洋洋。(注24)
    注24:格平:至平,猶言非常平和。
懿鑠兮焜煌:懿鑠:美盛,美好盛大。焜煌kūnhuánɡ:輝煌。
赫八方:指威嚴赫然於四方四隅。八方:顏師古注《漢書•司馬相如傳》:“四方四維謂八方也。”
偉烈昭兮累禩祀:偉烈:偉大的功績,威武顯赫。昭:顯揚。累禩:連年。禩sì:年。該句是說:威武顯赫連年受到人們的緬懷祭祀。
事明兮永光:光輝的業績永遠照耀人間。
達精誠:表達誠心。
儼如在兮洋洋:儼如:宛如,好象。洋洋:充滿貌。《禮記•中庸》:“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孔穎達疏:“洋洋,謂道德充滿之貌。”
初獻翊平之章  
英風颯兮神格思,紛綺蓋兮龍旂(奭斗)。桂醑兮盈卮,香始升兮明粢。惟降鑒兮在茲,流景祚兮翊昌時。(注25)
注25:翊平:維護平和。
英風颯兮神格思:英風:英武的氣概。颯:形容神速而降。
紛綺蓋兮龍旂(奭斗):紛綺蓋:繁盛絲帶紡織成華麗的車蓋。龍旂:古代畫有兩龍並在竿頭縣有響鈴的旗幟。(奭斗):未知其義。
桂醑兮盈卮:桂醑ɡuìxǔ:桂花酒,亦廣指美酒。卮zhī:飲酒器。
明粢mínɡzī:又稱“明齊”,古人祭祀時用的榖物。禮記曲禮下:“稷曰明粢。”孔穎達疏:“稷,粟也;明,白也。”
流景祚兮翊昌時:流景祚:廣播大福。語出《晉書•樂志上》:“超百代,揚休烈,流景福,顯萬世。”翊昌時:護衛著太平盛世。
亞獻恢平之章  
觴再酌兮告虔,舞干戚兮合宮懸。歆苾芬兮潔蠲扇,巍顯翼兮神功宣。(注26)
注26:恢平:廣大平和。
舞干戚兮合宮懸:干戚:即盾與斧,武舞所執兩種兵器道具。合:聚集。懸:高聳。該句意為:干戚在宮殿裏高高地揮舞。
歆苾芬兮潔蠲扇:苾芳bìfānɡ:芳香,馨香。歆苾芳:讓祭品芳香。蠲juān:潔淨。潔蠲扇:使扇潔凈。
巍顯翼兮神功宣:翼:即鼎的提耳。巍顯翼:鼎耳高高的特別顯眼。宣:傳布。神功宣:神靈的功德到處傳布。
終獻靖平之章  
鬰鬯兮三申,羅籩簋兮畢陳。儀卒度兮肅明,禋神降福兮宜民宜人。(注27)
注27:靖平:安靜平和。
鬰鬯兮三申:鬱鬯yùchànɡ:香酒,用鬯酒調和鬱金之汁而成。《周禮•春官•鬱人》鄭玄注:“築鬱金煮之以和鬯酒。”三申:三唱,即司儀高唱斟酒三次。
羅籩簋兮畢陳:羅,佈置。籩簋:祭祀所用禮器:畢陳:全部陳列停當。
儀卒度兮肅明:儀卒度:禮儀完整合於規矩。度:禮制,規矩。肅明:嚴肅而顯明。
徹饌彝平之章  
物惟備兮咸有,明德惟馨兮神其受。告徹兮禮終罔咎,佑有家邦兮孔厚。(注28)
   注28:彝平:禮儀完備平和。
惟:語詞。
明德惟馨:彰顯美德。
罔咎:責怪。
佑有家邦:有,句中語詞。佑家邦:保佑家與國。這裏國家。
送神康平之章其一  
幢葆葳蕤兮神聿歸,馭鳳軫兮驂虯騑。降煙煴兮餘馚馡,回靈盼兮德洽明威。(注29)
  注29:康平:世間平安平和。
幢葆葳蕤兮神聿歸:幢葆:幢幡羽葆,即幡蓋,用華麗羽毛修飾的幡頂。葳蕤wēiruí:華美艷麗。聿yù:句中語助詞。該句是說:神靈頂部罩着羽葆幡蓋回去了。
馭鳳軫兮驂虯騑:鳳軫fènɡzhěn:上有鳳凰雕飾的車乘。虯騑qiúfēi:車駕兩旁是無角龍。該句是說:駕馭鳳凰雕飾之車,驂駕的是兩只無角龍。
降煙煴兮餘馚馡:煙煴:見前注。馚馡fénfēn:香氣濃郁擴散。該句是說:降下天地和諧之氣,留下濃郁的香氣。
回靈盼兮德洽明威:回靈盼:神靈回眸相看。洽:周遍。明威:神靈聖明的威嚴。該句意為:神靈回眸觀望,其美德威嚴布滿人間。
望燎其二  
焄蒿烈兮燎有輝,神光遙燭兮祥雲霏。祭受福兮茂典無違,庶揚駿烈兮永奠疆畿。(注30)
注30:焄蒿:祭品發出的氣味,引申為祭祀。《禮記•祭義》:“焄蒿。”鄭玄注:“焄謂香臭也,蒿謂氣蒸出貌。”
茂典:盛美的典章。
庶揚駿烈兮永奠疆畿:庶:希望,祈請。駿烈:盛業,偉業。奠:定,安定。《書•禹貢》:“奠高山大川。”孔穎達疏:“奠,定也。”疆畿:義同“邦畿”,這裏特指府郡疆界。該句是說:祈請發揚神靈的偉業,使全府永遠安定。
春秋二祭祝文 咸豐四年頒
維神星日英靈,乾坤正氣。允文允武,紹聖學於千秋;至大至剛,顯神威於六合。仰聲靈之赫,濯崇典禮於馨香。茲當春秋用昭時饗,惟祈昭格克鑒精誠。尚饗。(注31)
  注31:維神星日英靈:維,語詞。星日:這裏指星象。英靈:英明靈秀。
    允文允武,紹聖學於千秋:允文允武,文事武功兼備。語出《詩•周頌•武》:“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孔穎達疏:“文則能修泮宮,武則能伐淮夷,既有文德,又有武功。”紹:繼承。聖學:孔子之學。史载,汉末关羽、吕蒙等酷爱孔子《春秋》与《左氏春秋》。
      至大至剛,顯神威於六合:至大至剛:是說關羽浩然之氣廣大而堅強。語出《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至大至剛。”朱熹集注:“至大,初無限量;至剛,不可屈撓。”六合:天地四方。
仰聲靈之赫,濯崇典禮於馨香:仰:敬慕。聲靈:聲勢威靈。濯崇:隆重。典禮:隆重的儀式。該句是說:景仰神靈赫然的聲勢,隆重的典禮充滿馨香。
用昭時饗:用:為。昭:通“劭”,勤勉。時饗:又寫作“時享”,依時祭祀。
惟祈昭格克鑒精誠:祈:向神祈禱請求。昭:顯也,這裏為顯靈。格:到來。克:成也。鑒:察。該句是說:祈請神靈到來察看精誠之心。
五月十三日祝文  
惟神九宇承庥兩儀,合撰崧生嶽降。溯誕聖之靈辰,日午天中。屆恢台之令序,聰明正直壹者也。千秋徵肸蠁之隆,盛德大業至矣哉。六幕肅馨香之薦,爰懋典式。展明禋苾芬,時陳精誠鑒格。尚饗。(注32)
    注32:惟神九宇承庥兩儀:九宇:本指九州,這裏指上天。承庥兩儀:承受天地庇佑。兩儀:天地。《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孔穎達疏“不言天地而言兩儀者,指其物體。”
合撰崧生嶽降:合撰:見前注“撰合”。 崧生嶽降:見“二月初三日祝文”注。
    日午天中:日在中午,比喻光明四射。
    屆恢台之令序:屆:到,至。恢台:也寫作“恢胎、恢炱”,旺盛貌。《楚辭•九辯》:“收恢台之孟夏。”黃庭堅曰:“恢,大也。台,即胎也。言夏氣大而育物。”令序:時令,佳節。該句為:到孕育萬物的時節。
    聰明正直壹者也:壹:統一,全部。該句是說:聰明正直全在其中。
    千秋徵肸蠁之隆:徵:應也。《淮南子•修務訓》:“謌者樂之徵也。”高誘注:“徵,應也。”肸蠁xīxiǎnɡ:聲氣彌漫,引申為聯綿不絕。該句是說:千年聯綿不斷紛紛響應。
    六幕:指天地四方。《漢書•禮樂志》:“紛雲六幕浮大海。”顏師古注:“六幕,猶言六合也。”
    爰懋典式:爰:在於。懋:盛大。典式:典禮儀式。
    時陳精誠鑒格:時陳:屆時陳列。該句是說:此時陳列祭品神來察看精誠之心。
關帝三代祠 在關帝廟內,各州、縣并同。雍正三年封關帝三代公爵,咸豐五年加封曾祖光昭王、祖裕昌王、父成忠王。祭日,先正殿行禮,春秋二祭用三案:帛各一、羊各一、豕各一、鉶各二、簠各二、簋各二、籩各八、豆各八、尊三、爵九。五月十三日用帛一、羊一、豕一、尊一、爵三、果五盤。
春秋二祭祝文 咸豐五年頒
維王世德覃庥,令儀裕後。靈鍾河嶽,篤生神武之英。誠溯淵源,宜切尊崇之報。班爵超躬,桓而上升。香肅俎豆之陳,茲際仲春秋爰修祀事,尚祈昭格式此苾芬。尚饗。(注33)
  注33:世德覃庥:先世功德蔭庇悠久。
令儀裕後:令儀:美好的風範。裕後:影響後人。《方言》:“裕,道也。”教育、引導之意。
靈鍾河嶽:鍾:凝聚。意為:精氣凝聚在黃河五嶽之中。
篤生神武之英:篤生:生而得天之厚。語出《詩•大雅•大明》:“篤生武王。”鄭玄箋:“天降氣於太姒,厚生聖子武王。”神武:英明威武。該句是說:得天之厚,生下神武英雄。
宜切尊崇之報:宜:古祭祀典禮一種,意為列俎几陳犧牲以祭。切qiè:務必,一定。報:報德。此處為“祭奠”。該句意為:推崇報德而務必祭祀。
班爵超躬,桓而上升:班爵:爵位,官階。指雍正時公爵銜至咸豐五年而封為王。超躬:擢升。躬:指關帝三代自身。桓:表柱,意同華表,地位的象徵。
香肅俎豆之陳:肅:恭敬。意為:恭敬地陳列俎豆美味。
尚祈昭格,式此苾芬:昭:明祀。語出《國語•楚語下》:“道其順辭,以昭祀其先祖。”式:用。該句是說:祈請神來明祀,享用美好的祭品。
五月十三日祝文  
維王迪德承家,累仁昌後。崧生嶽降,識毓聖之有基。木本水源,宜推恩之及遠。封爵特超於五等,馨香永薦於千秋。際仲夏之居時,命禮官而將事。惟祈昭格,鑒此精虔。尚饗。(注34)
注34:維王迪德承家:王:咸豐五年關帝三代先人已進爵為王。迪德承家:德行在其家發揚繼承。
識毓聖之有基:毓聖:帝王誕生。該句是說:說明關帝成聖有基礎。
五等: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王在五等之外。
薦:祭祀獻牲,這裏指祭祀。
將事:這裏指從事祭祀。
天后宮 在水城丹崖山上,本名靈祥廟。道光十六年燬,十七年知府英文重修。又,一在沙門島,曰靈顯宮;一在欒家海口;一在長山島。 按:神為宋初福建莆田人,都巡檢林源之女,歿為海神。始封“靈惠夫人”,崇寧間賜廟額曰“靈祥”。元天歷間改額“靈應”,至正間加封“感應神妃”。元統二年加封“輔國護聖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國朝康熙十九年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二十三年加封“天后”。雍正十一年定制:直省地方官春秋致祭。乾隆二年加“福佑群生”四字。二十二年加“誠感咸孚”四字,五十三年加“顯神贊順”四字。嘉慶五年加“垂慈篤祜”四字,六年敕封后父為“積慶公”,母為“積慶公夫人”,春秋致祭於後殿。道光六年頒“安瀾利運”匾額及祭文。會典:直省禦災捍患諸神於民有功德者,加封號,立專祠,每歲春秋所在守土官具祝文、香帛、羊一、豕一、尊一、爵三,朝服行禮,均與祭關帝同。(注35)
  注35:天后宮:又稱“天妃廟”、“媽祖廟”。媽祖,姓林名默,福建莆田人,其父母夢觀音賜藥而生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十歲信佛,十三歲學道,通法術。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於湄)山上白日飛升,羽化成掌管並保佑海上航行之女神。她扶危濟窮,救難弭災,屢顯靈驗。宋、元、明、清均有褒封。
  沙門島:今稱廟島。
    崇寧:宋徽宗年號(公元1102-1107年 )。
    天歷:元文宗年號(公元1328-1330年 )。
    至正:元順宗年號(公元1341-1368年 )。元統(公元1333-1335年 )。
    誠感咸孚:誠信感應百姓都信從。
    贊順:保佑平安。
    篤祜:特別福分。
    積慶:積善。慶:善也。
    守土官:守護掌治一方土地之官,即地方官。
    朝服:君臣朝會及典禮時所穿的服裝。
春秋二祭祝文
維神湄山得道,海島興靈。風浪不作,舟楫以安。上禆國祚,下益民生。茲屆仲春秋,謹以剛鬣、柔毛,牲帛、醴虀,粢盛庶品,式陳明薦。尚饗。(注36)
  注36:湄山:即福建莆田湄州島,據傳媽祖在此得道成仙。
    上禆國祚:禆bì:補益。國祚:國運。
    剛鬣柔毛:祭祀所用豬與羊的別稱。《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豖曰剛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剛鬣:音“剛列”ɡānɡliè。
    牲帛醴虀:牲帛:祭品用的牲畜與束帛。醴虀lǐxī:甜酒與醃菜。
    粢盛庶品:粢盛zīchénɡ:盛在祭品內的榖物。庶品:眾多祭品。
    式陳明薦:按禮制進獻潔凈的時品。
八蜡廟 舊在赤山,明嘉靖六年知府游璉移置陽關之西,亭距城五里。崇禎五年燬於兵,後移於西關泰山行宮東偏。內祀八神:一先嗇、二司嗇、三百種、四農、五郵表畷、六貓虎、七防、八水庸。一說有昆蟲而無百種;一說分貓虎為二,而無昆蟲。 按:《會典》民間秋成之後,休息農功,祀神報賽,借蜡之遺意,以盡其閭井歡洽之情。猶有吹豳擊鼓之風,皆聽從民便。蓋以先嗇、司嗇、日月、山川,皆祀於各壇、廟,故不復舉行蜡祭也。(注37)
   注37:八蜡廟:各郡、縣均設專祠春秋致祭。蜡:盡也,完畢。周代每年農事完畢,十二月舉行祭祀的名稱。《禮記•郊特牲》:“八蜡以記四方,四方不成,八蜡不通,以謹民財也。”鄭玄注:“四方,四方有祭也。其方榖不熟,則不通於蜡焉,使民謹用其財。”孔穎達疏:“言蜡祭八神,因以明記四方之國,記其有豐稔有凶荒之異也。”八神分別是:先啬:炎帝神農。司啬:堯時后稷。百種:百榖的種子。農:農夫。郵表畷:井田交界處田官督耕所居的盧舍。貓虎:迎貓,為食其田鼠;迎虎,為食其田豕。防:一作“坊”,河堤。水庸:水溝用以泄水。
  報賽:農事完畢後舉行謝神的祭祀。
  借蜡之遺意:指古人蜡祭遺留下來的情趣。
  吹豳擊鼓:演奏豳國樂曲,敲擊以瓦為匡的鼓。語出《周禮•春官•籥章》:“凡國祈年於田祖,吹《豳雅》(豳國樂曲),擊土鼓以樂田畯。”豳,音“彬”bīn。
劉猛將軍廟  在財神廟東。雍正三年知縣秦易建,歲一祭。 按:神名承忠,元時官指揮,能驅蝗,元亡,自沈於河,世稱劉猛將軍。雍正二年敕各省建廟。咸豐七年加“保康”二字。(注38)
    注38:本為祭災害之神酺。《山東通志》按:“《周禮•族師》,春秋祭酺,酺與步同為人物災害之神。宋紹興中議舉酺祭,蝗蟲為災則祭之。祀劉亦祭酺之遺制也。神為劉宰,字平國,金壇人。紹興元年進士,士至浙東倉司,告歸,隱居三十年卒,諡文清。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9: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正直為神,驅蝗保穡,而人以猛將軍稱之。誣矣。謹正之。”
火德廟  在南城上,明洪武十一年建。《會典》六月二十三日致祭。司火之神,用赤色帛。雍正八年改少牢為太牢。(注39
  注39火德:這裏指司火之神閼伯,一為保住火種,二為免除火災。舊制祀大辰,以伯配。大辰,即大火星。伯,陶唐氏之火王也,宋代封其為宣明王。少牢、太牢,已見前注。
真武廟  在北城上,舊名“北極廟”。元至正四年建,明正德二年重修。國朝順治間加封“佑聖真君”,春秋致祭。又,一在長山島。(注40
   注40真武:本為玄武,避康熙諱故名真武。玄武是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的總稱,故為北方之神。
旗纛廟  舊在演武場,明洪武三年知州李思齊建。今移於總鎮署內。每歲春分、霜降武官致祭。(注41
  注41旗纛:本為飾以羽毛的大旗。《禮記·王制》鄭玄注曰:“榪,師祭也,為兵禱。”大清會典:每歲九月初一致祭軍牙六纛之神。明朝定制:內府每歲仲秋祭山川日,遣旗手衛祭山川壇之旗纛廟。霜降日又祭於教場,歲暮享太廟,祭於承天門外。今州、縣俱於驚蟄、霜降二日祭之。
雷神廟  在東關外,歲以六月致祭。 按:《會典》嘉慶七年定制:直省祭風雷山川諸神皆以春秋仲月,用帛一、羊一、豕一、果五盤、尊一、爵三。(注42
  注42雷神:俗稱雷公。《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雷神祭祀反映古人對雷电的敬威與自然崇拜。
祝文

維神贊襄天澤,福佑蒼黎。仰靈化以流行,生成永賴。乘氣機而震盪,溫肅攸宜。鼓動潤暄,長保豐亨之慶;民康物阜,實資施澤之功。望土壤之稔盈,賴神靈之呵護。恭修歲祀,正值良辰;敬潔豆籩,祇陳牲幣。尚饗。(注43
  注43贊襄天澤:輔佐上天的恩澤。蒼黎,見前注。
  賴:受益。《國語·晉語一》:“君得其賴。”韋昭注:“賴,利也,”
  氣機:指天地運行的自然能量。
  溫肅攸宜:溫和與肅殺相當。攸:語助詞。宜:當然。
  潤暄:滋潤溫暖。指春末之氣,其性潤暄。
  豐亨:財多德大,無所不順。亨:順暢。
  阜:富有。《詩·小雅·頍弁》:“爾酒既旨,爾殽既阜。”鄭玄箋:“阜,猶多也。”
  稔盈rěnyínɡ:莊稼成熟,顆粒豐滿。
  祇陳牲幣:祇陳zhīchén:此處為依禮制陳設。牲幣:犧牲和幣帛,古人多用以祀日月星辰、社稷、五嶽等祭品。
電神廟 在雷神廟內,歲以二月十九日致祭。(注44
  注44電神:古人有雷公電母之稱。《元史• 輿服志二》:電母旗,青質,赤火焰腳,畫神人為女子形,縹衣朱裳白挎,兩手運光。
東嶽廟 在南關外,俗名“天齊廟”。宋開寶間建,明萬歷中知府徐夢麟重修。崇禎五年燬於兵,知縣劉邦弼復建。祭以春秋仲月戍日。又,一在城東九十里柳桁村。(注45
45天齊:《舊唐書·禮儀志三》:“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為天齊王。”後稱東嶽為天齊。
劉邦弼:明朝河北真定舉人,崇禎十至十四年在任。
龍王宮 在畫橋西,明永樂五年建,祭以春秋仲月。又,一在水城天后宮西偏,即“廣德王廟”,唐貞觀間建。元中統間修。明洪武十八年指揮謝觀,萬歷間參政李本緯、知府徐應元,各重修。一在劉家汪,一在長山島;一在城南文峰頂前五龍潭,光緒四年賈瑚建。(注46
46龍王宮:祭祀東海神的專祠。海龍王,多稱海神,又稱海若。王逸注《楚辭·遠游》曰:“海若,海神名也。”
廣德王:唐天寶十年正月四海之神並封王:東海為廣德王,南海為廣利王,西海為廣潤王,北海為廣澤王。(見《舊唐書·儀禮四》)宋仁宗康定二年增封為“淵聖廣德王”,元前至元二十八年加封為“廣德靈惠王”,明洪武七年詔去封號,改稱“東海之神”,清雍正四年詔封為“東海顯仁龍王之神”。
中統:元世祖忽必烈年號(公元1260—1264年)。
謝觀:明洪武九年任登州衛指揮使。其時海船運遼糧餉,謝觀挑海口並修筑土城,作為停泊船所。此為水城修筑初期。
李本緯:字君章,山西曲活人,明萬歷二十年進士。歷任鞏昌府推官、兵部主事,登州府參政,山東右布政使。著有《灌蔬園集》。
祝文
維神德揚寰海,澤潤蒼生。允襄水土之平,經流順軌。廣濟泉源之用,膏雨及時。續奏安瀾,占大川之利。涉功資育,物欣庶類之蕃昌。仰藉神庥,宜隆報享。謹遵祀典,式協良辰。敬飾几筵,肅陳牲幣。尚饗。(注47
  注47寰海:海內,全國。
  允襄:襄助。允,以也,介詞。襄,相助也。
  經流順軌:經流:水流經過。順軌:遵循一定水道。
  膏雨:滋潤莊稼的甘霖。
續奏安瀾:奏,進也。續奏:猶言繼續降下。安瀾:平靜水紋,比喻河流平靜不氾濫。
占大川之利:該句意為:使大江大河具有好處。
涉功資育:涉:涉及。資育:養育。是說其功績又涉及養育。
物欣庶類之蕃昌:欣:喜悅,慶幸。庶類:各類。蕃衍昌盛。該句是說:諸多生物喜悅而蕃衍昌盛。
仰藉神庥:仰藉:仰望依靠。神庥:神靈護佑。
式協良辰:協,合也。該句是說:典禮正合美好時光。
肅陳:肅然陳列,形容有威儀。
呂祖廟 在水城蓬萊閣東,舊名“呂公亭”,額曰“純陽洞”。後亭圯,祀於望日樓,移呂公像碑於樓側。光緒三年知府賈瑚、總兵王正起接建殿廡。 按:神,呂姓,名巖,唐進士。成道濟世,元封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國朝嘉慶九年敕封“夑元贊運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列於祀典。各省原有廟宇,令地方士民自行供祀。(注48
48呂祖:呂喦(喦,又寫作“岩”與“巖”),字洞賓,號純陽子,大約生於唐末,卒於宋初,與陳摶為同代人 (有人附會唐人沈既濟《枕中記》而上推至唐開元時人,不確)。其里籍世傳山東東平,較為可靠說法為河中府蒲坂(山西芮城)。本儒生,科場不利,遇五代隱士鍾離權授以內丹道要,兼明天遁劍法。得道後自稱回道人,隱居終南山,活躍於關中。開道教南北二宗,世稱純陽祖師。八仙之一。
王正起:王正起(1833-1892),字靜海,河南長堰人。歷任山東總兵、提督軍門,賞穿“黃馬褂”,誥封“振威將軍”。
平浪宮 在天橋口南,俗呼“小聖廟”。同治七年重修,歲一祀。(注49
49平浪宮:供奉水神玄冥之宮。《左氏春秋》昭公十八年:“禳火於玄冥、回祿。”杜預注:“玄冥,水神。回祿,火神。”張衡《思玄賦》有“前長離使拂羽兮,委水衡乎玄冥”。即祈風平浪靜,以保平安之意。因其神通廣大,後俗與孫大聖對稱“小聖”。
馬神廟 一在府治南,一在府治內,一在縣治內。歲一祀。(注50
  50馬神:保佑馬匹平安之神。《周官》:牧人,掌天馬之屬,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祭馬社,冬祭馬步。馬祖,天駟房星也。先牧,始養馬者。馬社,始乘馬者。馬步,謂神之災害於馬者。
都土地廟 在密水橋北,明洪武十一年建。(注51
51都土地廟:這裏指恭奉登州府的土地神廟。齊地有“州十為都”之說(見《管子·度地》。土地神為掌管守護一方土地之神。說法不一。其一如晉乾寶《搜神記》卷五云:蔣子文漢末為秣陵尉,逐賊至鍾山下,賊擊傷額,有傾遂死。三國時故吏於道見之,如平生。見者驚走。子文曰:“我當為此地土地神,以福爾下民。”
土地祠 一在府治內,一在縣治內,一在總鎮署內。歲一祀。(注52
  52土地祠:原稱“后土廟”或“后土宮”,亦稱“土地堂”,宋元豐二年建,嘉慶二十二年邑人張杰重修。為奉祀一方田祖的祠堂。(見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獄神廟 一在府治獄內,一在縣治獄內。歲一祀。(注53
   注53獄神廟:供奉獄神的祠廟。獄神說法很多,多指舜時的皋陶獄神。《書·堯典:》“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汝作士。’”《論語·顏淵》:“舜有天下,先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
昭忠祠 舊在南門外東嶽廟內,同治二年移建於縣學之西,光緒六年知府賈瑚、知縣江瑞采重修。內祀登州總兵李樹德,建寧同知沈夢鯨及子時宜,水師游擊滕國祥,材官辛玢,總鎮何祥書,總兵王懋賞,副將宋延清,贈奮武郎初有功,文登營都司梁煥,水師守備王再門,外委李光弼,靈山衛千總解化龍,守備裴日煥,都司劉振邦,外委周天機、竇玉田,千總周天栥,把總浦縉,材官王祿一,鉅野教諭辛本杶,水師外委曲名揚,經制高逢志,外委高逢發,水師經制范景增,沂州營都司姜長清,守備寇國祿,威海汎把總王繩武,外委吳魁齡、范得吉,經制沈夢武,署右營都司嚴繼恩,招遠把總郄世恩,中營把總王錦堂,棲霞把總楊隆祺,把總姚信、劉興武,經制宮心一,千總劉德明,右營千總王國泰,千總劉士元,藍翎把總紀峰。附祀武材二人。隨滕國祥陣亡兵丁三十三人。隨王再門陣亡兵丁三十一人。咸豐三年直隸靜海陣亡兵丁九人,高唐陣亡兵丁十二人,四年臨清陣亡兵丁八十七人,七年安徽陣亡兵丁一百九人,八年又一人,九年又十一人,又里王莊陣亡兵丁十二人,十年兗州陣亡兵丁二十四人,十一年東昌陣亡兵丁六十八人。同治元年淄川陣亡兵丁五人,河間陣亡兵丁八人,東昌陣亡兵丁四人及咸豐十一年各鄉殉難團長、團丁,皆詳忠節。(注54
    54昭忠祠:昭示忠信之意,為歷代紀念貞忠陣亡將士的祠堂。始創於宋。這裡專祀清代陣亡將士。
江瑞采:同知銜蓬萊縣知縣,光緒二年至八年在任。
李樹德:正黃旗人,康熙五十四任任登州總兵,五十五年擢山東巡撫。
沈夢鯨及子時宜:建寧同知
滕國祥:水師游擊,已見前注,另見本《志·武秩上》。
辛玢:材官,從登州鎮總兵李林西征陣亡。
何祥書:生卒年不詳奉天人原任驍騎校巡捕營參將。雍正元年升登州總鎮,次年升直隸古北口提督。四年改任正白旗漢軍副都統。後又任直隸獨石口副將張家口副將。朝隆十一年任陝西延綏鎮總兵。
王懋賞公元?—1802年)山東福山人。乾隆四十一年一甲武進士,授頭等侍衛出為雲南景蒙營遊擊。嘉慶六年,敗賊佘家河、茅倫山,賞花翎,擢湖南永州鎮總兵。七年賊戰,中矛,歿於陣。予騎都尉世職。
宋延清(西元?—1798年):招遠人。乾隆四十六年武進士,授藍翎侍衛,出為貴州都司,遷遊擊。從征苗疆,賜號蹻勇巴圖魯,擢參將再擢大定協副將。嘉慶三年,乘勝追賊中槍,歿於陣。予騎都尉世職。
初有功:雍正間隨征逆匪,其兄送之郭門,解袍衣之,辭曰:“當立功報效,否則死耳!”至軍陣亡。贈奮武郎。
梁煥:文登營都司
王再門:蓬萊人,嘉慶三年由水師營外委陞前營水師守備,李光弼水師外委。嘉慶三年駕駛八號沙船,帶領外委李光弼出洋巡哨,遇賊船六隻於成山頭,奮力追剿,力盡死之。
李光弼:見上注。
解化龍:靈山衛千總,嘉慶四年進剿川、楚教匪在王家山陣亡。恩襲去騎尉。
裴日煥:武定營把總,嘉慶五年補行營守備。在四川劉家溝剿捕教匪陣亡。恩襲雲騎尉。
劉振邦:由把總陞湖北蘄州營都司。嘉慶五年在陜西三岔河剿匪陣亡。
周天機、竇玉田:進剿西藏功加外委,陣亡。
周天栥:進剿西藏功加千總,陣亡。
浦縉:由武生授把總,從征陣亡。
王祿一:材官,嘉慶十八年從征陣亡。
無可考。
三賢祠 舊在城隍廟東,祀宋知登州馬默、李師中、蘇軾。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府周嶅、萬歷十五年知府王詔各重修。崇禎十一年知府陳鍾盛改建於府治東。國朝康熙四十四年署府事于傑移於城隍廟內,乾隆三年知府陳法又移於府治東舊址。嘉慶二十五年知府楊本昌重修。春秋有司分祭。(注55
55馬默:字處厚,單州成武(今山東成武)人。進士出身。先任臨濮尉,須城縣知縣,遇事輒言不顧。陞懷州通判。神宗即位,上疏陳十事。熙寧間任登州知州,其時沙門島(今稱廟島)囚犯眾多,而官府只供給三百人糧食,每當有新犯人送來就有被投之海中的。兩年中寨主李慶共將囚犯七百人投入海中。馬默責備道:“人命至重,恩既貸其生,又從而殺之,不若即時死鄉裡也。汝胡不以乏糧告,而顓殺之如此?”李慶懼罪,自縊死。馬默更定《配島法》二十條,將增加人數依年久且再無過錯者囚犯移於陸地,如此,多全活者。其後歷任曹州、濟寧、徐州等知州,河東轉運使,提舉鴻慶宮,卒年八十,贈開府儀同三司,加贈太保。《宋史》有傳。
李師中公元1013-1078字誠之,楚丘(今山東曹縣)人,年十五,即上書議論時政,由是知名進士出身。累官提點廣西刑獄,攝帥事。熙甯初,歷任河東轉運使,知秦州、舒州,八年知登州因忤王安石,故累召不至,遂以登州為家,元豐元年卒,年六十六,葬臙脂岡。著有《珠溪詩集》。
蘇軾(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元豐時曾任密州知州,元豐八年六月自常州起知登州,十月到任,居五日,被召還朝任禮部郎中。其年整五十。在任上奏朝廷議水軍狀,乞罷登、萊兩州榷鹽令。並在登州留下不少詩文,影響登州頗為深長。
周嶅、王詔、陳鍾盛、于傑、陳法、楊本昌:見《志本卷二十五·文秩一》。
大忠祠 在鼓樓東。明萬歷九年奉敕建,祀禮部尚書陳迪。春秋有司分祭。(注56
  56奉敕:奉皇帝命令。
  陳迪:已見前注。
表功祠 在府治南。明崇禎八年奉敕建,祀少保戚繼光。春秋有司分祭。國朝康熙四十六年,學政趙申季、知府王靄、知縣劉士冠重修,并建忠孝碑亭,四十九年學政黃叔琳奏淮承襲奉祀生二名。光緒六年,知府賈瑚重修。(注57
  注57趙申季:江南武進人,進士,翰林院編修。康熙四十五至四十七年在任山東提督學院,以僉事任。
王靄:浙江錢塘監生,康熙四十四至五十一年在任。
劉士冠:河南祥符廕生。康熙四十二至五十一年在任。勤於使命,杜絕私情,賦稅併入地丁徵解,縣民解困。
黃叔琳:順天大興人,康熙三十年探花,鴻臚寺少卿。康熙四十七至五十一年在任山東提督學院,以僉事任。
忠烈祠 在鎮海門內。明萬歷三十一年奉敕建,祀邑人御史浦。春秋有司分祭。(注58
  注58浦鋐字汝器,文登人。正德十二年進士。授洪洞知縣,有異政。嘉靖初,召為史。言武定侯郭勳奸貪,宜罷其兵權忤旨,夺俸三月。起掌河南道事。給事中饒秀鋐與同官談省署得失,罷其官。家居七年,廷臣交薦,出按陝西,連上四十餘疏。帝大怒,逮。秦民遠近奔送,舍車下者常萬人,皆號哭曰:“願還我使君。”既至,下詔獄,搒掠備至,氣絕。明萬曆三十一年下詔建忠烈祠以祀之。

蘇公祠 在蓬萊閣東偏,祀宋知登州蘇軾。
衛公祠 舊在蓬萊閣前,明正統二年建,祀宣城伯衛青。後改為霖蒼書院,又改為李氏世澤祠。(注59
   注59衛青:字明德,松江華亭人。以薊州百戶降成祖,積功至都指揮僉事,蒞中都留守司事,改山東備倭都指揮使司指揮,駐登州。進都督僉事,尋卒。青有孝行,善撫士卒,居海上十餘年,海濱人思之,請於朝,立祠以祀。另見本《志》卷二十六。
  李氏世澤祠:見下“李公祠”。
徐公祠 在萬壽宮內,明成化建。祀永康侯徐安。今廢。
連公祠 在西關,康熙四十八年建,祀兵備道連登。(注60
  注60奉天人,生員。順治六年累功擢為登州兵備道。時海氛未靖,連登身先士卒,剿撫兼盡,民賴以安。又捐俸修學宮,培養士人,判獄尤稱明敏,剖斷如流。一時有神君之頌。卒於官。康熙四十八年郡人建連公祠祀之。
李公祠 即衛公祠舊址。康熙五十五年建,光緒四年知府賈瑚重修,祀直隸、河南、山東總督李蔭祖,安徽巡撫李鈵,登州鎮總兵李樹德。 按:蔭祖總制三省,多善政,民思之。康熙三十五年征噶逆,東民挽輸塞外,適蔭祖子鈵督運,厚撫恤之,旋擢山東巡撫,以疾不果,改撫安徽。四十二年山東大饑,時鈵已致仕。奏請出貲,并扶病來東,襄理賑務,尋卒於新泰縣。命其三子純德終其事。新民建祠於羊流店祀之。其長子樹德復鎮登州,有惠於民,遂祀其三世,名“世澤祠”。 (注61
  注61適蔭祖子:適:恰好。蔭:借助先代功績而得到封賞。祖子:此處主詞為李樹德,是言李鈵即李樹德之父。
仲連祠 舊在望日樓後,祀戰國時人魯仲連,後改為呂公亭。今廢。(注62
  注62魯仲連(约前305年-前245年):戰國齊人,好奇伟俶傥之画策,喜為人排難解紛,而不肯仕宦任职。游於趙,秦圍稍急,魏使新垣衍請帝秦。仲連義不帝秦。見衍曰:“若赵、魏帝秦,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其後秦軍退卻。曾謀劃於田單,大勝。後田單言於齊王,欲爵之,連逃於海上以終。魯仲連推崇莊子、墨子,實為道家先行者。其愛國、自潔、仗義為登人所尊崇傳唱。清朝駐登州海防巡撫都御使袁可立蓬萊閣有詩:“義城魯仲連,功成甘退讓。千載有同心,感時懷高尚。”《史記》《戰國策》有記。
張公祠 在鐘樓南,祀邑人明贈光祿寺少卿張瑤。(注63
  注63張瑤:號海眉,明天啟五年進士,任河南開封府推官,殉難。贈光祿寺少卿。墓在城西欒家噇,敕葬,有碑。列《明史·忠義傳》。
張公祠 在縣治東,咸豐十一年奉敕建,祀邑人、四川安縣知縣張香海。(注64
  注64張香海:
宋公祠 在財神廟西,祀邑人、咸豐十一年陣亡團長宋良砥,同治九年山東巡撫丁寶楨奏請建祠。奉旨由該家屬自行捐建,勿庸官為致祭。准。將同時陣亡團長二十二名、團丁一百七名附祀。(注65
  注65宋良砥:

黃縣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
先農壇 在縣東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東,明洪武三年知縣胡舉建。又,一在黃城集。(注66
  注66胡舉:查康熙版《黃縣志》洪武間知縣有“彭舉”而無“胡舉”。同治版《黃縣志》彭舉於洪武元年至三年任黃縣知縣。當依《黃縣志》為是。
厲壇 在縣北門外一里。又,鄉厲壇五十處,今廢。
文昌宮 在西關外,明萬歷二十二年知縣張彚選建於學宮之西,後移於城東南隅。國朝康熙十二年知縣李蕃改建於此,內有魁星樓。又,一在黃山館。(注67
67張彚選:明河北清苑舉人,萬歷二十一至二十六年在任知縣,創修石城,建學宮,置辦祭器,有碑記,陞壽州知州。
李蕃:字錫徵,四川通江人。順治十四年舉人,康熙九年至十八年在任知縣。廉平豈弟,和易近人,兼工詞令。在任十年,多所興舉。時黃民最苦丁役及水衝沙壓之,公慎丁徭,又將衝壓之田丈量畝數,悉數豁免,里民賴之。又嘗修城垣,葺孔廟,整衙門,建文昌閣;考生童,表揚節義,舉士勸農,興鄉飲而重高年,凡所興舉,皆本經術以為治。修《縣志》,旁搜繼紹,使四十年湮跡釐然俱備。三子皆得登科。
關帝廟 在縣治後,千戶韋勝建。(注68
  68韋勝:
天后宮 在南關。又,一在龍口,一在黃河營。
八蜡廟 在社稷壇西。
劉猛將軍廟 在八蜡廟後。
火德廟 舊在南門樓,明萬歷間知縣李秩移建北關。(注69
  69李秩:孟津人,進士,萬歷十四年至十五年任,後陞陜西副使。
真武廟 在北門樓。又,一在城西五里,一在城北李家疃。
東嶽廟 在城隍廟西。元初主簿王收建,至元九年縣尹孔思問重修。(注70
70王收:
孔思問:字從善,又字文貞,孔子後裔。元代至元初為縣尹,其時學校禮文大壞,祀典不修,思問考古禮,設俎豆,春秋釋奠,作《勸學記》以教諸生。凡殿宇學舍無不殫力,經營一時,文教復興。按:本題縣尹孔思問,從善其字,思問其名也。《舊志》作文貞,當其又字。
龍王廟 在東城門樓。又,一在黃山館,一在龍口,一在(山母)屺島。
萊山月主廟 在縣東南 二十里萊山北麓,漢宣帝萊山祠月即此。雨旱禱輒應。一在縣西二十五里,一在縣東北唐家村。(注71
   注71漢宣帝萊山祠月:《漢書·郊祀志》:宣帝祠“之罘山於腄,成山於不夜,萊山於黃。成山祠日,萊山祠月。”
萊王祠 在縣西南惤城,古稱百支萊王祠即此。(注72
  注72惤城:即惤縣城,在黃縣西南,高齊時省惤縣入黃縣。
  百支萊王:《漢書·地理志第八上》:“惤縣,有百支萊王祠。”《晉書·地理下》:“黃有萊山、松林萊君祠,弦侯國。有百支萊王祠。”
海瀆祠 在縣東北二十里大入城上。(注73
  73大入城:黃縣城東北二十里。魏司馬懿伐新羅,築此城貯糧。
馬神廟 在縣署西。
土地祠 在縣治內。
獄神廟 在縣獄內。
昭忠祠 在北關,舊名“忠烈祠”,明崇禎九年建。國朝同治初移,所祀吳世揚等於忠義孝弟祠,改為“昭忠祠”。祀咸豐十一年殉難諸人。(注74
  注74吳世揚:洛陽舉人,崇禎三年至五年任知縣。嚴氣正性,見義必為。時海上多故,不逞之徒多蝟集登州,以希進取。黃距登州近,城薄民疲。世揚自知危疆,繕城堡,練鄉勇,期當一面。在任一年,而孔有德兵變,五年正月三日陷登州,黃縣大震。十一日賊圍黃,世揚慷慨曰:“此吾死所也!”集縣中父老子弟死守,相持兩晝夜而城陷。世揚急解印綬付家人,間道之北鄉,再拜投井死。賊入城搜索不得,久之,出於井中,磔其屍。朝廷贈光祿寺少卿,建忠烈寺,賜葬。
附:
廣禪侯祠 在縣東南聖水泉上。 按:廟碑稱侯,劉姓,名十琨,嘗為民禦水患。《通志》云,宋真宗封亭亭山之神為廣禪侯。今土人祀之,為耕牛祈蕃。(注75
75康熙版《黃縣志》稱祠在縣城東三里泉水疃。傳說元至正年間村中水潭生一白蛟,殘害生靈。貨郎劉十琨聞知,決心為民除害。於是身捆利刃,被白蛟吞入腹中,雙雙而亡。朝廷聞知,遂封劉十琨為廣禪侯,建廟,四時祭之。 注者按:宋真宗所封廣禪侯即牛王,與此處不合。
三靈侯祠 在西關,祀周諫官唐宏、葛雍、周武。(注76
  注76唐宏、葛雍、周斌:為周厲王諫官,周宣王時,分別受封為孚靈侯、威靈侯、浹靈侯,故稱三人為三靈侯。
陳公祠 在北關,祀明巡海道陳讚,舊縣志云有遺愛祠,當即此。(注77
 77陳讚:“讚”,字允楊,一字三峰福建長樂人。嘉靖二年進士,為戶部郎中,遷湖州守,山東巡海道。擢貴州兵備道副使。致仕歸,足不入城市
杜公祠 在北關,祀明知縣杜時騰。(注78
  注78杜時騰:上海舉人。萬歴十六年至十九年在任知縣。歲值大旱,赤日跣禱,大雨立注。時獄有重犯,七人中二人情屬可疑,前官不能白。時騰反覆推訊,卒伸其冤。在任三年去職歸,士民扶老攜幼相送,泣不忍別。有《留別父老詩》。
四公祠 在文昌廟東,祀明知縣王中逵、孫振基、張所性、任中麟。(注79
  注79王中逵:河南開封祥符人,進士出身。隆慶二年至六年在任知縣。清介端方,惠愛百姓。
孫振基:陜西潼關人,進士出身。三十年至三十二年在任知縣。貞惠廉潔,教養諸生如親子弟。刻圖說警,游情力抗。教育屬下,事無巨細,必遵於法。吏民畏愛不忘。後調任安丘偶而過黃,老幼男婦,焚香迎送,攀輿失聲者百里不絕,其得民者如此。黃人為其立《去思碑》。
張所性:河南浚縣舉人,明天啟四年至七年在任知縣,後陞邳州知州。
任中麟:臨潼人,進士。明崇禎七年至十年在任知縣,有能吏聲。問民疾苦,不畏豪強,民賴以安。其時民苦於社區差別,中麟酌量貧富兼併,里甲稍免差別。累官至山東督學道。
僧王祠 在石泉寺內,同治七年建,祀忠親王僧格林沁、以贈太子少保全順、記名總兵何建鼇、蒙古都統舒通額,護軍統領恒齡配。(注80
  注80僧格林沁(公元18111865)蒙古族。道光五年為索特納木多布齋郡王嗣子,承襲科爾沁左翼後旗紮薩克郡王。同年奉命御前行走,賞戴三眼花翎。九年賞穿黃馬褂,授御前大臣。十五年署鑲紅旗蒙古都統、閱兵大臣。二十一年為正黃旗滿洲都統。二十五年為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道光帝駕崩,僧格林沁為顧命大臣之一。咸豐八年僧格林沁反對《天津條約》簽訂,奏請撤回談判代表,主戰外虜。咸豐九年於天津大沽口與英軍力戰,擊毀英軍戰艦三艘,英軍死傷464人。咸豐十年直隸、山東及河間府一帶軍四起。朝廷授權僧格林沁節制調遣直、魯、豫、鄂、皖五省兵馬,多次打敗軍。同治四年僧格林沁率萬餘清兵追擊撚軍賴文光、張崇禹部,在曹州菏澤縣陷入撚軍伏擊僧格林沁被殺。
  全順:薩爾圖拉氏,蒙古正藍旗人。咸豐六年,翻譯進士,官中允累遷翰林院侍讀學士。十年,疏調從軍在僧格林沁部任治軍充翼長並著戰績賜黃馬褂。擢內閣學士,授西安左翼副都統。從僧格林沁捻軍,陣亡。賜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諡忠壯。附祀僧格林沁專祠。
  何建鼇(公元1833-1865)字立夫,河北灤南縣人,入鑲紅旗漢軍籍。道光時武舉。咸豐初年,隨軍鎮壓太平軍,功封偏將,賞戴花翎。咸豐十年,隨親王僧格林沁鎮壓撚軍同治初年,為副將軍、陸路總兵隨僧格林沁出征,追太平天國賴文光余部到曹州,陷入重圍。四年為解救僧格林沁,力竭自刎。諡號“果毅”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並附祀僧格林沁專祠
  舒通額元?-1865年):滿洲鑲藍旗人。咸豐五年授佐領。十一年薦保花翎協領加副都統銜,賞穿黃馬褂,換頭品頂戴。同治三年因戰功賞戴藍翎,累擢江北軍營總,行營翼長,記名副都統。四年遷正黃旗漢軍都統,與軍戰被殺諡“威儀”並附祀僧格林沁專祠
  恒齡公元1865滿洲鑲黃旗人。咸豐九年以佐領剿撚軍,因功擢協領。十年從僧格林沁任營總。十一年積功記名副都統,賜黃馬褂達春巴圖魯名號。同治四年,殞於陣。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諡“壯烈”並附祀僧格林沁專祠。

福山縣
社稷壇 在縣西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
先農壇 在縣東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西南,明洪武二年縣丞王景、三年知縣王諒建。永樂十三年,成化間知縣朱真,萬歷四十五年知縣宋大奎,國朝順治十八年,康熙五年,乾隆五年、十二年累修。(注81
  注81王景:籍貫無考。明洪武二年至七年在任縣丞。
王諒:籍貫無考。明洪武三年至七年在任知縣。
朱真:河南郾城人。天順六年至成化十年在任知縣。
宋大奎:陜西延長縣選貢,初授獲嘉縣知縣,陞武定州知州。萬歷四十三年至四十七年在任知縣。其時歲饑,賑濟得法,全活甚眾。弭盜法嚴,闔邑平安。民為之立生祠。陞登州同知,萬歷四十三年至知縣。主持修《福山縣誌》。
厲壇 在縣北門外一里。又,鄉厲壇二十九處,今廢。
文昌宮 舊在學宮東北隅,明天順間知縣段堅建。萬歷二十七年知縣吉士賚改置於青龍山巔,四十五年知縣宋大奎又改置於芝陽山麓,東有魁星樓。國朝康熙間知縣張大本重修,雍正間又建祠於學宮之東而致祭焉。又,一在南案山上。(注82
  注82段堅:字可久,陜西蘭州人,進士出身。天順三年至六年在任知縣。秉性剛方,篤志聖賢,專務以德化民,刊布小學,令民講誦,復興以詩歌,而邑俗翕然大變,有弦頌風。時人以文翁稱之。且六事畢修,百廢俱興。陞萊州知府,又遷南陽知府。大司徒王鴻儒稱其為巨儒。事跡載《明史·循吏傳》。
吉士賚:賚,音“賴”lài。明直隸灤州人,歲貢。萬歷二十六年至二十九年在任知縣。
張大本:漢軍正白旗舉人。康熙二年至八年在任知縣。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9: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關帝廟 在縣治南。明洪武元年建,永樂、天順、崇禎間累修。
天后宮 在煙臺海口。
八蜡廟 在縣南一里餘。
劉猛將軍廟 在福聖寺內。國朝乾隆三年建。
火德廟 在縣南門上。明嘉靖間建,知縣宋大奎、崇禎間知縣吳聞詩,各重修。(注83
  注83吳聞詩:河南固始舉人。崇禎十三年至十六年在任知縣。
真武廟 在縣治後城上,明成化間建。國朝順治、乾隆間累修。又,一在芝陽山。(注84
  注84芝陽山:又名祝聖山,在縣東南二里。見《本志》卷三。
雷神廟 在芝陽山上。
東嶽廟 在縣西北一里。明永樂間建,萬歷三十六、國朝乾隆四年累修。
龍王廟 一在塗山,一在芝水東小山上,一在造書山,一在縣西北石屋營。
陽主廟 在之罘山隈,秦封八主之一。漢宣帝祀之罘山於腄,即此。祭以三月三日。元延祐六年重修。(注85
85八主:又稱“八神”。《史記·封禪書》:“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蓋天好好陰,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陵監鄉,齊之西境也。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陽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萊山。皆在齊北,並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時主,祠琅邪。琅邪在齊東方,蓋歲之所始。”
漢宣帝祀之罘山於腄:漢宣帝劉詢(前9149年)漢武帝曾孫,繼漢昭帝后即位。據《漢書·郊祀志下》漢宣帝祀之罘陽主當在本始二年。
陰主廟 在磁山下。秦封八之一,祭於七月七日。(注86
  注86陰主:見上注。與陽主相對。磁山產磁石,故名“磁山”。又磁山有三峰,故古名“三山”,為秦始皇建陰主廟處。
先醫廟 歲以二月、十一月上甲日致祭。(注87
  87先醫:古云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都發明過醫藥,故祀之為先醫。《清會典·太醫院》:“祭先醫則分獻。注:每年二月、十一月上甲日於本院之景惠殿祭先醫。”府、州、縣依此。
馬神廟 在縣西關,明成化間建。
土地廟 在縣治內。
獄神廟 在縣獄內。

張公祠 祀明知縣張所修。久廢。(注88
  注88張所修:明直隸灤州舉人,萬歷十八年至二十四年在任知縣。央官以誠,行實惠民。有婚喪嘗捐金助之,眾感其德,為立生祠。
宋公祠 在東嶽廟左側,祀知縣宋沾。(注89
  注89宋沾:河南商丘縣舉人,萬歷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在任知縣。性英敏,才識過人。居官清介,刻意厲精,以拯民為己任。歷三年,裁冗蠲繁,民懷吏畏,卒於任。評曰:濟猛以寬,厚終如始,士民德之,數十年相與俎豆,歷久如新。
宋公祠 在月城上。祀明知縣宋大奎,久廢。
朱公祠 在東城門樓內。祀明知縣朱國梓,春秋致祭。(注90
  注90朱國梓:遼東貢生,崇禎四年至七年在任知縣。登州陷時,承平日久,遠近無固志。縣內亂者,素憚其威。國梓環城誓守,親率義勇,輸糧集兵,設立箭簾、木梁、炮臺架之類甚備。福山以東均賴保全。其城守遺法,皆師之。後陞陜西鳳祥通判,轉兵部主事,陞直隸昌平道。梓去數年,百姓思其功,立祠東城樓之南。知縣周翼龍扁曰:“報功祠”,聯曰:“睠彼高深,我在後來常對面;遡斯生聚,民於己去更關情。”雍正十三年因祠隘小,移像東門樓之中間。
葉公祠 在西關。祀明知縣葉繼龍,今廢。(注91
  注91葉繼龍:婺源縣舉人,萬歷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在任知縣。平易近民,謙對下士,有古循吏風。陞霸州知州,百姓為立生祠於西關。

棲霞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明洪武三年主簿牟敬祖建,成化十年知縣婁鑑、二十三年知縣陳貴、正德十一年知縣劉孜,各重修。(注92
  注92牟敬祖:明湖北公安縣貢生。洪武三年至六年任縣主簿,其時值兵亂,縣令與典史相繼以事去。敬祖獨履數職,艱難勤政,百廢修舉。其後遂籍棲霞。祀名宦祠。
婁鑑:河北獻縣舉人。明成化六年至十一年在任知縣。剛果解澆,廉慎礪節,翼良戢暴,葺學興賢。
陳貴:太和舉人。成化十三年至二十三年在任知縣。
劉孜:河南密縣舉人。正德六年至十二年在任知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西南,明洪武三年主簿牟敬祖建,成化十一年知縣婁鑑、正德九年知縣劉孜,各重修。
先農壇 在縣東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西。明成化八知縣婁鑑建,宏治二年知縣陳貴修。
厲壇 在縣東。明洪武三年主簿牟敬祖建,七年知縣姜畇重修,正德八年知縣劉孜改建於北門外里許。又,鄉厲壇五十處,今廢。(注93
  注93姜畇:河南修武人。廉政興學。 注者按:乾隆版《棲霞縣志》謂姜畇正統元年至三年任知縣,洪武七年知縣為呂鏞,而《本志》謂姜畇於洪武七年任知縣,未知誰非。當從《縣志》為是。
文昌宮 在文廟西。又,一在東嶽廟東。
關帝廟 在縣署東。咸豐十一年、同治六年兩次捻患“顯聖護民頒發神功昭佑”匾額。又,一在城西北郭外,乾隆十八年知縣衛萇重修。一在演武亭後。一在南門外。一在院山社,康熙十七年建。(注94
  注94衛萇:陜西韓城縣舉人。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在任知縣。曾修撰《棲霞縣志》。 注者按:《本志》云衛萇十八年起任知縣,當誤。
八蜡廟 舊在城南三里。明萬歷三十七年知縣李同寅改建於山川壇前。(注95
  注95李同寅:江西樂平縣選貢。萬歷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在任知縣
劉猛將軍廟 在縣治西北。
火德廟 在南關外,康熙七年知縣胡璘重建。(注96
  注96胡璘:順天人。康熙四年至十六年在任知縣。
真武廟 在北門外,明成化十一年主簿王冕重修。(注97
  注97王冕:居籍生平無考。
旗纛廟 在演武場內。
東嶽廟 在縣治西,俗名天齊廟。
龍王廟 在翠屏山東。
馬神廟 在縣治北。又,一在演武亭後。
土地祠 在縣治內。又,一在學宮,久廢。
獄神廟 在縣獄內。

謝公祠 在北關,祀府推官謝科。(注98
  注98科:江西金溪縣人,進士。明萬歷十八年至二十六年在任登州府推官。後陞瓊州知府。
李公祠 在西關。明崇禎年建,祀知縣李升吉。(注99
  注99李升吉:山西舉人。明崇禎二年至六年在任知縣。惠心於農,武略安邦,民歌其十德,闔邑頂祝。立生祠以祀。

招遠縣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半里,明洪武十三年知縣王明善建。(注100
  注100王明善:明洪武十年起任知縣。修城池,建廟壇,祀制大備。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
先農壇 在縣東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西。明洪武九年知縣于廷舉建,國朝道光二十四年重修。
厲壇 在縣北門外。又鄉厲壇二十九處,今廢。
文昌宮 舊在學宮雲路門上,明崇禎七年建。國朝乾隆間改建於南門樓,道光四年重修。又,東南角城上有魁星閣,順治十七年建。
關帝廟 在城隍廟西。
八蜡廟 在城西北。
劉猛將軍祠 在縣東門內。
火德廟 在湯泉東北。
真武廟 在縣北關外。
旗纛廟 在演武場。
東嶽廟 在縣東滾泉山上。
龍王廟 在縣治西架旗山上。
呂祖廟 在八蜡廟內。
馬神廟 在縣治西。
土地廟 在縣治內。
獄神廟 在縣獄內。

申公祠 在縣西北。祀明知縣申良,以知縣羅錦配,今廢。春秋仲月向碑祭之。(注101
  注101申良:字延賢,山西高平縣舉人。正德六年至八年在任知縣。尚禮儀,務教化,方正嚴毅,人不敢以私會。修城墻,凿城濠。時土寇起膠、萊間,犯境,親帥士卒,屢戰皆捷。後選調諸城,擢安吉知州,陞常州同知,歷戶部員外郎。
羅錦:明正德十六年至嘉靖七年在任知縣。
孝女祠 在縣南二十五里,祀邑李氏女。(注102
  注102李氏女:通政使楊覲光亞室,公亡自縊。舉報云:“家本長安,慷慨趙燕之俗室從君子,文章齊魯之人侍宦游于江陝,留都歷年,齒僅三十九歲夙夜在公之際,內佐脫簪左右就養之時,旁參舉案所天不吊,抱病而終。……小世界而大一繯,再見望夫石化留綱常,而拋七尺,甘心燕子樓空亡與俱亡,昨朝今夕,死而不死,一日千秋。”事聞旌表。

萊陽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半里。明洪武二年縣丞陳奎建,正統八年知縣郭敏重修。(注103
  注103陳奎:洪武二年至十一年在任縣丞。創建各衙屬及廟壇。
郭敏:河南淇縣人。明正統五年至十二年在任知縣。廉明仁恕,親自率領百姓上山採木增修學宮及諸祠廟,民不勞費。遷保定通判。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西南半里。明洪武三年縣丞陳奎建,正統八年知縣郭敏重修。
先農壇 在縣東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東。明洪武二年縣丞陳奎建,嘉靖九年知縣梁昂、萬歷三十一年知縣蔡夢齊、國朝順治十四年知縣張可立各重修。(注104
  注104梁昂:山西臨汾舉人。嘉靖八年至十年在任知縣。
蔡夢齊:直隸定興縣進士。萬歷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在任知縣。為人倜儻放檢,而強毅任事,建文昌閣,創文院以興起文教。時開鑛榷稅,太監肆暴,本省陳增尤甚。夢齊初抵縣途,遇桎梏械繫之眾四十餘人,詢之,知為鑛璫所構,立釋之,並嚴治璫黨。人稱強項令。後調定遠。
張可立:福建福清進士。清順治十二年十七年在任知縣。遺愛在人,久而思慕。擢劍州知州。
厲壇 在縣東北一里,明洪武八年建,正統八年重修。又,鄉厲壇百餘處,今廢。
文昌宮 在縣西門內,康熙六年重修。又,一在城上,其旁為魁星樓。
關帝廟 在縣西門外,明萬歷二十九年知縣蔡夢齊建。又,一在城隍廟東。
八腊廟 在縣西三里馬山上,明成化十五年建。
劉猛將軍廟 在縣治西南。
火德廟 在南門上,順治五年知縣石可章重修。
真武廟 在城隍廟東。又,一在北門外。
旗纛廟 在演武亭後,今廢。
東嶽廟 在縣治西南。
龍王廟 在縣南二十五里。
馬神廟 在縣西南馬山埠。
土地廟 在縣治內。
獄神廟 在縣獄內。

仲子祠 在矯家莊,祀先賢子路,其後裔奉祀。(注105
  注105子路:名仲由,字子路、季路,孔子門生。傳矯家莊一代仲姓即子路後裔,故建仲子祠以祀其先祖。
廣禪侯祠 在縣西境,宋元祐間建,明正統六年修。
三靈侯祠 在縣東門外。
東平思王廟 在縣西南馬山埠。漢宣帝第四子封於東平,其子西陽頃侯析封東萊,因有是廟。元延祐中虸蚄食苗,縣令韓夢昌禱之,有應。明正統六年重修。今廢。(注106
  注106韓夢昌:字希伯,山東東平州人。元至治三年起任縣尹。創建東平王廟於馬山,凡旱澇虸蚄為民祈禱,輒應。民勒石為銘。
蔡公祠 在縣西關外。祀明知縣蔡夢齊。
楊公祠 在縣治南。祀明知縣楊州鶴。(注107
  注107楊州鶴:河南濬縣人,進士。萬歷三十一年至三十六年在任知縣。勵精剔弊,罷里甲費,而民困甦。育才課士,而文教興。嚴懲盜匪,而椎剽遁跡。治水築堤,農享其利。擢御使。去後,民生祀之。
吳公祠 在縣西門內。祀知縣吳瑾。(注108
  注108吳瑾湖廣廣濟進士。康熙十八年至二十二年在任知縣。自兵燹以後,盧舍丘墟,田野蒿萊。瑾招撫流亡,資以牛種,並建置義學,以時課藝。恩威兼施,政績顯著,陞山西蒲州知州。去之日,士民涕泣送之。
趙公祠 在縣西門外。祀知縣趙光榮。(注109
  注109趙光榮:陜西神木貢監。康熙二十八年至四十年在任知縣。三十四年大饑,光榮煮粥賑濟,全活甚眾。遷開封府同知,
景行祠 在縣東門外。明成化十八年登州知府張鼐創造,祀邑人宋黻。(注110
  注110張鼐:山東歷城進士。明成化間任登州知府。
宋黻:萊陽人,明天順間進士。初為戶部主事,累官至浙江按察副使。墓在縣東浴渚岡。
李公祠 在縣治西南。明嘉靖十七年山東巡撫都御史袁宗儒建,祀邑人李鐸。(注111
  注111袁宗儒公元-1539字醇夫,號靜庵,河北雄縣人。正德三年進士。授史。十二年冬,帝在大同諫帝巡邊語極危切擢大理寺丞。官右僉都史,巡撫貴州吏部尚書桂萼議宗儒改調,遂解職歸。未幾,起鄖陽,改山東。坐屬吏饑無術,不能覺察,罷免。薦起左副都史,卒。
李鐸:萊陽人,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歷官戶科、刑科給事中,南京大理寺右丞,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右副都御史。墓在縣東北二里
徐公祠 在縣治西。祀邑人徐瑾。(注112
  注112徐瑾:
宋公祠 在縣治西南。祀邑人宋繼發。(注113
  注113宋繼發:字華之,進士,萊陽人。江南長州縣知縣,外祖喪回歸。性孝友,疏財好施,里人多感之。卒,私諡“惠介”。墓在柏林莊東北。
左公祠 在縣治西。康熙四十年山東學正徐烱建,祀邑人左懋第。(注114
  注114徐烱:江南崑山人,進士,康熙三十九年以僉事任提督全沂學院。
左懋第:進士,萊陽人。歷山西韓城縣知縣,戶科給事中,南京兵科都給事中。福王監國,擢太常寺卿,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旋拜兵部右侍郎,充通間使,不屈死。乾隆間追贈兵部尚書,諡“忠貞”,建專祠祀之。
三忠祠 在縣西門內。祀邑人宋玫、左懋第、沈迅。(注115
  注115宋玫:萊陽人,進士。河南永城縣知縣,歷官刑科給事中,大理寺少卿,太僕寺卿,工部右侍郎。崇禎十六年殉邑難,贈兵部尚書。清乾隆間賜諡“忠節”。墓在馬山埠。
沈迅:萊陽人,崇禎間進士。直隸新城縣知縣,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兵科給事中。順治四年舉家殉難。乾隆間諡“烈愍”。墓在城西南七十五里小埠。

寧海州
社稷壇 在州北一里。明洪武三年同知趙天秩建,成化二年知州姜璉、宏治七年知州陳賓各重修。(注116
  注116趙天秩:凡諸廟壇皆創修之。 注者按:民國《牟平縣志》云趙天秩任州同起任於洪武十七年,而《本志》云趙天秩於洪武三年創建社稷壇,二年建城隍廟等。當以《本志》為是。
姜璉:浙江蘭谿縣人,成化間由進士任寧海州知州。近民興學,務求實效。寧海舊俗,死者多浮厝,璉教以文公家禮,因而自化;又於州東西門外創置社學,擇民間子弟請貢生教之,暇則躬自課閱。由是科甲開先,郎中王軒、御史于茂皆受其教。自任職以來,百廢俱興,凡廟壇、倉廒、養濟院等無不經理,規制皆備,軍衛畏之如神明,百姓愛之父母。尋陞贛州、永平二府知府。
陳賓:江蘇上海舉人。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南一里。明洪武三年同知趙天秩建,成化二年知州姜璉、宏治七年知州陳賓、國朝嘉慶三年知州愛星阿各重修。(注117
  注117愛星阿:滿州人,嘉慶元年至六年在任知州。廉明恬靜,留心祀典,修建壇壝祠宇及養濟院等,皆一一經畫不茍。後調膠州。
先農壇 在州東門外。
城隍廟 在州治西北。明洪武二年同知趙天秩建,永樂四年知州陳希顏、天順五年知州李禧、成化八年同知成禮、國朝道光十三年知州殷家謨各重修。(注118
  注118陳希顏:籍貫生平不詳。永樂四年起任知州、
李禧:福建人,監生。天順間任知州。
成禮:籍貫生平不詳。成化二年至八在任州同,後攝萊陽縣事。
殷家謨:清直隸天津人。道光十年任知州,十八年再任。卒於任。
厲壇 在州東北五里。明洪武八年知州李善慶建,萬歷四年知州蘇惟肖移於城西濠畔。又,鄉厲壇八十一處,今廢。(注119
  注119李善慶:籍貫生平不詳。明洪武三年起任知州。
蘇惟肖:河南洛陽舉人。萬歷四年至六年在任知州。
文昌宮 在東南城上。明崇禎間建,國朝嘉慶二十五年重修。其南為魁星樓,康熙初建。
關帝廟 在州南門內東街。又一在東門月城內,明洪武七年建。
天后宮 在州州北十里。元至元四年建,至大四年修。
八蜡廟 舊在州西門內。後移於山川壇東,今附祀劉猛將軍廟內。
劉猛將軍廟 在州治東。嘉慶初知州愛星阿建。
火德廟 在州南門月城內。
旗纛廟 在演武場內。
東嶽廟 在州東關。明萬歷間建。
龍神廟 在崑崳山九龍池側。
馬神廟 在州治內。
土地祠 在州治內。
獄神廟 在州獄內。又有倉神廟在西北倉,久廢。

牟平侯祠 在州東五里許,古牟臺叢祠側,祀漢劉渫。舊志誤作東牟侯劉興居,今據《通志》正之。又金山有東牟侯祠,久廢。(注120
  注120乾隆《山東通志》卷二十一:“寧海州牟平侯祠:在州東三里,祀漢牟平共侯劉渫,齊孝王子,傳國七世。舊志誤稱東弁侯劉興居。今正之。”
三公祠 在州西三里,即二喜亭故址。乾隆初州人立生祠祀同知襲大良、知州周道濬、李湖。(注121
121襲大良:浙江仁和人,康熙間任州同。康熙四十三年大饑,民情皇皇,公亟請發倉廒賑之。不許。又力諍,上官怒。遂以脰觸石獅,血涔涔流,乃允。賴以存活者無算。民僉感泣,為之立祠。任寧海州十四年,陞膠州,又有德政。膠人為立生祠祀之。
周道濬:浙江山陰縣人。乾隆元年起任知州。重修學宮,惠政甚多,邑人袝祀龔公廟。咸豐初年移木主於城南遺愛祠。
李湖:字又川,號恕齋,江西南昌人。乾隆四年進士。初任武城縣,有治聲;再調郯城,建義倉八所,值歲欠,發粟賑之;並給牛種,民賴以輯。陞寧海州知州,興利除弊,益於民者待多。陞泰安府,州民送者遮道。為立生祠。
遺愛祠 在州治東南,即舊書院址。(注122
    122遺愛祠:在城內曹家巷。本清乾隆年間建有三公祠,祀襲大良、周道濬、李湖。後祠圯,道光間移木主於二郞廟之接官廳,胡道垠袝祀。後又移木主於城內,名遺愛祠。

文登縣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北一里。明洪武三年知縣張鳳建,萬歷十四年知縣李需光重修。(注123
  注123張鳳:字來儀,明山西舜城人,洪武三年至八年在任知縣。其時城垣崩塌,縣署傾圯,毅然任之。修學宮,增殿廡,凡百規模,煥然改觀。耿直剛果,廉明堅毅,士民愛戴。
李需光:廣東順德舉人,萬歷十二年至十七年在任知縣。文登舊俗,賣地不得過糧黠者因得規避,貧民仍舊得納稅賦,需光丈量清理交割,按里甲嚴查。耕地者依限納糧,而賣地者困厄始蘇。興文教,恤疾苦,修《縣志》,存掌故,文風日盛。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明洪武三年知縣張鳳建,萬歷十四年知縣李需光重修。
先農壇 在縣東門外。
城隍廟 舊在縣治南。明洪武三年知縣張鳳建,萬歷十一年知縣郭包田重修,崇禎十六年改為察院,以西門內察院址改城隍廟。國朝順治、康熙、嘉慶間累修。(注124
  注124郭包田:明江陵屯留衛舉人,萬歷九年至十二年在任知縣。
厲壇 舊在縣北一里許,明洪武八年知縣蔣惟均建。又鄉厲壇七十二處,今廢。(注125
  注125蔣惟均:籍貫事蹟不詳。明洪武八年任知縣。
文昌宮 舊在文山西麓,明天啟六年移東門上。又魁星閣在西門上,崇禎六年建。國朝康熙四十二年、道光十五年累修。
關帝廟 在縣西南,明永樂十二年建,萬歷四年、國朝康熙間累修。又,一在呂家集,一在文登營,一在縣東四十里。
八蜡廟 舊在縣東南五里,明萬歷十四年知縣李需光移於文山之陽,四十八年復移於城南,國朝康熙三十年重修。
劉猛將軍廟 在縣西,雍正三年建。
真武廟 在七里湯。又,一在陡埠;一在威海司,明宣德四年建,嘉靖二十八年重修。
旗纛廟 在演武場。
東嶽廟 在縣東。又,一在文山上,一在西門外。
天后宮 在縣南六十里。又,一在蘇門島,一在威海司,康熙四十年建,乾隆間重修。
龍王廟 在縣西六十里。一在縣北七十里,一在靖海口,一在威海口。
金甲祠 在縣治西,明天啟五年建,祭以春秋仲月。
馬神廟 在縣治西。
土地廟 在縣治內。
獄神廟 在縣獄內。

申子祠 在縣西門內,康熙間知縣王一虁建,祀先賢申棖并擇其後裔奉祀。(注126
  注126申子:即申棖,棖,一作“黨”,一作“棠”,字子周,魯人,孔子弟子。據傳申棖為避戰亂,隱居講學文登,並死葬於文山北麓,其後人居溫泉都頗多,申家莊其故里也。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魯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封為“文登侯”,明嘉靖九年封為先賢。
史公祠 在縣治前,祀金縣令史嗣貞,今廢。(注127
    127史嗣貞:字彥明,漁陽人。金大定四年授文登縣令,性剛毅,明是非,無遮掩之行,人不敢以私相干。裁斷如流,庭無滯訟民,愛之如慈母。去後立祠祀之。
孫公祠 在縣西門內,明萬歷四十八年建,祀本府推官署縣事孫昌齡。(注128
  注128孫昌齡:河北寧晉人,進士。萬歷四十七年任本府推官,泰昌元年調署文登知縣。見《本志·文秩一》卷二十五。 注者按:萬歷無四十八年,該年已改元為泰昌元年。

榮成縣
社稷壇 在縣南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門外。
先農壇 在縣東門外。
城隍廟 在縣東門內。
厲壇 在縣西門外。
文昌宮 在縣東門內。嘉慶八年知縣曾選達建,與關帝廟并列,其魁星閣舊在西門上,十年知縣張畬移於東南城上。又,一在崖頭集,一在孟家莊,皆有魁星閣。(注129
  注129曾選達:江西彭澤舉人。清嘉慶四年至九年在任知縣。
張畬shē:直隸鹽山人,嘉慶十一年至十七年在任知縣。
關帝廟 舊在南門樓,嘉慶八年知縣曾選達移建於東門內。
天后宮 在縣東召石山下。又,一在石島,一在裏島。
八蜡廟 在縣北門外。
劉猛將軍廟 在縣北門上。
火德廟 在縣城內。
真武廟 在縣城內。
龍王廟 一在縣城內,一在興龍山。
日主廟 在縣東十里成山之陽,元大德間建,秦祀八神之七,武帝禮日成山,宣帝成山祠日,即此。(注130
  注130《漢書·郊祀志》:“(武帝)東幸琅邪,禮成山,登之罘。浮大海,用事八神延年。”另見(注71)。
馬神廟 在縣治東。
土地廟 在縣治內。
獄神廟 在縣獄內。

海陽縣
社稷壇 在縣南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
先農壇 在縣東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南。
厲壇 在縣北門外。
文昌宮 在學宮東書院前。道光十六年知縣鄧肇嘉建,魁星樓在東南城角。(注131
  注131鄧肇嘉:字飲石,四川銅梁縣人,道光五年拔貢道光十二年至十六年在任知縣。愛士恤民,勸捐創建學海書院建文昌祠、考棚,又勒石永禁。汛兵放馬害稼、北山南海鑿石傷役等事,以縣誌年遠,恐文讀久湮遂與諸生商酌重修。後調黃縣任知縣
關帝廟 在縣東門上。
天后宮 在縣南三里。
八蜡廟 在縣北望石山。
劉猛將軍廟 在縣北望石山。
火德廟 在縣南門上。
旗纛廟 在演武場。
馬神廟 在縣東門內。
土地廟 一在縣治大門東。
獄神廟 在縣獄內。
昭忠祠 在城隍廟後。同治三年知縣吳毓衡、李琛建,祀殉難紳民。(注132
    132吳毓衡字堯生,順天大興縣人,監生。同治元年至三年在任知縣。
  李琛:字彥瑜,江蘇上元縣人,道光十二年舉人。同治三年至五年在任知縣。
節烈祠 在昭忠祠後。祀難婦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13:37 , Processed in 0.11121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