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122|回复: 3

[社科] 陈独秀著:我对于抗战的意见(华中图书公司1938年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9 23: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名: 我对于抗战的意见
作者: 陈独秀

页码: 36
出版机构: 华中图书公司印行
书籍格式: DJVU
出版时间: 1938
书籍大小: 2.1M
书籍清晰度: 一般

书籍介绍:
陈独秀《我的抗战意见》

杜恩龙

2003年在《旧书信息报》报上书店买到一本陈独秀著《我的抗战意见》,小32开,36页。因为研究党史和陈独秀的缘故,对之倍加喜爱。封面只是在左上方设一大红色竖长框,框内印反白的“我的抗战意见”6字。1938年3月华中图书公司印行,未标印数。发行人唐性天。总店设在汉口湖北街,分店有两处:一处是武昌汉阳门街,一处是重庆天主堂街。十分可贵的是封面上有一题跋。原文为:“贻源志于北碚。民国卅一年六月闻陈独秀先生病逝于江津,甚为哀悼。适在坊间见有此书,急购之,以纪念此一代文豪与八皖人杰。”字体洒脱,为行书。抗日战争时期,很多文化名人随政府退往四川,北碚是重庆著名的风景区,国民政府机关、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和文艺团体共计一百多家云集北碚,一时成为名人汇萃之地,誉为“陪都的陪都”,有“重庆的后花园”之称。在读一些文化名人的抗战回忆类的文章时经常能见到北碚二字。该书的购买者贻源先生想必不是平庸之辈,起码他是很崇拜陈独秀的,关心政治与文化,有很高的民族的全局意识。书内有模糊的“屏南初级中学图书馆”红色印章。至于这本购于北碚的书是怎样流到福建屏南初级中学的,以及贻源为何人,还待识者赐教。

有意思的是封面书名和版权页上的书名不一致,版权页上的书名为:“我对于抗战的意见”。这可能是出版者的疏忽。该书共载五篇文章,分别为《抗日战争之意义》、《我们要得到怎样的胜利及怎样得到胜利》、《怎样才能够发动民众》、《抗战中应有的纲领》、《准备战败后的对日抗战》。

该书整体品相完好,有两处虫蛀,但都未伤及文字。尺寸为18.6×12.4厘米。可能由于战时的缘故,本书校对较为粗疏,至少有三处错误:一处是上文提及的封面书名与版权页书名不一致;一处是在《序》的第2页把“禁书”写成了“丛书”,好在该处出版者事后发现,用淡紫色的铅字在错字旁边作了更正;一处是在正文第3页把“国计民生”排成了“国针民生”。该书共计15500字,照现在的标准,差错率为万分之一点九,超过了万分之一,应是不合格品。

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1897年生于安徽安庆。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1929年11月15日因大革命的失败,陈独秀被共产党开除党籍。1932年10月15日在上海被捕。被判八年徒刑,关押在江苏南京老虎桥监狱。抗日战争尤其是上海八·一三抗战开始后,迫于舆论压力,加上胡适、张伯苓等人向蒋介石陈请,1937年8月23日被减刑三年释放。

陈独秀被释放后,仍然像被关押以前一样关心政治,视国家民族利益如生命。从南京老虎桥监狱被释放后,国民党政府曾许以劳动部长的高官厚禄,被他严词拒绝。胡适为他联系一家美国的出版社让他到美国专写自传,也被他拒绝。他两次到南京傅厚岗八路军办事处找叶剑英和博古,表示愿意去延安。随后,他就和自己的妻子潘兰珍于9月9日乘“民惠”轮前往武汉。在船上他就“拟定五个题目,打算写一本抗日意见的小册子,一在武昌住下,便开始动手。”(《我的抗日意见·序》)针对当时的抗日战争形势发表自己的抗日主张,他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必胜的,抗日战争必须是真正的全民战争,是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政府不能包办抗战,也包办不了抗战,光喊全民战争,而不减轻人民负担,是无法真正发动民众的,是不行的;他主张各党派地位平等,国民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民众和民主党派都有政治上的自由:言论、结社、出版等自由;改组全国军队,全国军队统一领导,直隶中央政府;武装人民,尤其要武装工农民众;迅速召开国民大会;他还认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打败日本,而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者所加于中国民族自由发展的障碍”。他的许多观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是一致的。表明陈独秀对抗日战争形势的正确把握和深刻认识。

虽然作为政治犯刚刚被释放,但是他在民众的影响还是巨大的,大家对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猛打猛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仍然记忆犹新。大家还是把他作为一位文化革命的旗手和猛将来对待。很多记者前往采访,很多社会团体、大学请他讲演。一时间,他又成了武汉的风云人物。华中大学、汉口青年会、武汉大学等都请他前往演讲。这本《我的抗战意见》前三篇就是这些演讲的汇集。陈独秀虽然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文章,可以到处发表一些言论,但是要受限制。这本书中的部分文章就是被国民党新闻审查机构以“暂缓登载”的名义禁登,未能发表。本来上海的朋友要他寄过去发表,他认为有些过时,就没有寄。后来武汉的几位朋友认为,无论过时不过时,权且拿它来“做试验目前政治空气的寒暑表,在高呼继续抗战期中,看它究竟有无成为禁书的资格。”于是陈独秀就同意了,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为我们保留下陈独秀珍贵的研究资料。

毛泽东和张闻天得知陈独秀的意愿后,提出陈回到党内的三个条件,大意是陈独秀公开承认自己加入托派的错误并与之脱离关系,公开表示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在实际行动中表这种拥护的诚意。由罗汉向陈独秀传达。陈独秀得到三个条件后很不满:“我愿意写声明,但不愿意写书面检查。”陈独秀写了一封回信并附上自己提出的七条“抗战纲领”由罗汉交给博古,带回党内。1937年11月16日共产党又派董必武前往联系,两人见面后十分亲切。董必武说已研究过陈独秀的《抗战中应有的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不谋而合。董必武劝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抛弃个人恩怨,向党中央写一份书面检查。陈独秀表示:“回党工作固我所愿,但以书面检查为条件,我难于答应,至今我也不知过从何来,奚有悔!只好让先生失望了。”

陈独秀在武汉时,已经脱离共产党投靠国民党的张国焘通过周佛海找到他,三人在1938年4月27日在周佛海家里见面,张想组织新共产党,希望陈支持与合作,陈独秀一口回绝了张的要求。

1938年1月康生署名在《解放》周刊上刊载了一篇名为《铲除日寇汉奸民族公敌托洛茨基匪徒》,文章说陈独秀等“托匪中央”同日寇勾结,日寇每月给“托匪中央”300元津贴。陈独秀知后怒不可遏。一些国民党人士傅斯年、高一涵、周佛海等纷纷为陈独秀辩污。后来王明、康生又指使《新华日报》发表短评诬蔑陈独秀。陈独秀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新华日报》拒绝登载。后由《武汉日报》、《扫荡报》登出。陈独秀矛头直指中共中央。对中共中十分不满。后虽由周恩来调停,双方笔战到此为止,但陈独秀回党内工作已经没有可能。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由于这样的原因,陈独秀拒绝任何赞助,他的许多老朋友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时他都没有接受,国民党蒋介石、朱家骅、段锡朋、柏文蔚等人也多次派人送钱送物,都被他拒绝,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傲骨与倔强。由于没有固定职业,陈独秀和自己的妻子靠北大同学会的津贴和自己的稿费生活,加上多病,生活过得一直很艰难。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四川江津,享年63岁。陈独秀后期的凄苦、萧条,让很多人感到悲伤。1994我在读一本关于陈独秀的传记时,几次流泪,深为这样一个时代巨人的晚年萧条而惋惜。这不是他个人的不幸,而是一个时代的不幸。

陈独秀不愧为一个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文笔生动、通俗,读其文如见其人,仿佛他正站在讲坛上在演讲,时而是循循善诱,时而是声色俱厉,一个忧国忧民的时代巨人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也许是演讲的缘故,他的文章读起来毫不费力。这本书能够出版,也表现了当时出版人的胆识。在当时情况下肯定是克服了重重阻力,冒了很大的风险的,印数恐怕也不会太多,历经战乱,能保留到现在恐怕就更少了,这就使得它益加显得珍贵了。

[ 本帖最后由 huangjian70 于 2010-8-9 23:2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8-10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本好书,有助于我们对那个时代的面貌有新的认识。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0-8-23 12: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生年份應為1879年。

謝謝樓主資料!
发表于 2010-8-24 20: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暑期开服黄金期,有志之士岂能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2 05:07 , Processed in 0.08392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