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849|回复: 0

[考证] 孙武兵法抄本“书理”性质小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1 02: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武兵法的抄本,按照现在所得见的情况来看,恐怕不止一个。各个抄本在内容和文字之间应当也不太相同。如今得见的抄本,累计有《<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研究本》、《孙武子全书》和刊登于期刊杂志上的照片。今就一些抄本性质小探一下“书理”的后期过程。
今能进行比对的部分主要有:

1.《九夺》篇:《<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被发现》(何诚著)一文所载照片《九夺》全文,以下简称《九夺》甲本;《<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研究本》(《报刊之友》98年增刊)所载全文,缺韩信序次语,以下简称《九夺》乙本。
2.《拾中》篇:《孙武子全书》(房立中主编)所载照片《拾中》全文,无韩信序次语,以下简称《拾中》甲本;《<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研究本》所载正文后部近三百字,以下简称《拾中》乙本。
3.《行空》篇:《孙武子全书》所载照片《行空》全文,无韩信序次语,以下简称《行空》甲本;《<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研究本》所载正文前部近百字,以下简称《行空》乙本。

首先,《九夺》甲乙二本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且近者百里”(甲本)之处,乙本为“况近者百里”。此处的差异值得细细玩味!检银雀山汉墓竹简亦有此篇,此处为“况近者百里”,同于乙本。细观《九夺》抄本照片,甲本残缺破损较乙本严重,抄写时间当在乙本之前,即抄本此处本应该为“且近者百里”。但是何以乙本变为了“况近者百里”,且同于银雀山汉墓竹简?思其缘由,乙本当是收藏者张敬轩先生参考银雀山汉墓竹简后重新书理书写的。这种情况在另外一个地方也有所体现,褚良才先生说《<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研究本》所载的《六胜》篇中夺“毋以径挡径,毋以行挡行”一句,同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参看此篇照片,此《六胜》篇和《九夺》乙本抄于同一纸上,故皆当是参看汉简本修订过了,整理者在修订过程中忽略了此处的夺文,将其带到了抄本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拾中》甲本“雾中”下作“能战能守”,《拾中》乙本缺为“能攻能战能守”多“能攻”二字,当为后来整理时所增多。
第三,通检上述篇目,均有不少文字上变更,也当是后期整理时有所改动,不足为奇。
终上所述,孙武兵法抄本众多,当在张氏手中经过了不断整理的过程,所以“书理”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现在所见的部分抄本中甚至是参考了银雀山汉墓竹简之后修订的,不知专家们所鉴定的晚于银雀山汉墓竹简的抄本是不是这种“后期修订本”。待考。
今后整理出版时,希望能选择较好的抄本进行。

记于09年4月


又:《六胜》篇脱漏“毋以径挡径,毋以行挡行”同于汉简者,不当是由于抄本的祖本与汉简本有联系,只可能是此处脱漏源于此汉简本也。参《韩信序次语》,此《孙武兵法》的底本当是景林简,校之以齐安城简和秦宫郿邬简。如齐安城简有脱漏,序次兵法时应当已经校正过了。即使没有,2000余年漫长的流传增删应当也不会没有人发现。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脱漏直接来源于银雀山汉简,即后期的校正参考了银雀山汉简,由于这一段汉简是基本完整的,校者移录时未注意到此处的脱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22:59 , Processed in 0.08147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