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596|回复: 4

再纠一段玉裁之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7 17: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糾一段玉裁之誤

       《小雅·采芑》之卒章:“蠢爾蠻荊大邦為讎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方叔率止執訊獲醜戎車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獫蠻荊來威。”《毛傳》:“蠢,動也。蠻荊,荊州之蠻也。元,大也。五官之長,出於諸侯,曰天子之老。壯,大。猶,道也。嘽嘽,眾也。焞焞,盛也。”《箋》云:“大邦,列國之大也。猶,謀也。謀,兵謀也。方叔率其士眾,執將可言問、所獲敵人之眾以還歸也。言戎車既眾盛,其威又如雷霆。言雖久在外,無罷勞也。方叔先與吉甫征伐玁狁,今特往伐蠻荊,皆使來服於宣王之威,美其功之多也。”《釋文》:『蠢,尺允反,《爾雅》不遜也。訊音信。嘽,吐丹反,徐音也。焞,吐雷反,又他屯反,本又作,同。霆音廷,徐音挺,又音定。罷音皮。





        《楚辭》劉向《九歎·遠逝》:“夷蠢蠢之溷濁。”王逸注:“蠢蠢,無禮義貌也。《詩》云:蠢爾蠻荊。”《宋本玉篇》:“元,五袁切。《韓詩》曰:元,長也。




         《漢書·甘延壽陳湯傳》引劉向上疏曰:昔周大夫方叔、吉甫為宣王誅獫狁而百蠻從,其《詩》曰:“嘽嘽焞焞,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獫狁,蠻荊來威。”《易》曰:“有嘉折首,獲匪其醜。”言美誅首惡之人,而諸不順者皆來從也。今延壽、湯所誅震,雖《易》之折首、《詩》之雷霆不能及也。師古曰:“《小雅·采芑》之詩也。嘽嘽,眾也。焞焞,盛也。言車徒既眾且盛,有如雷霆,故能克定獫狁而令荊土之蠻亦畏威而來也。嘽音他丹反。焞音他回反。





        《韋玄成傳》『太僕王舜、中壘校尉劉歆議曰:“臣聞周室既衰,四夷並侵,獫狁最彊,於今匈奴是也。至宣王而伐之,詩人美而頌之曰:”薄伐獫狁,至于太原。“又曰:”嘽嘽推推,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獫狁,荊蠻來威。”故稱中興。』師古曰:“《小雅·采芑》之詩也。嘽嘽,眾也。推推,盛也。顯,明也。允,信也。方叔,周之卿士,命為將率也。言出師眾盛,有如雷霆。方叔又能信明其德,既伐獫狁,懲其侵暴,則南荊之蠻,亦畏威而來服也。嘽嘽音他丹反。推音他回反。”




         龖案:《漢書》二引不同,拙見以爲引劉向作“焞焞”者《魯詩》;班氏引王舜、劉歆議作“推推”者,《齊詩》也。《玉篇》、《廣韻》並言:“(車隹) (車隹),車盛貌。”陳喬樅、王先謙並言段玉裁以爲《漢書》“推”字爲“(車隹)”字之誤!誤甚。作“(車隹)”者是《韓詩》也!《原本玉篇》:“(車隹),他回反。《韓詩》大車(車隹) (車隹) (車隹),盛皃。”惜乎,段先生未見如下漢石經殘石並顧野王原書也!



           班叔皮、孟堅之先班伯也!而班伯受《經》於大儒師丹,而師丹傳授轅固生之《齊詩》者也。是以知班書作“推推”乃《齊詩》,而非《韓詩》說 是以知段先生所言誤也





          石經《魯詩》殘石並《原本玉篇》此句詳附圖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8 21: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他的错很多,最好整理一下,出本书最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1: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紀委先生您好

            鄙一直矢志於漢石經恢復 目前暫無遺力從事整個《說文》研翫,現只是連代著參考並恢復“五經無雙”的許叔重罷了


                   《小雅 鴻雁》之卒章:“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說文繫傳》衆口愁也。從口敖聲。《詩》曰:哀鳴嗷嗷臣鍇按:《詩》曰:鴻鴈于飛,哀鳴嗸嗸。鴈鳴聲衆也。顔叨反。”宋大徐本、李燾本引《詩》同。


         段玉裁《說文注》:“嗷,眾口愁也。《董仲舒傳》:”嚻嚻苦不足。”《食貨志》:“天下謷謷。”《陳湯傳》:“熬熬苦之。”皆同音假借字也。从口敖聲。五牢切。二部。按此字五經文字玉篇廣韵經典釋文皆下口上敖,本說文也。今《說文》作“嗷”,後人所妄改。《詩》曰:“哀鳴嗸嗸小雅。”

        《五經文字》言:“嗸,音敖。見《詩》。”

         龖案:段氏亂改《說文》原本也!唐張參時《毛》、《韓詩》共存,作“嗸”蓋《韓詩》也《說文》所引作“”,《毛詩》古文也。現行本作“嗸”,當是淺人寫刻時從三家《詩》改也。恢復漢石經碑從許慎引《毛詩》古文。


[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08-12-9 11:5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1: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雅•沔水》之卒章:“鴥彼飛隼率彼中陵民之,寧莫之懲我友敬矣讒言其興。”


      “譌”現行本《毛詩》作“訛”。《毛傳》:“懲,止也。疾王不能察讒也。”《箋》云:“率,循也。隼之性,待鳥雀而食。飛循陵阜者,是其常也。喻諸侯之守職,順法度者,亦是其常也。訛,偽也。言時不令小人好詐偽,為交易之言,使見怨咎,安然無禁止。我,我天子也。友,謂諸侯也。言諸侯有敬其職、順法度者,讒人猶興其言以毀惡之。王與侯伯不當察之。”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言:譌,譌言也。疑當作僞言也。《唐風》:“人之爲言。”定本作僞言。《箋》云:“爲,人爲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小雅》:“民之訛言。”《箋》云:“訛,僞也。人以僞言相陷入。”按爲、僞、譌古同,通用。《尚書》“南譌,”《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僞”。从言爲聲。五禾切。十七部。《詩》曰:“民之譌言。” 今《小雅》作訛。《説文》無訛有吪。吪,動也。訛者俗字。愚案:段說不至確!




        《原本玉篇》:譌,吾戈反。《毛詩》:“民之譌言。”《箋》云:“譌,偽也。”又曰:“或寑或僞。”《傳》曰:“訛,動也。”《韓詩》:“譌,覺也。”又曰:“譌言,諠言也。”《爾雅》:“譌,言也。”郭璞曰:“世以妖言爲譌言也。”』龖案:由是書所言,知現行本《毛詩》遺譌者夥矣!惜乎段先生未曾見是書也。




        《說文繫傳》:“譌言也。從言為聲。《詩》曰:民之譌言臣鍇曰:今《詩》作假借也。王他反。”龖案:即《毛詩》古文作“譌”,現行本作“訛”者,淺人寫刻時從《韓詩》改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8-12-9 2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上古代汉语课没认真听,对这个了解不多,不过听老师说过,其中错误很多,的确可出本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21:51 , Processed in 0.09396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