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7904|回复: 14

[综合] 古香斋袖珍十种 ([清]勅编:同治光绪间 南海孔氏刊本),djvu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31 15: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称: 古香斋鉴赏袖珍丛书
     主编: [清]康熙乾隆中 勅编
     出版: [清]同治光绪间 南海孔氏岳雪楼重刊本
     格式: DJVU  
     大小: 2850MB
     清晰度: 清晰版 300dpi(2200*3000)

古香斋袖珍10种 905卷(328册)

     书目
1, 古香斋鉴赏袖珍五经 8卷 (8册)

2, 古香斋鉴赏袖珍四书 19卷(2册)

3, 古香斋鉴赏袖珍史记 130卷(30册) [汉]司马迁撰 [刘宋]裴骃集解 [唐]司马贞索隐 张守节正义

4, 古香斋新刻袖珍资治通鉴纲目三编 20卷(4册) [清]张廷玉 等奉勅编

5, 古香斋新刻袖珍御纂朱子全书 66卷(36册) [宋]朱熹撰 [清] 圣祖 定 [清]李光地 等奉勅編

6, 古香斋鉴赏袖珍春明梦余录 70卷(24册) [清]孙承泽撰

7, 古香斋鉴赏袖珍初学记 30卷(12册) [唐] 徐坚 等奉敕撰

8, 古香斋新刻袖珍御选古文渊鉴 64卷(36册) [清] 圣祖 選, [清] 徐乾学 等奉旨编注

9, 古香斋鉴赏袖珍施注苏诗42卷, 注苏诗总目2卷 (16册) [宋]苏轼撰 [宋]施元之注

10, 古香斋新刻袖珍渊鉴类函 450卷(160册), 目录4卷  [清]张英 等奉勅编  

    古香斋

   “古香斋” 是乾隆皇帝的斋名,是弘历作皇子时的一处旧邸,现在故宫重华宫东庑(保中殿)内,殿内额曰“古香斋”。乾隆帝为皇子时,自雍正五年(1727年)成婚后曾在此居住,登皇帝位后改称为宫。

   此书仿乾隆间古香斋刻本,每卷末均有“南海孔氏岳雪楼重校刊”牌记。南海孔氏为粤东大族,孔子后裔。其藏书楼“岳雪楼”又称“三十三万卷楼”与伍崇曜的“粤雅堂”、康有为的“万木草堂”,番禺潘仕成的“海山仙馆”,合称“粤省四大家” 。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09-8-31 19:5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6: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2, 古香斋鉴赏袖珍四书(古香斋四书) 19卷(2册)  
   [清]光绪10年 (1884)刊
   大小; 14.9MB,   334页

书目
   古香斋鉴赏袖珍大学 1卷 
   古香斋鉴赏袖珍中庸 1卷
   古香斋鉴赏袖珍论语 10卷 
   古香斋鉴赏袖珍孟子 7卷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09-8-31 16:5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9: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香斋新刻袖珍渊鉴类函 081册~120册 (卷220~卷33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9: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香斋新刻袖珍渊鉴类函 121册~160册 (卷335~卷45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8: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香斋新刻袖珍渊鉴类函 041册~080册 (卷110~卷21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8: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香斋新刻袖珍渊鉴类函 001册~040册 (卷001~卷109)-----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09-8-31 18:2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7: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古香斋新刻袖珍渊鉴类函(古香斋渊鉴类函) 450卷(160册), 目录4卷  [清]张英 等奉勅编  
     [清]同治13~光绪6年 (1874~1880)刊
     大小; 1530MB,   30539页

     提要
   康熙四十九年圣祖仁皇帝御定。类书自《皇览》以下,旧本皆佚。其存於今者,惟《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六帖》为最古,明俞安期删其重复,合并为一。又益以韩鄂《岁华纪丽》,而稍采杜佑《通典》,以补所阙,命曰《唐类函》。六朝以前之典籍,颇存梗*。至武德贞观以後,仅附见题咏数篇,故实则不及焉。考《辍耕录》载赵孟頫之言,谓作诗才使唐以下事便不古,其言已稍过当。明李梦阳倡复古之说,遂戒学者无读唐以後书。梦阳尝作黄河水绕汉宫墙一篇,以末句用郭汾阳字,涉於唐事,遂自削其稿,不以入集。安期编次类书,以唐以前为断,盖明之季年,犹多持七子之馀论也。然诗文隶事在於比例精切,词藻典雅,不必限以时代。汉去战国不远,而词赋多用战国事,六朝去汉不远,而词赋多用汉事,唐去六朝不远,而词赋多用六朝事。今距唐几千年,距宋、元亦数百年,而曰唐以後事不可用,岂通论欤?况唐代类书原下括陈、隋之季,知事关胜国,即属旧闻。既欲蒐罗,理宜赅备。又岂可横生限断,使文献无徵。是以我圣祖仁皇帝特命儒臣,因安期所编,广其条例,博采元、明以前文章事迹,胪纲列目,荟为一编,务使远有所稽,近有所考,源流本末,一一灿然。计其卷数,虽仅及《太平御览》之半,然《御览》以数页为一卷,此则篇帙既繁,兼以密行细字,计其所载,实倍於《御览》。盖自有类书以来,如百川之归巨海,九金之萃鸿钧矣。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皆亘古所无之巨制,不数宋之四大书也。

   目录
卷首      目录四卷
卷001~卷011   天部
卷012~卷022   岁时部
卷023~卷039   地部
卷040~卷056   帝王部
卷057~卷058   后妃部
卷059       储宫部
卷060       帝戚部
卷061~卷117   设官部
卷118~卷121   封爵部
卷122~卷153   政术部
卷154~卷183   礼仪部
卷184~卷191   乐部
卷192~卷205   文学部
卷206~卷229   武功部
卷230~卷241   边塞部
卷242~卷315   人部
卷316~卷317   释教部
卷318~卷319   道部
卷320~卷321   灵异部
卷322~卷323   方术部
卷324~卷331   巧艺部
卷332~卷333   京邑部
卷334~卷339   州郡部
卷340~卷354   居处部
卷355~卷358   产业部
卷359~卷360   火部
卷361~卷364   珍宝部
卷365~卷366   布帛部
卷367~卷369   仪饰部
卷370~卷381   服饰部
卷382~卷385   器物部
卷386       舟部
卷387       车部
卷388~卷393   食部
卷394~卷395   五谷部
卷396~卷397   药部
卷398       菜蔬部
卷399~卷404   果部
卷405~卷407   花部
卷408~卷411   草部
卷412~卷417   木部
卷418~卷428   鸟部
卷429~卷436   兽部
卷437~卷444   鳞介部
卷445~卷450   虫豸部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09-9-1 10:1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7: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9, 古香斋鉴赏袖珍施注苏诗(古香斋苏诗)42卷, 注苏诗总目2卷 (16册) [宋]苏轼撰 [宋]施元之注
         卷首(附王注正讹 附本传 附墓志铭 附年谱)
         附续补遗2卷 [清]冯景补注
         [清]光绪8年~9年 (1882~1883)刊
         大小; 125MB,   2276页

         提要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万二千二百三十七种;然后是整理图书,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三千四百五十七种,凡七万九千零七十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六千七百五十二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著作。

   目录
卷首    原序 宋序 注苏例言 正注正伪 注苏姓氏 赞 勅 本传 墓志铭 年谱
卷01    诗47首 [起嘉祐辛丑十二月赴凤翔任尽壬寅在凤翔作施注缺今补]
卷02    诗45首 [起在凤翔至治平乙巳罢凤翔任还京师作施注缺今补]
卷03    诗45首 [起熙宁已酉还京师至辛亥乞外除通判杭州赴任由陈颍过广陵作]
卷04    诗47首 [起自京口之钱塘以是年十一月扺任通守钱塘作]
卷05    诗69首 [起熙宁壬子以后通守钱塘作施注缺今补]
卷06    诗49首 [时通守钱塘作施注缺今补]
卷07    诗63首 [时通守钱塘作]
卷08    诗59首 [熙宁甲寅在钱塘闻移知密州之命去杭经常润道中作施注缺今补]
卷09    诗65首 [起自常润复还杭州寻去杭之密州任作施注缺今补]
卷10    诗37首 [时守高密作]
卷11    诗66首 [起守高密至得代归京师作]
卷12    诗40首 [起丁巳春留京师至四月之官彭城以后作]
卷13    诗41首 [时守彭城作]
卷14    诗35首 [时守彭城洎戊午元丰改元作]
卷15    诗42首 [时守彭城作]
卷16    诗48首 [起在彭城至元丰已未移守吴兴作]
卷17    诗41首 [起已未守吴兴即以是年八月摄赴台狱谪黄州庚申春自京师赴黄作]
卷18    诗53首 [起元丰三年庚申以后在黄州作]
卷19    诗73首 [时在黄州作]
卷20    诗49首 [起在黄州尽元丰七年甲子量移汝州作]
卷21    诗54首 [元丰甲子量移汝州起四月以后离黄州至金陵道中作]
卷22    诗51首 [时赴汝留金陵道中作是年先生在泗州度岁]
卷23    诗48首 [起常州居住洎赴登州道中作是岁元丰乙丑先生年五十施注缺今补]
卷24    诗43首 [起自登州还朝洎元祐改元在西掖作]
卷25    诗49首 [时在翰林作]
卷26    诗49首 [时在翰林作施注缺今补]
卷27    诗45首 [时在翰林作]
卷28    诗58首 [起在翰林洎元祐已巳出守钱塘作]
卷29    诗58首 [时守杭州作]
卷30    诗57首 [起守杭州洎元祐辛未召还寻出守颍州作]
卷31    诗39首 [时守颍州作]
卷32    诗36首 [起在颍州洎元祐壬申改知杨州寻以兵部尚书召还作]
卷33    诗41首 [起在兵部洎迁礼部尚书作]
卷34   诗57首 [起在礼部洎元祐癸酉出知定州绍圣改元落职知英州再贬恵州赴岭道中作]
卷35    诗45首 [起南迁尽在恵州作施注缺今补]
卷36    诗48首 [时在恵州作施注缺今补]
卷37    诗51首 [起在恵州洎绍圣丁丑再贬儋耳作]
卷38    诗63首 [起在儋耳洎元符三年庚辰复朝奉郎提举玉局观北归抵英州作]
卷39    诗51首 [起建中靖国辛巳改元度岭北归即以是年七月卒于毗陵施注缺今补]
卷40    遗诗29首 [施注缺今补]
卷41    追和陶渊明诗62首
卷42    追和陶渊明诗60首

   续补遗
卷上   古体诗144首
卷下   今体诗293首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09-8-31 17:54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7: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8, 古香斋新刻袖珍御选古文渊鉴(古香斋古文渊鉴) 64卷(36册) [清] 圣祖 選, [清] 徐乾学 等奉旨编注
           [清]光绪10年~11年刊 (1884~1885)刊
           大小;  259MB,   5530页

          简介
   《古文渊鉴》,六十四卷,清圣祖选,清徐乾学等编注,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武英殿刻五色套印本。版框19cm×13.5cm。半页9行,行20字,小字双行,字数同,无行格,上下小黑口,双顺黑鱼尾,四周单边。卷端题“古文渊鉴御选”6字,题下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臣徐乾学等奉旨编注”。卷前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御制古文渊鉴序》,序末钤有康熙“稽右古文之章”及“体元主人”宝玺各一。每卷前皆有本卷目录。
   此书亦名《渊鉴古文选》,是集历代散文为一书的文学总集。康熙皇帝认为,将中国古文选编为总集的除梁萧统的《文选》外,尚有唐姚铉的《文粹》、宋吕祖谦的《文鉴》等,它们所选取的都是某一朝、某一代的文章,然而古今文章却是源远流长,盛衰错综,怎可局限于一朝一代?故于康熙二十四年亲自选录上起春秋、下迄宋末的文章,包括左传、国语、国策等书及诒、表、书、议、奏、疏、论、序诸体文,择其辞义精纯可以鼓吹六经者汇为正集;间有瑰丽之篇,列为别集;旁采诸子录其要论,以为外集,共合1,324篇。康熙逐篇品评,命徐乾学等人编注。该书参照宋真徳秀的《文章正宗》、李善注的《文选》等书例,严格筛选,考证详明,详略得宜,并载前人名家评语、康熙御批和徐乾学等11人所作注释,交武英殿以五色套印颁行。凡正文以墨色示之,前人诸家评语列诸书的天头,分别以黄、绿、蓝三色示之,康熙御批并本朝诸臣注释亦列诸书眉,用朱色标示。另正文有朱色断句。康熙四十九年刊刻完竣。其雕镌、套色、刷印皆极精工,朱、墨、黄、蓝、绿五色鲜明艳丽,令人爱不释手,显示出清初内府多色套印技术的高度水平。
   康熙皇帝对《古文渊鉴》一书备加喜爱,“常备案头,以备温习”,并要求内外官员认真学习。故仅在康熙时期,除此种本外,宫中还有4种版本:一为康熙年内府五色精写本;二为康熙年四色套印本;三为康熙年二色套印本;四为康熙年内府刻满文本。清乾隆年间还刻有古香斋袖珍本。

   目录
卷01   周 [左传]
卷02   周 [左传]
卷03   周 [左传]
卷04   周 [左传]
卷05   周 [国语]
卷06   周 [国语]
卷07   周 [公羊传 谷梁传]
卷08   周 [战国策]
卷09   秦 [战国策]
卷10   汉 [高帝 文帝 景帝 武帝 昭帝 宣帝 元帝 成帝 哀帝]
卷11   汉 [贾山 贾谊 薄昭]
卷12   汉 [晁错 枚乘 董仲舒 淮南王安]
卷13   汉 [严安 徐乐 司马相如 主父偃 东方朔 吾丘夀王 司马迁]
卷14   汉 [王吉 路温舒 魏相 赵充国 郑昌 张敞 贾捐之 匡衡 贡禹 萧望之 王褒 诸葛丰]
卷15   汉 [刘向 杜钦 翼奉 薛宣 王尊 公乘兴 刘辅 谷永 梅福]
卷16   汉 [孔衍 耿育 王嘉 母将隆 师丹 李寻 鲍宣 扬雄 刘歆 贾让]
卷17   汉 [光武 明帝 明徳马皇后 章帝 和帝 和熹邓皇后 殇帝 安帝 顺帝 桓帝]
卷18   汉 [窦融 马援 朱勃 班彪 桓谭 杜林 张纯 郑兴 陈元 朱浮 第五伦 韦彪 孔僖 何敞 徐防 鲁恭 鲁丕]
卷19   汉 [班固 崔骃 樊准 陈忠 翟酺 虞诩 左雄 郎顗]
卷20   汉 [刘梁 李固 皇甫規 陈蕃 刘瑜 刘陶 张敞 傅燮 蔡邕 郑康成 孔融 应劭 陈琳 臧洪]
卷21   三国 [魏文帝 明帝 陈王植 董昭 王朗 刘廙 卫觊 杨阜 髙堂隆 蒋济 杜恕 程晓 夏侯太初]
卷22   三国 [蜀汉昭烈帝 诸葛亮 呉大帝 景帝 骆统 诸葛恪]
卷23   晋 [武帝 元帝 明帝 康帝 穆帝 简文帝 羊祜 杜预 苟朂 庾峻 刘实 刘颂 刘毅 傅咸 李宻 陈夀 虞溥 张悛 阎缵 陆机 刘琨]
卷24   晋 [干寳 庾亮 荀崧 范宁 蔡谟 王羲之 孙绰 徐邈 戴逵 韩延之]
卷25   宋 [武帝 文帝 孝武帝 始安王休仁 傅亮 何尚之 范晔]
卷26   齐 [髙帝 武帝 豫章王嶷 竟陵王子良 孔顗 顾宪之 孔稚圭]
          梁 [武帝 簡文帝 邵陵王纶 沈约 任昉 萧子显]
          陈 [文帝 徐陵 沈炯]
卷27   北魏 [太武帝 文成帝 孝文帝 任城王澄 北海王详 元晖 张普惠 韩麒麟 韩显宗 孙惠蔚 崔光 甄琛 邢峦 高谦之]
卷28   北齐 [邢卲 杜弼]
          北周 [武帝 苏绰 庾信]
          隋 [文帝 牛弘 李谔]
卷29   唐 [高祖 太宗 睿宗 明皇帝 肃宗 代宗 徳宗 武宗]
卷30   唐 [傅奕 徐贤妃 房乔 魏征 张玄素 李百药 马周 岑文本 禇遂良 张蕴古]
卷31   唐 [狄仁杰 刘知鲃 陈子昻 苏安恒 崔融张柬之 宋璟 张说 苏颋 张九龄]
卷32   唐 [张均 刘秩 孔璋 柳芳 颜真卿 郭子仪 杨绾 贾至 元结 刘晏 常衮 独孤及 李华 李翰]
卷33   唐 [陆贽]
卷34   唐 [权徳舆 髙郢 柳冕 梁肃 沈既济 于公异 裴度 李绛]
卷35   唐 [韩愈]
卷36   唐 [韩愈]
卷37   唐 [柳宗元]
卷38   唐 [白居易 元稹 刘禹锡 李翺 田弘正 吕温 皇甫湜 舒元舆 李汉 欧阳詹]
卷39   唐 [刘蕡 李徳裕]
卷40   唐 [杜牧 郑亚 孙樵 李商隠 罗隠 陆 蒙 皮日休 沈颜]
卷41   五代 [后唐荘宗 李继岌 李严 周世宗 王朴 南唐主李昪 南唐主李景 张义方 江文蔚 欧阳广 潘佑 冯涓 幸寅逊 田淳 呉越王钱镠 丁思觐]
卷42   宋 [太祖 太宗 真宗 仁宗 英宗 神宗 高宗 孝宗 光宗 宁宗 理宗]
卷43   宋 [张齐賢 田锡 王禹偁 陈靖 鲁宗道 孙奭 尹洙 苏舜钦 宋祁 张方平 王珪 蔡襄 包拯 石介 呉育 钱公辅 郑獬 范仲淹]
卷44   宋 [韩琦 富弼 司马光 范镇 范百禄]
卷45   宋 [欧阳修]
卷46   宋 [周惇颐 张载 程颢 程颐 杨时 范育]
卷47   宋 [王安石 王安国 苏洵]
卷48   宋 [余靖 刘敞 刘攽 吕诲 宇文之卲 沈括 孙觉 郑侠]
卷49   宋 [苏轼]
卷50   宋 [苏轼]
卷51   宋 [苏辙]
卷52   宋 [曽巩]
卷53   宋 [曽巩 曽肇]
卷54   宋 [韩维 刘摰 苏颂 吕公著 吕大防 吕大钧 范纯仁 李清臣]
卷55   宋 [范祖禹 江公望 晁补之 陈师道 张耒 秦观]
卷56   宋 [王令 邹浩 李之仪 晁说之 李昭玘]
卷57   宋 [李纲 汪藻 程俱 罗从彦 郑樵 李焘 王十朋 杨万里 周必大]
卷58   宋 [胡宏 刘子翬 朱松 罗愿 程大昌 范浚 彭龟年 刘光祖 陈传良 陆游]
卷59   宋 [朱熹]
卷60   宋 [朱熹]
卷61   宋 [朱熹]
卷62   宋 [张栻 吕祖谦 陆九渊 陈亮 叶适]
卷63   宋 [蔡沉 陈淳 真徳秀]
卷64   宋 [魏了翁 黄震 王柏 牟子才 方逄辰 文天祥 谢枋得]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09-8-31 17:4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7: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7, 古香斋鉴赏袖珍初学记(古香斋初学记) 30卷(12册) [唐] 徐坚 等奉敕撰
   [清]光绪8年~9年 (1882~1883)刊
   大小; 113MB,   2003页

   简介
   此书是唐玄宗时官修的类书。唐初承六朝余绪,骈文很流行,文章讲究词藻典故,此书的编撰原为玄宗诸子作文时检查事类之用,故名《初学记》。 全书共分23部, 313个子目。 其体例先为"叙事",次为 "事对",最后是诗文,与一般类书略有不同。其中"叙事"汇集各种资料说明子目标题,提供有关的知识;"事对"列出对偶式的典故,下注出处,供作诗为文时采择;"诗文"精选关于本题的诗文佳作,供作楷模和借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之:"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若《北堂书钞》及《六帖》,则出此书之下远矣。" 此书虽然不是学术著作,然对唐代历史、文化乃至文学研究者都有相当大的利用价值:(1)"叙事"部分谈到的唐代制度,有时可补两《唐书》志记载的疏略,如"职官"部所记高宗武后时职官名称、机构的变动,有些就较职官志为详。(2)"诗文"部分有不少唐人作品,主要是初唐君臣的唱和诗和一些诏册制敕,可以从中了解当时的文坛风气和诗歌审美趣味,而且其中也不无史料可取,诏册制敕中不少是任职、封号的文书,可以考知某人履历。(3)从"岁时"、"居处"、"器物"、"服馔"、"果木"等部的类目和内容中,可以约略考见唐代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名物种类。

   目录
卷01   天部上
卷02   天部下
卷03   岁时部上
卷04   岁时部下
卷05   地部上
卷06   地部中
卷07   地部下
卷08   州郡部
卷09   帝王部
卷10   中宫部  储宫部 帝戚部
卷11   职官部上
卷12   职官部下
卷13   礼部上
卷14   礼部下
卷15   乐部上
卷16   乐部下
卷17   人部上
卷18   人部中
卷19   人部下
卷20   政理部
卷21   文部
卷22   武部
卷23   道释部
卷24   居处部
卷25   器用部
卷26   服食部
卷27   寳器部(花草附)
卷28   果木部
卷29   兽部
卷30   鸟部(鳞介虫附)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09-8-31 17:1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7: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6, 古香斋鉴赏袖珍春明梦余录(古香斋春明梦余录) 70卷(24册) [清]孙承泽撰
   [清]光绪7年~8年 (1881~1882)刊
   大小; 158MB,   4061页

   提要
   清朝孙承泽撰。承泽有《尚书集解》,已著录。是书首以京师建置、形胜、城池、畿甸,次以城防、宫殿、坛庙,次以官署,终以名迹、寺庙、石刻、岩麓、川渠、陵园。似乎地志,而叙沿革者甚略。分列官署,似乎职制。每门多录明代章疏,连篇累牍,又似乎故事。体例颇为庞杂。且书中标目,悉以明制为主,则不当泛及前代。既泛及前代,则当元元本本,丝牵绳贯,使端委粲然,不当挂一漏万,每门寥寥数语,或有或无,绝不画一。即如礼部第一子目标曰礼制,而首以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一条,次以吴澄《三礼考注》一条,又次以《朱子家礼》一条,此儒者之著述,非朝廷之典章,不当系於礼部。又周与宋之旧文,非明代之新制,尤不当系於明之礼部,是何义也?太医院门自叙官一条外,皆杂录古人医书序文,及诸胍论,以足一卷,此无论不能遍载,即遍载之,何预明太医院,然则翰林院门将备录历代制诰诗赋耶?又承泽沿门户馀波,持论皆存偏党。如万历以後历法差舛,众论交争,至崇祯中,西法、中法諠呶弥甚。此沿革之大者,乃钦天监门於郑世子载堉诸说今见於《明史》者悉删不录,於徐光启等改法之事亦仅存其略,且谓旧法不过时刻之差,不害於事,又谓新法将来亦必差,殊有意抑扬,不为平允。盖其时论者多攻大统历,而大统历曾经许衡参修,承泽以讲学家宗派所系,故为之左袒,其反覆以衡为词,宗旨了然可睹也。又周延儒招权纳贿,赐死非枉,承泽乃於内阁门中录其直房记一篇,以为美谈,复於刑部门中以阁臣公救延儒揭列之慎刑条下,益乖是非之公矣。其好恶任情,往往如是,盖不足尽据为典要。然於明代旧闻,采摭颇悉,一朝掌故,实多赖是书以存,且多取自实录、邸报,与稗官野史据传闻而著书者究为不同。故考胜国之轶事者,多取资於是编焉。

   目录
卷01   建置
卷02   形胜
卷03   城池
卷04   畿甸
卷05   城防
卷06   宫阙 宫官 内官监
卷07   正殿
卷08   殿门
卷09   文华殿
卷10   文华傍室
卷11   武英殿 仁智殿
卷12   文渊阁
卷13   皇史宬
卷14   天坛 祈榖坛 神乐观 牺牲所
卷15   山川坛 神祗坛 太岁坛 先农坛 旗纛庙
卷16   地坛 朝日坛 夕月坛
卷17   太庙
卷18   奉先殿 景神殿 玉芝宫 崇先殿
卷19   社稷坛 先蚕坛 髙禖台 西海神祠
卷20   帝王庙
卷21   文庙
卷22   三皇庙 都城隍庙 汉寿亭侯庙 宋丞相文信国祠 于少保忠肃祠
卷23   内阁一
卷24   内阁二
卷25   六科
卷26   尚宝司
卷27   光禄寺
卷28   中书科
卷29   宗人府
卷30   五军都督府
卷31   戎政府
卷32   翰林院
卷33   詹事府
卷34   吏部
卷35   戸部一
卷36   戸部二
卷37   戸部三(仓塲)
卷38   戸部四(宝泉局)
卷39   礼部一
卷40   礼部二
卷41   礼部三(贡院)
卷42   兵部一
卷43   兵部二
卷44   刑部一
卷45   刑部二
卷46   工部一
卷47   工部二(宝源局)
卷48   都察院
卷49   通政司
卷50   大理寺
卷51   太常寺
卷52   四译馆
卷53   太仆寺
卷54   国子监
卷55   府学
卷56   首善书院
卷57   太医院
卷58   钦天监一
卷59   钦天监二(观象台)
卷60   鸿胪寺
卷61   行人司
卷62   上林苑
卷63   锦衣衞
卷64   名迹一
卷65   名迹二
卷66   寺庙
卷67   石刻
卷68   岩麓
卷69   川渠
卷70   陵园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09-8-31 17:0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5: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1, 古香斋鉴赏袖珍五经(古香斋五经) 8卷 (8册) 
   [清]光绪9年(1883)刊
   大小; 52.6MB,   1221页
书目
   古香斋鉴赏袖珍周易 1卷 
   古香斋鉴赏袖珍尚书 1卷
   古香斋鉴赏袖珍毛诗 2卷 
   古香斋鉴赏袖珍礼记 3卷
   古香斋鉴赏袖珍春秋 1卷 (2012. 1. 8 更新)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12-1-8 22:0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6: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3, 古香斋鉴赏袖珍史记(古香斋史记) 130卷(30册) [汉]司马迁撰 [刘宋]裴骃集解 [唐]司马贞索隐 张守节正义
   [清]光绪7年~8年 (1881~1882)刊
   大小; 232MB,  4367页

   简介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及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及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目录

本纪
卷001   五帝本纪 第一
卷002   夏本纪 第二
卷003   殷本纪 第三
卷004   周本纪 第四
卷005   秦本纪 第五
卷006   秦始皇本纪 第六
卷007   项羽本纪 第七
卷008   高祖本纪 第八
卷009   吕太后本纪 第九
卷010   孝文本纪 第十
卷011   孝景本纪 第十一
卷012   孝武本纪 第十二

卷013   三代世表 第一
卷014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卷015   六国年表 第三
卷016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卷017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卷018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卷019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卷020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卷021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卷022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第十

卷023   礼书 第一
卷024   乐书 第二
卷025   律书 第三
卷026   历书 第四
卷027   天官书 第五
卷028   封禅书 第六
卷029   河渠书 第七
卷030   平准书 第八

世家
卷031   吴太伯世家 第一
卷032   齐太公世家 第二
卷033    鲁周公世家 第三
卷034   燕召公世家 第四
卷035   管蔡世家 第五
卷036   陈□世家 第六
卷037   韂康叔世家 第七
卷038   宋微子世家 第八
卷039   晋世家 第九
卷040   楚世家 第十
卷041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
卷042    郑世家 第十二
卷043    赵世家 第十三
卷044    魏世家 第十四
卷045    韩世家 第十五
卷046    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
卷047    孔子世家 第十七
卷048    陈涉世家 第十八
卷049    外戚世家 第十九
卷050    楚元王世家 第二十
卷051    荆燕世家 第二十一
卷052    齐悼惠王世家 第二十二
卷053    萧相国世家 第二十三
卷054    曹相国世家 第二十四
卷055    留侯世家 第二十五
卷056    陈丞相世家 第二十六
卷057    绛侯周勃世家 第二十七
卷058    梁孝王世家 第二十八
卷059    五宗世家 第二十九
卷060    王世家 第三十

列传
卷061    伯夷列传 第一
卷062    管晏列传 第二
卷063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卷064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卷065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卷066    伍子胥列传 第六
卷067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卷068    商君列传 第八
卷069    苏秦列传 第九
卷070    张仪列传 第十
卷071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卷072    穰侯列传 第十二
卷073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卷074    孟子荀卿列传 第十四
卷075    孟尝君列传 第十五
卷076    平原君虞卿列传 第十六
卷077    魏公子列传 第十七
卷078    春申君列传 第十八
卷079    范睢蔡泽列传 第十九
卷080    乐毅列传 第二十
卷081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卷082    田单列传 第二十二
卷083    鲁仲连邹阳列传 第二十三
卷084    屈原贾生列传 第二十四
卷085    吕不韦列传 第二十五
卷086    刺客列传 第二十六
卷087    李斯列传 第二十七
卷088    蒙恬列传 第二十八
卷089    张耳陈余列传 第二十九
卷090    魏豹彭越列传 第三十
卷091    黥布列传 第三十一
卷092    淮阴侯列传 第三十二
卷093    韩信卢绾列传 第三十三
卷094    田儋列传 第三十四
卷095    樊郦滕灌列传 第三十五
卷096    张丞相列传 第三十六
卷097    郦生陆贾列传 第三十七
卷098    傅靳蒯成列传 第三十八
卷099    刘敬叔孙通列传 第三十九
卷100    季布栾布列传 第四十
卷101    袁盎晁错列传第 四十一
卷102    张释之冯唐列传 第四十二
卷103    万石张叔列传 第四十三
卷104    田叔列传 第四十四
卷105    扁鹊仓公列传 第四十五
卷106    吴王濞列传 第四十六
卷107    魏其武安侯列传 第四十七
卷108    韩长孺列传 第四十八
卷109    李将军列传 第四十九
卷110    匈奴列传 第五十
卷111    卫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卷112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卷113    南越列传 第五十三
卷114    东越列传 第五十四
卷115    朝鲜列传 第五十五
卷116    西南夷列传 第五十六
卷117    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
卷118    淮南衡山列传 第五十八
卷119    循吏列传  第五十九
卷120    汲郑列传 第六十
卷121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卷122    酷吏列传  第六十二
卷123    大宛列传  第六十三
卷124    游侠列传 第六十四
卷125    佞幸列传 第六十五
卷126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卷127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卷128    龟策列传 第六十八
卷129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卷130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09-9-1 06:3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6: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4, 古香斋新刻袖珍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古香斋资治通鉴纲目三编) 20卷(4册) [清]张廷玉 等奉勅编
   [清]光绪7年~8年 (1881~1882)刊
   大小; 25.6MB   541页

          简介
   乾隆四年八月,清高宗下谕编纂一部明代的纲目,与上月刊成的纪传体《明史》相为表里。高宗积极参与此书的编纂工作,除指示取裁义例外,还规定史官每撰成二、三卷,便须呈交给他评审和修改。此举既便于高宗监察修史的进度,亦能确保史书的内容合乎他的心意。此书在编纂过程中,有不同的名称。全书在乾隆十一年闰三月修成,共二十卷。同年刊行,改书名为《御撰资治通鑑纲目三编》,以示此书乃赓续朱熹等的《资治通鑑纲目》与商辂等的《续资治通鑑纲目》而作。
   尽管高宗当时对此书甚表满意,张廷玉更推崇它为有史以来御制史学的极致,但到了乾隆四十年五月,高宗下谕改纂此书,务求官方对明代历史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与新修的《御批历代通鑑辑览》及《辽金元三史国语解》画一。可是,由于当时清朝官方编纂的书籍甚多,高宗对此书的改纂,起初不大关心,及至乾隆四十二年三月以后,改纂的工作才纳入正轨。此书在乾隆四十七年初改纂完竣,共四十卷,高宗下令将改纂本交武英殿刊刻及缮写入《四库全书》中。然而,改纂本在数年后才刊出,至《四库全书》所载改纂本的书名,则改为《御定资治通鑑纲目三编》。

   目录
卷01   凡五年 [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明太祖洪武五年]
卷02   凡十四年 [明太祖洪武六年~明太祖洪武十九年]
卷03   凡十二年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卷04   凡十一年 [明惠帝建文元年~明成祖永乐七年]
卷05   凡十六年 [明成祖永乐八年~明仁宗洪熙元年]
卷06   凡十八年 [明宣宗宣徳元年~明英宗正统八年]
卷07   凡十二年 [明英宗正统九年~明景帝景泰七年]
卷08   凡十四年 [明英宗天顺元年~明宪宗成化六年]
卷09   凡十七年 [明宪宗成化七年~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 
卷10   凡十八年 [明孝宗弘治元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
卷11   凡十六年 [明武宗正徳元年~明武宗正德十九年]
卷12   凡十四年 [明世宗嘉靖元年~明世宗嘉靖十四年]
卷13   凡十七年 [明世宗嘉靖十五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 
卷14   凡二十年 [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明穆宗隆庆六年]
卷15   凡二十年 [明神宗万历元年~明神宗万历十九年] 
卷16   凡二十一年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年] 
卷17   凡八年 [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明光宗泰昌元年]
卷18   凡七年 [明熹宗天启元年~明熹宗天启七年]
卷19   凡九年 [明庄烈崇祯元年~明庄烈崇祯九年]
卷20   凡七年有奇 [明庄烈崇祯十年~明庄烈帝崇祯十七年五月]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09-8-31 16:3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6: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5, 古香斋新刻袖珍御纂朱子全书(古香斋朱子全书) 66卷(36册) [宋]朱熹撰 [清] 圣祖 定 [清]李光地 等奉勅編
   [清]光绪9年~10年 (1883~1884)刊
   大小; 236MB,   5908页

   提要
   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南宋诸儒,好作语录,卷帙之富,尤无过於朱子。咸淳中,黎靖德删除重复,编为一集,尚得一百四十卷。又南宋文集之富,无过周必太、杨万里、陆游,而《晦菴大全集》,卷帙亦与相埒。其记载杂出众手,编次亦不在一时。故或以私意润色,不免失真;或以臆说讬名,全然无据。即确乎得自师说者,其中早年晚岁,持论各殊,先後异同,亦多相矛盾。儒者务博笃信朱子之名,遂不求其端,不訉其末,往往执其一语,奉若六经,而朱子之本旨转为尊朱子者所淆。考《朱子语录》,称孔门诸子留下《家语》,至今作病痛,憾其择之不精也。然则读《朱子之书》者不问其真赝是非,随声附和,又岂朱子之意乎哉!圣祖仁皇帝表章朱子之学,而睿鉴高深,独洞烛语录、文集之得失,乃特诏大学士李光地等,汰其榛芜,存其精粹,以类排比,分为十有九门。金受錬而质纯,玉经琢而瑕去。读朱子之书者,奉此一编为指南,庶几可不惑於多岐矣。

   目录   
卷01    学一 [小学 总论为学之方]
卷02    学二 [存养 持敬 静]
卷03    学三 [省察 知行 致知]
卷04    学四 [力行 克己改过 杂论立心处事 理欲义利君子小人之辨 论出处]
卷05    学五 [敎人 人伦师友]
卷06    学六 [读书法 读诸经法 论解经 读史 史学]
卷07    大学一 [总论 圣经]
卷08    大学二 [传十章]
卷09    大学三 [论或问]
卷10    论语一 [总论 学而第一]
卷11    论语二 [为政第二]
卷12    论语三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13    论语四 [公冶长第五]
卷14    论语五 [雍也第六]
卷15    论语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卷16    论语七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卷17    论语八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卷18    论语九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衞灵公第十五]
卷19    论语十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鲃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卷20    孟子一 [总论 梁恵王 公孙丑 滕文公]
卷21    孟子二 [离娄]
卷22    孟子三 [万章 告子]
卷23    孟子四 [尽心]
卷24    中庸一 [总论 第一章]
卷25    中庸二 [第二章~末章]
卷26    易一 [纲领上]
卷27    易二 [纲领下]
卷28    易三 [乾~履]
卷29    易四 [泰~离]
卷30    易五 [咸~未济]
卷31    易六 [系辞上]
卷32    易七 [系辞下 说卦 序卦 杂卦]
卷33    书一 [纲领 虞书 夏书]
卷34    书二 [商书 周书]
卷35    诗 [纲领 三百篇]
卷36    春秋 [纲领 经(传附)]
卷37    礼一 [仪礼 周礼 小戴礼 大戴礼]
卷38    礼二 [论考礼纲领 冠 昏 丧]
卷39    礼三 [祭]
卷40    礼四 [杂仪]
卷41    乐
卷42    性理一 [性命 性 人物之性]
卷43    性理二 [气质之性(命才附)]
卷44    性理三 [心]
卷45    性理四 [心性情 定性 情意 志气志意 思虑]
卷46    性理五 [道 理 徳]
卷47    性理六 [仁]
卷48    性理七 [仁义 仁义礼智 仁义礼智信 诚 忠信 忠恕 恭敬]
卷49    理气一 [总论 太极 天地 隂阳  五行 时令]
卷50    理气二 [天文 天度曆法附 地理潮汐附 雷电 风雨雪雹霜露]
卷51    鬼神 [总论 论在人鬼神 论祭祀祖考神祇 杂论祭祀鬼神]
卷52    道统一 [圣贤诸儒总论 孔子 颜曽思孟 孔门弟子 周子]
卷53    道统二 [程子 张子 邵子]
卷54    道统三 [程子门人 杨氏门人 罗氏门人 胡氏门人]
卷55    道统四 [自论为学工夫 论自著书]
卷56    道统五 [自著书序跋]
卷57    道统六 [训门人]
卷58    诸子一 [老子 列子 荘子 墨子 管子 孔丛子(子华子附) 申韩 荀子 董子 扬子 文中子 韩子 欧阳子]
卷59    诸子二 [苏氏 王氏 吕伯恭 陈君举 陈同父]
卷60    诸子三 [陆氏(释氏附)]
卷61    曆代一 [唐虞三代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晋 唐 五代]
卷62    曆代二 [宋]
卷63    治道一 [总论 王伯 封建 论官 用人]
卷64    治道二 [财赋 赈恤 学校贡举 论兵 论刑 谏诤 祯异]
卷65    论文 论诗 字学 科举之学(论医学附)
卷66    赋 词 琴操 古诗 律诗 绝句 乐府 赞 箴 铭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09-8-31 16:5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2 18:03 , Processed in 0.10095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