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322|回复: 2

文化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3 23: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危机
                                                                    ----论中国近代思想变革
                                                                    ----读《余英时文集》有感

    “五四”运动的号角声至今都还在我们耳边回荡,这一场发生在中国近代的中国思想革命在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历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史,可以看到以往的王朝兴替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的历程,直到近代,前一阶段经过几千年积累的精神体系被完全解体。在某种程度上,“五四”文化运动是中国思想史上一次最彻底、影响最大的思想革命。在革命中,中国的传统价值体系被彻底瓦解,这在思想发展历程上是空前甚至绝后的。
     西方欺凌中华民族的炮火让当时的知识分子看到的是西学的科学和民主。在民族存亡之际,康有为、谭嗣同率先在对传统文化的抨击中寻求科学和民主的立足之地,经由梁启超系统地阐述了西学的价值体系,最终在“五四”运动的呐喊中,传统思想大厦轰然倒塌。那是一个精神贫乏远过于物资贫乏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西方的侵略引发了广大知识分子对国家的焦虑,由此开始了科学和民主的大力引进,面对西方世界强国的两大法宝,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激动了,他们开始激动了,他们开始慷慨大方地、毫不留情地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的一切予以毁灭性打击。革命的烈火从“治国平天下”,到“齐家”,甚至连“修身”也被焚烧殆尽。纵观世界思想史,几乎没有一个民族在思想革命中将自己的民族精神无条件地完全否定,而我们却做到了。
     我们今天也讨论中西文化冲击,其实早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对战中已经积极缴械投降了。今天的传统文化热的原因之一就是文化根源空虚的国人对民族文化的重拾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了与西方文化的再对话。其实文化并不存在高低贵贱,近代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似乎对民族文化缺乏自信,拥有满腔热情,却少了一分理性。如果说我们是因为对民族文化的同情而来重新审视历史的话,那我们才是缺乏理性的。
     对思想革命的评价并不在于它的毁灭性有多大,而在于它对新的价值系统的构建。诚然,“五四”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是有目共睹的。它引领中华民族迈开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它正确把握了民族前进的方向,拉开了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帷幕。但是,缺乏理性的疯狂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在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引进西学时,大量的关于制造技术的书籍被翻译过来。人们看重的是科学技术和民族制度,而不是科学和民族自身,人们拿来的是科学和民主的形式,而不是那“为知识而知识,为真理而真理”的近代西方思想精髓。近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存亡危机之际显得有些急躁,他们把文化看得太肤浅,把民族理解得太简单。如此一来,真正的问题便出现了:略带冲动的国人在解构自身民族的思想体系之后,却无法被纳入西方的价值系统,而只是游离于科学和民主的外在形式。于是我们成了文化上的孤儿,精神上的流浪汉,文化断层和民族精神危机由此产生。
     中国的民族文化在中国失传,而在中国周边的一些东南亚汉文化圈内的国家却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我们反思历史,不是为了继续斗争,而是为了展望未来。香港和台湾这两个未受洗礼的纯中华区的今生,给我们提供了反思的材料。看到港台地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似乎证明了传统与现代并不是势不两立的,传统中的健康成分或许对现代的实现大有裨益。
     在我看来,中国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同时,更应该实现民族精神的复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6-14 12: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话,看到欧美的现当代研究比中国当代学者研究的好;看得日本的某些汉学成绩甚至比大陆突出,总觉惭愧。当然或许是我个人的孤问寡陋,是我们比别人强,不然我觉得那些号称一流的学者总是拿着外国的“核心技术”却声称是“搞中国学”,似乎占了地利,其实啥也不是。
发表于 2008-6-18 13: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似乎只表达了对古学沦亡的惋惜之情,却没有论证自己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5-3 09:55 , Processed in 0.12129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