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391|回复: 10

这个可怜的孩子:胡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0 19: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胡亥,一个隔不过的话题是他的年龄.因为这个问题若不搞清,则与其相关的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
   而关于胡亥的年龄,《史记》的记载相当模糊。
  如在叙述胡亥登基时,司马迁称“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然而在该卷的结尾处却又称“二世生十二年而立”。
  又《史记》称胡亥为始皇帝“二十余子”中的“少子”,也就是最小的儿子,然而裴骃《集解》又称章邯在关东领兵打仗时,有“辨士隐姓名给秦将章邯写信称:‘李斯为秦王死废了十七个兄长’。因此二世应该是始皇帝的第十八个儿子。”
  再有《史记》中多处强调胡亥年少,然又载二世临死言“愿与妻子如秦的诸公子一样做个普通的百姓”。
  因此胡亥登极时,是二十一岁还是十二岁确实有点说不清楚。
  然主流看法是支持二十一岁说,如张荫麟称“胡亥即二世皇帝位时,才二十一岁”。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称始皇帝暴死沙丘之后,赵高劝胡亥夺嫡,“二十岁的胡亥果然采纳了他废兄而立弟的计谋。”
  但本人却赞同十二岁说。理由有三:
  其一,十二岁即位说源自《秦纪》。司马贞《索隐》指出:“襄公立享國十二年……二世生十二年而立”这段文字重新序列秦朝的先代君主即位之年以及埋葬之处,“皆当据《秦纪》为说,与正史小有不同”。《秦纪》为秦官方史书,属第一手资料,且所载为国君年龄,无涉事实褒贬,作伪的可能性极小,因此此处所载几可视为铁证。至于清人梁玉绳称“《纪》云‘二十一立’,此云‘十二’。盖譌倒耳。《纪》言二十一者,以踰年改元言之。此言二十者,以始皇崩年言之。”乃是在于他将《秦始皇本纪》整卷文字视为一体而进行本校,孰不知“襄公立享国十二年”以下这段文字实自成体系,与前面的文字颇相歧异,以至于《集解》将其与前面的文字相区别,引徐广语称二十一岁说为“本纪云二十一”。故而用校勘四法中的本校法来校定这两种说法,是不恰当的。自然也是不正确的。
  其二,若胡亥二十一岁即位,与常理不合。因为胡亥是始皇帝最小的儿子。关于这点也须略作说明。秦汉及其以前的典籍中皆称最小的儿子为“少子”,史书称胡亥为始皇帝“少子”,则胡亥自应为始皇帝最小的儿子。况且赵高还对胡亥说过“诸公子尽帝兄”的话,更可证明胡亥为始皇帝最小的儿子。然而史书又有所谓的李斯为胡亥“死废十七兄”之说,于是又有胡亥是始皇帝的第十八子之说。其实尽管胡亥杀死了他的十七位兄长,但这并非就是杀死了他所有的兄长。因此遂有后来项羽入咸阳“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之举,显见二世之时,他的兄长们中仍有幸存者。由于胡亥为始皇帝少子,如果胡亥是二十一岁即位,则据此上推,胡亥当生在前230年,即始皇帝30岁的时候,如果是这样,这也就是说在始皇帝30岁时有了胡亥后直到他死去的近二十年中,他后宫的女子们就再也没给他生其他的儿子了。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的,因为30岁不过是人生刚刚进入盛年,并且这时始皇帝也已进入人生的巅峰状态,伴随着他事业的发达,他的后宫也日渐充盈起来,而且前面已经提到始皇帝在男女关系方面是很荒淫的,这就不可能不生孩子,因此胡亥若是始皇帝最小的儿子,年龄就一定不大,所以胡亥登基时年方十二,当是他的真实年龄。
  其三,从二世君臣的言行也可看出其即位时年龄尚幼。如二世二年冬赵高劝二世说“先帝由于统治天下的时间长,因此大臣们不敢为非作歹,进邪说。现在陛下您这么年轻,又刚刚即位,为什么要与公卿大臣一起在朝廷上处理事情呢?因为如果处理事情有失误,就会把自己的短处暴露在群臣们的面前。”此语显见是认为二世年幼不足以处理国事,若二世二十一岁即位,此年为二十二岁,正是如他父亲一样行冠礼,掌朝政,大展宏图的时候,则赵高此番言论无疑于给一直以乃父为榜样的胡亥兜头波了一盆子冷水,然而胡亥听后却觉得赵高说得很好。这很显然只能用胡亥确实年岁尚幼才能解释得通。胡亥自己也曾说“我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父亲,因此对治理国家没什么经验,不知道该怎样治理百姓。”总此诸点原因,则胡亥即位时当为十二岁。然徐孚遠称“二世未立時已習法律,及立後恣意大行不義之事,因此应當已在成人之年了,此处称‘生十二年而立’与实际情况不符。”这是把辅佐二世的人给忘记了,有赵高在,二世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并且这孩子又是天资聪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胡亥的年龄不像少子,关于胡亥的年龄,《史记》有两次提及,均见于《秦始皇本纪》,第一次是“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第二次为该本纪之末,“二世生十二年而立”。据《秦本纪》,秦始皇死时,年五十一(实则五十岁不到。十三岁继位,在位三十七年)。如果胡亥登基年龄分别按二十一岁或十二岁算的话,那么,秦始皇生胡亥的年龄则为三十岁或三十九岁。很难想象秦始皇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没有生出男性子嗣。秦始皇青壮年时期身体极为强捷,后宫佳丽充满,平定六国后,他又从各国掠来大量美女供己淫乐,如果生育出为数不少的男性子嗣当属情理之中。有关秦始皇倂天下之后的男女之事,在《秦始皇本纪》中可以找到证据。如秦始皇三十五年,“……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还有证据提示,秦始皇后宫中有年幼子嗣。如二世胡亥对秦始皇后宫女人的处理时说:“先帝后宫非有子者,不焉不宜。皆令从死。”[2]若二世为少子时龄二十一岁,其所谓有子者的年纪均可观,无所谓放出宫去的问题,何况诸公子旋即遭杀戮,对有子者亦无须网开一面。这里提到的“有子者”,当指那些有年幼皇家血脉、且须对幼儿加以照料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只要后宫的幸存者们生有男性子嗣,胡亥就不会是少子。而这种可能性相当大。
  
  其次,沙丘之谋提到过始皇子嗣的数量,赵高曰:“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3]_这一数字向为后世沿用。但在胡亥登基后对诸公子的杀戮中,毕命者有九人及十三人两说。一说为“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被迫自裁;[4]另一说为“公子十二人戮死咸阳市”,另有公子高一人准其自裁追随先帝于地下。[5]不论哪一种说法为准,其数量与二十馀子相较都差距甚大(此两数字说的是同一件事,《史记》中一事分记两处时,常会发生细节出入)。可以肯定其中一些人没有被杀。其原因或许有二:一、据李斯“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公子”[6]来推断,始皇子中或有几个娶了李斯之女。李斯对胡亥继位有大功,胡亥当然不好意思动李斯的眷属。二、胡亥的杀戮对象仅仅是那些齿序先于他的兄长,而那些年少于他的兄弟则不必悉数杀灭,不妨手下留情。又据《李斯列传·集解》,辩士隐姓名遗秦将章邯书曰:“李斯为秦王死,废十七兄而立今主也。”表明胡亥为始皇第十八子,这在二十馀子中显然不是少子。《集解》所据为何不得而知,但可以作为二世非始皇少子的证据。
  
  再其次,二世受赵高挑唆,欲治李斯重罪,李斯于绝望气苦之馀,口不择言,大肆数落胡亥的诸般不是,其言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7]之语。如果胡亥所诛诸公子皆为其兄的话,那么直截了当道其杀戮诸兄,不仅比之含糊其辞的“兄弟”、“昆弟”罪名更大,也有助于表明李斯于二世继位一事骧助之功更大。于是,二世如此对待李斯,就难逃忘恩负义之嫌。在这种时刻,李斯不会犯胡涂,他之所以“兄弟”、“昆弟”并提,皆因其为事实,这表明死难者中有兄有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据马非百先生《秦始皇帝传》引《古今图书集成·职方考》,秦始皇还有幼子[8]及东巡所生子,[9]其年龄均小于胡亥当无疑问。这两条材料据何而言不可知,但不妨引作为二世非少子的左证。
  
  就司马迁两度提到的二世少子说而言,上述反证足以令其站不住脚。但少子说至今仍风行无阻,其中的关键是年龄问题。对于《史记》交待的两个年龄,持少子说者一定倾向于十二岁为适。这不仅是因为如此年纪更像少子,而且诸多杀戮也可完全推委于二世年少,易受人操纵的缘由上去。但史书中有关秦二世的材料不算少,只要稍加分析,其结论将使抱二世年少想法之人大大失望。有关二世即位年龄非十二岁的证据大略如下:
  
  1、《秦始皇本纪》之“二世生十二年而立”之“十二”极可能是二十之笔误。理由是据同书“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二世于此前一年即秦始皇三十七年即位,其年龄正好是二十。2、秦始皇初立时年十三, 因年少委国事于大臣。在秦始皇九年,即“秦王冠”之前,几乎没有其理政的材料。而胡亥即位后,立刻就有大量理政事迹。如果他确以十二之龄即位,又幼于乃父初立年龄,根本不可能亲自过问政事。而离开了二世的决断,朝廷之权也不会从丞相李斯手里转入郎中令赵高手中。3、赵高有言, “受诏教习胡亥,使学法事数年矣”。 [10]如果胡亥当时为十二岁,其学法之初的年纪当不会迟于十周岁。秦法甚繁,涉及面颇广,仅从遗留下来的文献来看,就多达28类、1000馀条。让一个不晓世事的孩童学如此繁复的法律,显然于理不通。4、十二岁即位,一定受制于人。但史料中的许多事都是二世亲自所为,或加以垂询后才得以贯彻落实。诸如始皇落葬后的东巡、处死蒙氏兄弟、杀戮诸公子公主及大臣、陈胜首难后的局势、李斯案的调查,二世均亲自过问。以至于李斯身陷囹圄还幻想能上书二世替自己辩解。最后,赵高除掉二世也很费了一番手脚。凡此种种均表明二世绝不是十来岁的孩童。5、贾谊《过秦论》云:“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以观其政。”司马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为过失曰:“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11]此二公皆早于司马迁,对二世的了解当不在太史公之下,如二世仅是十几岁的少年,贾谊等人不当苛求如此。
  总之,较之于十二岁而言,二世胡亥的即位年龄当以二十岁为合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皇帝虽有二十余个儿子,要说到在始皇帝面前受宠的程度恐怕都比不上胡亥,感觉里,这孩子一生下来就因乖巧聪明而倍受始皇帝喜爱,不然他也不会选宫中精于法律并极受他宠信的赵高作为胡亥的老师,教胡亥学习写字及如何处理刑狱法令等方面的知识。不知道赵高是如何教他的,胡亥又是如何学的,但效果却非常显著,因为胡亥每次去找始皇帝谈话,都把始皇帝高兴得不行,有点开心果的味道。很显然胡亥的资质甚佳,颇可造就。并不像后来班固说的“极愚”,也就是傻得不透气。他要是真傻又怎能会在做了皇帝后给自己的纵情地享乐找出一大堆乌七八糟的理由!
  这里我们不妨欣赏一下胡亥称帝后的“语录”:
  (1)凡是贵有天下的人,他就有资格纵欲而为,尽情享受。
  (2)至于治国,做君主只要重视修明法制,则臣下就不敢为非作歹,如此就能够统治天下了。
  (3)人生在世,就像驾驭着六匹骏马从缝隙前飞过一般短暂。我既然已经君临天下了,就想悉数满足耳目方面的一切喜好,穷尽心中所能想到的一切乐趣,使国家安宁,百姓欢欣,永保江山,以享天年。”
  (4)那些贤明的人拥有天下,只是以天下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罢了,这正是为什么把统治天下看得无尚尊贵的原因。所谓的贤明之人,定能安定天下、治理万民,但其前提是首先要自己的幸福有保证,倘若自身都不能得到好处,又怎么能治理天下呢!所以我希望放纵我的志向、扩展我的欲望,长久地享有天下而没有祸患。
  
  如此荒诞不经的话居然出自帝王之口,难怪班固不说是“极愚”。
  然而考虑到这不过是一个十余岁的孩子的话,其实理解为贪玩大概更准确一些。
  这时期的孩子人生观、世界观还未确立,正是需要父母师长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时候。然而此时其父已死,与他最亲近只有赵高与李斯两人,用现在的话说,对于胡亥这个还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俩个就共同承担了他的监护人的义务。
  那么这两个监护人是怎样督导胡亥的哪?
  我们不妨也看看二巨头的“语录”。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高语录:
  (1)这是贤明的君主所能做到的,而昏乱君主所应禁忌的。(评胡亥语录3)
  (2)实行严酷的刑罚,将有罪者和受到牵连者全部杀死,直至灭族;杀死朝中的大臣并疏远您的亲人;让穷人富起来,让贱人高贵起来;全部除去先帝的旧臣,重新在你的身边安置下您的亲信;这就会使他们从心底感激您,从而不仅根除了祸害而且还杜绝了奸谋,群臣没有人不受到您的恩泽的滋润,承受您的大德。如果能够这样,您就可以高枕无忧,纵情享乐了。
  李斯语录:
  (1)贤明的君主,必将是能够全面掌握为君之道并进而对臣下能行使督责之术的人。对他们严加督责,则臣下们就不敢不竭尽所能为君主效劳。……因此君主才能独步天下而不受任何权力的制约,从而能穷尽快乐的极致。
  (2)唯有贤明的君主才能够严厉地惩治轻罪。轻罪尚且严厉惩治,便何况犯了重罪?所以百姓就不敢犯法了。
  (3)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久地执掌大权,独自专擅天下之利,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办法,而在于他们能独揽大权并精于督责,对犯法者一定要严惩,因此人们就不敢冒犯君主的权威。
   (5)况且节俭仁义的人立于朝堂,则荒淫放荡的乐趣就得中止;劝谏论理的臣子在身边干预,则荒诞不经的想法就得收敛;烈士死节的行为彰显于世人,则沉湎于声色之中的娱乐就要放弃。因此贤明的君主能排斥这三种人,而独掌君人之术以驾驭言听计从的臣子,而建立其严明的法度,故而自身尊贵而势重。
  (6)故而督责之术一设立,则君主的任何欲望就没有不能被满足的。群臣百姓们想补救自己的过错都来不及,哪还敢图谋生变?如果能够这样,则神圣的帝道就完备了,也可说是能够明白驾驭群臣的方法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高奉承胡亥在先,是想专制天下。
  李斯讨好胡亥于后,是欲保有富贵。
  胡亥一个小孩子哪能参得透此中玄机,见自己不过说了一些不知深浅的浑话,居然倍受左膀右臂的推崇,自是高兴。
  因为对作皇帝这事他本来是没信心的。
  当初始皇帝死后,赵高找着胡亥说想篡改立扶苏的诏书而立他为太子时,他先是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知道他的臣下,贤明的父亲了解他的孩子。父亲去世了,只封长子而没封其他儿子,这有什么可说的呢!”指出自己父亲就认为自己不行,接着又自己承认自己没本事说:“自己没有什么才能,依靠别人的力量勉强作了皇帝,这是无能。”
  但赵高因与蒙氏有仇,深恐扶苏做皇帝后,蒙氏得势,而使自己死无葬身之地,因而早视胡亥为奇货,要利用这孩子扭转乾坤,转危为安。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胡亥拉下水!
  故而赵高不肯承认胡亥的说法,在他看来只要是始皇帝的儿子都有资格作皇帝,所以他直接说:“事情不是你说的这样。现在天下之大权就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李斯手中,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况且让别人做自己的臣下与自己作别人的臣下,驾驭别人与被别人所驾驭,又岂可同日而语哉!”
  又鼓励胡亥痛下决心:“顾忌小节而忘记了大事,日后必有祸害;犹豫不决,日后必会后悔;果敢地去做,就是鬼神也要回避,并且将来一定会取得成功。希望你能按我的话去做。”
  最后又加了一把火说:“时光啊时光,你短暂得竟让人来不及谋划!我就像带着干粮骑着快马朝前急走一样,唯恐耽误了大好时机!”
  在赵老师的威胁利诱下,年仅十一岁的胡亥这才改变了主意。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显然对做皇帝这事,胡亥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哪知道作了皇帝后,话一出口便得到两个重臣的赞扬,他如何不高兴。
   政令不免便一道道地传达了下去。
  于是对外继续遵循始皇帝时的策略,镇抚四夷;对内则选取了五万壮士来屯守咸阳,下令教习射箭,并饲养狗马禽兽。
  由于咸阳一下子多了这么多需要朝廷养活的人和动物,估计咸阳的粮食可能会不够用,于是从地方郡县征调粮食和饲料输送咸阳,为了保证地方物资如数送到及咸阳地区的粮食稳定,又下令输送物资的人要自备干粮,在咸阳三百里内不准吃当地的粮食。
  已经停建的阿旁宫也开始继续修建起来。
  又以严刑苛法治国,一继任就出巡示威,弹压人民。
  始皇帝一切事情都依法律决定,刻薄而不讲仁义,把法令搞得极为严酷,人们犯了法久久不能得到宽赦。
  胡亥在此基础上施法更加严酷。
  对于政敌更是诛除无遗类。
  在其皇族近亲中,先是扶苏自杀,紧跟着十二位公子被杀戮于咸阳,十名公主被车裂于杜!又有六公子被杀戮于杜,三公子自杀,一公子吓得自愿为始皇帝殉葬!重臣如蒙氏兄弟、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丞相李斯先后被处死,又罗织罪名连带逮捕近待小臣,在出巡的路上又对地方长吏进行打击。
  结果整个国家很快便笼罩在一遍恐怖气氛之中。
  是故有人说秦的暴政是由始皇帝所开创而由二世皇帝发展到极致,这确实很有道理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由于胡亥年龄幼小,又兼长于深宫,养于宦者之手,其实并没什么实际的从政经验。因而虽学了不少东西,但跟鹦鹉学舌差不多,也就是小孩子能说两句成人的话而已,落到实处派不上一点用场,这使他坐在朝堂上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然而碍于面子,他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赵高就说:“先帝治理天下的时间长久,所以群臣不敢为非作歹,进献异端邪说。现在你这么年轻,又刚即位,为什么要和公卿一起在朝堂上处理事情呢?事情一旦出现错误,就让群臣看出了自己的弱点。天子称朕,本来就是有不让别人听到他的声音的意思。”
  正在为难的胡亥听了很高兴,觉得赵高简直好得不得了。
  这人不过是一个宦者,然而却能安不肆志,危不易心,对自己始终忠心耿耿,已属难能;而更可贵的是这人还精明廉洁,果敢干练,不仅下能了解民情,而且还上能遂顺自己的心意。
  这种人才真是太难得了。
  胡亥这孩子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因此后来当李斯与赵高争宠,打赵高的小报告时,胡亥不仅不相信,还旗帜鲜明地支持赵高说:“我如果不把国事托付给赵高,那托付给谁呢。”
  过后怕李斯把赵高害死,又忙告诉了赵高,由于有胡亥的支持,李斯终死于赵高之手。
  而此后本就对赵高言听计从的胡亥,更是干脆把国家都交给赵高打理,自己则在宫中全心全意地纵情享乐。
  却不知他正在宫中斗鸡走狗欣赏角抵之戏之时,山东早已闹翻了天,从关中派往往山东镇压暴乱的将士一批批地死在了前线,城池失守的消息正一个接一个地传达到咸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高未杀李斯前,有了过错,还好往李斯身上推。
  及处死李斯后,自己做了丞相,固然是大权独揽,但责任也无法推卸了。
  眼见国事日益糜烂,就担心胡亥怪罪自己,于是严令胡亥身边的人不得向他报告外面的情况,接下来又想先发制人置胡亥于死地。
  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后来在朝堂上搞了一个指鹿为马的游戏,然后将那些不顺从自己的人清洗了出去。
  然后单等时机到来,而胡亥却还蒙在鼓里。
  到二世三年底的时候,秦王朝主力已消耗殆尽,山东尽非秦所有,由刘邦率领的先头部队在攻破武关后,正向咸阳进发。
  盗贼正在逼近的消息最终传入了胡亥的耳中。
  胡亥就派人去谴责赵高,赵高听后把自己的家人叫来说:“他自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搞得天下分崩离析。现在事情急了,就想嫁祸到我们家头上。”
  于是就令其女婿阎乐带兵以捕贼为名去望夷宫杀胡亥。
  其实写到这里,笔者也觉难以下笔,取人性命可是大事,总该有个铺垫吧,然而胡亥一说难听话,赵高马上便动手,全不顾念往日的情义。
  不过这也清楚地告诉我们,胡亥不过是赵高攫取权力的一个工具而已,一旦失去了用处,他马上便毫不犹豫地扔掉。
  却说见阎乐要杀自己,胡亥好像才醒悟过来,问身边一个宦者说:“你怎么不早把事情告诉我哪?看看搞成啥了。”
  宦者回答很经典,宦者说:“我不敢说实话,才得以活到今天。假使我以前说了,那早就被杀了,哪还能活到今天!”
  胡亥是自杀的。
  死前他想见见他的赵老师,但是阎乐不答应;胡亥就又要求退位为郡王,阎乐还不答应;胡亥就说做个万户侯也行,阎乐却仍不答应;胡亥无奈只好说:“希望能让我和妻子儿女们像诸公子那样做个庶民百姓。”
  阎乐见胡亥磨磨蹭蹭地不想死,不由地就急了说:“我是从丞相那里接到命令,为天下诛杀你,所以你说的话虽多,我却一句也不敢回报!”说着便指挥士兵朝胡亥冲去,胡亥于是选择了自杀,这样死看起来比较有尊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回过头去看胡亥短暂的一生,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孩子自从被他父亲交给赵高调教那天起,就成了赵高手中的一个棋子,自始至终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上,是赵高让他得到始皇帝的欢心,是赵高扶持他做了皇帝,最后又是赵高把他送上了泉台!
  其实李斯又何尝不视胡亥为奇货,只是没有抓着而已。要是抓着了他也会像赵高那样最大限度地从胡亥身上榨取利益,而不顾这孩子的死活!
  然而也不可否认,这孩子确确实实干了很多无道的事情,想想他刚当上皇帝,见赵高提出以杀戮的手段来解决他们与政敌之间的矛盾,他听后竟然只说了一个字:“善!”
  后来他的一个兄弟公子高因为受惊吓,主动表示要为始皇帝殉葬,他居然还笑!
  再到后来还在上林苑中射杀行人!
  我们不能不说这孩子简直就是一个小魔头!
  然而同样是这个孩子,他也说过“废除兄长而立弟弟,这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诏书而害怕死亡,这是不孝”的话,这是赵高要他答应自篡改诏书,他还置身于权力之外时说的,应该承认这孩子本质并不坏!
  然而一旦置身于权力斗争的旋涡,他立马就变了,很显然是权力让他迷失了本性!
  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决定命运的是处境!
  不要再骂胡亥了,他其实是个好孩子,只因为生错了人家,结果小小年纪被调教成了魔鬼!
  要骂就骂他的监护人,骂始皇帝、赵高、李斯之流吧,因为应该为秦亡负责的是他们。
  唉,这孩子当年若不是缠着父亲要随行出巡,哪会卷入这波天大的是非之中,并最终酿出一场旷古的浩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6-21 16: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推论似有点道理,可是一般来说,考证历史是用文献说话,胡亥被大臣合伙欺负并不能一定说年龄小,乐不思蜀的少主可是成年人了不也一样被小黄门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2 22:05 , Processed in 0.10896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