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990|回复: 0

“电影”原本是羽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1 20: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是多解的,但那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今语汇中的外来词通常都是一种解释,很少一字两歧。电影是个外来词,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一种解释:就是通过电影放映机把拍摄在胶片上的图像映射到银幕上,是一种集文学、戏剧、音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果然和我想像的一样。《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电影”这个词条的解释是:“一种综合艺术,用强烈的灯光把拍摄的影像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好像实在活动的形象。”
  从十九世纪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摄影机之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这种艺术渐次风靡了全球。
  文革前,我们国家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我也孤陋寡闻,对世界电影的了解只是通过法国电影理论家巴拉兹的《电影美学》这本书,约略的知道世界电影曾经经历了几个黄金时期:先是法国和欧洲,接下来是印度电影,然后是美国的好莱坞,二战之后在电影的故乡法国又崛起了“新浪潮”派(又称“电影手册派”),最后是前苏联的电影……对电影的分类也就是知道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和戏剧片。
  改革开放之后,国门打开,才知道电影不仅有名目繁多的流派,而且也分类众多。仅故事片就有什么警匪片、战争片、生活片、动作片……不一而足。
  不管电影里的名堂有多少,但是就电影这个词而言,大家都基本认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但是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前些天我偶翻中国古代的典籍《六韬》,忽然看到对电影这个词的另外一种解释。
《六韬·虎韬·军用》篇中说: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三军器用,攻守之具,科品众寡,岂有法乎?”
  太公曰:“大哉!王之问也。夫攻守之具,各有科品,此兵之大威也。”
  武王曰:“愿闻之。”
太公曰:“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冲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一车二十四人,推以八尺车轮,车上立旗鼓,兵法谓之震骇;陷坚阵,败强敌。武翼大橹矛戟扶胥七十二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以五尺车轮,绞车、连弩自副;陷坚阵,败强敌。提翼小橹扶胥一百四十具,绞车、连弩自副,以鹿车轮;陷坚阵,败强敌。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飞凫、电影自副;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铁为首。昼则以绦缟,长六尺,广六寸,为光耀;夜则以白缟,长六尺,广六寸,为流星;陷坚阵,败步骑。大扶胥冲车三十六乘,螳螂武士三人共载,可以击纵横,败强敌。轻车骑寇,一名电车,兵法谓之电击;陷坚阵,败步骑。寇夜来前,矛戟扶胥轻车一百六十乘,螳螂武士三人共载,兵法谓之霆击;陷坚阵,败步骑。”……

  这里的“电影”是说的一种羽箭,姜太公怕当时的周武王姬发不明白,更怕三千年之后的BBS里的弟兄们不明白,还特别对“飞凫”和“电影”这两种羽箭做了详细的解释:“飞凫”这种羽箭是“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红色的箭杆,白色的箭羽,箭镞是用铜打造的;“电影”这种羽箭是“青茎赤羽,以铁为首”――黑色的箭杆,红色的箭羽,箭镞是用铁打造的。看来周武王能打败商纣王,“电影”肯定没有少发挥作用。在周和商的时代,是青铜器的时代,铁器是凤毛麟角,再加上操作这种羽箭的都是“材士”――勇猛精锐的士兵,发射的弓弩都是“强弩”――射程远的硬弓,这种带有铁箭镞的“电影”发射出去,真的是如同电影流光一般,射到商纣的兵将身上,一定是一箭一个血窟窿,不死即伤。
  电影摇身一变成了杀人的利器。正确的说法应当是电影由杀人利器,摇身一变,成为当今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21 22:10 , Processed in 0.08127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