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969|回复: 0

[音韵]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涵芬楼景印铁剑铜琴藏本】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6 20: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名】中原音韵
【作者】周德清
【格式】pdf
【清晰度】清晰
【简介】《中原音韵》(1324年出版,周德清著)是代表近代官话的一部韵书。
成书背景
       中原音韵继承了《切韵》等韵书的传统。因为隋朝和元朝之间汉语语音发生了变化,必须对韵书进行修改,以符合当代实际的语音系统。 从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末,北曲在此时迅速发展。散曲作家周德清对北曲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认为北曲的创作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不讲究格律。他认为要使北曲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作出一定的规范,尤其语言的规范更为重要。於是他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北曲的创作方法和演唱规律,写成了《中原音韵》。

体例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第一部分是编制曲韵韵谱。他把当时曲子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照当时使用的官话语音(他称为「中原之音」)分成19个韵部,每个韵部再分为平声阴、平声阳、上声、去声等类,入声则按照当时曲子里行腔的念法归入以上各类中,按照「每空是一音」的方式列出同音字组,称为「小韵」,共1627个小韵,而不用反切注音。周德清对曲韵的归纳主要以元曲四大家的作品为依据,他认为他们的作品「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同时也扬弃了他们用韵不规范的地方。 《中原音韵》後半部分称作《正语作词起例》,用各种实例来详细说明韵谱的使用方法,以及北曲的创作规范等问题。

影响和评价
     《中原音韵》对於当时以及以後的北曲创作起过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以後的许多曲韵著作大多以它为样板,在他的基础上进行诠释,或者沿袭它的体例进行改编。直到南曲兴盛时这本著作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原音韵》对於中国戏曲史以及汉语史的研究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书影】如下

[ 本帖最后由 朱筠清 于 2008-5-16 20:3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2 18:38 , Processed in 0.07777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