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353|回复: 0

有关平型关战斗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8 08: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关平型关战斗的几个问题
                      ——与杨奎松老师探讨

   近读杨奎松老师《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史实重建问题》(杨奎松著《开卷有疑 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感到杨老师的文章有好几个地方颇有可探讨之处。故在此提出以供杨老师及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一、杨老师以聂荣臻元帅回忆录为由,认为115师687团并未参战。
      很明显,杨老师没有看过李人毅先生所写的《平型关大捷》,该书有许多八路军老战士对平型关战斗的回忆。据687团9连副连长郭春林回忆,日军从郭春林脚下通过,步兵走完了,后面开始出现了辎重部队,马车咕隆隆地响着,一眼望不到头。很明显,郭春林脚下的日军当是杨老师所说的日军辎重队的前卫。687团2营8连副排长程荣耀回忆,其所在连队消灭掉日军的后卫小队后,向一条线的大车队压缩。很明显8连攻击的是辎重队的后卫。后曾任苏州军分区司令员的687团12连机枪班班长霍薄凌率部也参加了对辎重队的进攻。这表明三浦支队辎重队是被687团消灭的。后任空2军副政委的687团2营6连战士杨士梅回忆,6连奉聂荣臻元帅之命进攻老爷庙的日军汽车队。以上4位老战士的回忆内容翔实、情节真实,可知687团参加平型关战斗是无疑的。至于聂荣臻元帅回忆录说“三四三旅本晚二十四时出发进入白崖台一线埋伏阵地,三四四旅随后开进。”“徐海东同志的三四四旅走在后边,闯过去了一个多团,另一部分被越来越险恶的山洪拦住了。”“平型关伏击战只使用了杨得志、陈正湘同志率领的六八五团和由李天佑、杨勇同志率领的六八六团。”实际上在平型关战斗687团不参战只是战前的计划,当时确实没有给687团布置攻击平型关的任务,但日军辎重队自入死路,687团的伏击实属巧合,而687团的作战情况经过数十年时间,聂荣臻元帅可能遗忘了,所以聂荣臻元帅说687团未参战。
      二、杨老师认为平型关战斗只消灭了数百名日军,而不是军科院1994年版《中国抗日战争史》认为的1000多人。
      根据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的资料记载,当时进入115师伏击圈的有两支日军,一支是从灵丘而来的由第5师团情报参谋桥本所带的三浦支队的辎重队以及1个步兵小队,人数大约有300人。另一支是从平型关前线返回灵丘接运援兵的第6兵站汽车队,车上搭载有9月23日至25日平型关作战中的受伤人员。第6兵站汽车队共有官兵392名,应三浦要求,汽车队留下25辆汽车,139名官兵担任关沟、辛庄的警戒,故其进入包围圈的只有76辆汽车,253名官兵。进入115师伏击圈的两只日军当在550人以上。据我军资料及《21联队史》,包围圈中的日军被我军全部击毙。故现在网上许多文章认为我军在平型关战斗中歼敌5百余人。实际上,他们漏算了搭载汽车队的伤员。
      日军9月23日—25日连续进攻平型关,伤亡不小。据杨老师文章,日军21联队第3大队23日—24日伤140人,亡22人。25日伤60人,亡38人,共伤140人,60人。有关21联队第3大队25日伤亡98人,杨老师认为这是八路军的战果,但据高伐林先生《平型关的回声》(《国家历史》2008年第2期),这98人是25日凌晨第3大队攻击我团城口国军84师所遭受的伤亡。另据日本《42联队史》,第3大队在解救汽车队战斗中被全歼一个小队,日军一个小队50多人,仅此一项日军就阵亡50人。另据我军战史,解围战时中日两军均有较大伤亡,日军不可能只伤亡98人。很明显,第3大队25日伤亡98人是84师的战果。
      当时在平型关的日军以21联队第3大队,42联队第2大队,11联队第1大队为基干部队进攻平型关,日军1个大队1千余人,再加上其他零星部队,扣除留在灵丘的辎重队以及其他部队,平型关前日军当在3000—3500人,至多4000人。23—25日21联队第3大队伤140人,亡60人。如另两个大队与其伤亡数相当,则日军23—25日伤兵在400多人。日军部份轻伤兵可以在前线野战医院治疗,部份重伤员不易移动,则汽车队所运伤兵至少应有200多人,另外还应配有看护兵照顾伤兵,据战后平型关居民反映,日军尸体中有至少数具女尸(李人毅《平型关大捷》),当时日军没有**,这些女兵应为日军野战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即看护兵的一部分,所以汽车队搭载伤兵及看护兵至少250人左右,故包围圈中的日军人数大致当有800人。
      杨老师对平型关战斗有个误解,即将平型关战斗简单理解为伏击战,而忽略了在伏击战后,我军在全歼包围圈日军后,立即进攻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并加以占领(朱德、彭德怀致蒋介石寢寅密电)。如685团1营4连连长龙书金率部攻占一八八六点标地,685、686、687团联手攻击东跑池,日军放弃东跑池退往团城口。这与杨老师所说25日傍晚,三浦命21联队第3大队回防团城口前线是一致的。
     据《685团平型关战斗详报》,685团伤亡223人,缴获机枪10挺,685团主要负责阻援,与之交战的当是留在辛庄、关沟的第6兵站汽车队余部和21联队第3大队,汽车队余部1百多人及21联队第3大队的第9(欠一个小队,龙泽中队)、第10(欠一个小队,石上中队长负重伤,吉川少尉代为指挥中队)、第11(欠两个小队,内藤中队)和第12中队(橘机枪中队),总兵力当有五六百人。另外据萨苏《从日文史料中还原平型关大捷》,“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从三角山(中国名称不明,与1930高地为日军所称的平型关前两大制高点)42联队平岩大队的侧翼阵地上穿越过来,进入伏击阵地的。”八路军正是从平型关右侧进入十里乔沟的,由此可见42联队平岩大队(第2大队)的阵地正对平型关正面阵地,位于平型关正面的东跑池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应为42联队第2大队的阵地,则八路军攻击的据守平型关正面东跑池及一八八六点标地的日军不仅有21联队第3大队,还有42联队第2大队(不是全部,其部分部队在灵丘)。
      在追击战中,日军两个大队损失惨重。据我军资料,共夺日军20挺机枪,包围圈内日军除辎重护卫小队有2挺机枪外,汽车队无机枪,则这余下18挺机枪只能是21联队第3大队,42联队第2大队的。据日军编制,一个中队才有6挺机枪,机枪中队12挺重机枪,故日军两个大队编制应有72挺轻重机枪(当然战争时期日军有可能增加武器配置)。由此可见21联队第3大队,42联队第2大队应在八路军追击战中受到重创。否则以日军的顽强,是不可能在没有重大损失情况下就轻易放弃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置全军“陷入于被包围的困境”(《大本营陆军部》中册第51页语)。我军685团伤亡223人,686团伤亡286人,合计500余人。而包围圈内的汽车队除了伤兵和医务人员无战斗力外,汽车队中战斗人员不过一百余人,又无自动火力,根本不可能对八路军造成如此大的伤亡,685、686团伤亡相当一部分应是对21联队第3大队,42联队第2大队作战的伤亡。据阻援的685团2营5连指导员杨俊生回忆,5连伤亡110人,与其对阵的日军当为第6兵站汽车队余部和21联队第3大队,其伤亡至少数十人。(李人毅《平型关大捷》)估计阻援战和追击战中日军至少伤亡数百人,其中阵亡人数至少一二百人(包括前述被全歼的一个小队),因此在平型关战斗我八路军击毙击伤日军当有一千多人,其中击毙当在一千人左右。军科院1994年版《中国抗日战争史》记载我八路军歼敌1000多人是正确的。因此杨老师认为我八路军在平型关战斗中只歼敌数百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三、杨老师对独立团的战果颇有疑义。首先杨老师认为为何独立团只顾涞源、蔚县的日军来援平型关,而不担心浑源日军。杨老师毕竟是大陆学者,总是有意无意夸大八路军的作用。实际上,1937年9月的山西战场上,八路军115师只有5个团,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偏师,对日军作战无法面面俱到。浑源在平型关北面,但平型关北面国军已有17军21师,15军,总兵力不下2万,比115师总兵力都多,阻击浑源日军责任由17军21师,15军负责。其次杨老师认为独立团歼灭日军300多人难以想象,日军之所以能够屡屡击败中国军队,主要原因是其使用优势炮兵等重火力及化学、毒气武器,只凭一般轻重武器对训练有素,历经沙场的八路军老兵占不了多大便宜。据日本《大本营陆军部》,9月25日涞源日军为第5师团一个旅团,正准备南下保定,其向灵丘方面派出的部队并非援军,而是一般的侦察掩护部队,无作战预期。从我军资料来看与独立团作战日军未带火炮等重武器。而115师的武器装备实际并不差,115师的前身第1、15军团在1935、1936年对东北军、晋军的作战中获得大量武器,且当时刚开展对日战争,武器弹药损耗并不多,武器上并不吃多大亏。从军队素质上看,第5师团士兵的实战经验对于连年争战善打歼灭战的八路军恐怕是不高的。因此日军在独立团出其不意的进攻中被歼灭三百人很正常。
      尽管我与杨老师对平型关战斗中的许多具体看法不同,但杨老师的许多看法还是很中肯的,如现在谈及抗战相关战史著作中,很少利用我军战报、相关参战将领回忆录进行研究,对敌方和友方相关史料研究不够,许多抗战研究者不做深入史实研究,往往相互抄袭,生吞活剥。以至于出现了对我平型关战斗的许多不正确看法,甚至像杨老师这样优秀的现代史学者也对我军战果出现重大误判,其实我国军史研究界有许多优秀的学者(如徐焰、刘统),为什么就不能对我平型关战斗做一详细研究呢,也可一扫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影响人们对我党我军的看法。
      在此我还有一建议,军科院为什么不翻译一些与我直接作战的日军联队级战史及中下级官兵回忆录。如《21联队史》、《11联队史》、《42联队史》。而日军大部头战史如《大本营陆军部》总是只写正面作战,少有描写敌后战场的。而记录敌后战场的《华北治安战》在许多地方谎话连篇,总是将己方的重大损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而日军联队级战史及中下级官兵回忆录相对而言较为可信(当然可信力也有问题,但是较为具体,能与我军战史有个比对),因此翻译一些日军联队级战史及中下级官兵回忆录对我国抗战史研究当有不小帮助。
                                                                          2010年3月24日写于荥阳
                                                                             赵智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5 15:48 , Processed in 0.08430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