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857|回复: 0

唐诗讲稿连载(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4 00: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節


當上官體盛行於宮廷貴族之時,民間卻有四位詩人進行著與之不同的寫作,他們就是駱賓王(623-684)、盧照鄰(634-683)、王勃(650-676)、楊炯(650-694)。當世人將他們合稱四傑,這在《舊唐書·文苑傳》中有所記錄:
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爲王楊盧駱,亦號爲四傑。
四人年輩並不相同,也從未同時會聚一處而形成一個集團,而卻並稱爲四傑,除了詩風原因外,應該是由于四人身份皆不顯赫,且都是宮廷以外的詩人。
綜觀四傑詩,他們與當時文壇的宗尚的確不同,但這絕不代表他們的所有詩作都與詩壇的流行作判若冰炭,婉媚的音調和秀麗的詞句,同樣是他們的詩歌中所具有的。
影濃山樹密,香淺澤花疏
楊炯《和石侍御山莊》
露文沾細草,風影轉高花。
楊炯《早行》
桂櫂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葉嶼花潭機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採蓮今已暮。今已暮,採蓮花,渠今那必盡倡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採蓮花。
王勃《採蓮曲》
不過,困頓坎坷的人生使他們不可能成為雍容華貴的宮廷文人,深沉、真切、厚重的詩句,時常從他們的筆端流露出來。這在以前的宮廷詩中是幾乎看不到的。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此時首句點送別之地,氣勢雄偉,次句點對方宦遊之地,風煙微露傷別之意。二壯闊精整。次聯以散調承之,文情跌宕,避免板滯。“與君離別意”承首聯寫惜別之感,欲吐還吞。下句轉折,加以寬解。三聯推開一步,凴空挺起。末聯一洗悲酸之態,結束渾厚。該詩一洗六朝別離悲態,且對句間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楊炯《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 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建安時代之后五百年,詩歌中難見如此具有豪情壯志之作。二聯有風馳電掣之神。以對句結束,遒健有力。
駱賓王《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表予心
自南朝永明以下,詠物詩作代不乏人,然多描摹形似之什。然此詩詠物同時抒己拘繫冤憤,迥異畫工凡筆。南冠句寫及自身。那堪、來對,氣韻生動。露重風多二句比興,得風人之旨。末句感慨深沈。全詩無我渾融,寄託遙婉。
以上皆五律,至於七言古詩,盧照鄰《長安古意》爲一時傑作。盧氏之前,太宗亦有同名五言,同時之駱賓王亦有同名雜言,而論氣韻飛動與篇句整飭,二作皆不侔已。全詩韻意迭換,且多於轉換之處用連珠法,氣脈不斷,然又往復回蕩。
四傑以其高才,在卑微困盾的命運中激揚文字,使初唐詩走出九重宮闕,氣骨初振。雖然尚屬“當時體”,不免有雕琢繁縟之病,然終不廢爲一代新聲。
第五節
杜審言
沈佺期
宋之問

上官體之後的詩壇,宮廷之外有王楊盧駱叱詫風雲,而宮廷達貴詩人內部,在上官去世之后幾年,也有不少新秀嶄露頭角。其中,在高宗上元年間中進士的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尤為突出。他們雖然沒有四傑那樣的氣骨,但唐詩聲韻格律的技巧,卻是在這裏發展成熟的。
杜審言(646~708)字必簡,襄陽人,與李嶠蘇味道、崔融幷稱“文章四友”。四人中,以杜審言最有詩才。胡應麟《詩藪》說:“初唐無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杜審言實爲首倡。”杜審言現存的28首五言律,幾乎完全符合近體詩律使五言律的創作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杜審言最有名的五律,是他早年在江陰任職時寫的《和晋陵陸丞早春游望》:
獨有宦遊人,偏掠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該詩將濃厚的思鄉之情融入明秀詩境高華雄渾給人以華妙超然之感。尤其起句挺拔不羣,次聯清新秀美而毫無纖弱之弊。
沈佺期(650-723)和宋之問(650-712)年歲較杜審言畧小,二人同年中進士,沈尤長於七言,宋善五言,時人謂之沈宋。任職館閣沈宋難以擺脫前代宮廷詩人的標榜風雅、內容貧乏之弊,但悠遊的生活也使他們有充裕的時間琢磨詩藝,在詩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具體作法是,除了一聯之中輕重悉異之外,還要求上一聯的對句與下一聯的出句平仄相粘,幷把這種粘對規律貫穿全篇,從而使一首詩的聯與聯之間平仄相關,通篇聲律和諧現存宋應制五律無一例外。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說:
唐興,官學大振,歷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爲律詩。
這是最早有關“律詩”定名的記載,故沈、宋之稱,也就成爲律詩定型的標志

沈宋二人都因武后朝時期依附幸臣張易之而在中宗返政後遭貶謫,此時既有成熟詩藝的準備,又有人生挫折引起的真情,故能寫出情韻俱佳之作。如宋之問《度大庾嶺》: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魂隨南翥鳥,泪盡北枝花。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貶謫念國之情真切細膩,律對工整,三四句情景相對,優於早期對句之合掌法,結束用典自然,立意深曲。
七律如沈佺期《古意》,雖取材於閨閣生活的六朝舊題,語言也未脫盡齊梁以來的浮豔習氣,卻顯得境界廣遠,氣脈生動,有曲折圓轉之感。
上述三人雖未能完全擺脫前代詩風,但在詩律和詩藝的研練方面卻有很大進展,尤其是沈宋爲唐代近體詩的定型做出了貢獻。至此,自南朝永明體而始的詩歌格律化終于完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7 00:07 , Processed in 0.10360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