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147|回复: 2

也读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1 21: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零陵侠兄的札记,想起大年初二也在家里翻这本小册子写札记来着,不过角度略有不同,我倒是对罗尔纲先生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颇有感触。特贴上来从另一个角度向前辈学人致敬!


大年初二  晴
        初二照例是单身汉们最难熬的日子,特别是身边的朋友们一个个步入围城之后。 大年初二回娘家这一明显带有性别歧视的习俗怎么就没人反对呢?突然有个上书我党,建议将初二定位光棍节的冲动。毕竟,跟西历11月11一样,中文大写的二字也是由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构成,明显带有光棍的特征。我想,把它定为光棍节较之于校园流行的11月11日有三大优势:其一曰,既然叫光棍节,总要有个节日的气氛,否则大家形单影只地在寒夜踟蹰街头茫然不知归处,很容易产生对社会的仇恨心理,明显不利于和谐,年初二则不然,刚刚与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宿醉未醒的光棍们看着窗外洋溢着的年味,喜气,懒懒的,没有半点怨恨,总是晕眩到心里只容得下宽容的地步,;其二,古语有云:一人向隅满座不乐,大年七天中竟然有人在可耻的孤独中度过(突然想起一首歌,名字就叫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显然不符合当代社会的普世价值,也与我国古代的圣人之教相背离,给一个名义让这些傻小子们自得其乐,又能体现国家的人文关怀,真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其三,把年初二定为光棍节有利于推广中国文化,这绝非无中生有的昏话,试想,当你对外国朋友解释中国光棍节时,第一先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特殊的历法——农历,否则就无法让他们明白为何中国光棍节每年都会变化日期,第二让他们明白咱中国文化对人特别是少数人群体(悲哀啊,偶也成了少数群体一员了,唉……)的人文关怀并不比西方差一分,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第三,至少可以教老外们学习一个汉字:二,当老外终于明白把他们的11推到就是中国的二时,想必会对古老的汉字产生出一些兴趣,从而有了研究中国文化的冲动,咱也算为中西文化交流尽了一分力不是?
        赖在被窝里面想了半日,决定找本小书来kill time,不能太长,要杀的时间毕竟有限,也不能无趣,心头本来就有些窝火,不能再上火了。挑来拣去,翻出本被遗忘许久了的小册子,<师门五年记>和《胡适琐记》的合订本,加起来不到两百页的样子。作者罗尔纲是现代太平天国史大家,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受聘于当时的中国公学校长胡适之先生,做胡家的秘书兼家庭教师。作者写书的目的原本是要感谢师恩的,但作者在琐记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学者风度却更令人心折。我一直有个偏见:商品经济发达的今日早已没有了造就真正学者的人文环境,除非他像冯象先生笔下《玻璃岛,亚瑟与我三千年》中古萨伏瓦(Savoie)公国留下的最后一位伯爵那样,一生未娶,四十年足不出户,徜徉于知识海洋之中,只为不远千里而来的知己用已死的古语朗读先贤的诗篇,他不知有汉,也甘于为世所遗忘。
    有时在想:现在的世界如此功利,还有多少呆鹅肯把那些不切实际的屠龙之技真当回事呢?学人们尽管心内可能存有些许的优越,但知音难求,怕也是只能像《断魂枪》中的沙子龙,在月明星稀之夜,闭上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然后仰望着天上的群星,遥想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抚枪莞尔,口中只道:“不传!不传!”了。想象若干年后的自己,在边鄙之地的茅屋中,耳边伴随着屋顶漏雨坠入盆中的滴水声,对着灯下自己的影子,讲述着前人的轶事,想必也是一件快事吧!
       言归正传,回首那个离我们不远年代,你可以嘲笑那时文人的迂腐,但却不得不倾倒于他的纯粹。从公学毕业到离开胡家,不过短短五年,记录的又多是胡师的事迹,写到自己的不过两三事而已,却足以让我悟到许多许多……
      什么是真正的学者?他从不会给自己借口,不为环境束缚,也从不把失望归咎于环境。普通人总是给自己太多的理由,太多太多! 多到将自己的意志完全消磨殆尽为止。来到胡家不久,罗尔纲就为在家乡广西贵县担任初中校长的族兄盛意相邀,回到那偏僻的小县城做了一名教师——这在现代人眼中也许是最没有成就感的职业了——一个真正的强者又怎会就此沉沦呢?他一边教书,一边着手《太平天国起义史》的资料收集和写作,不过一年时间,书已脱稿,还留下了十几篇辨伪的札记,这也许就是普通与不普通之间的差距!
    什么是真正的学者?他从不为身外之物拖累,不为浮华世界的诱惑所动,一心只是向着心中的梦想行进。第二次回到胡家,罗尔纲面对抉择,是月薪一百二十元的行政工作还是六十元月薪的学术助理,“我想了一下,觉得(后者)是一件研究工作,不应计较职位的底下,月薪的微薄,就很喜欢的答应去干。”真真羞煞我等!一万元和五千元薪水的区别足以让很多现代人放弃梦想,我想,自己也不例外。
       什么是真正的学者?他能耐得住寂寞,时刻沉浸于与历代先贤进行心灵交流的狂喜之中。所谓的学术助理不过是替他人做嫁衣的工作,是如此的枯燥,单调,数年来罗尔纲每天要做的不过是独自一人在考古室的长方桌子上对着一万八零八百多种拓本,测量,阅读,将发现记录在案。这不是个很有成就感的工作,仅仅将这些拓本登录一遍就需六年时间!忆及当时的情形,罗尔纲感慨道:“这是一件多么道远途长的苦工!但我却感到乐此不疲。”没有坐冷板凳的勇气,又怎能成就一个伟大的学者,这一点我们也许早就心知肚明,只是做不到如此之“呆”而已。
        感谢初二回娘家的习俗,给我了一个静静读闲书的机会——平时我总是太“忙”,忙到没有时间思考人生——感谢罗尔纲先生,他让我懂得自己还是个俗不可耐,但却有机会脱俗的俗人,因为我的心还没有真正死掉,它还能感受到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为伟大而感动!
发表于 2009-3-22 19: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胡适就没有以后的罗尔纲。该书是四十年代写的,几年后,批胡适时,罗有否愧对师门?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20: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时期……人在历史洪流中有时候真是无奈,能不改其志者几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2 16:10 , Processed in 0.09481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