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界对我国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的评价
哈氏宗族将领,在“改土归流”中崛起,以哈元生(1681-1738)为代表的哈氏宗族将领,在“改土归流”中崛起,哈氏族群经历了明代后期的低潮,又重新融入社会和国家的舞台,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这块土地,为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西南地区的长治久安,贡献了族群自己的力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贵州省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改土归流”过程。所谓“改土归流”,就是改革土司统治管理,变为中央政府派“流官”管理,这是历史上少数民族地区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
本来,元代大小土司数百家多集中在贵州这块土地上。
贵州建省时,即将思州、思南二宣慰司改流,设立思州、思南等八个府。
以后又逐一建立都匀、安顺、贵阳、遵义、平越、大定、兴义等府。
这个过程在清代雍正年间达到高潮。
清代改土归流,重点是治理“苗疆”(即黔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将过去尚未设流官的少数民族地区纳入统一行政建制。
结合“改土归流”,将原属四川的遵义府和乌撒府划归贵州,又将原属湖南的六卫及原属广西的红水河以北之地拨归贵州,从此确定了现今贵州的境域。
“改土归流”打破了一个个土司割据的壁垒,建立起如同内地一样的府州县,将长期盛行的封建领主制摧毁,把土地和人民纳入国家“户籍”,代之以封建地主所有制,从而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向内地靠拢。
从社会进步意义上讲,“改土归流”是顺乎历史潮流的措施,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在“改土归流”过程中,尤其雍正时期建立“苗疆六厅”(指黔东南苗岭山脉及清江、都江流域地区,改土归流后,建立了八寨、丹江、都江、古州、清江、台拱等“六厅”,分属都匀、黎平、镇远三个府),用武力强行推进改土归流,镇压少数民族,也付出了血与火的沉重代价。
(摘自:新华网:2003-07-08、稿件来源:贵州日报)
(原载中共贵州省直属机关工委主编贵州省情干部学习小丛书《贵州历史之光与千载难逢机遇》,转载时个别文字有改动) (刘学洙)
我的信箱:hbcdata@xinhuanet.com 请反馈意见!
回信时,为避免病计算机毒侵入,请用中文在主题栏中写明内容,否则将删除。
哈氏后人 皓月 2009年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