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书造伪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内容、著者造伪,这多系文人所为。另一种是书的版本造伪,这多系书贾所为,其目的并不像内容造伪者那样复杂。他们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嗜财营私,惟利是图,所以造起伪来挖空心思,不择手段;花样颇多,而古书版本鉴定常常受其迷惑,难以奏效。古书版本造伪的主要手段有:以残书充全书、以丛书零种冒充单刻、伪改书名作者以充罕见之书、增删刻书牌记以冒充珍本善本、增删刻书年款以冒充珍本善本、挖改序跋或改换序跋以充珍本善本、伪造伪钤名家藏书印鉴以抬高版本身份、染纸造蛀以充古刻旧刊、以真带假版本杂拼、装帧造伪以充古刻旧刊。 这10种古书版本造伪的方法,只是主要的方法,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并且,每种造伪方法中也不是孤立地使用某一手段,而是几种手法同时并用。所以我们在鉴别真伪时,也应多方入手,综合考察。所谓综合考察,实际上就是要调动全面的知识,寻找蛛丝马迹,突破一点,扩大战果,就能撕去伪装,还其本来面目。这里边最根本的就是切忌以表面对表面,须知,作伪者的空子常常是那些过于强调观风望气的拙劣的鉴赏家,而不是讲究真才实学的考订家。所以我们看书,一定要细审其内容。再高明的造伪,也只能是书前卷后某些表面的东西,书中内容,也就是书中内容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乃至于职官衔名、封爵谥号、地理变迁、名胜古迹、遣词用语等,都能反映出时代特色,造伪者不可能把这些都平衡改造,毫无露痕。实际上造伪必然是挂一漏万,一处伪迹可能露出十处马脚。一旦抓住马脚,就要勤于核查,查目录,查人物传记,查职官,查地理沿革,一切该查的地方通通查核,就一定能去伪存真。还有就是要勤于核对,有相同版本要核对,无相同版本,异本也要核对。核对最易辨伪,因为在真的面前,假的最苍白无力。 总之,辨伪的学问与技能是因造伪而产生的。要研究造伪的手段,剖析造伪规律,要钻进去,才能洞晓究竟。但也不能进去出不来,被造伪牵着鼻子走。而是钻进去寻找蛛丝马迹,跳出来火眼判真伪。辨别真赝虽不是版本学的核心内容,但搞版本的则不能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