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316|回复: 0

读书札记之君子理想和菩萨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5 17: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家和佛家都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部分,其思想内涵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人格理想方面,儒家倡导铸造君子人格,佛教强调修行以达菩萨情怀。
    君子理想是儒家梦寐以求的,儒家思想相信通过个体之积极有为和修身之努力,达到君子之境界,并由之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者说,修齐治平正是儒家所言的君子理想和达到其理想的手段。
如果说儒家是为了救世,那么佛教则是为了救人。佛教是以救人为目的,虽然佛陀在许多地方也大谈转轮圣化的以法治化,以圣法治国,但由于佛陀不是革命家,而是以救人为目的,所以其对生命的看法就与儒家有着重要的不同。
    首先,儒家认为人的生命不平等,这即是上智下愚、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困而不学者等人的区别。这其中尽管有孟子所言的性本善,也有着他对众生都具良知的肯定,但是这一点一直没有成为一条不可捍动的儒家价值学说或不证自明的公理,因为在儒家的内部也有着荀子的性恶论,从另一方面减弱了性善思想的地位与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一直到宋明时,诸多大儒仍然在为人性问题而急争论不休的原因。
    儒家尽管认为人人通过努力都能够达于完整的人生,但这种人生是有层次之分的。这从层次上说即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区别,从表现上说即是劳心者与劳力者的不同。即使是在成为圣人的道路和所达成的圣人之境界上也有着不同。这即是王阳明所说的有千钧之儒、等的区别。
    在儒家学人看来,人是万物的尺度,也为万物之灵。所以《论语》中才有“厩焚”,孔子问“伤人乎,不问马”之根本之所在。因为在孔子看来,人是目的,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而佛教强调生命的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体现在生命的形态上,而体现在生命的意义上,佛陀尽管认为有一阐提人,但是也坚信一阐提人也能够成佛,或者说在佛性面前人人平等。强调一切生命的价值和平等不仅是爱人而且是爱一切的生命。
儒家是以治世,佛教是为救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7 09:07 , Processed in 0.07818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