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295|回复: 0

讀〈逍遙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9 12: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莊子之所謂「道」,無所不在、無所不包,天地之根盡在斯、天地之理盡在斯,無為無形、無終無始、不可言說、論則不至,天地有道則自然,人不知其然;天地無為而為之,故自然而然;至精無形,至大不可圍,至理不可言詮。莊子似論道,實不論道;蓋道可悟而不可論、可意會而不可言傳,言不足盡意,得意已忘言,故莊子在破不在立,斥世人之以不知為知,偏一執而論大道,故為狂肆之言、嘻笑怒罵,汪洋無所至極也。

蓋鯤鵬、斥鴳,於道言之無大小,惟不執於形相,純任自然,乃可自逍遙於天地之間,如是則大者恆大、小者恆小。鯤鵬有所待,摶扶搖而上九萬里,仍不得逍遙之旨,此其不脫於形相也;斥鴳之笑鯤鵬,此其執於形相,又下矣!朝菌、大樁,於道言之無長短,惟世人執於長短,以彭祖為久,欲以匹之,是又執於形相,固不足議也;是故莊子論小大之辯,以不龜手立之、以狸狌斄牛破之,明「道」卒歸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以彰「至人、神人、聖人」之旨;此之謂「破小大、破空間;破長久、破時間」也。

夫無己、無功、無名,以無己為樞;蓋無己者必無功名,無功名者未必無己。無己者,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遊無窮而無所待。宋榮子、許由無名,不能無己;列子、姑射無功,猶有所待。故無己無功無名無所待者,其堯之窅然喪其天下乎?忘天下而忘我、物我同泯、萬物齊一,臻「至人」之境,而達「無何有之鄉」也。故「無用之用」者,乃棄絕我執、上達真我,於世雖為無用,於道則為大用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5-4-20 05:42 , Processed in 0.07990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