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7600|回复: 14

“家”字的形声说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7 14: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要分清的是,家是形声字,不好当会意字理解。若是会意字,其字音从字面上是读不出来的,若是形声字,应发“豕”(shi)音,而家字历来读 jia 音,与豕shi 相差甚远。这是何故?以“家”为屋下从豕的人正是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排除了形声,改从会意进行分析。

这要从甲骨文说起,甲骨文的“豕”是个象形字,现在楷书的“豕”字横过来看,还保留着猪头、长鼻、猪身、双脚和猪鬃的影子。甲骨文还有个“豖”字,同“豕”一样,只是腹部多一短划,这短划表示雄性生殖器,指公猪,是个会意字。“豖”多了这一短划,发音就不同,读如“jia”音。家庭之家,是个抽象的概念,很难用象形表示,只好用“宀”下加“豖”的形声办法,表示这字发jia 的音,后世书写中把中间的短划省去,失掉表音jia 的原意,如按豕shi读 ,又同口语 jia 对不上号,于是想出上述种种牵强附会的解释。

还有个重要的旁证,因为豖和豕的字形太相似,而发音jia 和shi不同, 甲骨文另创造了一个以“叚”(jia)为声符的“豭”字,和豖同音同义。在“宀”下加“豭”,作为家的初文,所以东汉许慎《说文》释“家,居也。从宀。豭,省声。”。后世感到这个“宀”下加“豭”实在笔划太多,把“叚”省去,只剩“豕”旁,成为流行的“家字”。这个没有短画的“豕”(shi),读音却保留“豖”的 jia 音,矛盾不好解决,导致人们开动脑筋,对家字的屋下从豕,说出了一大堆理由,也都言之有理。

甲骨文有关猪的字有四个:豕、豖、豚、彘,都不是形声字,后世加以简化,统一用形声的“猪”字,以公猪代“豖”或“豭”,以小猪代“豚”,以野猪代“彘”,方便得多了。
只要注意一下,以“叚”为声符的字现在还很多,如:假、葭、嘏、瘕、暇、椵…等,就知道当初家字“宀”下加“豭”一点也不足为奇了。汉字在流傳中省去部分声符的字,还有很多,如“炊”,音“吹”,本来是火旁加“吹”,后来省去小口,成炊等,就不一一举例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20 16: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生常谈,且未必公认。
发表于 2009-10-30 14: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感觉“家”从“宀”从“豕”,是猪圈的意思。不过这个训法怕很多人难以接受。

[ 本帖最后由 wdsggg 于 2009-10-30 14:07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31 12: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说几句

楼主的见解似乎有些道理:从语音上考虑,这可是清代乾嘉学派的大发明且被后世推崇备至的;还结合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汉字形体——甲骨文作证据:应该很有见地。
但问题是:从语音上考虑使用的是现在音,而不是上古音;用甲骨文为证,但甲骨文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异体字众多,多笔少笔有时很难作为区别是两个字的证据;“家”假如可以肯定为是形声字,声符表意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哪?是否为同源现象?;还有“汉字在流傳中省去部分声符的字,还有很多,如“炊”,音“吹”,本来是火旁加“吹”,后来省去小口,成炊等”一句,我不知道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欠”的本义是打哈欠,本身就有“张口出气”的意思,有些从“口”的字也有从“欠”的异体字,如:嘆——歎等。羡慕的“羡”正是人对羊肉产生欲望而流口水的样子。
一管之见,求教方家。

点评

说得很好!欠的古文字字形正是人仰脖打呵欠的形象,从“欠”得声或作为义符的字多与“张口出气”之义有关。  发表于 2015-4-17 00:17
发表于 2009-11-4 09: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将“家”字训诂为猪圈,恐怕老祖宗会从坟墓里跳出来揪我的耳朵,但是古人造字时,何以会将家与猪联系在一起。其实这里的“猪”代表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动物,而是人类早期生活中的驯化野生动物的总和。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就已经学会的驯化野生动物,猪,犬,马,牛都是在这一时期驯化成功。而这一时期也恰恰是私有财产出现,阶级对立产生的阶段。所有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都转归家庭所有,动物也不例外。尤其是“猪”这种动物,因为其生长快,块头大,成为当时人们最乐于圈养储备的动物。所以久而久之,猪以及类似与猪的动物成了财富的象征,拥有的猪越多,财富也就越多。所以,家的最初含义不是“猪”居住的地方,而是拥有私人财富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乐乐乐 于 2009-11-4 09:47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2 00: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比较赞同楼上的意见,但是我不认为“猪”代表家畜的总和。在驯化野生动物的过程中,猪相对于牛羊来说都要晚一些,主要是猪的食物中要有粮食,而能够饲养猪则代表了农业生产的兴旺。因此饲养猪的地方是拥有财富的地方。在河姆渡文化中就有黑陶缽上刻有猪的形象,所代表的也是其生产力的进步,是财富的象征。
发表于 2011-11-3 13: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6楼朋友说的,“猪相对于牛羊来说都要晚一些”,印象中,这恐怕不一定符合考古的事实吧。
中国固有的新石器文化中,普遍有用猪下巴殉葬的习俗,而牛(黄牛)羊是西亚北非驯化后,较晚才传播到东亚的。在中国,养猪恐怕比养牛羊要早。
而且,其实猪也可以不吃粮食的,猪是可以吃人的粪便的(城里孩子请不要恶心啊),古代的建筑,往往就是楼上住人,楼下住猪,人上厕所就等于给猪喂食。这样的出土文物很多,好像网上的图片,就有汉代、唐代的不少陶俑。



[ 本帖最后由 余少平 于 2011-11-3 13:21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3 13: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琉球从中国引进了先进的猪厕文化……



[ 本帖最后由 余少平 于 2011-11-3 13:32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3 13: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游记
作者:斜阳 2009-10-07  

  十一清晨,趁着大家还在等待观赏大阅兵,我们已经驱车出游。道路出奇的畅通,无论城里还是高速都很好走。我们的目的地是河北省某县口头水库——一个朋友的老家。听说那里风景很好,民风纯朴。这是我第一次独自驾车离开北京,要开四个小时的高速路,所以很兴奋。高速路上很多时候前后都没有其他车辆,只有我们一行人。我们一般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总保持一个速度让人有些困倦,于是我开始加速,最高时速达到了200公里,使用s档,真的很过瘾。此次出行无论是车程还是车速都创了记录,感觉真棒!

  将近中午我们到了目的地,一点也没觉得疲劳。朋友家人为我们准备了不算太丰盛但是很有特点的午餐。一大盆垮炖的鲜鱼,和一大盆杂和菜——猪肉、粉条、冬瓜、土豆、扁豆、西葫芦、白菜统统炖在一起!虽然看着不入眼,味道确实不错。

  用过午餐才感到一阵阵倦意袭来,躺在宽大坚硬的大土炕上,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骨头硌得生疼!4点左右我们开始闲逛,成片的花生地已经收完了,我们在收过的土地上捡拾被农民遗漏的花生,一个小时竟然捡了整整两大筐。我们以为那是人家不要的,捡了没关系。后来我们发现看到我们的农民都面露不悦,仔细一问才知道留下的花生本来可以作为肥料的。我们非常不好意思的向他们道歉,准备还给他们,但是他们很大度的表示送给我们了。路边随处可见硕果累累的酸枣树,甜酸适口,绝对天然,边走边采,每个人的嘴里、兜里都塞满了才肯罢休。

  快到六点了,太阳马上就要下山了。我们来到水库边乘船观赏水库风光。水库的水非常清澈,夕阳西下晚霞如火,把白色的云朵映照得层次分明红透了半边,湖水也泛着粼粼的红光,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掉头看到东边的天空,圆月已经升起很高了,一边是火红的残阳,一边是清冷的满月,日月同辉,相映成趣。水库里的大鱼也不时的跳出水面,有一条差一点点就跳上了我们的船。不知道是不忍错过这人间美景,还是欢迎我们这些远道的客人。其实最可能的就是我们的到来,打破了水里的平静,他们跳出来向我们提抗议的。

  此行还有很多趣事,不能一一赘述。值得一提的还有那里的厕所和猪圈,猪圈和厕所永远在一起,可能是生态养猪吧。猪圈都是两三层的结构,平时猪住的地方在干爽的二、三层,最下面一层是猪的厕所,人的厕所建在猪厕之上,人想方便的时候,猪就会及时的款款走来等着美食。人在上面入厕时低头看去,就能看见猪期待的仰望的眼神,吓得我们只能仓皇逃走。






[ 本帖最后由 余少平 于 2011-11-3 13:35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4-3 17: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额,好吧,对于猪厕这个还真是头一次听说,看来以后真要多多学习了
发表于 2014-6-10 17: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豭省声之说从段玉裁开始就已经被否定过了
文献与考古中从来没有过从宀从豭的字
只是许慎的说法而已
发表于 2014-6-11 09: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六楼时,觉得津津有味,再往下,呃,猪厕图,顿骇然。长见识!
发表于 2014-6-18 20: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家”表示猪圈似乎也有道理,“牢”是“养牛马圈也”。是从什么时候开设驯化野猪为家猪的,可能就是什么时候有“家”表示猪圈的。能够驯化出家猪,表明人类的饮食结构中,肉类食品可以大量供应了。也就更能表现财富的积累,人也就更有理由安居下来了。

[ 本帖最后由 古国古 于 2014-6-18 20:31 编辑 ]
发表于 2014-12-15 18: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太好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8 01:27 , Processed in 0.08178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