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041|回复: 0

傅斯年论个人、社会与家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4 22: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会

为什么要改造社会?

在《社会革命——俄国式的革命》中,他认为法国革命是政治革命,而俄国革命代表着革命的一种新阶段,一种新的形式。政治革命大半成为过往的事了,社会革命将会到处散布。傅说:“凡今日之社会,本其历史上之遗传性质组织,多有不适于现在者;或有仅有形式更无灵性者;或有许多罪恶凭傅之而行者。推翻之另建新者,理想上所有事也。”

“凡相信改造是自上而下的,就是以政治的力量改社会,都不免有几分专制的臭味;凡相信改造是自下而上的,都是以社会的培养促进政治,才算有彻底的觉悟了。”(349

总之,傅斯年认为,区别于以往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自下而上的社会革命(社会改造)是世界大势所趋。



中国现有的社会有什么问题?

在傅看来,中国有群众无社会,社会仅有其名罢了,实际上只是群众罢了,或者说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名副其实的社会应该是“有能力的社会,有机体的社会”。总之,人与人之间要有内在的结合,要有“社会组织上的系统”。(152)质言之,要有“联贯的脉络”,“有动的力量。”(352

“现在的中国社会,和运用它的素质,是被二千年的专制历史陶铸成的。……在专制之下只有个个人,没有什么叫做‘公’的,所以在个人的责任心之外,不负个社会的责任心,原是当然。所以中国的社会大半是机械似的,不能自生自持自动,一切全由外力。”(348

“假使中国有社会,决不会社会一声不响,听政府胡为,等学生出来号呼。假使中国有社会,决不会没有舆论去监督政府。假使中国有社会,决不会糟到这个样子。中国只有个人,有一堆的人,而无社会,无有组织的社会。”(385

总之,他认为,中国只有一个一个分散的人,各自为阵,各自谋利,难以形成联贯的脉络,因此难以产生巨大的动力。因而,傅斯年主张要“无中生有造社会”。 “无中生有的去替中国造有组织的社会,是青年的第一事业。”(385



如何才是理想的社会?

所谓造有组织的社会,一面是养成“社会的责任心”,一面是“个人间的粘结性”,养成对于公众的情义与见识与担当。总而言之,先作零零碎碎的新团结,在这新团结中,试验社会的伦理,就以这社会的伦理,去粘这散了板的中华民国。(386

傅斯年认为“人人以社会为家”才是理想的社会。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负社会的责任,拿做当惟一的责任,远在个人的家庭的责任心之上;第二,觉得社会有和家庭同样的恋爱力,不特不能离,且断乎不能忍,为他出力,不专希望成就取得报答,有不止不倦的心境;第四,把家族的亲密诚实无间、无拘无伪的意味推到社会上。(346

“现在促进社会的办法,第一步便是疏通脉络:一方把大城市的社会和农民的社会联络起来,一方把城市中的各类社会互相联络起来,一方把城市中的各类社会互相联络,而生动作出来——这是因为就中国现在社会的横切面看来,散立的分子太多,脉络太少了……”(352

总之,理想的社会是人与人有紧密联结的、有机的社会,其目的在于形成一股较大的力量去监督和限制政府。

个人

个人与社会是什么关系?

“社会是个人造成的,所以改造社会的方法第一步是要改造自己。”(382384)“社会是生成的,不是无端创作的,所以为谋长久永安、不腐败的社会改善,当自改善个人独善。忘了个人,就是一时改的好了,久后恐不免发生复旧的运动。”(382)“若因群众运动之故忘了个人运动,虽能为一时,虽能为一时的‘疾风摧劲草’的效力而不能保社会之久不腐败,所以群众运动必伴着个人运动才显精神。”(388

“要改革社会,必须社会里的分子,先有自觉心。使他自己觉得自己的地位、责任、人生的价值种种,方才能够自己设法去改良;若是人家为他设法改良,他方才能够容纳,不至于反怪他人多事。”(280

“近代的思想有两种趋向:一、个性的;二、社会的。前几个世纪是个性的发展,近几十年是社会性发展。中国人在这个时候自然免不了加入最近的趋向,不过前一时代的个性发展,也是我们所必须要求的事情。不经个性充分发达的一个阶级,文化上必觉得干燥无味,而且突然转到社会性上,文化上又很觉得根基薄弱,所以中国此后的思想运动应该是双管齐下的……”(356

“本志主张,以为群众不宜消灭个性。”(81)“离开‘个性’,善恶都不可说了”,“个性里面,一部分包罗着善,‘非个性’里面,却没处寻善去。”“个性发展,善才能随着发展”(104

“为求有用而想去,必成一种社会性的思想,为求安顿我们的信识而想去,必成一种个性的思想,前一种免不了有一部分的不自由,后一种乃是极自由的。”(356

“一方自然要养成平实有用的社会性思想,一方发挥个性的思想,也于文化上有绝大补助,两样合成才能就这个所谓文化运动。”(357

在傅斯年的思想意识里,近代思想发展的趋势一是解放个性,一是形成社会联结。二者是两个阶段,可是在中国,必须双管齐下,一齐进行。



如何解放个人?

破坏个性的就是万恶之源,而这个万恶之源就是家庭。(105)“可恨中国的家庭,空气恶浊到了一百零一度。从他孩子生下来那一天,就教训他怎样应时,怎样舍己从人,怎样做你爷娘的儿子。决不肯教他做自己的自己。一句话说来,极力的摧残个性。”(105)中国人教孩子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教他服从社会,好来赚钱。什么叫做个性,他是全不明白。这是这一个法儿施用,成就他那‘戕贼人性’的手段罢了。(105)中国人对于家庭负累的重大,更可以使得他所有事业,完全乌有,并且一层一层的向不道德的中心去。”(106)傅斯年断言,在现代社会修身和齐家不能两全。因此傅斯年主张“力减家庭的负累,尽力发挥个性。不管父母、兄弟、妻子的责难,总是得一意孤行,服从良心上的支配。其余都可不顾虑,并且可以牺牲的。”(107



总之,傅斯年论个人与社会的思路是,要把分散的个人团结起来,监督和纠正政府。从此往前溯,必须得首先形成健全的个人:有个性的个人,有社会责任心的个人。要形成这样的个人,又得首先把个人从家庭的负累中解放出来。虽然也是对社会和个人寄予期望,但是在这里,个人、个性似乎并不具有像密尔强调的终极地位,也不像后来张佛泉所主张的那样。傅斯年的立场并不是个人主义的。他强调社会,虽然同样是为了形成力量,监督和制约政府,但是西方古典自由主义主张监督和制约政府,其目的是为了捍卫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傅斯年在这里似乎并没有体现出类似的思路。他似乎也没有对此有深一层的思考,看起来他并没有去进一步思考监督政府、制约政府的目的何在。他的问题意识还是来源于民国现实:北洋政府的为所欲为和社会的无能为力。





引文来自于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9月第1版。文中只在括号中注明页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16 02:47 , Processed in 0.09611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