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505|回复: 3

“獀、廋、蒐”並諸家釋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5 11: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獀、、蒐”並諸家釋義



              “廋、蒐”漢石經嚴氏本《春秋》作“獀”,詳下圖版。現行本三《傳》皆作“蒐”。

               《經》:“秋獀于紅。”《公羊》:“八年獀者何簡車徒也何以書蓋以罕書也●”《釋文》:“廋,所苗反,本亦作‘蒐’。”案:此證陸氏所見本作“廋”。《穀梁》:“正也。因蒐狩以慣用武事,禮之大者也。”《左氏•昭公八年》:“秋,大蒐于紅,自根牟至於商、衛,革車千乘。”
   

               馬叔平先生言:“《春秋》昭公三年至廿一年,此石爲僖公十四年至三十三年之陰。‘獀于紅’,今本‘獀’作‘蒐’。《釋文》出‘廋’字云:‘本又作蒐。’《國語•齊語注》‘春田曰獀。’《御覽》八百三十一引《韓詩內傳》‘夏曰獀。’《禮記•祭義》‘而第達乎廋狩。’《釋文》:‘廋,本又作獀。’《公羊》桓四年《傳》釋曰:‘廋’、《釋文》:‘廋,本又作蒐。’是蒐、廋、獀皆可通也。”

                杜預云:“革車千乘,不言大者,《經》文闕也。紅,魯地。沛國蕭縣西有紅亭。“《正義》曰:“《傳》稱‘革車千乘’,是大蒐也。十二年‘大蒐于比蒲’,三十二年‘大蒐於昌間’,定十三年、十四年‘大蒐于比蒲’,皆云“大蒐”。此不云‘大’,知《經》闕文也。《釋例》云:‘紅之蒐,《傳》言‘革車千乘’,所以示大蒐也。而《經》不書‘大’,諸事同而文異。《傳》不曲言《經》義者,直是時史之闕略,仲尼略而從之。《春秋》不可錯綜《經》文,此之類也。劉、賈、穎云:「蒐於紅」不言「大」者,言公大失權在三家也。十一年「蒐于比蒲」,《經》書「大蒐」,復云書大者,言大眾盡在三家。隨文造意,以非例為例,不復知其自違也。’”龖案:由漢石經嚴氏本《經》上下文殘字,知杜預、《正義》所言闕“大”字非也,而劉、賈、穎三家所言是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9-12-25 17: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老师真有学问,我是在民国的文献里接触到廋和蒐字的,原来还是这么古老的字。现在好像没人使用了哈。后来是怎么演变成现在的搜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20: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爺子”您好

       這個“獀”字其實不古老!詳馬無咎先生之釋所言《國語•齊語注》並《韓詩內傳》就可知!這東東確是漢時隸書今文是也
发表于 2010-2-28 13: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獀、廋、蒐”之关系

獀、廋、蒐三字本义不同,但古音相同,故能通用。
康熙字典:獀,【廣韻】所鳩切【集韻】疎鳩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5 15:00 , Processed in 0.08241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