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197|回复: 0

“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权不足也。”之我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2 19: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左传·宣公四年》:“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明明是是子公弑君为何要书归生呢?《左传》认为是归生“其权不足”故也。杜预阐述:“子家(归生)权不足以御乱,惧谮而从弑君,故书以首恶。”这样记载对归生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呢?杨注认为:“子公之位似高于子家,故言‘权不足’”。李梦生在《左传译注》中说:“以上诸家均解释如此,但无论从职位及事之因果,均当以子公为首恶,此恐别有隐情,或具体动手杀君的是公子归生。所谓‘权’者,均衡责备子家(归生)与郑灵公之谓,……所谓‘各打五十大板’”。具体动手的是谁杜预已经说的很明白,要是归生动的手也就没必要再讨论这个问题了。李梦生解释的“权”字还是没有解释的很恰当。在杨注的解释中引用了章太炎的解释。章太炎认为“权与拳通,《诗·小雅·巧言》‘无拳无勇,职为乱阶。’传:‘拳,力也。’则‘权不足’犹言力不足或勇不足耳。”杨注反驳道,古书从无以“权”为“拳”者,章说不可信。但是我要说的却是,偏偏章太炎说对了。“权”字就应该这样解释。确实,古书无以“权”为“拳”者,但是翻阅北大版的《十三经注疏》便可知道“权”补刊石经作“㩲”。且“㩲”即古“拳”字。(《康熙字典》引《九经字样》)这样一来,这样就给章太炎的说法找到了证据支持。所以我是这样理解这件事的,首先子公准备先下手弑君便找来归生商量,起初归生说,“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明摆着不愿意跟随子公弑君,但是子公不知道咋滴就认准归生了,跑到国君那里说归生坏话迫使归生跟着自己干。这时的归生明知子公有弑君的意图,却不加以阻止,反倒害怕谗言默认了子公的行为,并且甚至参加了子公的计划。正是因为归生这种表现,没有在第一时间用武力或采取其他方式制止子公的计划,客观上使子公的弑君意图得以实现,就算是自己没有亲手杀掉国君,但是在《春秋》及《左传》作者的眼里,归生的罪过和子公一样,甚至比子公的罪过更大,所以才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这样文字的记载。且《左传》后面有一段“君子曰” ,“仁而不武,无能达也”。 杜预说:“初称畜老,仁也。不讨子公,是不武也。故不能自通於仁道而陷弑君之罪。”很明显说的是归生,想保持仁的名声,自己却无勇不武,到头来还是被别人胁迫,晚节不保,不仅做不成仁,反而被冠以弑君之名。也可以证明此处的“权”字确实当作“力”或者“勇”来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6 20:36 , Processed in 0.07977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