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楼主: 24601

山西省方志合集[民国时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7: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闻喜縣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端。东与绛县、垣曲相接;北同候马、新绛相连;西与稷山、万荣、运城接壤;南与夏县为毗邻
春秋属晋国曲沃。战国时属魏,秦时改曲沃为左邑县,属河东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外巡途经左邑桐乡,闻平南越大捷,遂改为“闻喜”。东汉、三国、西晋时均属河东郡。南北朝时属正平郡。武成二年改属绛洲,隋、唐、五代时均属绛洲。后汉、北宋、元、明时属解州。清改属绛州。 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山西省政府,民国3年属河东道
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名胜古迹很多,现存的唐玄宗所书的御碑和韩愈撰文,祁隽藻书写的裴度平淮西叛乱的“平推西碑’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该县的文庙,始建于北宋成平元年,现存的大成殿和五龙影壁重又修葺一新,是该县的又一名胜古迹。闻喜历史上是个出人才的地方。见之史册的有地理学家裴秀、文学家郭璞、史学家裴松之、法学家裴政以及唐代名相裴度、南宋名相赵鼎、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等。仅裴氏一门历代做过宰相的有59人,做过将军、尚书、御史等的有 200多人。正如宋代名相司马光所说:“闻喜士大夫之林薮也”。
闻喜县特产有:闻喜煮饼、白莲藕、柿子、远志、大白菜、白楸等。

山西省闻喜县志
民国 余宝滋 修 杨韍田 等纂
民国八年石印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八十六号
成文出版社



山西省闻喜县志
清 李遵唐 纂修
清乾隆三十年刊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四三〇号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9 17:4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絳  縣 位于山西省境南部,中条山的西北麓,运城市东北端,北同侯马、曲沃、翼城接壤,东连沁水,西南边与垣曲、闻喜毗邻。
春秋属晋,汉属绛县(今曲沃),东汉属绛邑县(今曲沃),北魏太和18年称南绛县,西魏大统五年改作绛县,至今未改。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周万庄、柳来、韩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晋献公、省文公、晋灵公陵墓;太明寺、东岳庙等古迹,对研究我国古代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由于该县地理环境特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土特产有柿子、核桃、山桃、山杏、山葡萄、山楂、连壳、丹参、黄芪、党参、川地龙等。

县志暂缺待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7: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稷山縣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部,吕梁山的南端
春秋称“稷”,属晋。汉为河东郡闻喜县地,北魏太和十一年置高凉县,相传后稷曾于县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穑,后称此山为稷王山,遂于隋开皇十八年改高凉县为稷山县。

山西省稷山县志
清 沈凤翔 纂修
清同治四年石印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四二四号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9 17:5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7: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津縣 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运城市的西北部。东迎汾水与稷西县为邻,西隔黄河与韩城市相望,南有台地与万荣县毗连,北依吕梁与乡宁县接壤。
古称耿。公元前1525年商祖乙曾迁都河津。公元前611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灭耿,把耿地赐给大夫赵夙为采邑。战国时,邑地属魏国皮氏。公元前211年,秦置皮氏县,属河东郡。汉天凤元年(公元14年)更名延平县,东汉时复为皮氏县。三国时属平阳郡管辖。北魏真君七年(446年)改为龙门县,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为河津县。
传说中“鲤鱼跳龙门”的龙门即在境内。

县志暂缺待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7: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霍  縣 位于临汾地区北端,北隔韩信岭与晋中的灵石县交界,东依霍山和沁源、古县毗邻,西连汾西、南接洪洞。
周初为霍国,周历王烽火戏诸侯,为国所逐逃奔于彘,后为彘邑,西汉置彘县,东汉更名永安县,三国属魏平阳郡。隋置霍邑县,金增设霍州,明初并县入州,民国始称霍县,唐一度置吕州。
历史悠久,境内名胜古迹甚多。较为著名的有千佛崖、州署大堂、雁塔、鼓楼。有的以雕工精细见长,有的以造型壮丽著称,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县志暂缺待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7: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汾西縣 位于临汾地区北部,汾水之西,吕梁山东南麓。北接灵石,西邻交口、隰县、南连蒲
县、洪洞、东滨汾河与霍州接壤
东汉称永安县地。北齐置临汾郡及临汾县,不久废郡。隋开皇三年改临汾县为汾西县。唐武德初于申村堡置汾西县,贞观六年移于今治,开元后移治厚义村。宋太平兴国七年复移今治。县名沿用至今。
名胜主要有位于汾西县城东北约十公里处的兴原寺,“东阁”指建于明代的观音阁。阁楼分上下两层,造型美观,玲球别致。阁内现存保护完好的明代壁画四幅。“灵泉”指寺中龙王殿内的泉眼,泉在殿内,水出石上,常年不断。
汾西“北沟古井”,其泉水清澈甘甜,经有关单位检验,系优质饮用水。

县志暂缺待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8: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石縣 位于晋中盆地与临汾盆地之间,东邻沁源县,西邻交口县,北与孝义、介休接壤,南
与霍州市、汾西县毗邻。
初建于隋,建县前为介休县地。以隋文帝开皇十年挖河开道时发现的古代陨石而得名。一千多年来,归属虽然多变,县名基本变。1958年曾与孝义、介休合并称介休县,1961年恢复灵石县。
在旧城北门外吕祖庙内,有一石块,满身孔洞,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旧时附近乡民视为“神石”,前来焚香朝拜,祈求平安。据考察系古代降落的一块陨石。灵石县名即因此物而得名。

山西省灵石县志
民国 李凯明 修 耿步蟾 纂
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八十七号
成文出版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8: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城縣 洪洞

县志暂缺待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8: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隰  位于晋西吕梁山大背斜中轴部。
春秋称蒲邑,战国谓蒲阳,汉置蒲子县。北魏置汾州。北齐置长寿县。隋改隰川县,为隰州治。明废具入隰州,民国元年改隰县。1958年与大宁县合并为隰宁县,同年又并入蒲县、永和、石楼改称吕县。
文物古迹三十余处。以城西明代建筑“小西天”最为著名。小西天原名千佛庵,明崇祯七年由东明禅师创建。依山而建的小西天,布局严谨、结构精巧,尤其是大雄宝殿的大型彩绘悬塑堪称一绝,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旅游胜地。
隰县特产金梨,以肉厚汁多,香甜味美,营养丰富,含糖量高而闻名全省。

山西省隰州志
清 钱以垲 纂修
清康熙四十八年刊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四二七号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山西省续修隰州志
清 崔澄寰 王嘉会 纂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刊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四二八号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9 18:1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8: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寧縣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部,西隅黄河与陕西相望。
北周置大宁县;隋开皇六年移县治于浮图结,大业二年并入午城县;唐武德二年置中州,复置大宁县,贞观元年废中州;元时,大宁并入隰州,二十三年又复置大宁。

县志暂缺待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8: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蒲  位于本省中部,吕梁山脉南端西坡。东达洪洞,西抵大宁,北临隰县、汾西,南接乡宁、吉县,东南依临汾。
古称蒲子国,因唐帝尧的太师蒲伊子隐居于此而得名。汉为蒲子县地,北魏太和二十一年置石城县;北周大象元年置蒲子县;隋大业二年改蒲县;金兴定五年升为蒲州;元初复为蒲县。今因之。
古迹柏山东岳庙,位于蒲县城东柏山之上,是以东岳行宫大殿为中心的一组大型建筑群,相传始建于唐,元、明、清均予复修重建。总建筑面积七千多平方米,建筑物二百八十余座,庙宇中间主殿雄居,四周是古朴的围廊和逼真的塑像。主殿前耸立有富丽的“天堂楼”,后排列有上下两院的“地狱府”。周围松柏千余亩,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蒲县志
清 巫慧 修 王居正 纂
清乾隆十八年刊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四二九号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9 18:2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8: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和縣 位于省境西南,临汾地区西北隅,吕梁山南端。
西汉属河东郡地,北齐为永和镇,北周置临河郡及临河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永和县,属隰州,后县名未改,沿用至今。

山西省永和县志
民国 段金成 等纂
民国二十年抄本
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 第八十八号
成文出版社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4-10 13:3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8: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县志中有图版,需要补充!
发表于 2010-5-20 14: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我很关心家乡的方志,但是泽州府志一直没有找到。如能找到的话就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4: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方志叢書目錄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9月]
第一、二期及第三期(部分)

[ 本帖最后由 24601 于 2010-7-8 14:3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8 18:28 , Processed in 0.09522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