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308|回复: 1

三本译著读后心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9 20: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说第一本,其英文原名my years in china,1926-1941,翻译成中文后名字改成《民国采访战,阿班回忆录》。有充足理由相信,译成中文后改名完全是想用“采访战”为噱头,吸引读者目光。其实书中讲采访经历和采访战的内容并不多。原作者hallet abend,当时纽约时报驻中国记者,后来成为著名的远东问题专家,中文译名哈雷特.阿班,亦有译作阿班德者。我自然无法知道阿班笔下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但是从作者自述在中国的遭遇,我们可以知道他笔下的中国当时贫穷的、落后的、政治腐败、军阀横行,短时间内看不到希望的。过去我们通常认为外国人描写中国多是带着有色眼镜,专挑阴暗面写。这一点让很多爱国的中国人不爽。前几天因为写一篇论文,我看了中国报界赴会第二届世界报界大会的演讲稿,对此多是跟难以释怀,要求外国驻华记者要改变过去的立场,“客观公正”的报道中国。但是从作者自己的描述来看,他只是以一个超然的第三者的身份,描述他看到的、感受到的、他认为真实的中国,他对中国不抱有任何敌意。甚至自己坦言,自己对北京有到家的感觉,并承认自己受到民国政府的冷遇和敌视而日本政府百般拉拢时,仍没有改变自己亲华厌日的立场。事实上阿班确实是亲华的,后来中日战争爆发后,他的立场基本也是坚定地揭露日本的侵略暴行,后来因此被日本驱逐(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上海租界区后)。从阿班的描述,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当时美国政界和军界亲华的人很多,因为阿班的揭露性报道,很多在华的美国人非常反感,认为他收受了日本人的贿金,要求纽约时报解雇他,调他回国,这其中包括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这也可以驳斥历史教科书中,美国人一贯反华的说法。事实上华盛顿会议上为中国人出力最大的正是美国。     书中有两点让我感触最深。一个是纽约时报对阿班的充分信赖。阿班受聘纽约时报完全是意外,只因上任回国,时报委托其临时找两个接替者。阿班并没有去过纽约,也不认识时报的总编辑们。阿班许多稿件因为被视作反华,很多美国人写信向纽约时报抗议,要求撤换阿班,信件一度积累到300多封(由此可见,很多美国人还是对中国抱着友善的态度的)。纽约时报对这个从没见过的记者,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坚持要求对方拿出证据,甚至将攻击信件转给了阿班本人,以示对他的信任和支持。甚至不惜和中国驻华盛顿公使伍朝枢(伍廷芳的儿子)翻脸。这点连阿班都觉得不可思议。我想这正是纽约时报成为纽约时报的理由——充分尊重和信任记者,不干涉其采访和写作自由。另一个是北伐前,很多列强由于庚子之乱的前车之鉴,害怕中国人围攻外国人(事实上北伐军进展南京后,的确发生杀害外国人,抢劫财务强奸妇女的行为),都提高了警戒,美国人甚至要求所有在北京的美国居民到使馆登记,一旦遭到围攻美国政府将派一支40人的敢死队,骑快马将他们带回使馆区保护起来。好多教士不听劝阻,拒绝避往安全地点,并扬言无需美国政府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接下来阿班的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政府却无法抱以同样的声明说‘某某人自寻死路,我们只好由他去了’”。美国政府对自己公民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人钦佩。
      另外,再说一下这本书的翻译水平。在这三本书中,翻译的是最好的,有几个地方甚至让我嘿嘿而笑,足以看出作者对原作的把握和译文的质量了。有一个段落是作者来华前在日本短暂逗留,描写看到的日本的风景的,我找来了英文比照着看,发觉翻译的非常出彩——“山峦起伏,林木森森,处处有佛寺,更兼清溪纵横,湖泊密布,有着传说已久的内陆海……”这些话即便让我们用中文写,有时也未必能如此精彩,何况是翻译。
     是故,本人强烈向诸位推荐此书。
     再说第二本《在中国二十五年》,作者鲍惠尔是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的第二任馆主,也是总编辑。在当时的中国报界也算风云人物,临城劫车案时,他和其他20多名外国人成了肉票,发回的一手报道震惊全球。鲍惠尔也是亲华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逮捕关进了集中营,如果没记错的话可能是关在我们山东潍坊,双足致残,健康状况恶化。后被盟军解救,回国,不久即逝世。关于他的儿子小鲍惠尔共产中国和美帝、蒋匪各执一词,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立场去理解此人的行为。此书编后记中极其不要脸地说,个别地方做了删节,以[……]表示,结果满篇的[……]让我有点无法忍受了,超出了我的忍耐极限。他们自己也承认“西安事变”那节删了千余字。实际上你越不想让我看,我反而越好奇,越想看。好在大爷我有英文版,到时候我就看英文。还好他们还不至于不要脸到无耻的境地,删改或篡改原文内容,却不做说明,存心误导读者,就像当初国内某出版社翻译出版现任美国国务卿当时的克林顿夫人希拉里的回忆录时,存心恶意删减或歪曲裂解翻译作者原意,让人家一怒之下撤销了在中国的翻译出版授权合同。
     最后一本《李提摩太在中国》,是本传记。传记作者苏慧廉和传主李提摩太都是闻人,在此不再赘述。感兴趣可以google一下,记住不要百度,以后也尽量别百度。因为你会发现同样的搜索词,搜索出来的内容不一样多。这本书我还没仔细看,但是总体感觉译文质量不是很高,我发现过“某事在宫廷中被讨论”这样的句子,他就不会把句子改成“宫中讨论某事”这样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我买它纯属因为书中有一个段落是我目前在做的一项工作中需要的。
     根据这三本书的扉页介绍,他们分别从属于一套丛书,其中有几本也是我感兴趣的,只是没找到。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见到买回来。今天继续看第一本,已经看了三分之一还多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4-25 16: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挣个金蛋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7 10:30 , Processed in 0.11536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