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475|回复: 0

[笺释] 登州府志點注 卷八 龍亭 公禮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6 17: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卷八 龍亭 公禮附
登州府舊設治內,靜貴堂東,後移於府治東南佑德觀,更名萬壽宮。
蓬萊縣設萬壽宮。
黃縣設城內東嶽廟。
福山縣設城內福聖寺。
棲霞縣設城內延福寺。
招遠縣設城東玉皇廟,今移於書院內。
萊陽縣設城內興國寺。
寧海州舊設治內,後移於州治西南清泉寺。
文登縣設城內關帝廟。
榮成縣設城內文昌廟。
海陽縣設南門內萬壽宮。注1
注1:龍亭:這裏指“香亭”,即安放香爐,供焚香禋祀的亭子。龍亭的功能有二:第一個功能是禋祀通天。《廣韻·冬韻》:“龍:通也,和也。”龍亭,即通天、事天之亭。明人李維禎《香乘序》云:“《詩》、《禮》所稱:燔柴事天,蕭焫供祭,蒸享苾芬,升香椒馨,達神明,通幽隱,其來久遠矣。”明人周嘉胄《香乘序》也說:“香之為用大矣哉!通天集靈祀,先供聖禮佛,藉以導誠祈仙,因之昇舉,至返魂祛疫,辟邪飛氣,功可回天,殊珍異物,累累徵奇,豈惟幽窗破寂,繡閣助歡已耶?”焚香與燔柴燎祭,有着天人對話同一意義,且習俗非常久遠。如《詩·大雅·生民之什》:“載燔載烈,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描寫的就是焚香事天的情景。龍亭不止官府專有,舊時各家各戶也均有焚香祭天的神龕。第二個功能是拜牌接詔、宣詔。牌,指天子的位牌,因為龍亭可以奉安皇帝的位牌,所以事關皇帝的詔制、聖誕慶典等均要在些舉行(參見下文“萬壽節”與“恩詔”注)。“夫古者州縣之長莫不以教養為先,而催科次之,刑罰又次之。”(《福惠全書》卷二十五)所以官府將天子的位牌、御書丹詔等奉安於龍亭之內,府縣印官即可當眾講讀天子書詔,以敦倫重本,睦族和鄉,隆風俗,施教化。
公禮:官方禮節。宋戴埴《中書見胡旦》有:“引問自有公禮,何暇講師生之私?”是說在官府舉行禮儀大典場合才得以會面慰問,而未得私下述師生舊情。

附公禮
萬壽節 官率僚屬先一日習儀,至日黎明,具朝服於龍亭前拜賀,行三跪九叩禮。元旦、冬至同。注2
注2:萬壽節:封建時代為君主過生日的典禮叫萬壽節。始於唐,而繁盛於清;其時舉國同慶,朝野同歡《冊府元龜·帝王·誕聖》:“後唐莊宗以光啟元年十月癸亥生於晉陽宮……同光元年十月壬辰萬壽節,百官齋於開封府。”清昭槤《嘯亭續錄·萬壽節》:“本朝萬壽節,王公大臣、文武官等,咸蟒袍補服,於黎明時排班圓明園之正大光明殿前。”清徐珂《清稗類鈔·朝貢類》云:“萬壽節,王公大臣文武職官等,黎明時,咸蟒袍補服,排班於圓明園之正大光明殿前;三品以下者,排班於出入賢良門外。上龍袍珠冠入座,鴻臚官唱排班引導宣贊,一如大朝儀。上受賀畢,始還宮。”而遠在府、縣的朝廷命官只能聚在龍亭之前,頂禮拜賀。《福惠全書》卷之二十四云:“元旦朝正、聖節慶賀,惟外臣不及踏舞龍墀。而一命亦獲遙稽鳳闕,趨蹡五夜,儼然待漏之肅雍;踧踖兩班,宛若瞻天於咫尺。是用敬恭。”
習儀:熟悉拜賀的禮儀,猶今之排練預演。
三跪九叩:下跪三次,每次三叩首;古時最為隆重的禮儀。
元旦、冬至同:指禮儀規格相同。

恩詔 官率僚屬生員,設儀仗,具朝服出郭跪迎,導至龍亭前行三跪九叩禮,開讀如制。注3
  注3:恩詔:詔,詔書,即皇帝下達的命令。《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統一天下,接受李斯等議:“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恩詔,對皇帝詔書的敬稱。
  開讀如制:意思是展開皇帝詔制宣讀。如,語助詞,無義。清王夫之《說文廣義》卷一:“如,又借爲語詞,與‘若’通用。”

藉田 雍正四年,准議直省、府、州、縣每歲仲春亥日,官率僚屬、耆老、農夫,祭先農之神,於壇東擇地為藉田,照九卿例,扶犂九推,易朝服,望闕行三跪九叩禮。注4
注4:藉田:又寫作“籍田”,古代天子、諸侯徵用民力耕種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諸侯躬耕藉田,以示對農業的重視。天子籍田,早在春秋時就有此規矩,如《國語·周語上》有“宣王不籍千畝”的批評。然籍田制在清朝只是天子與諸王侯的專利,到雍正時方允許地方官員舉行籍田九推大典,以勸農耕。
准議:猶言皇帝批准了諸臣的奏議。
亥日:古人用十干和十二支組成60個數的周期用以紀日。這裏的亥日,指農曆二月含有第一個地支“亥”的那一天。
耆老qílǎo:古稱六十曰耆(見《禮記·曲禮》),泛指壽考老人。
先農:指神農炎帝,最早教民耕種之人。《漢舊儀》:“春始東耕於藉田,官祠神農。神農即炎帝也。”
壇:指府、縣祭祀先農之壇, 即先農壇。
九卿:朝廷內的九位高官。《周禮·考工記·匠人》:“外有九室,九卿居焉。”鄭玄注:“六卿三孤為九卿。三孤佐三公論道,六卿治六官之屬。”周以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為九卿。秦以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為九卿。漢以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司農、少府為九卿。其後各朝名稱、司職雖有不同,但大致相因無改。
扶犂九推:祭祀先農節目之一,即以諸侯與卿的規格扶犂推動九次。《禮記·月令》:“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後漢書·禮儀上》有此禮儀記敘:“正月始耕。晝漏上水初納,執事告祠先農,已享。耕時,有司請行事,就耕位,天子、三公、九卿、諸侯、百官以次耕。力田種各訖,有司告事畢。是月,令曰:‘郡國守相皆勸民始耕,如儀。諸行出入皆鳴鐘,皆作樂。’
望闕:望,面向,面對。闕,城闕,這裏指京城。望闕,即面向京城。

日月食 官率僚屬素服於大堂前,向日、月行三跪九叩禮,傳集僧道伐鼓救護,跪候復圓,易朝服行禮如初。注5
注5:素服:本色或白色的衣服,居喪或遭遇凶險之事時所穿。禮記郊特牲:“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終也。”鄭玄注:“素服,衣裳皆素。”
傳集:傳命召集。《福惠全書·編審·嚴飭里胥》:“先傳集各圖里書及胥役等,當堂嚴為申飭,務須力除錮弊。”同意。
伐鼓:擊鼓。伐,敲擊。《詩·小雅·鼓鍾》:“鼓鍾伐磬,淮有三洲。”同。古人認為:日者、眾陽之宗、君象也;月者、太陰之精、臣象也。日有蝕,月掩日也;月有蝕,日近月也:是謂臣干君明。其時伐鼓于朝,皆扶陽抑陰、強君而弱臣之義。《福惠全書·典禮·救護日月》云:“凡州邑當日月之食,齋心素服,于廳事之左設壇,陳香幣,行叩頭禮,親擊鼓,師儒寮屬贊之;釋、道、耆老亦叩首于階下,擊鼓;庶民皆鼓于衢巷,俟復明、圓乃已。亦所以扶陽抑陰。且日為君象譬之君有急難,而臣子有不急切救御者乎?又所以教忠之道也。”

立春 先一日,官率僚屬,具儀仗、鼓吹,導句芒神、土牛,迎春於東郊,奏樂、簪花。次日,屆時具公服拜芒神於署門外,行鞭春禮,鞭裂土牛,亦謂之打春。注6
  注6:立春:見卷六“立春”注。《清稗类钞·时令类》有云:“立春日,打春立春日,迎春東郊,省城、府城由知府主政,縣城由縣令主政。先期,禮房吏呈紅單,開列禮節。前一日,將事各官咸朝服乘顯轎,列全副儀仗出東門,行迎春禮。且或借優伶冠服,招雇貧人乞丐,令衣之以隨行。時東郭外之壇廟中,供設紙紮之勾芒神,即俗呼太歲者。又土牛紙牛各一。土牛之製,以板凳一條,塗以爛泥,裹以蘆蓆而已;紙牛,則依欽天監所頒,以五色紙紮成,空其中實以五穀,即翼日各官所鞭打者也。官蒞壇廟,先祭,一跪三叩首,乃迎神與牛以歸。立春既屆,各官又朝服將事,重行祭禮。禮畢,各執絲鞭打牛,五穀紛墮於地,則謂豐登有兆,相率稱賀而散。”
鼓吹:鼓吹,即用鼓、鉦、簫、笳等樂器合奏樂曲,這裏指樂隊。漢初用於邊防,以壯大聲威。晉崔豹《古今注·音樂》:“短簫鐃歌,軍樂也。黃帝使岐伯所作也。所以建武揚德,風勸戰士也。”其後流行朝野各種典禮。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進春》曰:“立春日,各省會、府、州、縣、衛遵制鞭春。京師除各署鞭春外,以綵繪近圖經制芒神、土牛,舁以組歌亭,導以儀仗鼓吹。”
打春:也叫鞭春。將泥牛打碎,分予鄉紳,以祈豐年。
句芒:古人所說的主木之官,亦即木神名。《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其帝太皞,其神句芒。”鄭玄注:“句芒,少皞氏之子,曰重,為木官。”唐張碧《游春引》詩曰:“句芒愛弄春風權,開萌發翠無黨偏。”是說句芒無黨無偏。
簪花:即插花於冠禮儀之一種,即簪花禮。《郎潛紀聞》卷三:新進士釋褐於國子監,祭酒、司業皆坐彝倫堂,行拜謁簪花禮。《宋史·禮志十五》:“禮畢,從駕官、應奉官、禁衛等簪花從駕還內。
具:具儀仗之“具”為“配備”之意。具公服之“具”指將衣冠穿戴整齊。
    
霜降 先一日,武弁列隊伍,吹角鳴礮,迎霜於西郊。次日昧爽,祭旗纛於演武場,振旅而還。注7
注7:霜降:歲時節氣名。《通緯·孝經授神契》云:“寒露後十五日,斗指戌,為霜降。言氣肅露凝結而為霜矣。”時在夏曆九月(公元10月23或24日),官府有祭旗、閱操以振奮軍旅等典禮。
昧爽:拂曉,黎明。《孔子家語·五儀》:“昧爽夙興,正其衣冠。”
旗纛qídú:用鳥的羽毛裝飾的大旗。

鄉飲酒禮 歲以正月望日,十月朔日,舉行於儒學講堂。先一日,陳設座次:以地方正官為主人,位在東南;以致仕年高爵尊者為大賓,位在西北;其次為僎,來助主人樂賓者,位在東北;次為介賓,位在西南;次為一賓、二賓、三賓,位在大賓後;學官為司正,位在主後;以鄉里年高有德者為眾賓,位在正西;僚屬位在正東。以生員贊禮,讀律誥。至日,侵晨具饌。主人先至,速賓。賓至,主人率僚屬、司正迎於庠門之外,揖而入;三揖,及階三讓;升堂,再拜就席。僎至亦如之。司正揚觶,由西階升堂,北向立。主賓皆立,司正揖,賓皆揖。執事者以酒授司正,司正舉酒讀制語,曰:“恭惟朝庭。率由舊章,敦崇禮教,舉行鄉飲,非為飲食。凡我長幼,各相勸勉,為臣盡忠,為子盡孝,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內睦宗族,外和鄉里,無或廢墜,以忝所生。”讀畢,司正飲酒,以觶授執事,復相揖,復位。主賓皆坐。讀律令者北面,立主賓以下,皆拱立。讀畢,復位。執事者獻饌,酒三行,主起,北面立。執事者酌酒以授主,詣賓前獻爵於席,再拜,賓答拜。主退復位。賓起,受爵酬主,儀亦如之。既,就坐。執事者分左右立,由介賓以下以次酌酒於席,訖。供羹三品,畢,徹饌。僎主及僚屬居東,賓及眾賓居西,再拜。以次下堂,分東西行,仍三揖送至庠門而退。注8
8鄉飲酒禮:該禮之設,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典禮部》說:“夫鄉飲酒之設,所以教讓致敬,尊長養老,興賢之義備焉。皆在上者以身率先之,使民知有讓,而化其所爭;使民知有敬,而化其弗恭;使子弟知有長、知有老,而入能盡孝,出能盡悌;使務乎學行者,知賓賢之可貴,而砥志于德行道藝。”
正月望日:正月十五日。
十月朔日:十月一日。
正官:正職,這裏指知府。
致仕:辭去官職。公羊傳宣公元年:“退而致仕。”漢何休注:“致仕,還祿位於君。”這裏指因年老或衰病而辭官還鄉的官員。
大賓:這裏指鄉飲酒禮中的主賓。
僎:“僎賓”的省詞,即“來助主人樂賓者”。指典禮飲宴時輔佐主人行禮儀,取悅於賓客的人,與今之主陪相當。僎zūn,通“遵”。
介賓:指輔佐主賓的人。與今之嘉賓相當。“僎賓”與“介賓”相對,輔賓者稱介,輔主人者稱僎。
司正:即宴會的監禮者。《國語·晉語一》:“公飲大夫酒,令司正實爵與史蘇。”韋昭注:“司正,正賓主之禮者也。”學官,指府學教授或訓導。
眾賓:由耆紳鄉賢充當,與今之群眾代表相當。
生員:也就是秀才。凡在府學在學學生皆稱生員。
贊禮:舉行鄉飲酒禮時的司儀,任務是宣告禮儀進行項目,讓人行禮。唐柳宗元《監察使壁記》:“奉奠之士,贊禮之童。”即此。
律誥:“國家條律”與“朝廷誥命”的合詞,與後文之“律令”義同。
注者按:賓主等座次,《福惠全書·典禮部》有以下理由“賓主、象天地也;介、饌,象陰陽也;三賓、象三光也;四面之坐、象四時也。天地嚴凝之氣,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義氣也。天地溫厚之氣,始于東北而盛于東南:此天地之仁氣也。主人者尊賓,故坐賓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輔賓;賓者接人以義者也,故坐于西北。主人者接人以仁、以德厚者也,故坐于東南。而坐僎于東北以輔主人也。”
侵晨具饌:侵晨,清晨、拂曉。饌,指酒水、菜餚。具,作動詞用,表動作的完成式,有“備辦結束”之意。該句意為:清晨時已經將酒水菜餚備辦停當。
速賓:主人親自到賓客之門邀請。《儀禮·鄉射禮》:“主人朝服,乃速賓。賓朝服出迎,再拜。”鄭玄注:“速,召也。”召,請也。
庠門xiánɡmén:這裏指府學大門。庠,古代學校。
揖:拱手行禮。《顏氏家訓》:“南人賓不迎,相見捧手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又,清葉名洼《橋西雜記·揖》:“三十年前,見諸先輩賓主相揖,舉手必至額及地。”可知揖的動作有南北與古今之分。揖的通常要求是:抱拳拱手,上下擺動。
再拜:再次拜謝。方式是拱手,而非跪拜。
揚觶yánɡzhì:舉起觶(酒器)。古時飲宴禮節,相當於舉杯勸酒。《禮記·禮器》:“尊者舉觶,卑者舉角。”《新唐書·韓琬傳》:“刺史行鄉飲餞之,主人揚觶曰:‘孝於家,忠於國。’”觶,酒器,侈口,圓腹,圈足或有蓋,形似尊而小。青銅質,陶質為明器。
執事:這裏指供役使之僕從一類,猶今日之服務員。
制語:皇帝頒佈的訓辭,猶今之最高指示。
恭惟朝庭:恭惟,又寫作“恭維”,官樣文章的開頭語。恭惟朝庭,即承奉朝廷的旨意。
率由舊章:以上兩句意思是:奉承朝廷的懿旨,用先前的禮樂典章勸戒。率,勸導。《逸周書·酆保》:“率諸侯以朝賢人,而己猶不往。”朱右曾校釋:“率,勸也。” 由,用也。《左傳》襄公三十年:“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塗久矣。”杜預注:“由,用也。” 舊章,過往的典章。《詩·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朱熹集傳:“舊章,先王之禮樂政刑也。”
敦崇:崇尚,推重。
無或廢墜:不要廢棄。或,句中語助詞,無義。
以忝所生:以,連詞“而”。忝,辱也,有愧於。所,句中語助詞,無義。生,一生,人生。猶言:不愧於人生(不辱沒這一生)。
復相揖:重又相互揖拜。
拱立:即拱手作揖站着。
詣:往,到。主詞為“主”,承前省略。
獻爵:進酒。《詩·大雅·行葦》:“或獻或酢,洗爵奠斝。”鄭玄箋:“進酒於客曰獻。”爵,飲酒器,雀形,比尊彝小。《禮記·禮器》:“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卑者舉角。”鄭玄注:“凡觴,一升曰爵,二升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祭祀與飲宴,酒器容量以小者為貴。故主與大賓之間獻爵,以彰顯地位高貴也。
既、訖、畢:皆動作完成結束之詞。

賓興 凡生員應試,預日,縣官具啟;至期,於大堂設筵,以禮飲餞。披紅簪花,備儀仗綵旗,率各官送於郊外。中式者綵樂,郊迎至文廟,行釋菜禮;詣縣堂赴宴;仍以綵樂送歸。會試亦如之,而禮加隆。副貢則次之。道光二十七年,知府、諸鎮督同、蓬萊知縣文增倡捐得錢千緡,發商生息。每逢鄉試,以息錢分給諸生,始猶演劇飲餞,後以虛糜無益,每科皆照實數均推,寒士深資賴焉。各州縣亦多有存項,詳各志。注9
注9:賓興:儀禮一種。周代鄉大夫舉薦賢能而賓禮之,以升國學。《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三物(三物指六德——知、仁、聖、義、忠、和,六行——孝、友、睦、淵(部首“氵”改為“女”)、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教萬民而賓興之。”鄭玄注:“興,猶舉也。民三事教成,鄉大夫舉其賢者、能者,以飲酒之禮賓客之,既則獻其書於王矣。”這裏指州、縣長官宴請應舉中式之士之儀禮。
生員應試:指生員參加省一級的鄉試。明清科舉分四級:一是“童試”,即州縣級考試。考取後稱“生員”,又名“庠生”,俗稱“秀才”。二是“鄉試”,是省一級的考試。鄉試通過者稱“舉人”。三是“會試”,為中央級的考試。會試通過後稱“貢士”。四是“廷試”或“殿試”,由皇帝主持。凡參加殿試的貢士皆取得“進士”資格。分三甲出榜,一甲三名,分狀元、榜眼、探花,皆“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若干名。三甲賜“同進士出身”若干名。
預日:前一天。這裏指赴省會參加鄉試的前一天。
具啟:猶言:一一通知到。啟,稟告。
飲餞:以酒餞行。
中式:科舉考試合格。《明史·選舉志二》:“三年大比。以諸生試之直省,曰鄉試,中式者為舉人。”此處中式者,即已經取得舉人資格。
綵樂:意同“綵吹”。指穿着綵衣的樂隊;一說指吹奏的花色曲調。
文廟:即供奉孔子的廟宇。唐時封孔子為文宣王,故稱其廟為文宣王廟。明朝之後,省稱文廟。
釋菜禮:亦寫作“釋采禮”,古代入學時祭祀先聖先師孔子的典禮。《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鄭玄注:“舍,即釋也。采,讀為菜。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菜,蘋蘩之屬。”釋菜禮,就是用可食的水芹之類作為祭品。春祭要集体舞蹈,秋祭则演奏音乐以此師的恭敬及立志成人的決心。釋菜禮的來源可參見下面《莊子·讓王》:“孔子窮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顏色甚憊,而弦歌於室。顏回擇菜,子路、子貢相與言曰:‘夫子再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窮於商周,圍於陳蔡。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無禁。弦歌鼓琴,未嘗絕音,君子之無恥也若此乎?’顏回無以應,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嘆曰:‘由與賜,細人也。召而來,吾語之。’子路、子貢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謂窮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於道之謂通,窮於道之謂窮。今丘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為﹗故內省而不窮於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陳蔡之隘,於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執干而舞。子貢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故許由虞於穎陽,而共伯得乎共首。
文增:江西瑞昌監生,道光二十六年七月至二十七年(一說“同年”,誤)十二月暑任蓬萊知縣。
緡:本為穿錢的繩子,這裏用作量詞,通常一千文為一緡。一緡,宋時叫一貫。
始猶演劇飲餞,後以虛糜無益:該句是說:起始,還請藝人演劇、為應試生員餞行,後來覺得意義不大,白費了這些銀兩。
寒士深資賴焉:猶言這對那些窮困的生員是極大資助與受益。
 
鄉射禮 官集生徒習射於學宮之射圃,今久廢。10
10鄉射禮:古代重武習射,射禮通常有大射、燕射、鄉射。將祭擇士為大射,宴飲之射為燕射,州縣舉士後所行之射為鄉射。一般在三年大比貢士之後,在州縣學府舉行。

送學禮 歲科試後,縣官擇吉集入泮者於大堂,飲酒簪花,率之赴學宮謁先師,拜本學師長。11
  11送學禮:指鄉試後,州、縣長官歡送中式舉人入太學深造的禮儀。
泮:泮,即泮宮,古代學宮。《詩·魯頌·泮水》:“軸樂泮水,薄采其芹。”鄭玄注:“泮之言半也。泮水者,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入泮,這裏指入太學。
謁:禮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22:26 , Processed in 0.08894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