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003|回复: 0

明清小说与戏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4 12: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代有部传奇,叫《锦囊记》,说的是赤壁大战后,刘备据有荆州,周瑜与孙权谋划,以孙权之妹许嫁刘备,以此来幽禁刘备,换取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密授赵云三个锦囊,内藏三计,让他在危急时开视。
    第一计言孙权嫁妹是假,真意是诓取刘备以换荆州,故需告知孙权的母亲吴太夫人。赵云依计行事,吴太夫人盛怒,斥责孙权以其妹婚事为儿戏,孙权于是不得不将妹妹嫁给刘备。第二计言不可久留东吴。赵云依计托言江边祭祖,使刘备携孙夫人脱身,出南徐而去。第三计言退东吴追兵之策。赵云依其计,使孙夫人叱退东吴追兵,乘船安然回到荆州。此外,这部传奇还写到赵云截江夺阿斗等故事。很明显,《锦囊记》传奇是根据《三国演义》编撰的。
    明代还有部传奇《草庐记》,讲的也是三国故事。从刘备三顾茅庐起,历叙火烧博望坡、赤壁鏖兵、东吴招亲、刘备西川称帝等情节。如果将这部传奇的情节与正史、小说相互比较一番,便不难发现,《三国演义》对这部传奇的深远影响。传奇里的情节,几乎都来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成书前,有关三国故事的金院本、元杂剧很多,《三国演义》从中汲取了很多素材,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部优秀文学作品。事实上,《三国演义》刊刻后,又将“三国戏”推到了另一个高峰。只不过,小说明显取得了对戏曲的支配地位,此后出现的“三国戏”,基本都是以《三国演义》作为创作蓝本的。这就是明清小说与戏曲的双线交融关系。
    《西游记》小说,同样对当时的戏曲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清初有部传奇《慈悲愿》,就是根据《西游记》的情节构撰的。陈江流在金山寺出家,法名玄奘。他寻得外祖父殷开山,斩了杀父仇人刘洪。不久奉唐皇之命赴西印度取佛经,沿途收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为徒,战败了红孩儿等妖魔,取经而回。虽然和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略有差异,但这部传奇脱胎于小说的痕迹还是十分明显的。
    “白蛇传”故事的定型,更是离不开小说与戏曲的“互动”。明代《清平山堂话本》中,有一篇被认为是“白蛇传”雏形的《西湖三塔记》。后来冯梦龙在编撰《警世通言》时,辑录了另一篇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使“白蛇传”故事大体有了鲜明的轮廓。只不过在这篇话本里,白蛇依然是个面目可憎的妖精。清黄图(王必)《雷峰塔传奇》,较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话本,增加了慈音、回湖、彰报、忏悔、募缘、塔圆等情节。虽然情节丰富了很多,但白娘子依然妖气十足。
    此后又出现了一些同名的传奇,不过较之黄图(王必)的《雷峰塔传奇》,这些后出的作品,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动。例如中国戏曲研究院资料馆藏的一部抄本,将充满妖气、满是因果报应之说的回湖、彰报、忏悔等出全部删去了,另外增加了降凡、收青、祭塔、盗库、开店、逐道、端阳、求草、救仙、水斗、断桥等,并对原来的情节有了较大的改动。俗称“水漫金山”的“水斗”一出,就是这部抄本增加的内容。“水斗”将白娘子、小青和法海的矛盾冲突推向了高潮,这也代表着两种势力的决斗。正是由于这些改动,白娘子渐褪妖气,形象高大了起来。后来玉山主人编著的《雷峰塔奇传》小说,吸收了前代很多小说、戏曲的精华,成为“白蛇传”故事的集大成之作。
    “白蛇戏”在民间影响很大。清代小说《红楼复梦》里写到祝梦玉看戏,其中有一出《白娘娘水漫金山寺》。书中这样描写祝梦玉看戏的情景:
    那妆白娘娘的正是宝官。看他望着法海左求右告的央及,法海只是不睬。那许仙站在和尚背后,并无一点夫妻情分。见白娘娘做那一段依恋不舍的情形,令人可怜。梦玉气极,恨不能叫家人们拉下法海、许仙来立时打死。直气的瞪着两眼,满面通红,头上的汗珠子一个个顺着直流。
    由此可见,随着小说与戏曲的双线交融发展,“白蛇传”故事在清代已逐渐趋于定型,那个敢作敢当、重情重义的白娘子形象,已是深入人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3 18:01 , Processed in 0.07918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