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050|回复: 4

[考证] 恥、佴、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2 20: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恥、佴、茸

        《文選》太史公《報任安書》:“李陵既生降,頹其家聲,而僕又佴之蠶室,重爲天下觀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爲俗人言也。李善《注》:“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人志切。’今諸本作茸字。蘇林注《景紀》曰:‘作密室,廣大如蠶室,故言下蠶室。’衞宏《漢儀》以爲置蠶宮今承諸法云,詣蠶室,與罪人從事,主天下室者,屬少府。顏監云:‘茸,推也,人勇切。推置蠶室之中。’”案:《漢書 司馬遷傳》引“佴”作“茸”。


        《爾雅·釋言》:“佴,貳也。”郭璞《註》“佴次,爲副貳。” 《說文·人部》“佴,佽也。”


         《論語 公冶長》: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定州漢簡“子曰巧言令色足恭”,《集解》安國曰:足恭,便僻貌。


                  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定州漢簡“左丘明佴之丘亦佴之”,《集解》安國曰:左丘明,魯太史。


                   匿怨而友其人”,定州漢簡“匿 而  103友其人”,《集解》安國曰:心內相怨而外詐親。”


                  
               “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皇侃《義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謂己用恭情少而為巧言令色足恭之者也。繆協曰:恭者從物。凡人近情莫不欲人之從己。足恭者以恭足於人意而不合於禮度。斯皆適人之適而曲媚於物也。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左丘明受《春秋》於仲尼者也。其既良直。故凡有可耻之事。而仲尼皆從之為耻也。巧言令色足恭。是可耻之事也。匿怨而友其人,匿藏也。謂心藏怨而外詐相親友者也。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亦從左丘明耻也。范寧曰:藏怨於心詐親於形外。《楊子法言》曰:友而不心。面友也。亦丘明又所恥。





          龖案:漢、唐諸賢所釋“佴、茸”意不至確!參考定州漢簡《公冶長》“恥”作“”!知“佴”是太史公時正字,“茸”乃假借之字!當以現時“恥辱”之義爲正也!


                          說明:定州漢簡“怨”字,打不出來!此字從“夗”從“灬”。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0: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承網友shijiz先生告知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後佚書《經法 君正》中亦有此“佴”字!裘錫圭等小組人員即釋此字爲“恥”是也

        有此一條更可證“佴”確是漢時正字!,班固氏作“茸”爲假借字

                  這個《漢書》還存有北宋景祐本呢!!!假借字“假古文”夥矣

[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0-10-22 20:4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0: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觀國《學林》之此說不可從!

       宋代學者王觀國有過裁斷,《學林》卷 10:“觀國案:班固作《司馬遷傳》,去司馬遷未遠,必據司馬遷文用‘茸’字,其義如顔師古注,文意通也。《字書》曰:‘搑,人勇切,推也。’當用‘搑’字,班固省其偏旁,故用‘茸’字耳。自班固作漢史,後又歷四百餘年,梁昭明太子始集《文選》,既不依《司馬遷傳》作‘茸’字,而變為‘佴’字,是必得於它書也。它書所傳司馬遷文,歷年既久,豈無訛謬?然則‘茸’、‘佴’二字,義雖均通,猶當以《漢書》為正,況‘佴’之義偏乎?”

      龖案:因爲此解有:定州漢簡“左丘明佴之丘亦佴之”、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後佚書《經法 君正》中亦有此“佴”字爲證!知“佴”是太史公時正字,“茸”乃假借之字!當以現時“恥辱”之義爲正也!


          這個班固氏《漢書》現還存有北宋景祐本呢!假借字“假古文”夥矣!!!

          又:馬王堆墓主,出土器物與太史公書同作“軑矦利倉”!是正字!!!那個班固氏偏用作“軑矦黎朱蒼”才是“假古文”!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10: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貼傳三個出土的利蒼之印及相關《史》、《漢》之記錄於此

               再次感謝shijiz先生的糾正和三個漢印的鏈接

[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0-10-23 10:4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2-10 15: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说可商榷

不可因据出土文献便随意改传世文献之字,依说文及尔雅等注,不必改为耻字。作“佴”讲的通,况且古时写字,多同音假借,裘先生虽为大师,但此说亦有可商榷之处。这篇文章我在北大中文论坛也见过了,希望您考虑下我的意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22:31 , Processed in 0.10511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